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3712|回复: 6

昊天经纬国际博弈分析框架(转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25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只管耕耘 于 2015-9-25 10:44 编辑

http://www.haotianjingwe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


版权所有,转载时请注明
作者:昊天经纬

                                            《昊天经纬国际博弈分析框架01》20150724(简洁版) :
                                                                    -------历史的脉络


      目录:
      一、苏东剧变、第三次工业革命后的世界博弈:酝酿中的“单级化”与世界格局
      二、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始末
      三、欧洲国家利益和美国资本利益之间“货币博弈”:
      四、大中东计划:
      五、美国资本利益国运的转折点:伊朗核问题
      六、人民币放弃“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背后的博弈的“中美博弈”:
      七、美国资本利益的南亚战略
      八:2011的那个冬天,美国资本利益全球战略出现重大调整 :欧美合体的概念成型。


      正文:


      标题一:苏东剧变、第三次工业革命后的世界博弈:酝酿中的“单级化”与世界格局

      一、历史背景:苏东剧变的两个根本原因是:其一美元与黄金脱钩后美联储的能力得到了无限的延伸,苏联的经济能力就被“石油美元”逐步渗透并摧毁的;其二70年代末中国外交彻底转向的结果。
      1、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标志者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崩溃,从此美元正式摆脱了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美元的中心地位时,约定了“35美元一盎司的黄金官价”)的束缚,美联储的权利得到了无限的延伸和扩展。
      2、苏联,这个庞然大物就这样在强大的石油美元攻势,中国和西方在地缘政治层面、军事层面的联手狙击下“轰然倒下”。
苏联崩溃,其内在的核心因素是:苏联最高决策层在推进其全球战略层面上的决策失误(与中国的战略决裂,经济金融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等)。

      二、苏东剧变的历史影响:
      1、1991年的苏东剧变的战略红利和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的使得美国资本利益(美联储的主人)的全球战略空间被无限扩展。此时的美国资本利益在全球已经看不到对手,它能做的就是逐步“解构”其他潜在的挑战对手,从而将国际局势推无可争议的“单极化”。
      2、1992年开始,美国资本利益疯狂的吸收“苏东剧变”带来的“战略红利”:瓜分前苏联庞大的国有资产、引导东欧剧变和“北约东扩(1994年1月在布鲁塞尔北约首脑会议上正式提出)”,从而在经济金融层面、地缘政治层面获得空前的“利润”。
      3、90年代兴起与美国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技术革命”彻底将美国推向了“历史巅峰”。“称霸全球”被美国资本利益当作“历史使命”,“历史终结论”大行其道。

      三、90年代初期是美国全球战略的“收获期”,也美国资本利益“积蓄力量”,从而将国际局势往“单级化”方向引导的准备期。等这个准备工作完成后,美国资本利益将正式完成其“单级世界”的梦想。
      此时的世界格局呈现出向美国资本利益一边倒的趋势。



      标题二: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始末:

      一、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美联储“紧缩货币政策”的结果。
      1、自从1974年美元与石油挂钩从而成型“石油美元”后,美联储开始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从美联储向国际社会定向外流。这次定向外流的地点是拉美,大量的美元涌入使得该地区在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呈现一片繁荣。很多国家(阿根廷等)已经显现出“即将买入发达经济体”的迹象。
上世纪80年代初,经过8年左右的“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开始转向——即开始“收缩货币政策(引导美元回流,从而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大量的美元开始从拉美疯狂的回流美国,美元的稀缺最终点燃“拉美主权债务危机”,在危机中西方(尤其是美国资本利益)完成了对拉美的收割和控制。从而深度控制拉美各经济体的话语权,这也是今天拉美地区“反美浪潮”的根源。
      当然西方不会说这是自己货币政策的作用,而是将此定性为“拉美化”,经济金融全是拉美国家的政策所致,后来世行又在经济学意义上将此定性为“中等收入陷阱”。
      2、对拉美地区的收割基本完成后,上世纪80年代后期,美联储再次将“紧缩的货币政策”调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外流”,这次宽松出来的美元定向流向东亚经济体。此前,西方集团已经成功的利用政治压力“胁迫日元签署了‘广场协议’”,从而从源头上开始“解构”日本主导的“东亚经济‘雁行模式’”,从而为收割这个“经济模式”做好铺垫和准备工作:
1995年开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又开始反转——从此前货币宽松调整为货币紧缩。大量的美元开始从东亚经济体迅速回流美国,资金被抽空的东南亚经济体最终爆发了所谓的“东南亚金融危机”。
      表面上看,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原因是“东亚经济体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问题”从而被索罗斯等国际炒家利用,但本质和核心依然是:美联储货币政策大幅调整的结果——这也是美国资本利益推进全球战略的一部分。
      3、值得一提的第一点是:每当美联储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美元回流”时,必然伴随者美国股市的大幅上扬并不断的创出历史新高,原因如下:
     ①、大量“回流美元”最终进入美国股市,从而推高美股,但这是表象,实质是:此时美国股市的本质是充当“回流美元蓄水池”的作用。
这对我们理解今天中国、美国、欧洲参与全球博弈时的“经济金融手段”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这些手段今天依然在被试用。
     ②、美国股市屡创历史性高的背后是: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那一刻起,美联储在不断在偷偷摸摸的“印美元”,只是从来不公开说明。
这种偷偷摸摸印美元的方式,在1974年石油美元挂钩后已经变得“肆无忌惮”。自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的“本位货币”以来,美元至少从全球各国通过各种形式(制造金融危机、货币贬值、铸币税等)搜刮了100万亿美元的财富。

      二、雁行模式:1997年之前东亚经济发展出了所谓的“雁行模式”:日本经济这只“领头雁”带领曾经的“亚洲四小龙”和“亚洲四小虎”创造的“经济奇迹”让世界刮目(当然,现在“中国经济”几乎就是“东亚经济”发展的“代名词”)。
      1、战后日本经济在美国的扶持下高速发展(注释:战后一片废墟的日本经济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军巨大的‘军需’下迅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70年代末80年代初达到“如日中天”的地步,率先实现工业化的日本依次把成熟了的或者具有潜在比较劣势的产业转移到“亚洲四小龙”,后者又将其成熟的产业依次转移到“亚洲四小虎(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勾勒出一幅以日本为“领头雁”的东亚经济发展的雁行图景,在他们之间形成了“技术密集与高附加值产业-资本技术密集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阶梯式产业分工体系。(注释:这个模式也是日本最高决策层精心建立,从而摆脱美国资本利益控制的经济基础,日本80年代喊出“日本可以说不”就是这种模式的外在表现形式)。
      注释:今天我们看到的台积电、台联电等为代表的“代工”为主的资本技术密集产业就是在哪个时候发展起来的。香港后来逐步放弃了制造业转而专攻金融业和房地产。
     值得一提的时,中国改革开放后东部沿海地区也积极参与到东亚国际分工体系中,这位后来“中国模式”完全取代“雁行模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稍微上了年纪的读者都应该清楚,1997年之前中国人眼中的香港那绝对是“东方明珠”,台湾和新加坡就是“人间天堂”,“亚洲四小龙”就是在这个阶段逐步迈入“发达国家”的行列。那是连东南亚国家都显得比中国繁荣。
3、“金融攻击中国”的努力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后。从2007年末开始,美国资本利益开始寻求“通过切断‘巴基斯坦通道’”来“切断中国‘放手伊朗核爆’的能力”。

       二、下面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美国资本利益从2004年到2011年之间推进“旨在解决‘伊核问题’”上所做的种种努力和与其他域外大国(中国、欧洲国家利益、美国资本利益)之间的博弈情况。从而彻底揭开近20年来国际博弈的真正面纱。

       三、从后面的描述中,大家可以看到截止2011年,“伊朗核问题”已经使得美国资本利益的“大中东计划”夭折,美国资本利益“独自实现‘单级化世界’”梦想已经“破碎”。
       2011年,美国资本利益全球战略已经调整为:以“欧美合体”为手段,实现“两极化中内嵌单级化”的目标。
可以说,中国、俄罗斯、欧洲国家利益共同推进的“伊朗核问题”已经将美国资本利益从“苏东剧变”和第三次工业革命中获得的“战略优势和战略能力”消耗殆尽。
       中国也成功的利用“伊朗核问题”形成的战略掩护完成了“综合国力的蜕变”:今天的中国已经完成可以与美国资本利益“平起平坐”:中国不管是从基础工业能力、经济活力、地缘政治能力、军事能力等各个方面与美国资本利益“分庭抗礼”。中国崛起恐怕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它已经彻底改变了“世界力量版图”。
这也是中国推进其全球战略核心目标的核心和基础:全力将国际局势导向“‘内嵌了多极化’的两极化”进程。

标题三:欧洲国家利益和美国资本利益之间“货币博弈”:

       一、背景:整个90年代,俄罗斯接受了美国提出的在“休克疗法”,从而继续自残;中国在经济金融层面几乎处于崩溃状态。能够对美国资本利益形成潜在挑战的最大对手就是欧洲国家利益:
       苏东剧变之前的冷战期间,欧洲国家利益和美国资本利益面对共同的威胁(苏联)还能够“精诚合作”,苏联解体后,共同瓜分苏联的国有资产、地缘政治版图(欧洲国家利益迅速将欧盟的势力往东欧方向扩展)等方面还有共同利益的话,等这些“战略红线”瓜分完成后,双方潜在的矛盾立马浮出水面:
       欧洲国家利益准备于1999年1月1日推出的“主权货币——欧元”就成了“美元本位制”最大的威胁,这种矛盾在“欧元成立”之前已不可调和,矛盾最终演变为1999年北约(美国资本利益拥有指挥权)轰炸南联盟——美国资本利益通过“北约轰炸南联盟”成功的点燃欧洲的火药桶巴尔干半岛,从而成功的延缓欧盟和欧元东扩的步伐,同时给欧洲的分崩离析买下伏笔。
       注释:北约轰炸南联盟期间,欧元兑美元汇率一路下滑,并最终完成了“逆转”。
       二、美国在巴尔干半岛上“摁住欧洲国家利益”后。美国资本利益酝酿已久的“大中东计划”正式浮出水面,这个计划在在苏东剧变之前就完成“初步拟定”。


       标题四:大中东计划:“911事件”是美国资本利益推进大中东计划的“起始点——第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
            一、大中东计划的核心:
       1、完全控制中东(即完全控制埃及、海合会、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巴以和谈)后。利用中东的地缘(深处欧亚非大陆中心)环境完成对欧洲国家利益、俄罗斯、中国之间的地理分割——阻挡中国向西渗透、俄罗斯南下渗透、欧洲国家利益向东渗透的可能性。从而分割这三个潜在的战略对手“联手抗美”,从而让美国资本利益各个击破。
       2、完成完全控制中东(对‘中东安全框架’的绝对控制)的任务后形成对石油的“绝对定价权”。进而完全巩固“石油美元”——再也没有任何域外力量能够美国利益的“废除中东安全框架”。中东是美国人中东。
       3、可以说,如果美国人如果完成了大中东计划,世界将无可避免的进入“单极化”。

       二、大中东计划推行过程:
       1、美国资本利益2001年先是利用“911事件”制造的悲情,在“不是我的朋友就是我的敌人”的口号下“顺势蛙跳进阿富汗”,并在阿富汗陈兵数十万。
       现在可以说,“911事件”是美国资本利益开始执行“大中东计划”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也美国大中东计划的“起始点”。
       2、完成在阿富汗的布局后,2003年有利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借口解决掉了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并在伊拉克陈兵数十万。
       至此,美军已经完成了对伊朗东西两侧夹击之态,下一步一定是剑指伊朗——美国资本利益原计划2004-2005年间军事解决伊朗,从而彻底成型“大中东计划”。
       如果拿下伊朗,则意味着“大中东计划”正式完成。美国资本利益的“单级化梦想即将实现”。从此,蓝色星球就是美国资本利益纵横驰骋的天下了。
       注释:如果能够在2005年顺利拿下伊朗,当时虚弱不堪的俄罗斯根本没有阻碍美国资本利益让叙利亚变天的能力。
       3、鉴于上述逻辑,欧洲国家利益、中国、俄罗斯三家联手在2004年正式“推出‘伊朗核问题’”,美军进入伊朗的那一刻就是“伊朗用核爆来废除‘石油美元’的时刻”。从而与美国资本利益在伊朗高原原先形成了“战略对峙”,这是欧中俄最后翻盘的机会。
       伊朗核爆后,中国、俄罗斯、欧洲国家利益必将对伊朗提供前所未有的“军事装备、情报、生活物资等”方面的支持来对抗美国。
       注释:伊朗的核武器和导弹技术就是在2004年后取代突飞猛进的发展的。
       自二战后,中美苏三国博弈中,“两方”对“一方”的战略博弈必将胜利:中苏联合对美国的“越南战争”如是,中美联合对苏联的“阿富汗战争”如是。
       4、就这样,中俄欧三股力量成功的保住了伊朗的同时,也成功的阻碍了“大中东计划”的进一步展开,这种情况从伊核问题成型的2004年一直持续到今天。


       标题五:美国资本利益国运的转折点:伊朗核问题

       一、从2004年开始至2010年,美国资本利益一直都致力于寻求解决“伊朗核问题”,从而推进“大中东计划”的方法:
       1、从2004年开始,美国资本利益就不断的通过“中美贸易逆差等事件”被迫人民币升值,终于在2005年7月22日取得了成果。从2006年开始美国资本利益准备金融攻击中国,大家还记得从2006年开始的那波中国股市上涨到6000点的情景吧。中国的房价也是从哪个时间开始“井喷式上涨”的。这是美国资本利益试图从中国这个方向来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尝试:其背后的逻辑是“中国巴基斯坦通道”是中俄欧联盟向伊朗“输出对抗美国能力”的最终重要的通道,也是伊朗获得核技术、导弹技术的最重要通道。
       2、美国资本利益通过“北约东扩”、“颜色革命”等手段不断的削弱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大家还记得2004年发生在乌克兰的“橙色革命”为开端的一系列发生在格鲁吉亚、吉尔吉斯斯坦的“颜色革命”吧,独联体几乎被肢解。
       “北约东扩”和“颜色革命”几乎就成了俄罗斯的“梦魇”,通过不断的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从而不断的“切断俄罗斯对伊朗的战略支撑”。



