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1948|回复: 0

大智慧教育——一场自有人类以来真正的教育革命(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28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国学经典的系统性和根本性

  为了让孩子受到良好的道德方面的教育,很多人开始反思,发现我们传统的国学经典里面就有道德教育方面的素材,所以现在兴起了国学经典教育,好像一下子全国人民都知道要学国学了。其实,我们还要进一步思考,这些国学经典教育理论到底完善不完善?所采用的学习的方法到底科学不科学?可惜的是,我们的国学经典教育理论并不完善,采用的方法也不科学。现在大部分搞国学的,我认为不过是一种“伪”国学,起码是不全面的国学,是不系统的国学,严重地缺乏两个方面:

  第一是系统性。一般的学校和幼儿园实施的所谓经典教育就是读那么一两本《弟子规》《三字经》,他们觉得这就是“国学”,这是非常不全面的。能学《弟子规》,能学《三字经》,当然不错,但是学完《弟子规》,学完《三字经》,接下来应该怎么办?不知道!后面怎么学?不知道!还要学什么?不知道!这就是没有系统性。

  什么叫“系统性”呢?比如盖一栋房子,大家想一下,这栋房子,只有钢筋行不行?只有水泥行不行?只有火砖行不行?这些材料都要,对不对?这就是“系统性”。那么培养一个人,要让他有大的结构,同样的,这个系统性是不可缺少的,不是只靠一两本书就能完成。所以我们把经典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基础类,打地基的,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笠翁对韵》《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都是教怎么做人的。做人是基础,所以它们是“地基”。

  第二类是结构类,这是大多数经典推广者都没有了解清楚的。我们知道学经典,但不知道还有个“结构”的问题。在我们的经典中,真正能让一个人有大结构,靠的是“经”。中国文化很有特点,凡是特别重要的,都会加一个“经”字。我们看盖房子,房子里面很重要的那个叫什么?钢筋!经典里面也有这个很重要的东西,叫做“经”。在中国,最有用的经,叫做“六经”:《易经》《黄帝内经》《诗经》《孝经》《道德经》《金刚经》。不要去理论解释这些“经”有什么用,我们只要设想一下,一个小孩,在他十岁之前把这“六经”学完、背下来,将来会怎么样?到他二十岁的时候,大家就会发现,这个孩子不得了,他的结构会变得非常大。

  第三类是装修类,除了基础类、结构类,其他的内容都是装修类。

  这就是经典的系统性。现在流行的国学经典教育,严重地缺乏这个系统性,东一本,西一本,有的人学《弟子规》,有的人学《三字经》,有的人学《论语》,都是不系统的,随便读的。如果盖房子时随便盖,有的人拿钢筋,有的人拿水泥,那这座房子绝对盖不好。同样,我们在培养孩子时,如果随便拿两本书给孩子读,肯定也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第二是根本性。有一句话,很多推广经典的人可能都听说过,就是1988年,一批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开会,他们提出:“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寻找智慧。”遇到研究国学的人,我会问:“这句话你读懂了吗?”他会

说:“读懂了,就是应该学经典啊!”“学什么经典呢?”“就是《论语》《弟子规》《三字经》啊!”我说:“是的,是要学这些经典,但是你还没有完全读懂这句话。”为什么?因为这句话有一个时间状语,“回到2500年前”,这个“前”字很重要。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现在推广国学经典的、讲国学的,通通都是在2500年后找东西。2500年前是什么?2500年前是孔子在世,2500年前的东西就是孔子学的东西。我们要学习儒家文化,要学习孔子,竟然不研究一下孔子学什么,反而去研究孔子的弟子以及弟子的弟子弄出来的东西,根本性的问题没有解决。我们后面会用一棵“经典树”来帮助我们认识根本性的问题。

  五、大道至简的“累积式”教育法

  我刚才念的经典,有一大堆,大家数一下,有多少?将近二十种。我们要用多长时间才能够学完呢?可能很多人一辈子也学不完。大部分的家庭都买了《三字经》,但是真正学完的有几个?“《三字经》学三年,学了三年没学完”的很多。一定要有一套科学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进行学习。今天我要介绍的这套方法,叫做“累积式”教育法,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帮助我们学完这些经典,大家想不想听?(观众:想!)(热烈的掌声)