下面的内容待续:

六、人民币放弃“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背后的博弈的“中美博弈”:

七、美国资本利益的南亚战略

八:2011的那个冬天,美国资本利益全球战略出现重大调整 :欧美合体的概念成型。
 楼主| 发表于 2015-9-25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只管耕耘 于 2015-9-25 10:45 编辑

昊天经纬国际博弈分析框架02

版权所有,转载时请注明
作者:昊天经纬

                                                                 昊天经纬国际博弈分析框架02》20150726 :
                                                                                          -------“历史的脉络”续


     目录:
       一、苏东剧变、第三次工业革命后的世界博弈:酝酿中的“单级化”与世界格局
       二、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始末
       三、欧洲国家利益和美国资本利益之间“货币博弈”:
       四、大中东计划:
       五、美国资本利益国运的转折点:伊朗核问题
       六、人民币放弃“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背后的博弈的“中美博弈”:
       七、美国资本利益的南亚战略
       八、地中海计划:
       九、2011的那个冬天,美国资本利益全球战略出现重大调整 :欧美合体的概念成型。


        标题六:人民币放弃“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背后的博弈的“中美博弈”:

       一、2006到2007年A股大幅上扬的原因:

       (一)、A股背后的逻辑:
       1、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即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当日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A股市从2005年7月21日的1020点为起点,开启了一波“波澜壮阔”的上扬进程,在2007年10月16日达到6124的历史高点。
      上述内容就是当时A股疯狂上扬最核心的基础和要素。
       2、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成交价格在2007年末“开启了一波波澜壮阔的上扬过程”,我还记得当时因为房地产建设的火爆程度:水泥价格从200元/吨多涨到400元/吨多,钢筋价格从3500元/吨上扬到6500元/吨,而且还得要提前预付款。
       3、上述内容的本质是:美国资本利益先是通过各种方法(当时美国商务部以贸易逆差为借口,不断的对中国在WTO框架下实施反倾销之类的调查,并不断的通过政治、经济层面对中国施压)迫使中国政府“放弃联系汇率制度,改为浮动汇率制度”,进而开启了“人民币单向升值的通道”,直至今天,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经从联系汇率制时的8.27一路上涨到6.16左右,升值了近25.5%。
      从取消“联系汇率制”那天起,人民币就进入了“单向升值通道”,从而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收益渠道——人民币对美元、欧元必将升值”,于是欧美资本(尤其是美国主力资本)通过各种渠道大举涌入中国内地——反正只要美元换成人民币就能“获得人民币升值的‘套利’空间”。
这些大举涌入中国内地的欧美资本最终进入了A股市场,从而“推升A股市走出了那一波大行情”。这是当时A股上扬最重要的基础环境。
      注释1:美国主力资本:美国资本利益旗下的带有政治目的的资本。
      (二)、中国房地产市场成交价格两次大幅上扬从别出现在2007年末和2010年初。
       1、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这部分欧美资本就有步骤、有计划的从股市转移到“楼市”,这直接催生了2007年末(2008年上半年)那波中国楼市成交价格的“大幅上扬”。
       时间上的衔接恰到好处。
       2、各位读者千万不要想当然的认为,2007年10月份开始的那波A股暴跌行情将将美国资本的主力“围困在股市内”了,美国主力资本远比广大股民要“先知先觉”。再说以美国主力资本的“情报系统(尤其是潜伏在体制内的)”的能力,也不可能“被深套在A股”。
       注释:美国主力资本——美国资本利益旗下的带有政治目的的那部分资本。
       3、2010年初房地产市场成交价格的“大幅上扬”的原因:美联储的QE1和中国政府对房地产刺激政策。
       4、直至今日,上述这些进入中国楼市的西方资本(尤其是美国资本利益)任然是美国资本利益非常重要的一颗棋子(提前注入中国经济金融重要环节,必要的启动)。
       5、中国推出“不动产登记”的背后除了“准备用‘房产税来取代即将陷入困境的土地财政’”的考量外汇,恐怕也有“防范这部分潜伏资本的意图”。
      (三)、美国主力资本绝对不是来“赚钱”的,它的目的是“对中国进行金融攻击”,确实有一部分“西方资本(那些无组织的投机资本)”被套在中国股市内。
       下面开始“中美博弈”的部分


       二、中美在经济金融层面的博弈:
       (一)、背景:2004年“大中东计划”遭遇“伊朗核问题”而严重受阻后,美国资本利益开始选择中国为解决“伊核问题”的首要对象,其背后的逻辑是:
        1、不知道各位的读者是否还记得一个旧闻:伊朗8月27日播放过一段在波斯湾成功试射一枚由潜艇发射的远程反舰导弹的录像,让世界一惊,而美国《旧金山纪事报》10日公布的一条消息更让人意外,五角大楼的3位官员宣称,该录像是伪造的,实际上是中国曾经发射的一枚导弹的录像。
事实上从2004年开始,中国就开始给伊朗提供“导弹技术”,伊朗现役的各型导弹都有中国影子,有些甚至是直接“山寨”中国导弹。
       上面旧闻说明:伊朗的导弹产业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2、2004年,伊朗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的合作协议”,其中包括伊朗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一个3000亿美元的石油合同。
       3、作者想说的是:中国是支持“伊朗核爆”最中坚的力量。也是能给伊朗提供“在美国高压下保持伊朗物资充足、社会稳定、技术供给”的核心力量。
注释:鉴于俄罗斯当时的综合实力,其只能提供“伊朗核爆”时最重要的“安全承诺”和一些“军事装备”。欧洲国际利益由于没有直接影响伊朗的通道(海上通道是美国人的天下),更多的是提供经济金融、政治外交层面的战略支撑。

      (二)、美国资本利益通过解决中国来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方法:发动金融攻击来胁迫中国就范。
       1、方法:美国资本利益通过“人民币放弃固定汇率后形成的‘单向升值套利空间’”引导欧美资本(热钱)疯狂的涌入中国,先进入A股市场推升股指暴涨后(欧美主力原计划将股市推向更高的位置,但受到了中国的强力狙击),开始做空中国,大量的热钱从股市“集中”涌向实体经济(尤其是房地产市场),利用“土地(附着其上的房地产)是当前人民币发行的主锚”的基础作用来引导央行不得不加大投放基础货币供应量,从而引导中国资产价格暴涨,最终引发中国的恶性通货膨胀。
      相信大家对2007年前后中国国内物价水平的持续攀升(尤其是食品和房地产领域)印象深刻吧,当年CPI的最高记录是6.5%。但居民真实的感受应该在20%以上。
      2007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只有1994年可以类比,要知道1994年中国的通货膨胀达到30%左右,经济几乎处于崩溃的状态。
从而2005年开始,美国资本利益利用自身掌握的国际金融体系和定价体系,持续推高国际原材料价格,尤其是对中国发展至关重要的石油和铁矿石的价格更是一路飞涨。
      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不断的通过反倾销案(最多时,WTO框架内80%的反倾销案都是针对中国的)、利用舆论诋毁中国制造等手段来恶化中国外部经济环境。
最终目的是:通过两头挤压(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国际市场环境的持续恶化)来遏制“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从而扼杀中国的“产业升级”的步伐,最终绞杀中国的经济活力。并通过经济层面的困境来引导中国的“颜色革命”。
      注释:美国资本利益引导欧美资本先涌入A股市场的原因是“储蓄能量”——利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和中国股市的上扬不断的吸引欧美资本“往中国集中”,以便将来集中释放能量——这样效果才能最大化。

      (三)、中国值得一提的反击手段:2006年10月9日朝鲜第一次核爆的核心逻辑是:中国警告美国资本利益:如果美国资本利益对中国的经济金融攻击得手,从而引发中国的社会动乱,则作为破釜沉舟的手段,中国一定会对“西太平洋安全框架”下死手。尽管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还比较弱小,但与“西太平洋安全框架”鱼死网破的能力还有是有的。
       注释:同时中国官方于2006年12月底正式公布歼10战斗机服役的消息。事实上公布的时候歼十已经装备好几个团了——已经形成战斗力。

      三、本轮博弈的总结:
      1、本轮进攻攻击的核心目标:如果能通过上述方法重创中国是再好不过,如果无法完成重创的任务,则用“经济金融攻击”来胁迫中国放弃固有的“伊核政策”,从而解构“伊核问题”对大中东计划的阻碍。
      2、以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而言,中国的“金融管制”和我党对整个社会的控制能力(能将政策落实到每条街道、每个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而死死的抗住了美国资本利益发动的金融攻击。
      3、2007年中,美国资本利益已经意识到“对中国的金融攻击”的核心目标已经无法达成。美国资本利益很快将战略调整为“切断中国的巴基斯坦通道”——美国资本利益的南亚战略。



      标题七:美国资本利益的南亚战略

      一、美国资本利益通过解决中国来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方法2:南亚战略的始末
2005年到2007年的持续金融攻击“受挫”后,美国资本利益转而采取“切断中国的巴基斯坦通道”的方式来切断中国放手伊朗核爆的能力。
      二、过程:
      1、以2007年12月27日,贝•布托在巴基斯坦被刺杀为标志,美国资本利益正式开始推进所谓的“南亚战略”——切断“中国的巴基斯坦通道”的战略。
      2、美国资本利益推进方式:以挑起“印巴战争”为主轴:
      ①、2008年印度泰姬玛哈酒店遭恐怖袭击,印度和美国将此次袭击定性为巴基斯坦所为,从而美国资本利益公开胁迫、挑起“印巴冲突、甚至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后印度正中印边境陈兵百万(这不是虚词,而是真是有100多万军队),从而公开胁迫中国不得“协防巴基斯坦”。
      ②、2008年印度与美国签署了一份民用核能协作和谈,标志着美国正式默许印度为拥核国——即美国正式承认印度的核武。
2008年5月7日,印度宣布再次成功试射一枚可携带核弹头的烈火-III型弹道导弹(据说射程达5000公里),印度称由此具备打击中国腹地纵深目标的能力。
      注释:印度1974年首次进行核试验后,美国于当年(1974年)对印度所实施的“民用核贸易禁令”。2008年美印签署的这份民用协议实质上取消了自1974年以来对印度所实施的“民用核贸易禁令”——即承认那次“核爆”。
      ③、作者对当时印度叫嚣记忆犹新,这种情况直至2010年1月11日,中国用一次“中段路基反导试验”彻底废除了“印度的‘核战略威慑’能力”后,印度从此彻底失声。
      ④、2011年5月,本拉登巴基斯坦被打死,是美国资本利益所能做最后的努力,也是最疯狂的赌博,其目的是告诉印度:巴基斯坦的核武库根本不可怕,“印巴战争”一开始,美国资本利益就将“拔掉‘巴基斯坦’的核武库”。
      印度当时叫嚣准备学习美军特种作战的方式来“拔掉巴基斯坦的核武库”。
      ⑤、还好印度最高层自始至终都没有头脑发热,仅仅是“引而不发”。

      3、美国资本利益推进方式:权利构建“藏独、疆独安全框架”为辅轴:
      “藏独、疆独安全框架”的本质是阻碍“中国巴基斯坦通道”的效率,从而影响中国放手伊朗核爆的能力的一个“阻碍器”。
      ①、2008年3月14日西藏拉萨发生314打砸抢烧事件;此次事件正式将藏独推向前台,藏独运动在2008年的奥运火炬传递中达到高潮。
      ②、2009年7月5日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正式将疆独推向前台,从而疆独在新疆和内地兴风作浪,不断的拓展自己的影响力。
      ③、我们看到藏独、疆独兴风作浪的时间点刚好与美国南亚战略“完全吻合”。美国资本利益构建“藏独、疆独安全框架”的核心目的是:配合“美国资本利益切断巴基斯坦通道的战略”——影响中国“将内地的保障物资、军事装备等运往巴基斯坦通道的效率(中国运往巴基斯坦的所有物资、装备都需要通过新疆和西藏)”,最终将中国的影响力彻底屏蔽在克什米尔以东(即新疆、西藏一线),彻底切断中国往中国方向输出影响力的通道。
      ④、在可预见的将来,只要美国资本利益需要“切断巴基斯坦通道”,则藏独、疆独必将再次兴风作浪。

      4、对巴基斯坦展开金融攻击:从2008年开始,美国资本利益利用手中掌握的“国际金融体系”对巴基斯坦展开经济、金融攻击,当时巴基斯坦卢比的境况比现在的“俄罗斯卢布”的情况惨多了,巴基斯坦的外汇基本告罄,国内通货膨胀已经到了民怨沸腾、怨声载道的地步,2009年上半年,巴基斯坦国内外局势已经到了失控的地步。为了策应“巴基斯坦通道”,2009年5月25日朝鲜进行了“第二次核试验”,这次核试验基本上从东亚方向上缓解了南亚方向(巴基斯坦通道)的压力,其原理是:中国表现出现如果巴基斯坦局势真的进入“中国失去控制的状态”,中国必将在东亚方向对“西太平洋安全框架”造成致命性的打击。

      5、“欧洲债务危机”的本质和始末:
      对于俄罗斯和欧洲国家利益对“中国在南亚方向与美国资本利益之间的博弈”的协防(策应),美国资本利益的应对办法:
      ①、美国资本利益胁迫俄罗斯的方法:显示“在北高加索方向通过格鲁吉亚试探性的攻击俄罗斯——即2008年8月8日晚的‘俄格’战争”,俄罗斯的强力军事反击得到中国,尤其是欧洲国家利益(同为北约成员国)的谅解和策应后,美国资本利益转而去攻击“欧洲国家利益”——所谓引爆“欧债危机”。
      ②、2008年9月15日,就在美国资本利益攻击俄罗斯无果后(当时俄罗斯的军事反击取得了中国和欧洲国家利益的谅解、策应),美国资本利益正式引爆“雷曼兄弟”从而正式“开始‘引爆欧债危机’的进程”,从而试图在经济、金融层面不断的给欧洲国家利益施压压力,使其改变自己的“南亚战略”——即配合美国资本利益的“南亚战略”。
      “欧债危机”在2009年下半年“希腊债务危机”时达到了“高潮”。当时,中国不断的通过购买“欧猪国家”的国债来不断的给欧洲国际利益“减压”,防止其因顶不住“欧债的压力”而出现“妥协”的情况。
      最终的结果是:欧洲国际利益死死的“抗住了美国资本利益施加的压力”,最终等来了“美国资本利益可能实质性转移欧洲”的光明前景。
      ③、面对美国资本利益的“大中东计划”,欧洲国家利益有一个“地中海”计划在西亚北非方向与美国资本利益展开“角力”。这也是我们以后的讲解的内容。

      三、2008年金融危机的始末:
      (一)、概述:
      1、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为标志,美国“次债危机”最终转化为“金融危机”,从而席卷全球。
      2、“雷曼兄弟的破产”的本质是“美国资本利益‘定向爆破’”结果,这是引发“欧洲债务危机”的前奏。(当然,这里面还有遏制欧元过于强势的意味)。
      注释:雷曼兄弟最大的债权在“欧洲各大银行”。
      (二)、2009年3月份开始,美联储正式推出“QE1”,QE1主要包括1.25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3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1750亿美元的机构证券。
      1、这次危机使得美国资本利益顺理成章的开启“美元量化宽松”政策,从而开启“洗劫全球”的序幕。
      2、此后是2010年8月底至2012年6月美联储推出6千亿美元的QE2;2012年9月18日,美联储退出QE3,直至2014年11月正式结束。
      3、上述美联储量化宽松出来的美元,大部分被“贮存”在美国股市(从而开启了美国股市波澜壮阔的上扬过程,并连创历史新高),等待“欧美合体”后开启“4+1大央行联手、同步、大规模洗劫南方”进程。
      注释:不同于08年以前近30年来的“小打小闹——偷偷摸摸的印美元和引爆局部金融危机”,美联储这次是“大规模的公开的量化宽松(还有非公开的)和准备引爆全球金融”
      最终完成“西方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的重构——用TPP和TTIP来取代现有的WTO”,从而建立新的“国际产业链分工体系”:将西方永远定格在“产业链的最顶端”,使得其他经济体根本没有“通过产业升级来迈入发达经济体,从而挑战西方主导国际秩序”的可能。
      4、次债危机被成功释放。
      (三)、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固然有“次债危机”的原因,但更多的是“美国资本利益推进固有战略的方式”:
      1、2004年开始美联储连续加息、直至美国股市暴跌、发端于美国的“次债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可以视作美国推进“大中东计划”的一环。
      2、真正让美国资本利益全球战略受挫的是“南亚战略的失败(中国成功的保证了巴基斯坦通道)”,而不是“金融危机”。

      四、南亚战略失败的“外溢效应”:
      2009年5月25日朝鲜进行“第二次核试验”后一段时间,日本最高决策层看“美国资本利益的南亚战略”推进及其不顺,甚至已显败迹——南亚战略失败意味着“大中东计划”的基本上“失败”,
      此时,日本最高决策层似乎看到了“借机摆脱美国资本利益控制的的战略契机”,从而果断的选择“亲华的民主党鸠山由纪夫出任日本首相”。
我们看到在中国的配合下,鸠山由纪夫时期的日本要求美军离开日本的“游行示威”一浪高过一浪——美军离开日本等于废除了“西太平洋安全框架”。
直至2010年“天安舰事件”的发生,美国资本利益才算是在东亚方向扭转了局势:当时美军利用天安号时间形成舆论东海方向最多时部署了3个航空母舰战斗群,从而在物理上完成对“日本亲华派‘安全承诺通道’的切割”。


      五、2011年美国资本利益的“南亚战略”失败后,美国资本利益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中国的力量已经崛起,单靠美国资本利益的力量已经无法完成“单极化”的目标,得要联合其他的力量了,在全球四大力量中,值得联合的只有自己的表兄弟——欧洲国家利益:
      在“南亚战略”中,美国资本利益始终没有能够通过“欧债危机”被迫欧洲国家利益来配合自己全球战略,既然威逼不行,那就“利诱”吧——这就是2011年开始的、直至今天正在上演的“以‘欧美合体’为主轴”的国际博弈。
      注释:欧美合体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美国资本利益实质性转移欧洲的方式完成‘欧美合体’”;第二种是“美国资本利益实质性控制欧洲平台的方式完成‘欧美合体’”。
      2011年11月1日,以马里奥•德拉吉(曾任高盛集团董事长)出任欧洲央行行长为标志,本轮围绕“以美国资本利益可能实质性转移欧洲(详时事分析10)”为基准的博弈正式展开。
      注释1:2012年初,“欧洲债务危机”在欧洲经济状况没有任何改善的情况下,突然销声匿迹,淡出人们的视野。
      注释2:直至今天,欧洲央行的主导权已经落入美国资本利益之手。
      这也是我们接下来详细阐述的内容《国际博弈分析框架02:2011的那个冬天,美国资本利益全球战略调整》
 楼主| 发表于 2015-9-25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版权所有,转载时请注明
作者:昊天经纬

                                                            《昊天经纬国际博弈分析框架03》20150730 简洁版:
                                                              -------“历史的脉络”续2



       标题一:金汇兑本位制的概念:
      标题二、黄金价格的历史变迁:
      标题三、近70年来,黄金价格变化的本质是:国际博弈内核的外在体现:


     正文:
   标题一:金汇兑本位制的概念:

     一、金币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一)、金币本位制:
      1、一个国家的主权货币同时包括金币(固定的计量单位)和纸币,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纸币的含金量,纸币和金币的兑换价值是固定死的,并且可以不受限制的自由兑换。
      2、主权国家之间货币(纸币或金币)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来决定。此时,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相对比较稳定,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展开。
纸币和金币同时在市场上流通,纸币可以随时、方便、自由的兑换成等价值的金币。同时黄金(金币)可以自由流通,出入某个国家而不受限制。
      3、金币本位制是的核心还是“黄金”,纸币不过是为了携带和流通方便而发明一种辅币。所以此时的“本位货币”仍然是“黄金——金币”。

     (二)、金汇兑本位制: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纸币的含金量(中央银行承认市场上流通的纸币可以兑换成黄金),但并不铸造金币,黄金不可以自由出入、流通——即黄金的流通受限,不再自由兑换;
其他国家的货币可以兑换成上述该国的货币(双方货币汇率是固定的)——称之为“外汇”,需要时,持有外汇的国家可以按规定的限制数量向“外汇货币发行国”兑换成黄金。
核心:此时“本位货币”已经由原先的“黄金——金币”变成了“外汇(美元)”;比起金币本位制,此时黄金的“输入输出”已大大受限。
事实上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体系确立的美元本位制就是上述这种“金汇兑本位制”。

     (三)、请大家仔细理解上面两种“本位制”的概念:“金币本位制”与“金汇兑本位制”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纸币可以随时兑换成黄金(金币)——黄金(金币)可以自由的流进流出;后者的纸币无法随时兑换成黄金——黄金的输入输出受限。
      标题二、黄金价格的历史变迁:

      一、自布雷登森林体系确立“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的官价”以来,美联储尽管在不断偷偷摸摸的印钞票,但总体上还能维持一昂是黄金兑35美元的比价;直至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与脱钩后,黄金价格就想是一匹脱缰的野马一样一路飞涨:
1973年末黄金价格正式突破100美元大关;80年达到850美元历史新高;之后一路下跌到300美元,并在300到500美元之间徘徊了近25年,直至2005年后,黄金价格一路飞涨直至1912美元/盎司的历史高点。


       标题三、近70年来,黄金价格变化的本质是:国际博弈内核的外在体现:

       一、黄金的美元比价是二战颠覆世界格局的结果:
       1、1945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是欧洲资本转移到美国并与美国本土资本合流后的杰作:它直接从老欧洲(英国)手中夺取了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的“话语权和制定规则的权利”。
      2、二战的本质是:二战之前,欧洲资本利益不断的受到欧洲各国国家利益的牵制和绑架——各政治利益团体之间经常爆发的战争严重损害了资本的利益,最后这些跨国界的资本利益集团携带资金、人才、技术转移到美国,二战的本质就是“欧洲资本转移美国平台的过程”。
注释:其中的犹太资本被欧洲资本利益通过希特勒之手瓜分的一干二净。
这些转移到美国本土的欧洲资本利益协助美国取得了二战的顺利——将欧洲诸列强打垮、肢解。从而从欧洲(英国)手中夺取了“货币本位制”。
      3、这个刚刚建立的“货币本位制”沿袭并改进了欧洲的金融传统:与黄金挂钩但摈弃了金本位制,改用“金汇兑本位制”。

      二、美苏争霸之“美攻苏守”时代:二战后,世界格局迅速进入了“两级博弈”的时代,“美国——北约集团”和“苏联——华约集团”之间的博弈将成为主宰这个星球未来近40年的命运。下面我们就展开来说明:
     (一)、美国的发动的两场战争(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失利最终迫使美国资本利益的全球战略由“全面进攻”转变为“全面防守”。
      1、1950年6月25日,朝鲜在苏联的怂恿下对韩国发动统一国家的战争。随后引爆了中国与联合国军之间长达3年之久是“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的本质是:苏联推进亚洲的战略纵深,而美国遏制苏联亚洲战略。属于地缘政治斗争的范畴。
注释:客观上讲,朝鲜战争中,苏联成功的利用中国来持续不断的消耗“美国——北约集团”的力量,从而给“苏联弥补与北约之间力量上的不足争取了时间”,事实上朝鲜战争结束后不久,苏联就组建了与北约针锋相对的“华约”。
      2、就在朝鲜战争结束后不久,1955年,美越战争爆发,这场战争一直持续到1975年才结束。
美越战争的本质与朝鲜战争一样:美国遏制苏联亚洲战略的一部分,属于地缘政治斗争的范畴。
这场战争让美军陷入了“无穷无尽的战略泥潭”,美国的综合国力就这样被一天天的消耗、折磨。

     (二)、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苏争霸”开始出现“攻守相易”的的情形:美国资本利益的全球战略因为两场战争的不断消耗开始逐步收缩,此消彼长,苏联全球战略开始逐步扩张。
60年代末,70年底初,美军在越南战争的泥潭的苦苦挣扎,综合国力已经被消耗的七零八落。美国全球战略“疲态尽显”,而苏联全球战略的攻击性已经“初露锋芒”。

     (三)、美国全球战略收缩的结果导致“美国不得不放弃布雷顿森林体系”:
      1、核心原因:美国资本利益因为两场战争的消耗,综合实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最终导致美国资本利益全球战略转变为“全面收缩”,从而使得美国资本利益不得不暂时放弃“维护美元的信用”——用透支美元(本位制货币)的未来潜力来抵抗苏联的攻势。美国资本利益除了使用美元武器,受众已经没有多少可用的筹码了。
全面收缩的后果是要么等死,要么积蓄力量来反击。美国资本利益选择后者。
      2、美国资本利益因为两场战争的消耗,综合实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最终导致欧洲的那些不安分的小弟们不断的对美国主导的“美元本位制”发起挑战:法国的戴高乐就不断的叫嚣准备将所有的美元兑换成黄金,并直言不讳的指出美国资本偷偷摸摸的印钞票。
注释,事实上,自从欧洲资本利益成功的转移美国,从而导致欧洲从世界的中心沦落为美国的小弟,欧洲的政治利益团体意识到了自己窝里斗的错误,欧洲煤钢共同体于1951年成立,最终发展成为今天的欧盟和欧元区。这是欧洲在丧失政治经济金融层面的话语权后开始尝试联合力量来参与并争夺自己失去的东西的努力。
      3、美国资本利益因为两场战争的消耗,综合实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美国国家利益开始不断的试图控制美国资本利益:1963年6月4日,肯尼迪签署了一份鲜为人知的11110号总统令,着令美国财政部“以财政部所拥有的任何形式的白银作为支撑来发行“白银券”,并立刻进入货币流通。肯尼迪的意图十分明显,美国资本利益控制的美联储手中夺回货币发行权!