  我会给大家介绍很多东西,可以这样说,全都是宝贝。这些宝贝,对我们的整个人生都会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希望大家珍惜这个缘分。我是来跟大家结缘的,因为我相信,在座的人大部分都跟我有缘。

  在中国做学问,做到理想的状态有四个字,掌握了这四个字就很有学问,大家知道是哪四个字吗?想不想知道?(观众:想!)(热烈的掌声)

  学习中国文化达到理想状态的四个字,叫做“子曰诗云”。古代人写文章写得好的,一定有“子曰”“诗云”,这恰恰是我们现代人非常缺乏的,我们不懂什么叫“子曰”,什么叫“诗云”。“子曰”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经典文化,其中最主要的是《易经》。《易经》里有大量的“子曰”。其次还有《论语》《大学》《中庸》等。“诗云”是指以《诗经》为代表的一系列璀璨的文学作品。可以说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学呢?学习经典非常难,许多学校一学期只学一本,有的家庭三年也学不完一本。掌握了科学的方法后,快的可以用一年时间学完十到二十部经典,慢的在三年之内可以帮助孩子把整个人生的地基打好。这套方法叫“累积式”教育法。为了让大家更容易地掌握,我们把“累积式”教育法归纳成三个数字,叫做“137学习法”: 

  “1”就是每天最少读一遍,一遍约十分钟。如果一遍都不读,就是没读,所以最少要读一遍。不要小看这个“1”,坚持下来,就会发现有很大的威力。

  “3”就是每天最少读三样。这是生活给我们的启示,因为我们吃菜的时候,每天都要吃好多样。

  “7”就是连续读七天。这是《易经》里面讲的道理:“七日来复”。很多人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才研究出整个天地、整个人发生变化的规律——七天一个循环,而我们的老祖宗在几千年前就知道了这个道理。

  再说一遍,“137”,每天最少读一遍,每天读三样,加起来约半个小时。各位,如果每天抽半个小时来读经典,能让自己的人生得到彻底的改变,大家愿不愿意?(观众:愿意!)(热烈的掌声)做得到吗?(观众:做得到!)凡是说做得到的一定要做到。这套方法很简单,我就是这样坚持的,只不过我早读了几年而已。现在我本人、我的家庭,所有的变化都是因为我们应用了这套方法读经典。这套方法就是“累积式”教育法。

  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137学习法”:“1”是《易经》中的简易原则,遵循大道至简原理,要求每天读一遍,方法简单;“3”是《易经》的变易原则,三生万物,“3”是个变数,代表多样性,可以变5样、7样;“7”呢?连续读七天是不变的原则,每周一个循环。

  137学习法,是不是很简单?大家学会了没有?(观众:学会了!)“1”是每天读一遍,“3”是每天读三样,“7”是同样的内容坚持读七天,之后更换内容。

  六、“累积式”教育法的“三大纲领”“八大原则”

  “累积式”教育法包含有“三大纲领”“八大原则”。

  三大纲领,第一是简易性纲领。《易经》讲的就是简单容易。所有的事情必须是简单的,我们才能够掌握,就像呼吸一样,一呼一吸,非常简单。我们每天要呼吸、吃饭、睡觉,都很简单,如果很复杂,会做不到,不能坚持。第二是多样性纲领。这个多样性来自于生活。我们知道,营养需要搭配,品种需要丰富,我们也需要结交各种不同的朋友。第三是周期性纲领。我们做事情,周期性也很重要,一个周期七天,“七日来复”。

  八大原则,第一是当下读经原则。以前,我们不知道要读经典才能让我们的人生丰富起来,错过了最佳的读经时机,现在已经十几岁、二十几岁或三十几岁了,没关系,我也是三十多岁接触到经典,四十岁开始学《易经》。我学《易经》四年多,就已经能够在全国各地讲《易经》。只要我们愿意读,年龄不是问题。