      三、该阶段中国全球战略综述:
      (一)、主席全球战略的核心:始终保持两极博弈的“力量均衡”——两级博弈中,联合弱方对抗强者。目的是:
       1、平衡世界两大力量集团,从而保证“世界不出现‘统一’”的局面,进而给中华民族预留“再次崛起”的战略空间——争取发展壮大的时间。
如果“美国——北约”或“苏联——华约”中的任何一方打败另外一方从而完成“统一地球”,华夏一族将可能彻底失去“再次崛起”的机会。
注释:在新中国刚刚建立的时候,中国的工业基础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2、在平衡两级力量的过程中“不断抬高太高自己的身价”,从而获得超额的利益:朝鲜战争中中国军队与联合国军激烈对抗中不落下风,让苏联看到了中国的潜在价值。
此时,两极博弈的态势是“北约集团”的综合实力要强于“华约集团”。苏联急需注入一股力量来平衡“北约与华越”之间的这种“力量失衡”。中国恰到充当了这个“力量失衡”的平衡器。
中国获得的好处是“苏联援助中国156项工程”——即全套的工业体系,正是这套工业体系让中国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蜕变”。
注释:大家千万不要认为这是苏联对中国恩赐,苏联援助中国156项工程本身就是苏联力量失衡时拉拢中国“平衡北约力量”的举动——它是出于自身战略考量而做出的选择,而绝不是什么恩赐。
       3、如果当时中国完全倒向“美国——北约”,则意味着本来实力稍逊一筹的“华约集团”将很快(不出15年)会被“北约集团+中国”给吃掉。
北约肢解掉“华约集团”后,那么接下来的7、8年之内,中国一定会被这个无比强大的“美国——北约集团”以地球之王的身份肢解掉。这点毋庸置疑的——在绝对力量失衡的面前,任何的人为因素都将显得“苍白无力”。
注释:1991年的苏东剧变后的中国尽管生活贫穷,但已经建立了两套完整的工业体系、国防体系非常完备(从洲际弹道核导弹到普通的枪械都能生成),改革开放后基本是生产生活资料能自给自足。这比80年代以前不知道强到那里去了。但即使这样,89年到整个90年代,中国的战略处境依然处于非常“艰难、甚至危险”的状态。

      (二)、主席全球战略的具体推进过程:
      1、建国后,面对“美国——北约集团”和苏联的力量对比态势,主席选择了力量较弱的“苏联”来平衡“美国——北约集团”的力量,从而保证了“地球力量暂时均衡(这是给中国预留战略缝隙的最佳选择)”的同时从苏联捞到了巨大的好处——全套的工业体系。
2、中国平衡“两级博弈”的过程直接伴随着“朝鲜和越南”两场战争,这两场战争直接将“美国——北约集团”拖入“战略疲态”,最显著的标志就是1971年美国宣布放弃“美元兑换黄金官价”的承诺,从而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美国的综合国力已经无法有效掌控“这种形式的美元本位制”了。
      3、美国全球战略即将收缩的态势主席看在眼里:在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的前一个月,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从而开启了“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中美蜜月期、中美联合搞垮苏联等”后来的一系列动作。
      4、可以说,从1971年开始,中国正式开始酝酿“外交彻底转向”。事实上中国这次外交转向的苗头在在1969年的“珍宝岛战争”中已经显露无疑。
当时的战略背景是:美国陷入越南战争泥潭而无法自拔,全球战略疲态已经显露无疑,接下来的战略收缩已经可以预期。而苏联“全球战略转向全面进攻”的态势已非常明显,此时苏联已经不需要、也不满足中国充当“平衡器”的角色。它想主导中国(失去外交自主性的倒向苏联)来为自己下一步的全球战略服务。
      注释1:60年代中苏矛盾的根本原因是:两级博弈的力量对比不断的发生变化,最终完成“逆转”后的结果:
注释2:70年代中期,美苏完成了“战略相易和角色转换”——美国开始转向全面防守,苏联开始转向全面进攻。
      5、60年代末,主席看到了这种力量变化的过程,从而开始考虑“重置‘两极化博弈’力量均衡”——将中国这个“力量平衡器”往美国——北约集团倾斜,从而再次完成地球的“力量均衡”,防止“苏联——华约集团“完成对“美国——北约集团”综合实力的“压倒性失衡”,从而完成“统一地球”。
      上世纪60、70年代中国发生的国内事件都与本轮“两级战略态势相易”后主席准备做出“外交彻底转向”有关——苏联在部署在中国国内的势力与主席斗争的结果:苏联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看到主席做出“这样巨大的战略调整”从而平衡“两极博弈的‘力量均衡’”。

      四、美苏争霸之“苏攻美守”时代:
      (一)、1975年4月23日,以“美国宣布结束越南战争”为标志,美国全球战略彻底转向“被动防守”的局面,而苏联正式转向“战略进攻”的态势。
       1、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后,美元进入了风雨飘摇的动荡年代,此时的美元就像是一个没娘孩子一样。
       2、1973年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让美国资本利益完成了“中东安全框架”的构建,1974年美国资本利益顺利的将美元锚定在中东安全框架上——石油美元。美元终于结束了“风雨飘摇”的日子——美元再次拥有了“根”。
注释:第四次中东战争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阿拉伯人与以色列人之间的宗教、地缘矛盾。本质是:美苏争夺中东主导权的游戏。
就在美国主导的“中东安全框架”出现端倪之时,黄金价格第一次试探性的突破了100美元大关,美国正式开始使用它的“美元武器”来积蓄力量。
       3、1974年美元与石油挂钩意味着美国彻底完成“战略收缩前”的准备工作,1975年从越南撤军,从而顺理成章的将全球战略调整为“全面被动防守的态势”。
从1974年开始,黄金价格进入了第一个“大牛市”,从而100美元一路上扬到1980年的850美元。期间只是在伊朗伊斯兰革命期间“大幅回调过一次”。

      (二)、中美建交
       1、70年代中后期,中国经历了曲折的“领导人”交替后,终于于1979年完成了“中美建交”。此时中国将“两极博弈力量均衡”的筹码彻底倒向了“美国——北约集团”,从而再次重置了“两级博弈的力量均衡”。
      注释1:发生在1979年的中越战争是中国完成“力量再平衡”的标志性事件。
      注释2:主席之所以迟迟没有与美国建交的根本原因有两点:其一可能是70年代美苏力量尽管处于“此消彼长”的阶段,但力量差距并未大规模拉开;其二可能性中美之间的“利益让渡”没有谈妥(主席想要美国提供‘像苏联提供给中国的156个项目工程’一样分量的筹码,美国人一直不肯给,所以才拖拖拉拉),主席的态度是“如果不给够分量的援助,中国坐等苏联干掉美国”,孰轻孰重自己掂量。
2、我们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平衡两级博弈力量均衡方面”继承了主席的衣钵。


      (三)、1979年12月末,苏联入侵阿富汗,从而开启了长达10年的消耗战,这场战争直接葬送了苏联称霸全球的梦想。
注释:苏联发动阿富汗战争的目的:从阿富汗方向打通往印度洋的通道,从而在地缘上完成对“中国”和美国主导“中东安全框架”的合围的第一步。

      (四)、此阶段、美国全球战略的推进方式:
       1、用经济金融手段来迅速恢复国力:从1972年末开始,美联储开始实行“积极的货币扩展政策”,将宽松出来的美元定向流入拉美地区,从而使得这个地区进入了空前繁荣的阶段,该地区的很多经济体一度接近“发达经济体”的行列。
       2、从80年代初开始,美联储开始“货币政策彻底转向——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天量的美元从拉美地区疯狂涌出,并持续不断的进入美国股市(蓄水池的原理,如果这部分美元进入美国实体经济,必将引发持续的恶性通货膨胀)。拉美地区迅速陷入了“主权债务危机和经济金融危机”,美国资本利益完成了对拉美的“全面收割——剪羊毛”。
此役使得美国的综合国力“迅速恢复”,并为下一阶段“美元攻势打垮苏联”建立的雄厚的资本。
注释:此役还完成了“对美洲大陆的收割和整合”,消灭了潜在的地缘政治对手。

      3、此役,黄金价格的走势真实的反应了“美联储的行动”:美联储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说白了就是偷偷摸摸的印钞票)期间,黄金价格一路上扬(从1972年到1980年),直至美联储开始实施“紧缩政策”,黄金价格也从80年最高点(850美元/盎司)一路下滑至300美元/盎司。

      五、苏东剧变后的美元的主要任务变成为“美国资本利益实现‘单级化’”目标服务:
      1、苏东剧变后,美国资本利益力量达到了空前强大的地步,此时“单级化”已经是美国资本利益唯一追求的目标了,黄金价格的主要作用就变成了“维护美元币值的稳定”,从而保证“美金”成色十足。
      2、此时,美国资本利益用其他力量可以摆平它遇到的麻烦——不用动用货币本位制。

      六、2005年开始,美国资本利益的“单级化”目标收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伊朗核问题,与上世纪70、80年代类似,美国资本利益又开始动用“美元本位制”这个武器。
      1、从2005年伊朗问题成型以来,美国资本利益的大中东计划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伊朗核问题的背后是“中俄欧”三家联合)。
      2、从2006年开始美国资本利益又开始动用“美元本位制”这个武器,尤其是2007年到2011期间(南亚战略失败)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疯狂程度。

      七、我们看到:当美国力量强大的时候,其一般不会动用“美元本位制”这个武器;当美国力量衰弱时,其会毫不犹豫的动用“美元本位制”:
      1、美国力量强大的时候如:“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直至上世纪70初的全球战略收缩”期间;“苏东剧变到伊朗核问题正式阻断美国‘大中东计划’”期间。美元对黄金价格基本稳定的背后是:美联储没有偷偷摸摸的印纸钞(小规模的印钞还是存在)来填补综合国力的空虚。
      2、美国力量衰退的时候如:“从上世纪70年代美国全球战略收缩到苏东剧变”期间;“伊朗核问题正式阻断美国‘大中东计划’到今时今日”期间。黄金价格“暴涨暴跌”背后是:美联储一定在偷偷摸摸(或者公开)的大规模印纸钞来填补其综合国力。
此时,它要用货币“本位制”来增强自己的实力,以实现自己的全球战略目标。
 楼主| 发表于 2015-9-25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版权所有,转载时请注明
作者:昊天经纬

                                    《昊天经纬国际博弈分析框架04》20150804(完整版):
                                                     -------2011的那个冬天,美国资本利益全球战略做出重大调整


      目录:
      一、2011的那个冬天,美国资本利益全球战略做出重大调整
      二、美国资本利益全球战略重大调整的原因:伊朗核问的前世今生
      三、美国资本利益全球战略重大调整的内涵:
      四、美国资本利益的概念:
      五、美国资本利益的力量分布:美国资本利益掌握的全球货币体系、金融体系、贸易体系的基础,全球三大安全框架。
      六、欧美合体(欧洲国家利益和美国资本利益)推进全球战略的“路线图”:


       标题一:2011的那个冬天,美国资本利益全球战略做出重大调整

      一、“欧美合体“的开端——欧洲央行行长易主
      (一)、以“2011年11月1日欧洲央行新任行长德拉吉上台”为标志,意味着欧洲国家利益和美国资本利益正式拉开“欧美合体”的序幕:
      1、德拉吉,选择这位曾经出任过高盛全球副总裁的人来出任欧洲央行行长。其本质是:欧洲国家利益向美国资本利益“开始让渡(注意用词)”欧洲央行的主导权,以换取美国资本利益开启实质性转移欧洲的进程。
      注释:美国资本利益控制美国的方法之一是:美国财政部、美联储的人事安排都由美国资本利益主导。
      2、欧洲国家利益此举的目的是表明如下态度:只要美国资本利益实质性转移欧洲,则美国资本利益完全可以像控制美联储那样控制欧洲央行——当然届时欧元将会取代美元本位制的地位,从而成为“欧美合体”后的主导货币。
      (二)、从德拉吉上台后开始,欧洲央行一路将基准利率从1.25下调到今天的0.05,并最终完成了“欧洲央行QE”的步骤,以此为标志,美国资本利益正式得到欧洲央行的主导权。
      (三)、下面开始详细描述这个过程:


       标题二:美国资本利益全球战略重大调整的原因:美国资本利益全球战略重大调整的原因:伊朗核问的前世今生

      一、伊朗问题完美的狙击了“美国的‘大中东计划’”:从2005年开始,美国资本利益通过金融攻击中国、实施南亚战略等手段都未能有效切断中国放手伊朗核爆的能力,从而“有效规避伊核问题”,最终导致美国资本利益“单级化梦想”的彻底破灭,从而使得美国资本利益不得不做出战略层面的重大调整:下面我们先阐述“伊核问题的前世今生、狙击美国全球战略的原理”后,再详细阐述美国资本利益全球战略调整的内容和原理。
      
      二、“伊朗核爆”的对美国中东安全框架(即架构其上的‘石油美元’)的毁灭性冲击:
       (一)、中东安全框架的概念: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美国彻底掌握了中东的主导权,从而建立了以“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军事平衡为基础,以沙特为经济金融中心、以以色列为政治军事中心”的一个安全框架,1974年,美国与沙特等逊尼派国家签署了一系列经济(1971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顾问基辛格博士通过沙特政府与欧佩克缔结秘密协议。这个协议确定美元与欧佩克的石油销售挂钩,即美元必须作为欧佩克石油贸易的唯一结算货币)、安全协议,从而在中东安全框架的基础上确立了“美元本位制”。

       (二)、“伊朗核爆”废掉美国主导的“中东安全框架”的原理:
       1、通过什叶派力量在中东方向上的崛起来打破以色列与逊尼派(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军事平衡,从而彻底打破石油美元赖以生存的“中东安全框架”运作的基础。
       2、具体的方法:让伊朗拥核(伊朗实质性核爆),从而让伊斯兰世界拥有与以色列一样的核能力(现在中东安全框架军事平衡的核心是:以色列用核武器来平衡阿拉伯国家(逊尼派)的数量优势,而以色列的核能力就是美国核能力在中东的外在体现),再配上伊朗已经非常成熟的中程弹道导弹,中东安全框架赖以存在的平衡将会被彻底打破(以色列的核优势将荡然无存,什叶派的庞大战略纵深将从根本上保证伊朗将以色列从地图上抹掉的可行性)。
届时。沙特等逊尼派国家为保证自身安全,必定相继拥核——在中东出现核扩散直至出现核战争。

      (三)、伊朗现政权的前世今生:
      1、伊朗伊斯兰革命的后的“中东博弈”: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之前,伊朗的君主政权巴列维王朝与美国关系良好,这个政权推行政教分离的现代化运动,美苏冷战时靠向美国,并接受西方的价值观。
      但是一场伊斯兰革命使伊朗彻底变了天,新诞生的革命政权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伊朗人质事件——美国大使馆被占领,66名美国外交官和平民被扣留为人质。
      自此,伊朗与美国的关系急转直下,伊朗也成为中东的反美急先锋。
      这次伊朗人质事件的核心原理是“新诞生的什叶派原教旨政权在外交层面做出了重大的战略调整”:在上世纪70年代,美苏两级争霸出现“战略相易:美国全球战略全球收缩、苏联全球战略全面扩张”的背景下,伊朗准备利用“美苏在中东方向战略层面上‘一紧缩一扩张’”的变化而形成的“战略迂回空间”来实现如下目标:伊朗以输出“伊斯兰革命”为手段,以统筹中东什叶派势力为切入点,最终实现伊朗“主导中东”局势,进而成为世界重要的一级的目标。
      伊朗的这个“外交层面的重大战略调整”将直接威胁到“美国主导的‘中东安全框架’”的安全运行。中东安全框架作为美国的核心利益,事关美元本位制的稳定运行,任何威胁石油美元安全的因素都必须遏制。
      注释1:新诞生的原教旨主义政权对“中东安全框架”的外在体现是:推翻亲美的“巴列维王朝”后,黄金价格迅速从180美元/盎司回落到100美元/盎司。这对上世纪70年代美国资本利益想通过“通过放弃‘布雷顿森林体系’,从而通过释放美元来迅速恢复美国国力”的全球战略部署严重不符。
      注释2:伊朗手握中东第2大石油储量和世界第一大天然气储量,拥有近7000万人口,国土面积是伊拉克的3倍且以山地为主,实力不容小觑。
这个原教旨主义的新政权诞生之初,美国就马上扶持和怂恿伊拉克萨达姆政权以“什叶派和逊尼派之间的千年恩怨为借口”发动了著名的“两伊战争”,目的就是为了遏制这个新诞生的伊朗什叶派原教旨政权对“中东安全框架”的破坏性。
      伊拉克60%的什叶派人口分布,使得当时处于统治阶层的逊尼派政权对伊朗“外交层面的重大战略调整”极为恐惧——伊拉克将是伊朗“输出革命”的最重要的一站,这是地缘政治无法摆脱的宿命。而美国也需要根除伊朗“外交层面的重大战略调整”对美国中东安全框架的威胁。于是美国和伊拉克逊尼派统治阶级“一拍即合”:伊拉克出人、美国出武器、中东逊尼派国家出钱,共同将伊朗什叶派革命“扼杀在摇篮里”。
      2、战争总结:
      ①、八年的两伊战争造成近百万人伤亡的代价。但悲剧发生的同时,战争也使得胜利者(伊朗原教旨政权)通过战争凝固了其政权在其国内的合法性,民意基础更加牢固。
      ②、美国通过“惨烈的两伊战争”暂时瘫痪了伊朗战争机器,大大的消耗了伊朗的综合国力,使得伊朗在美国恢复元气这段时间内(两伊战争进行八年之久)无法对中东安全框架造成“有效的威胁”,从而暂时遏制了“伊朗对‘中东安全框架’”的威胁。美国资本利益的战略目标有效达成。
      ③、通过“两伊战争”, 萨达姆政权的综合势力得到空前的提升:通过战争完成了伊军队的现代化武器更新;逊尼派国家在“两伊宗教战争”中的美元援助使伊拉克国库充盈;并在战争中完成了对伊拉克完全控制。
      80年代的末的萨达姆政权将伊拉克的外交战略大幅调整为:通过伊拉克与伊朗之间的“宗教战争”遏制了伊朗“输出什叶派革命”在逊尼派世界中造成的巨大影响力,再加上伊拉克当时中东阿拉伯世界世界首屈一指的综合国力,萨达姆公开喊出“统一阿拉伯世界”的口号,从而期望自己加冕“中东之王”的皇冠。中东的阿拉伯世界出现一个以伊拉克为主导的“完整的地缘政治力量”来参与国际博弈。
      这个“完整的地缘政治力量”必将破坏“中东的地缘政治平衡”,从而迅速打破“中东安全框架”的稳定性。
      注释1:“萨达姆手执弯刀搭在尼布甲尼撒二世手执的弯刀上”组成的雕塑直接体现了萨达姆的野心:通过树立“以色列这个阿拉伯的共同敌人”来实现“整合阿拉伯世界”的战略目标。
      注释2:尼布甲尼撒二世是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公元前598年、前587年两度亲征犹太王国,前586年攻陷耶路撒冷,将犹太的国王、贵族及一般居民掳至巴比伦尼亚,史称巴比伦之囚。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空中花园就是由这些“犹太囚徒”完成的。

      (四)、美国全球战略在中东方向上演进过程:
      1、上世纪70年代后,美国在中东方向上的战略目标是:为“美国全球战略收缩”提供服务:
      1971年,美国资本利益先废除“布雷顿森林体系”对释放美元限制,后通过策划第四次中东战争来构建“中东安全框架”并将石油美元架构其上,继而通过两伊战争暂时遏制“伊朗——苏联”对“中东安全框架”的威胁。
      此时鉴于“美国全球战略收缩——力量衰退”的现实,美国暂时遏制住伊朗对中东安全框架的威胁(通过八年的两伊战争),从而使得伊朗无法对“美国当时全球战略——通过释放美元来恢复元气”构成致命性的危险就是“胜利”了,当时美国的全球战略博弈态势并不容许美国立刻解决伊朗问题,他的主要目标两级博弈)。
      2、苏东剧变后,面对日益嚣张的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外交战略大幅调整”对美国资本利益主导的“中东安全框架”的威胁,美国资本利益发动了“第一次海湾战争”,从而彻底遏制了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外交战略大幅调整”,从根本上保证了“中东安全框架”的稳定运行。
      此阶段、美国资本利益全球战略的核心是:迅速完成对前“苏东集团”的肢解、收编,从而最大限度是吸收“冷战胜利后的战争红利”。美国在中东方向上的战略目标是:遏制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对“中东安全框架”威胁,但彻底解决萨达姆政权现在还不是“当务之急”。
      3、上世纪90年代,美国资本利益吸纳“苏东剧变”的“红利”完成后,先进行了内部整合:通过“97年东亚金融危机”来完成对日本主导的雁行模式的肢解后,从而消除了日本经济飞速发展后狂热的民族主义情绪对“西太平洋安全框架”的威胁,然后通过“北约轰炸南联盟”暂时压制了“欧元”对美元地位的威胁后。2001年通过911事件正式以“推进‘大中东计划’切入点”,来推进“美国资本利益主导的‘世界单级化’”目标。

     (五)、“伊朗核爆”的要义:
      1、美国资本利益“大中东计划”的推进过程:
美国通过911事件成功蛙跳进欧亚大陆的心脏阿富汗后,2003年又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成功跳进伊拉克,东西两地数十万美军剑指伊朗,如果这根最难啃硬骨头被美国啃下来,则意味着美国大中东计划在伊朗这个点上完成合拢,从此中东无战事,美国将完全控制全球石油定价权,掌握全球70%的石油储量而形成的定价权的美国恐怕再也有没有什么力量能限制其(国家利益和资本利益)称霸全球,并以地球唯一主人的身份俯瞰这个蓝色的星球了,地球之王呼之欲出。
      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肢解了伊拉克逊尼派萨达姆政权。关于美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可谓是众说纷纭,但在笔者看来,美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有两个,其一是为下一步肢解伊朗什叶派原教旨政权做准备;其二是为了控制全球石油定价权。
      2、“伊朗核爆”的要义: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为了阻止美国资本利益的“大中东计划”,从而给中国、俄罗斯和欧洲国家利益预留“崛起的空间”。三家联合让“伊朗核问题横空出世”。
      伊朗核问题的本质是:如果美国“用军事解决伊朗的方式来完成‘大中东’计划”,则中俄欧三家将通过“放手伊朗核爆”的方式让伊朗正式迈进核武器俱乐部,从而彻底打破中东安全框架。以此来阻止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问题来了,伊朗拥有核武器对美国能构成威胁吗?或者说伊朗拥有核武器能成为美国解决伊朗什叶派政权的障碍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对21世纪初如日中天的美利坚军事力量来说,伊朗的正规军事实力(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和伊朗国防军)在其面前根本就是小儿科,即使拥有少量的原子弹,在美国眼里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美国真主惧怕的不是伊朗的军事实力,而是伊朗背后的正主,包括俄罗斯、中国和欧盟。二战后,美苏发动的历次局部战争,中国站向哪一方,另外一方结局必定是失败。1951年朝鲜战争中的中苏对美国(联合国军),1959年开始的越南战争中的中苏对美国(此次战争的失利直接导致美国全球战略从主动进攻变为被动防守,而苏联刚好相反),1979年开始的阿富汗战争中的中美对苏联(此次战争的失利直接其全球战略从主动进攻变为被动防守,间接导致苏联亡国)。如果伊朗在中俄基于各自全球战略利益的考量下拥有了原子弹,则意味着美国的伊朗战争面对的是由中俄全力支持的伊朗国防力量,基于伊朗的山地复杂地形,美国可能是否会被拖入下一个“越战”的境地,这个时候美国资本利益不会低估中俄支持伊朗的决心,因为这事关全球霸权的最终走向。
综上所述,伊朗拥核武器的核心要义:在伊朗拥有核武器的同时,中俄必须同时(注意,必须是双方同时,缺一不可)发表政府声明,不准美国诉诸于武力,否则后果无法想象。就象每次朝鲜核试验后中国政府发表的外交声明一样(中国政府呼吁有关各方冷静妥善应对,坚持通过协商和对话和平解决问题)。
      我们说,伊朗拥有核武器的前提是中俄的军事力量必须同时对伊朗提供相应的保护承诺(包括输入武器装备、维护社会稳定的生活物资等),否则这种核武器就是空中楼阁,不会对石油美元造成根本性的冲击,以为美军随时可以突袭、炸毁这些核武器和核设施。

      (六)、全球大国其实都不愿意看到伊朗拥核,只是中俄和西方(西方)因国家博弈的需求和战略承受能力不同而给伊朗造成拥核的“战略缝隙”:
      1、本质上来说,主导世界的几方力量(中俄美欧)都不愿意伊朗拥有核武器,因为一个武装了弹道导弹和核弹(原子弹)的伊朗将对其他域外力量(包含中国)主导中东总是存在制衡作用。毕竟“核导弹”的战略威慑力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伊朗国家战略的最高目标肯定是主导中东,如果伊朗主导中东了,那其他几个大力量(中俄美欧)还玩什么?中东就真的成了伊朗的中东了。
      2、中俄和西方(西方)因国家博弈的需求和战略承受能力不同而给伊朗造成拥核的“战略缝隙”:
      中国和俄罗斯国家最高战略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多极化”,只是在选择实现多极化的方法上大相径庭:中国选择“以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两种国际化)为基础,拉拢、牵制日本为核心,全力将国际局势向‘两极化’方向引导,并以“全力引导的过程”为切入点,将国际局势导向以中国最为有利(叙利亚战火外溢)的方式进入‘多极化’”。而俄罗斯选择“将国际局势导向以“中国在东亚方向以解决西太平洋安全框架,进而解决美元本位制,从而将国际局势导向对俄罗斯最有利的情况下进入‘多极化’”。

      三、概述中东国家的建国史:
      1、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中东大部分领土还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之下。位于麦加的圣裔哈希姆家族(即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后人)领导了阿拉伯大起义,在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帮助下阿拉伯人将土耳其人赶出了中东。
      按照哈希姆家族与英国人达成的协议。哈希姆家族的长子“费萨尔亲王”被分封为“大叙利亚地区(即包含今天的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以色列、约旦五个地区)的统治者”,次子“阿卜杜拉”被分封为“两河流域(今天的伊拉克)的统治者”。
      2、一战结束土耳其人被赶出中东后,英国人变卦了,巴勒斯坦这个地方太重要了,它是欧亚非大陆的交汇点,同时也是英国势力从埃及(当时是英国的殖民地)向中东方向渗透的桥头堡。于是战胜国(英国和法国)一合计,将大叙利亚地区(今天的叙利亚和黎巴嫩)划归法国,大巴勒斯坦地区(今天的巴勒斯坦、以色列、约旦)划归英国,但由于战前那个协议是英国人与阿拉伯人签的。英国人没有办法就把大巴勒斯坦地区割出来一片“外约旦”给了阿拉伯人。这片土地与先前双方协议缩水太多,阿拉伯人就将“外约旦”调换给了“阿卜杜拉”,而将“两河流域的伊拉克”调换给了“费萨尔亲王”。原因是费萨尔亲王的“战功更加显赫——或者说势力更加大”。我们看到今天“约旦国王”就是上述这个“阿卜杜拉亲王的后代”。
      费萨尔二世在1958年的政变中被害身亡,他的死象征著费萨尔亲王后代统治伊拉克时代的终结。后来的伊拉克进入了“伊拉克复兴党”的统治时期,直至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
      1924年,沙特家族在英国人的帮助下趁机夺取了哈希姆家族的祖地——麦加和麦地那实在的地区,从而建立了“沙特阿拉伯”直至今天。
      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在与德国的博弈中,为了拉拢大叙利亚地区对抗德国,英法宣布叙利亚独立。为了参加1943年的议会选举,阿弗拉克和比特鲁等人正式组建了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后来这个党派传入伊拉克(更名为‘伊拉克复兴党‘)推翻了君主制并统治伊拉克长达40年。
      在二战后的民族独立大潮中,大叙利亚(法国在中东的殖民地)被刻意安排成了2个独立的国家:叙利亚和黎巴嫩,深受英国大陆均衡政策的影响,法国也在这两个国家分别扶持了少数派掌权,叙利亚的阿拉维派(巴沙尔所在的什叶派)和黎巴嫩的马龙派(信仰最原始的那种基督教,注释:基督教诞生于耶路撒冷,经黎巴嫩、土耳其、希腊传到罗马),法国的想法是以后这两个少数派政权依靠法国才能稳定国内政局,自己依然可以在大叙利亚地区发挥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上述内容就是今天叙利亚和黎巴嫩这两个国家的来历。
      4、战后的巴勒斯坦地区,英国人为了继续保持这个地方的影响力,同时也是为了有效的切断中东阿拉伯同族对埃及(在苏伊士运河被埃及收归前,埃及一直是英国的傀儡)的影响力持续扩大,防止英国的影响力被有效的排除在中东,早在一战结束后就有目的逐步引进“犹太人”来到巴勒斯坦地区。
终于,以色列这个国家在那本《旧约•圣经》的感召下,在巴勒斯坦建立了今天的“以色列”。经过“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终于从英国的“奴才”变成了美国人的“马仔”,成为美国资本利益“中东安全框架”的“安全中心”。
      原先居住在这块地方上的巴勒斯坦人在的分成了哈马斯(主张彻底消灭以色列)和法塔赫(主张与以色列和谈)的两个大派别。
      5、科威特原先是国巴士拉省的一个县,原先的英国人从土耳其人手中切割出来用于在波斯湾的一个落脚点(类似于香港),1960年在英国人的操纵下“宣布独立”。为后来的“伊科战争”埋下了伏笔。
      6、上述内容仅仅是简述,为的是大家先对中东有一个宏观上的了解,后面博主将从地缘、历史、军事等方面展开详细的阐述,先从伊朗开始:

      四、伊朗在中东的利益——什叶派之弧
      自从伊朗伊斯兰革命后,伊朗的国家战略目标就调整为:以输出“伊斯兰革命”为手段,以统筹中东什叶派势力为切入点,最终实现伊朗“主导中东”局势,进而成为世界重要的一级的目标。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历代领导人都在实践这个战略目标:统一中东的穆斯林世界,就像8世纪的波斯化的阿巴斯王朝一样:公元651年,前伊斯兰时期的波斯帝国——萨珊王朝被阿拉伯人征服后,波斯人固执的选择了伊斯兰教中的少数派——什叶派,以保证自己文化上的独立性。
      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霍梅尼仅凭几盘录音带就在伊朗君主国家(美国支持的巴列维王朝)掀起滔天巨浪,建立了什叶派原教旨主义政权(精神领袖掌握国家最高权利),这种以伊斯兰宗教革命的方式夺取政权的方式一度令其他拉伯国家恐慌,于是什叶派的身份使成了攻击的借口,一场宗教战争(两伊战争)拉开了帷幕:
      1979年伊拉克的萨达姆被美国人扶上总统宝座,条件消灭伊朗什叶派政权,这也符合萨达姆统一阿拉伯的理想。美国出装备,海湾的阿拉伯君主国家出钱(仅科威特一国出资达150亿美元,想想80年代中国的外汇储备还不足100亿美元)。战争的结果是伊朗打退了伊拉克的进攻,保住了革命果实。伊拉克也凭借这次战争成为了中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军事强国。
      伊拉克总共3500万人口中有60%的人是什叶派(大约有2100万),伊拉克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什叶派穆斯林,这还要追溯到伊斯兰教什叶派和逊尼派分家的历史:穆罕默德创建伊斯兰教后,到第4代哈里发(哈里发即为伊斯兰的统治者)阿里掌权时,统治阿拉伯帝国叙利亚行省的倭马亚家族(类似于中国唐朝的“节度使”)杀害了阿里后自立为哈里发。而阿里的追随者们不承认这个新的哈里发,该派只承认哈希姆家族(穆罕默德的家族)的阿里及其后裔为合法继承人。于是这部分人就成为了天生的反对派——什叶派,这部分人从麦加迁徙到两河流域的纳杰夫安家落户,并将纳杰夫作为什叶派的圣城,当然什叶派也承认麦加、麦地那和耶路撒冷圣城的地位。2003年美国推翻伊拉克阿拉伯复兴党(逊尼派政党)的统治后,依据一人一票的原则,伊拉克就成为了什叶派的天下,逊尼派成为了少数派(还有一个更加少数的库尔德人),逊尼派与什叶派的矛盾也被空前激化(电视上经常看到伊拉克针对什叶派聚居区或者逊尼派聚居区的自杀式爆炸),什叶派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将伊朗这个什叶派的大本营视为最亲密盟友和战略伙伴,伊朗也需要伊拉克的什叶派来拓展自己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双方一拍即合。
     叙利亚执政的阿拉维派也是什叶派政权,在二战后的民族独立大潮中,大叙利亚(法国在中东的殖民地)被刻意安排成了2个独立的国家:叙利亚和黎巴嫩,深受英国大陆均衡政策的影响,法国也在这两个国家分别扶持了少数派掌权,叙利亚的阿拉维派(什叶派)和黎巴嫩的马龙派(信仰最原始的那种基督教,注释:基督教诞生于耶路撒冷,经黎巴嫩、土耳其、希腊传到罗马),法国的想法是以后这两个少数派政权依靠法国才能稳定国内政局,自己依然可以在大叙利亚地区发挥重要影响力。只是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利亚靠上了苏联这课大树后就没法国人什么事了。后来伊朗宗教革命后,什叶派的共同背景使伊叙两国成了天然的准军事盟友。
      1981年第五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赖在叙利亚国土上不走,1982年的黎巴嫩正处于内忧外患,内战进入第7个年头,以色列大举入侵黎巴嫩,占领了黎巴嫩半壁河山,近60万名什叶派难民涌入首都贝鲁特南郊。这些难民没有住房,没有工作,也没有人关心。他们渴望返回自己的家园。于是,在当时伊朗精神领袖霍梅尼的一手支持下,真主党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南郊诞生了。真主党成立以来受到伊朗和叙利亚的大力援助。伊朗为真主党训练士兵,提供政治、军事和财政支持。真主党精神领袖法德拉称伊朗为伊斯兰运动的根据地,他本人同伊朗宗教领袖哈梅内伊有30余年的友谊。
就这样,中东地区一个“什叶派联盟”呼之欲出: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真主党。而这条地带地形上呈现为一条弧形,所以作者为“什叶派之弧”,这条弧线的龙头就是什叶派的大本营——伊朗。这就是伊朗称霸中东的地缘基础。在伊朗看来中东是伊斯兰的中东,更是伊朗的中东。
伊朗要在中东称霸,就必须站在伊斯兰教的天敌——以色列的对立面,为全体阿拉伯人出头。我们看到了伊朗前总统内贾德说:“要将以色列从地图上抹掉”。以色列拥有核武器,我们也要拥有核武器,这是伊朗为中东全体穆斯林的崛起而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些话绝不是心血来潮的发言,而有深层次的地缘政治目的。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中东逊尼派国家(如果:伊朗的死敌人沙特、科威特等)中60%普通民众支持伊朗拥有核武器,因为在逊尼派的心目中,什叶派是死敌,以色列却是天敌。中东谚语"我和我的兄弟联手对付我的堂兄弟,我和我的堂兄弟联手对付外人"。什叶派是堂兄弟,以色列是外人。
      伊朗只有不断的诉求核武器,才能给将色列视为天敌的什叶派(注:伊拉克、叙利亚和真主党为什叶派是阿拉伯人,伊朗为波斯人)和逊尼派阿拉伯人当领袖,才能当中东的老大,这就是伊朗现政权孜孜以求、不惜损害国家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而甘愿冒着被西方集团集体严厉制裁的后果,也不放弃拥核的理由。
      像中国人一样,波斯人历史上无数次的统治过中东这片热土,从波斯王朝、安息帝国、萨珊王朝到波斯化的阿巴斯王朝,伊朗有无数个理由恢复他们祖先的荣光。
      拥有核武是伊朗称霸中东、成为世界大国的必要条件,2003年中俄欧为对付美国而共同策划的伊朗核问题,对伊朗来说的天赐良机。
      安全框架彻底崩塌,美元本位制和欧元本位制的基础——石油美元被彻底废掉。


      标题三:美国资本利益全球战略重大调整的内涵:“美国资本利益可能转移欧洲”的概念,或者说“欧美合体”的概念:

     一、“欧美合体”的历史背景:
      1、美国的“大中东计划”推进受到中俄欧三家联手推出的“伊核问题”的阻滞,从而迟迟无法完成合拢。
      从而2005年开始,美国资本利益试图通过“经济金融攻击”的方式来“拆解‘伊核问题’”上中俄欧的合作,从而废掉“伊朗核问题”的努力失败后转向通过“切断‘巴基斯坦通道’”来废掉“中国放手伊朗核爆的能力”,从而废掉“伊朗核问题”对美国资本利益推进大中东计划的阻碍。
      在推进“南亚战略”期间,美国资本利益通过引爆“欧债危机”来“威逼、胁迫”欧洲国家利益配合“美国资本利益”的全球(南亚部分)战略,欧洲国家利益死死的抗住了美国通过制造“欧猪四国主权债务危机”对欧元区和欧盟的攻击。从而始终没有配合美国资本利益是南亚战略:
       2、“南亚战略”失败的结果使得“美国资本利益”清醒认识以下两点:
       ①.如果没有欧洲国家利益的全力配合,美国资本利益根本无法实现其全球战略目标。甚至连自身安全(美元本位制的安全)都无法保证。
       ②.通过“欧债危机”来“威逼、胁迫”欧洲国家利益配合美国资本利益的全球战略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基于以上两点认识,“美国资本利益”开始转变手法和策略:既然我(美国资本利益)的全球战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欧洲国家利益的配合,且“威逼”的方向想不通,那就“利诱”吧——欧盟死死的抗住欧债危机就是在等待美国资本利益的“利诱”。
      3、请大家一定要注意上述的关于“利诱”背景的描述,从而在逻辑上明白一个非重要的道理:“利诱”只是手法和策略,而不是目的。“利诱”的本质是“用‘鱼饵’钓欧洲国家利益上钩”。
      4、“美国资本利益”手法和策略从“威逼”转变成“利诱”,仅仅是改变了方式方法,其目的并没有改变:通过“利诱”的方法(策略)来实现其通过“威逼”没有实现的战略目标——完全控制欧洲(就像美国资本利益完全控制美国那样)来为美国资本利益的全球战略服务。
      5、上述内容就是“欧美合体”的历史背景:
      ①、对于美国资本利益来说,大中东计划的受挫使得美国推进“单级化”梦想依然破灭。美国资本利益清醒的认识到自身的综合实力在推进全球战略中的“缺陷”。
      ②、2004年中俄欧联手推出“伊朗核问题”从而成功的阻滞了美国资本利益“大中东计划”的推进,而中国成功的利用“美国大中东计划迟滞”形成的战略空间(加入WTO后和平发展的黄金十年)迅速完成了“综合国力的蜕变”。
      今时今日,中国在基础工业数据、军工研发、经济金融层面已经对美国资本利益形成了“全面超越”的态势。美国资本利益的全球战略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现在的全球博弈的基本面是:如果美国资本利益继续沿着既定的到来前行,那么完成“大中东计划”的希望将“非常渺茫”,而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中国对美国资本利益完成“全面超越”是可以预见的事情。
      美国资本利益只有对其全球战略做出“革命性的调整”,才有可能实现其全球战略目标。这就是为什么美国资本利益选择“用‘欧美合体’”的方式来实现其既定战略目标的原理。

      二、“欧美合体”的两种方式:
      1、第一种方式:“以美国资本利益实质性控制欧洲平台。从而不发生转移”的方式完成“欧美合体”。这是美国资本利益全球战略的核心目标。
      2、第二种放手:“以美国资本利益实质性转移欧洲平台,从而将美国资本利益从美国平台转移到欧洲平台”的放手完成“欧美合体”。这是欧洲国家利益全球战略的核心目标
      下面分别详细阐述这两种方式:

      三、“美国资本利益”在“美国资本利益可能转移欧洲”过程中的真实图谋:
      1、美国资本利益控制欧洲的方法:
      ①.“美国资本利益”向“欧洲国家利益”展现“利诱(即鱼饵)”:承诺将美国资本利益在美国的“资金、技术、人才、政治资源(西太平安全框架、中东安全框架的主导权)转移到欧洲”,就像二战前后,欧洲各国资本携带“资金、技术、人才”转移到美国一样。从而与欧洲国家利益结合来实现其全球战略的同时助力欧洲在70年后将再次登上世界之巅。
      但目前,美国资本利益仅仅承诺先从美国出来,然后视欧洲国家利益和美国国家利益的对美国资本利益全球战略的配合情况再决定是转移到欧洲还再次返回美国。
      ②.美国资本利益展现上述“利诱”的目的是让欧洲国家利益逐步放手“欧洲央行下调欧元基准利率,从而开始欧元QE,直至彻底放手欧元加入“4大央行联手、同步大规模量化宽松”的行列。
      注释1:4大央行是指“美联储、欧洲央行、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
      注释2:“4+1大央行”的概念将在以后给出定义。这里暂时先不阐述,因为这涉及到两极化的概念。
      注释3:“欧洲央行加入大规模量化宽松(QE)的过程”也是“欧洲国家利益向欧洲央行让渡货币发行权的过程”。
      ③.只要欧洲央行从欧洲国家利益那儿攫取到欧元的货币发行权,美国资本利益就可能会摇身一变,完成从“美国资本利益”到“欧洲资本利益”的华丽转身——即欧洲资本利益仅仅是美国资本利益一个外壳。
      注释:上述内容的涵义是:美国资本利益向欧洲资本利益“转变”的通道已经达成,最终是否完成这个转变还要看局势的进一步发展。
      ④.综上所述,欧元下调基准利率直至大规模量化宽松的过程,除了实现美国资本利益的全球战略(抢劫中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家,前面有阐述)目标外,还有一个功能,那就是美国资本利益攫取欧元货币发行权个过程——即将“欧洲央行”变成下一个“美联储”。
      注释:直至今天,这个过程已经完成,现在欧洲央行的主导权在美国资本利益手中。
      ⑤.只要“美国资本利益”将“欧洲央行”的货币发行权收入囊中后,其必然会用各种手段收缴欧洲各个国家的“财权”。从而建立统一的“欧洲财政部”并完全控制它。
      注释:这是美国资本利益现在正在努力的方向,而欧洲方向也已经出现“上缴欧元区成员国财权”的声音。
      ⑥.“制裁机制”成型后将助力TPP和TTIP的成型。而TPP和TTIP(其本质的是为了取代WTO)除了实现美国资本利益的全球战略(控制中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家,前面有阐述)目标外,还有一个功能:通过美国资本利益手中的工具(包括届时已经完全控制的欧元货币发行权、美元、IMF、国家清算央行、世界银行等等)及TPP和TTIP的规则来完成世界贸易体系的重构——即重新划分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从而将西方永远固化的产业链的最顶端(这部分内容作者将在“标题六”中详细阐述)。
      2、美国资本利益的真实目的:
      ①.利用上述方法和策略来实现对“欧洲央行”和“欧洲财权”的完全控制后,继而从各个层面完全控制欧洲,从而实现“美国资本利益实质性控制欧洲平台,从而不发生转移”的方式来完成“欧美合体”。届时,美国资本利益就同时拥有美国和欧洲两个平台。
      ②.届时,美国资本利益是转移到欧洲还是继续呆在美国的选择,将视美国资本利益全球战略目标的具体情况而定。即主动权完全在美国资本利益的手里。
      3、综上所述,美国资本利益展现“利诱”的真实目的是“完全控制欧洲”而绝非“一定要转移到欧洲”(当让存在转移的欧洲的可能性)。
同时,美国资本利益即使转移到欧洲,它也不会放弃对美国的控制:美国资本利益的真实目的是完全控制欧洲和美国两个平台来为美国资本利益的全球战略服务。