  第二是全家读经原则。如果我们家里有孩子,要跟孩子一起读经。很多人买经典只买一本,我们家跟别人不同,我们是买三本,因为我们家有三个人。读书的时候,各读各的,到时间就读,小孩不读我们大人读,读完后告诉孩子“你的你自己读”,孩子很快就发现,还是跟大人一起读好玩。很多家庭只有一本,到读书的时候,父母跟孩子说:“赶紧去读书,爸爸要出去喝酒。”孩子一听就很不舒服。妈妈呢?跟女儿说:“赶快去读书,妈妈现在要看电视连续剧。”孩子一听就泄气了。所以父母跟孩子一起读书很重要,这就叫“全家读经”。如果是在幼儿园或学校,这句话要变一下,叫做“全校读经”或“全园读经”。在幼儿园的时候,我就告诉园长,你也要读,老师也要读,不能光让孩子读,这个效果会很不一样。

  第三是科学读经原则。读经要有一套科学的方法,如果没有科学的方法,这几十本书一辈子也读不完。许多人读《易经》,是真的一辈子也没读完。

  第四是系统读经原则,前面已经介绍了“系统”的概念,这里就不再说了。

  在推广读经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孩子读经的效果不好,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原则。有的是把孩子送给别人培养,送到私塾,自己都不管,有的是没有科学的方法。所以我们又总结了“四不离”的原则:

  一是不离家庭。“不离家庭”包含几个意思:第一,我们大人跟孩子有一种亲情。我不知道有的人为什么会那么狠心地把孩子送给别人,自己竟可以不管。我是天天都想看到我的孩子,假设孩子没有在身边,我会非常难过。同样小孩也需要亲情,生活中没有亲人,没有父母,孩子会很难过。有的人把孩子送给别人,教十年,孩子能不能成才?不知道。就算能成才,那还是你的孩子吗?那是别人调教出来的孩子!另外,我们大人也有第二次成长的需要,刚好现在有孩子,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为什么要错过这个机会呢?我们也没读过《易经》吧?也没读过《黄帝内经》吧?现在可以跟着孩子一起读,多好。所以我们提出“不离家庭”的原则,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是不离社会。有很多人主张孩子不上学,我是反对这种做法的。小孩子可以继续上学,经典也照读,在家里读经,一天半个小时,之后该上学就上学,该玩就玩,该弹琴继续弹琴,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很多人一听说读经好,就只认读经,其他的都不要了。过犹不及呀,这样的做法我是很难理解的。我们都知道吃饭很好,对不对?吃饭好不好?(观众:好。)那我们什么都不做,一天到晚只吃饭好不好?(观众:不好。)吃了三天以后就不想吃了。本来吃饭很好,但是天天吃饱了还要吃,孩子一定会讨厌吃饭。

  有人说社会是个大“染缸”,不想让孩子接触到一些负面的东西。我的观点恰恰相反。我认为,一个人的成长,不仅是因为有好的积极的东西在引导他,更重要的是因为有负面的东西在磨炼他,所以说“自古英雄多磨难”。复杂的情况、艰苦的环境才能让一个人得以真正地成长。我们看水塘里面,长着很多美丽的荷花,请问那朵最美的荷花,是长在最脏的水里,还是最干净的水里?大家想一想。(观众:最脏的。)是的,最美的花一定是长在最脏的水里。

  三是不离生活。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脱离生活。读书就像吃饭一样重要,但是饭吃饱了就可以了,对不对?不要吃得太饱,这是生活的道理。有的人说经典这么难,读了又不懂。是不是有很多人这样想:我读了不懂怎么办?那么我问大家,比如我们吃饭,吃了第一碗,没有吃饱怎么办?(观众:再吃。)大家真是太聪明了,比我聪明多了,答案就是这样,再吃就行了嘛。那么我们读书,读了一遍,不懂,怎么办?(观众:再读。)不得了,这帮人太聪明了,再读就行了嘛。所以老祖宗给我们一句话,叫做“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非常简单。我们有几个人把一本书读了一百遍了?(观众:没有。)很多人一遍都没读完,就说读不懂,从此就不读了。生活的道理非常简单,不懂,就继续读。读到一百遍还不懂怎么办?你找我,就这么简单。如果不懂生活的道理,我们会走很多弯路。