      四、“欧洲国家利益” 在“美国资本利益可能转移欧洲” 过程中的真实图谋:
      1、欧洲国家对美国的“利诱”的过程
      ①.用一个高盛前经理出任欧洲央行总裁马里奥-德拉吉来向美国资本利益展示:“欧洲央行”是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美联储”。
      ②.从马里奥-德拉吉出任欧洲央行总裁后,欧洲国家利益将欧元基准利率从1.25%一路下调到0.05%,并且欧元已经加入“大规模量化宽松”的行列。
      ③.欧洲国家利益将“欧元开始大规模QE,从而距离加入‘四大央行联手、同步大规模量化宽松’”只剩最后一步;同时极力配合美国资本利益将“制裁机制”的成型也只差最后一步,从而让“美国资本利益”的计划成功也只差最后一步。
      ④.上述内容的目的是吊足“美国资本利益”的胃口:你(美国资本利益)的计划距离完成准备工作只差“最后一步”,而这“最后一步”的主动权掌握的我(欧洲国家利益)手里。
      ⑤.想让我(欧洲国家利益)配合你完成这“最后一步”的条件是:美国资本利益必须开始实质性的、不可逆的“转移欧洲”——即不要跟我玩“居中调节”的把戏。
      2、“欧洲国家利益”胁迫的方法
      ①.穷尽办法,将“中东安全框架、西太平洋安全框架、北约”中一个以上的主导权从美国转移到“欧洲国家利益”手里。从而实现“牺牲欧洲国家利益就等于牺牲中东安全框架、西太平洋安全框架、北约的至少一个以上”的态势。
      即欧洲平台的的安全就等于至少“一个以上安全框架”的安全。(类似于“日本的国家安全绑架了‘西太平洋安全框架’的安全”一样)。从而使得美国资本利益投鼠忌器不敢牺牲欧洲平台,同时“不得不”向欧洲转移。
      ②.穷尽办法,胁迫“美国资本利益”将其在美国“核心军工资产”和“国际贸易清、结算通道的控制权”先转移到欧洲。从而实现“牺牲欧洲国家利益就等于牺牲上述这些美国资本利益的核心资产”的目的。从而使得美国资本利益投鼠忌器不敢牺牲欧洲平台,同时“不得不”向欧洲转移。但这点实    现起来比较空难,目前还看不到相应的迹象。
      注释:核心军工资产包括洛克希德马丁、格鲁曼、雷神、西科斯基、波音、通用动力及普拉特*惠特尼等。
      ③.如果美国资本利益实质性、不可逆的转移欧洲,则若全球战略需要,美国资本利益只能牺牲美国平台。
      3、“欧洲国际利益”的真实目的:
      ①.最高目标:通过上述方法胁迫“美国资本利益不得不向欧洲转移”的过程中,伺机控制“美国资本利益” 来为“欧洲国家利益”服务——即将美国资本利益“关进制度的笼子”。避免再次出现美国资本利益视情况“转移”到其他地方的情况出现。
      即出现“美国资本利益”被“欧洲国家利益”完全控制的情况。
      ②.最低目标:如果无法实现上述最高目标,则必须确保欧洲国家利益交出“控制权”前美国资本利益必须实质性、不可逆的“转移欧洲”。防止出现欧洲被美国资本利益完全控制而美国资本利益“没有转移欧洲”,甚至必要时牺牲欧洲平台的情况出现。
即出现“欧洲国家利益”被“美国资本利益”完全控制的情况。
     ③.其他目标:美国资本利益在“转移欧洲”的过程中,可能会遭到中国(俄罗斯)的强烈反击,此时,欧洲国家利益视情况(看那方的胜算更大、是否已经交出控制权等等)做出相应的反应:
      如果还未彻底交出“控制权”,则可能将已经转移到欧洲的的那部分“资产”收入囊中,同时反手联合中国(俄罗斯)肢解美国资本利益。
      如果已经交出“控制权”则可能联手美国资本利益做殊死抵抗。

      五、欧洲国家利益和美国资本利益相互“诱捕”:
      综上所述,“美国资本利益可能转移欧洲”概念本质是“欧洲国家利益和美国资本利益相互诱捕的过程”:
      1、在美国资本利益“完全控制欧洲”之前,“美国资本利益”是不会将“资金、技术、人才、政治资源(西太平安全框架、中东安全框架的主导权)转移到欧洲”大规模“转移”到欧洲的。因为此举将毫无疑问会使得“美国资本利益完全被欧洲国家利益控制,从而被‘关进制度的笼子’”,美国资本利益的全球战略将随之泡汤——为欧洲做了嫁衣。
      但这并不排除“美国资本利益”视国际局势发展的需要而发生“小规模的转移欧洲”的可能性,毕竟所谓的“利诱”还是需要“鱼饵”的,不然欧洲这条鱼怎么可能“咬钩”吗?
      所以,我们不能排除近期“美国资本利益”向“欧洲国家利益”让渡“部分中东安全框架”的主导权的可能性。但是否让渡还要看到国际局势的发展情况
      2、在没有看到美国资本利益实质性、不可逆的“转移欧洲”前,“欧洲国家利益”是不会交出“控制权”的。因为一旦交出控制权,欧洲的命运就掌握的美国资本利益的手里了。即存在“美国资本利益”视国际发展的需要从牺牲掉欧洲平台的可能性的。这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情况是欧洲国家利益无法容忍的。
      3、综上所述,“美国资本利益”和“欧洲国家利益”在“美国资本利益可能转移欧洲”过程中各怀鬼胎、相互“诱捕”,甚至相互“捕杀”。
同时,双方都清楚其中的危险性,但架不住“巨大利益”的诱惑,所以都在铤而走险。



下面的内容待续:
四、美国资本利益的概念:
五、美国资本利益的力量分布:美国资本利益掌握的全球货币体系、金融体系、贸易体系的基础,全球三大安全框架。
六、欧美合体(欧洲国家利益和美国资本利益)推进全球战略的“路线图”:
 楼主| 发表于 2015-9-25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版权所有,转载时请注明
作者:昊天经纬

                                       《国际博弈分析框架05》20150816 :
                                                    -------2011的那个冬天,美国资本利益全球战略做出重大调整(续)


目录:
标题一、2011的那个冬天,美国资本利益全球战略做出重大调整
标题二、美国资本利益全球战略重大调整的原因:伊朗核问的前世今生
标题三、美国资本利益全球战略重大调整的内涵:
标题四、美国资本利益的概念:
标题五、美国资本利益的力量分布:美国资本利益掌握的全球货币体系、金融体系、贸易体系的基础,全球三大安全框架。
标题六、欧美合体(欧洲国家利益和美国资本利益)推进全球战略的“路线图”:
标题七、世界军事格局之“体系对抗”


        标题四、美国资本利益的概念:

        一、国际博弈的核心:
        (一)、美中俄欧四大棋手参与全球博弈的核心战略目标都是“拓展自己的势力范围”,这个势力范围得概念包括:架构在“地缘政治影响力覆盖的范围、垂直产业链分布的掌控能力”之上的“贸易体系、金融体系、货币体系”延展范围。
        1、俄罗斯以“欧亚联盟”这个地缘政治范畴为蓝本来构建其贸易体系(关税同盟)和货币体系(俄白哈货币联盟——正在推进组建‘使用统一的货币’的联盟)。
        2、欧洲国家利益以“欧盟”这个地缘政治范畴为蓝本来构建其货币体系(欧元区)。
        3、俄中美欧四大棋手“拓展自己势力范围”的最高表现新式是“建立金融霸权”:说白了就是大家都想印钱买东西(按照基辛格的话说“谁掌握了货币发行权,谁就掌握了世界”)。

       二、美元霸权的本质:
       现在,掌握国际货币发行权的美联储其后面的8大股东分别是:柏林和伦敦的罗斯柴尔德银行、巴黎的兄弟银行、意大利的以色列摩西银行、纽约的兄弟银行、纽约的Kuhn,Loed银行、纽约的Chase Manhattan银行、纽约的Goldman,suchs银行、阿姆斯特丹的Warburg银行。
      从二战及冷战结束后确立的国际秩序说起,支撑美元本位制的“石油美元”,支撑“石油美元”的美国资本利益分布在在全球的军事、政治实力,这些“军事、政治实力”主要表现为其分布在全球的“三个军事政治安全框架”:北约、西太平洋安全框架和中东安全框架。   
      只要废掉这些安全框架,就能废掉美元本位制。接下来,我们详细分析一下这几个安全框架的实质:
      1、中东安全框架的概念: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美国彻底掌握了中东的主导权,从而建立了以“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军事平衡为基础,以沙特为经济金融中心、以以色列为政治军事中心”的一个安全框架,1974年,美国与沙特等逊尼派国家一系列经济(1971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顾问基辛格博士通过沙特政府与欧佩克缔结秘密协议。这个协议确定美元与欧佩克的石油销售挂钩,即美元必须作为欧佩克石油贸易的唯一结算货币)、安全协议,从而在中东安全框架的基础上确立了“美元本位制”。

     2、西太平洋安全框架:“日美安保协议为主,美韩关系协议为辅,驻日驻韩美军为依托,美澳协议加上“与台湾关系法”及与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政治军事关系”就构成了“美国资本利益的‘西太平洋安全框架’”的基本架构。
西太平洋安全框架的核心是“日美安保协议和驻日美军”。所以只要中国废掉日本(解决日本)就可以“解构‘西太平洋安全框架’”——从而废掉美元本位制。
     当然,说起来容易,这其中涉及到各个大国的不同的利益诉求,也受到各个环节的掣肘,情况也同样复杂。

      3、北大西洋公约:这个在冷战时期建立的“以美军为主导、其他欧洲国家军事深度参与的军事组织”,其核心目标有两个:平衡前苏联(现俄罗斯)的军事压力和美国影响欧洲诸国军队的方法。
     苏联解体前,前者是作用大于后者,解体后则后者的意义大用前者。

     三、美国资本利益的构成和其掌控美国的方法:
     (一)、美国资本利益掌握着美国所有的军工产业:
     1、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主要产品有:F15、F22、F35,C130运输机、火箭和卫星制造等,当前世界上软件领域最强大的不是什么微软或IBM,而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2、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主要产品有:B2、E2C预警机、卫星制造,美国现役所有航母都在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的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建造,该船厂是目前美国仅有的一个航母造船厂。纽波特纽斯位于弗吉尼亚州东海岸。
     3、波音:全球最大的民用航空产品生产商,同时还生产军用产品:F15,E767预警机,支奴干直升机、C17运输机、火箭和卫星制造等。
     4、雷神公司,主要产品有:标准2拦截弹,标准3海基拦截弹,爱国者导弹等等。
     5、通用和普拉特•惠特尼:主要供应美国军用战机和商用飞机的航空发动机。如果说航空工业是现代工业皇冠的话,那航空发动机就是这个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普拉特•惠特尼掌握着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制造技术。
     注释1:航空发动机之所以被称为“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是因为其制造工艺几乎涉及所有的工科领域。即任何一个工科上面的短项都将成为“木桶原理”上决定盛水量的那块最短的木板。
     注释2:目前能造出“大推力航空发动机”的国家只有“中美俄”三家,连欧洲都没用办法造出“大推”来。
     6、西科尔斯,主要产品有:反潜直升机等。
     7、提欧库尔公司,主要产品有:导弹配件和导弹推动火箭。
     (二)、美军的“军事体系”中几乎所有的“要素”都是由上述军工企业来提供:从”雷达系统、数据交换系统、地面作战平台(所有的作战软件、大型超级计算机)、制导系统一直到攻击(或拦截)系统”。
     可以说,美国资本利益掌握着这套“军事体系”中的所有核心数据、核心编码、核心装备。“美国资本利益”才是“美国军队”的实际拥有者。只有它才有能力(或权利)来调动美军这部军事机器顺利运转。如果没有美国资本利益的首肯,美国总统根本没有权利(或能力)“发动战争”。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使用美国的“数据交换系统”和“制导系统(即GPS)”的日韩发动战争的权利及规模完全在“美国资本利益”手里。
     (三)、美国资本利益控制着美国“财政部和国会”:
     1、美国财政部历代“掌门人”都是从高盛出来的,美国国会中所谓两党(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参议员或众议员不过是美国资本利益控制国会的代言人而已。而共和党和民主党不过是美国资本利益手中“玩左右互搏(自己跟自己玩)”的两个傀儡。
     2、美军军费的来源需要国会批准、财政部拿钱,从这个层面来说,美军所有士兵的军饷发放都控制在“美国资本利益”手里面。设置美国政府的正常运转所需资金都是要“美国资本利益”来批准(通过国会)。
     注释:当前,美国财政部的钱几乎都需要联储来用购买国债的方式来提供。
     (四)、美国资本利益完全控制着美国的金融产业:
     1、华尔街的叱咤风云的“四大投行”不过是美国资本利益的“打手”:我们看到几乎每次“金融危机”都有“高盛”的影子存在:希腊债务危机如是,东南亚金融危机如是。可以说,高盛就是美国资本利益发动金融战争的“白手套”。
     注释: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背后的黑手就是“高盛”,那个所谓的金融大鳄“索罗斯”不过是出来吸引媒体眼球、分散东亚国家政府注意力和吸引民众火力的。
     而为了引爆“欧洲债务危机”,美国资本利益可以瞬间牺牲掉“雷曼兄弟”(欧洲银行业持有大部分雷曼兄弟的债权)。
     2、美联储就是“美国资本利益”的私有财产:美联储真正的拥有者是背后的8大股东。
     (五)、美国资本利益控制着美国的文化产业:
     1、以好莱坞、NBA、CNN、纽约时报等为代表的文娱、体育、传媒资源完全控制在美国资本利益手中。作为美国资本利益控制美国舆论和向全球输入“美国价值观”的工具。
     2、美国的那种“媒体式间接选举总统”不过是“美国资本利益”包装下的一个“秀场”。议会选举不过是“左手换右手”的游戏。
     四、“美国资本利益”到底是个什么东东:以二战时转移到美国的欧洲资本为主体构架,以“追逐共同利益为纽带”,老欧洲的家族势力和美国豪门    (注:这些家族相信大家都略有耳闻)构成的一个“共同利益集团”。以“影子政府”的角色指挥美国的外交、军事、文化、宗教、选举等事务。
     美国政府核心部门的主管如“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财政部长、美联储主席”就是“影子政府”全球战略方案的“执行者”。这是一个非常高效的“影子政府”,它有自己的“全球战略方案设计、制定者”。