  我们也可以用开车的道理来说明。我们知道,要到广州去,方向很重要,是不是?如果走错了方向,怎么办?掉头,改到正确的方向上,这是生活的道理。但是在读经中,很多人不明白这样的道理,明明方法错了,不愿意改变;明明教材不好用,找到了更好的教材,还是不愿意改变。开车除了会踩油门,还要会踩刹车。当路不好走的时候,当遇到转弯的时候,要踩刹车,而不是只懂踩油门,那样要翻车的。在读经的人士中,只会“踩油门”的人非常多,结果只能是让孩子非常讨厌读经。

  四是不离圣贤教诲。所有的规律,圣贤在经典中都有说明,我们按照经典的指导进行实践,就不会走偏,就不会出错。可以说,今天我讲的所有的道理,都出自圣贤的经典。

  七、“累积式”教育法的价值和定位

  这里再补充讲一下“累积式”教育法的价值定位。

  我们常常将教育比喻成盖房子,我们就用盖房子来进行类比。如果要盖楼房,我们会计划好盖几层楼,用多少材料,需要多少资金,然后找一家建筑公司,这家公司肯定能帮我们把房子盖起来。如果这家公司告诉我们不一定能盖好房子,请问,我们敢选择这样的公司吗?

  现在再来看我们的教育事业。当我们把孩子送到学校、幼儿园,请问,有没有一家学校或幼儿园会承诺,一定能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才?没有。甚至有的教育机构都不清楚要把孩子教育成才需要什么材料,要学什么,怎么学,整个过程都是无序的,随意的。不同的理论家,会提出不同的理论,唯一相同的,是他们谁也不能保证一定能够把孩子培养成才。这是一个非常残酷的现实,只不过我们已经接受了这个现实,已经麻木了。所有的建筑公司,把房子建好,几乎是必然的,即使有不成功,也是偶然的;而所有的教育机构、教育理论,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结果则完全相反,成功都是偶然的,不成功却几乎是必然的。

  历史上也有教育成功的案例,但他们并没有把教育的方法总结并传承下来。我们知道,孔子所受的教育无疑是成功的,但孔子的母亲似乎并不清楚自己是怎么把孩子教育成功的,因此没有总结出可以流传下来的方法。我们需要分析一下历史上那些成功的案例,看看他们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透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应该可以找到困扰人类几千年的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

  现在,我们已经非常清楚,要把孩子教育成功应该学什么,应该怎么学。我们总结了一套实用的教育方法,这就是我们的“累积式”教育法。可以这样说,“累积式”教育法,第一次将教育由偶然成功变为必然成功,只要按照“累积式”教育法的要求,灵活运用,把孩子培养成才,已经成为必然。

  八、大智慧教育公式(赖国全智慧教育定理)

  现在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我创立的一个公式。这个公式是非常珍贵的,只要掌握了这个公式,我们就会非常清楚小孩子应该怎么教育,用什么内容,在什么时间进行。这个公式叫“大智慧教育公式”,也叫做“赖国全智慧教育定理”:Z=aM2/NL

  “Z”就是智慧,“a”是爱因子,“M”是教学内容的难度,因为特别重要,所以用平方。分母部分,“N”是年龄,“L”是理解力。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年龄越小,爱因子越大,理解力越弱,教学内容越难,越有智慧;反之,年龄越大,理解力越强,越没有智慧。只要掌握了这个公式,就会非常清楚应该怎么教育孩子了。在孩子越小的时候,越没有理解力的时候,去学习越难的经典,他的智慧就会越大。可是现在,在孩子越小的时候,我们是给他学最难的还是最简单的东西?(观众:最简单的。)我们给孩子学最简单的东西,孩子就会变得最简单;我们给孩子学习最有智慧的东西,孩子就会变得最有智慧——这就是我总结出来的大智慧教育公式,作为今天的一个礼物赠送给大家。(热烈的掌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6-17 06:10 , Processed in 0.03891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