                          ============= http://haotianjingwei.cn/============



      标题五、美国资本利益的力量分布:美国资本利益掌握的全球货币体系、金融体系、贸易体系的基础。

      一、西方构建的国际贸易体系:
      1、定价体系:这部分的主体是位于伦敦、纽约、芝加哥的各类“期货交易所”,这些期货交易所内交易的品种几乎囊括了全球所有的大宗商品,西方资本利益(美国资本利益和欧洲资本利益)把控着这些“期货交易所”的“定价机制”。
     ①、西方资本利益完全有能力根据自己的战略需求让某种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扬或大幅下挫。就拿“石油”来说吧,“纽约期货交易所原油期货和伦敦洲际交易所(ICE)的北海布伦特原油”的价格就是“世界石油的市场价”。
      就石油定价权而言,不管是欧佩克还是俄罗斯这些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根本没有任何话语权,西方想买多少钱就买多少钱。并且海湾国家的石油结算必须要用美元(“石油美元”)。
      注释:关于中国建立”石油期货交易所“:这是中国在为”人民币国际化(注意:关于‘两种人民币国际化’的描述)“后获得世界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做必要的准备工作。”石油期货交易所“本身并不难,难的是支撑”石油交易所“的综合国力。如果世界格局进入”两极化“,则”石油期货交易所“必定是”中国一级的‘标配’“。
     ②、西方这些“期货交易所”除了掌握“定价权”一个方面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全球大宗商品的“计价货币”。这是美元(欧元)本位制的“文化基础”——它在潜移默化的给人“洗脑”,使得全世界的人们想当然的接受美元(欧元)就是“天然的世界货币”,就想人们认为黄金是“天然的货币”一样。
      2、西方掌握的国际贸易体系:是西方把控的国际贸易规则的地方——世界贸易组织(WTO),只是西方在制定这个规则的时候留下了很多“Bug”让中国钻了空子。
      现在西方准备废除现行的国际贸易规则(WTO)后建立一个全新的国际贸易规则,TPP和TIPP就是这个新的国际贸易规则的雏形。

      二、西方构建的国际金融体系:
      1、西方通过把控IMF、世界银行、国际清算央行构成了西方掌控国际交通体系的钥匙;
      2、VISA、万事达等通道和“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美联储转移大额付款的系统”构成了美元的清算支付系统。
      3、全球金融中心(主要是伦敦、纽约)的外汇交易市场来控制“世界货币”的贸易清算(类似于“财务会计”)和货币支付(类似于“现金出纳”)。
      注释1:世界金融市场:伦敦和纽约是西方资本利益最大、最重要的两个金融中心:伦敦是全球最大的外汇交易市场、最大的黄金现货交易市场。纽约是全球最大的期货交易市场、最大的黄金期货交易市场。
      西方制裁伊朗的一种方式就是:禁止全球的商业银行与伊朗进行“外汇交易”,从而窒息伊朗的国际贸易。对于那些与伊朗展开“外汇交易”交易从而违反西方制裁的商业银行,西方就禁止这家银行参与西方主导的“清算、支付通道”,从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制裁这家银行。
      中国的昆仑银行就因为对伊朗进行了“石油美元支付”,从而让伊朗获得了“美元”而遭到美国的制裁。
      注释2:西方就是通过上面的这些东西来不断的巩固“美元(欧元)本位制”在国际贸易(投资)市场中的主导地位。然后让这些世界货币不断的贬值来获取巨额利益:自布雷登森林体系确立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尤其是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以来,美元的贬值速度就像是“脱缰的野马”:用黄金作为参照物,从35美元购买1盎司黄金贬值到今天的1200美元购买1盎司黄金(做多的时候贬值到1900美元购买一盎司黄金),整整贬值了35倍。据信,自确立“美元本位制”的中心地位以来,美联储(美国资本利益)从全球搜刮了至少100万亿美元的实物资产。
      4、中国想要与世界其他国家开展国际贸易就必须要加入西方主导的“金融体系”,否则贸易就没有办法有效的进行,“易货贸易”是无法展开大规模的贸易的。

      三、西方构建的全球货币体系:自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体系崩溃后,1974年美国资本利益主导建立了“牙买加体系”,美元本位制延续至今。
主导“国际货币体系”的本质是:以其他国家的主权货币与“本位制货币”的汇率为基准,其他的汇率参考“本币与主权货币汇率”,从而建立起来的一套汇率体系。


                      ============= http://haotianjingwei.cn/============


    标题六、欧美合体(欧洲国家利益和美国资本利益)推进全球战略的“路线图”:

     一、“制裁机制”的涵义:
     (一)、先看看有那些国家严厉制裁(或同情)伊朗:
     1、中东地区(伊朗的邻国)加入严厉制裁的国家:除去阿曼的海合会(沙特、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联酋)、埃及。中东地区同情伊朗的国家:什叶派之弧(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阿曼、土耳其、巴基斯坦。
     2、域外加入严厉制裁的国家:美国、加拿大、欧盟、美国西太平洋安全框架(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及部分东盟国家);域外同情伊朗的国家: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
     注:非洲、拉美及部分中东欧国家由于全球影响力有限,是否加入严厉制裁伊朗的阵营意义不大。
从上面的清单看到,如果西方能威逼利诱埃及、土耳其等中东地方豪强加入严厉制裁伊朗的阵营则意味这“制裁机制”将初步成型,或者说“制裁机制”能堪大用。
     “制裁机制”本质是一个“指鹿为马”的游戏,是否加入严厉制裁伊朗阵营的本质是:是否与西方为伍,共同对付正在崛起的新型势力。类似于赵高用是鹿还是马来甄别是否忠于自己、只管效果,不管对错的与自己站在同一个战壕里战斗。
     (二)、“制裁机制”的作用:
     先来看一段新闻:
     新闻1、新京报讯 (记者储信艳)据埃及媒体报道,埃及官员挫败了一起在苏伊士运河上针对中国远洋运输集团船只的袭击。中国驻埃及大使馆2013年9月2日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该船已经安全驶离苏伊士运河。遭受袭击的中远亚洲号十万吨级集装箱巨轮,埃及苏伊士运河管理局的消息源称,在袭击中使用了火箭炮。
     这次不成功的武装袭击演示的是埃及加入“制裁机制”后苏伊士运河上必将发生的情况,如果埃及在西方的威逼利诱下加入“制裁机制”,那么苏伊士运河通航安全将作为“制裁机制”功能的一部分对拒绝加入TPP或TTIP国家的商船定向不稳,即切断这些国家进出地中海方向的商路,中国如斯、印度如斯。逼迫土耳其加入“制裁机制”的动机与埃及类似,只不过土耳其没有埃及重要罢了。由此可知埃及、土耳其国内局势动荡不安的本质是西方施压的结果。同时埃及、土耳其的加入会在引起骨牌效益(阿曼、伊拉克和黎巴嫩将依次加入)。之后再依次逼迫巴西、印度、俄罗斯加入,此时一个将中国排除在外的“新世界贸易组织”已经成型。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可能很多人会问:中国和西方就不能和平共处,非得要争个你死我活?
     西方与中国之间的矛盾是结构性的、不可调和的。除非中国放弃产业升级,甘愿将自己定格在产业链的中低端,永远做西方产业的配套(就像给苹果手机做的组装加工和仓储物流等低端配套)。或者西方让出产业链顶端,甘愿给中国做配套。否则,双方的斗争必然是你死我活。
      全球产业链的最顶端是金融服务业,这是利润最高的产业。前面我说过自1945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霸主以来,西方资本通过收取铸币税和美元贬值获得的利润超过100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2013年GDP的11倍,普通的美国人即使不上班每月领取的失业救济金(约1800美元,折算人民币11000元)比绝大部分中国人上班的收入高,要想让所有的中国人过上富足的生活就必须建立人民币本位制。

      二、“巴基斯坦”对于中国和西方的重要性: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埃及和土耳其加入“制裁机制”将使苏伊士运河(亚洲与欧洲、北非的商贸联系通道)和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俄罗斯进入地中海的通道)将成为西方胁迫其他国家加入TPP和TTIP的重要工具。鉴于这些“通道、海峡”如此重要,双方都没有轻易放弃的资本,所以必然是争夺的焦点。同时埃及如果加入“制裁机制”会引发中东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原先同情伊朗的阿曼、伊拉克和黎巴嫩将被依次胁迫加入“制裁机制”(作为伊朗的铁杆盟友,叙利亚会否加入还要看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发展),接下来,西方的目标就转移到了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是中国物资、人员、军事装备进入伊朗最快捷、最高效的通道,是中国对伊核发挥影响力的重要纽带。巴基斯坦加入“制裁机制“将对中国全球战略形成颠覆性的影响,这是中国绝对无法承受的。
  鉴于中国与巴铁的特殊关系,我对西方将巴铁拉入“制裁机制”的能力表示怀疑。但是鉴于巴基斯坦国内民族矛盾突出(境内的普什图人、卑路支人有独立倾向)、社会阶级严重分化,不能否认西方完全有机会、有能力扰乱巴基斯坦的政局稳定,这种能力就包括将“初步成型的制裁机制”套到巴基斯坦头从而恶化巴国内经济,激化社会矛盾,伺机挑起民族对立。
      如果中国需要伊朗核爆(如解决日本问题时需要伊朗强行核爆),中国输送“关键设备“到伊朗(很多关键设备、关键武器不可能提前拿给伊朗)的通道将因巴基斯坦政局紊乱而变得效能低下甚至阻塞,这将严重影响到伊朗核爆的信心。
      由此可见,巴基斯坦是中国全球战略的重中之重(巴还有牵制印度的作用),是中国最核心的利益,核心程度甚至高于伊朗,当然也高于南海、台湾、东海(钓鱼岛)、东盟、中亚等核心利益,巴基斯坦通道的安全直接关系到中国对伊朗的影响力、对中东的影响力、对全球的影响力。中国无法承受失去巴基斯坦的代价 (就像俄罗斯无法失去乌克兰一样)。
      大家想想,本拉登被特种部队的特殊战法击毙在巴基斯坦后,美国和印度扬言要用同样的战法来废除巴核武库,巴议会高呼中国、中国,前总理吉拉尼随后访华时中国承诺马上交付50架枭龙战机,双方还探讨了歼20出口的相关事宜。从这个事件就可以看出中巴之间的关系及巴基斯坦对中国的重要性。
TPP和TTIP的成型除了有赖于“制裁机制”外,西方还有一个更大的阴谋,我们先给出这个阴谋的主线后再针对每个节点做详细分析:

     中国西部战略示意图(示意图在文章的最下面)
 楼主| 发表于 2015-9-25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西部战略示意图(示意图在文章的最下面)




      大家请看这张<<中国西部战略示意图>>。这就是西方(美国和欧盟)极力支持藏独、疆独的目的:拼凑出一个“藏独、疆独安全框架”,将中国的影响力彻底屏蔽在克什米尔以东(就像美国拼凑的“西太平洋安全框架”将中国的影响力屏蔽在第一岛链以西一样)。切断中国对巴基斯坦、伊朗、中亚五国的影响力。从而切断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即废掉中国让伊朗核爆的能力;截断中国获取中亚能源的通道和“新丝绸之路”的建设;切断“渝新欧”铁路这条中国欧洲的铁路大动脉。
总之,藏独疆独安全框架将极大地影响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展开和实施。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昆明恐怖事件就是这个计划的一部分)
     目前,以中国对这两个地方的控制程度来看,“藏独、疆独安全框架”成型的概率极小,但这并不妨碍西方强力支持这两股分裂势力,目的有两个:
      1、极大的干扰“中国主导的人民币为计价、结算、储备货币的经济循环体系”的建立:疆独和藏独的地缘位置分别决定了中亚俄罗斯方向(包括中亚五国、俄罗斯及渝新欧铁路覆盖的区域)和南亚印度方向的商贸通道的安全运行,这两个方向对中国建立“人民币为计价、结算…….循环经济体系”极其重要,他们分别对应体系中除中国外最大的能源供应地(中亚方向)和中低端消费市场(南亚方向)。
     2、将极大的干扰巴基斯坦通道的快捷性、高效性。
     (我们不能排除国际局势发展到“你死我活的时刻”,这两个组织得到西方提供的致命性杀伤武器的可能性。)

     三、TPP和TTIP的成型除了有赖于“制裁机制”外,西方还有一个更大的阴谋,我们给出这个阴谋的主线:
     主线:美联储和欧洲央行(欧洲国家利益)协调立场,将欧元的基准利率进一步下调到与美元一致,即双方的货币政策步调一致,同步协调英镑和日元-------->四大央行(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展开“大规模量化宽松”(注释:目前这一步正在上演) ------->利用西方手中的各种金融工具(包括美联储加息)引爆一场全球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发展的过程中在IMF等国际金融组织的配合下用天量美元、欧元、英镑收购其他国家的优质资产,同时对冲西方金融系统中坏账、烂账。印度和巴西将首当其冲。-------->抢劫过后,将基本成型“制裁机制”套到还剩半条命的各个经济体头上(反抗等于找死、不反抗等于等死,只有加入还能苟延残喘)直至建立一个将中国排除在外的“TPP、TTIP贸易组织”,从而重构全球贸易体系(全球产业链重新分工)、全球金融体系--------->西方将自己永远固定在产业链的最顶端吸血为生。
     注:上面所描述的仅仅是西方的计划,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中国(俄罗斯)的强烈反击:《昊天经纬国际博弈分析框架06》中我们将正式提出“4+1大央行联手、同步、大规模洗劫南方”的概念,从而正式提出中国的全球战略目标:推进“国际局势‘多极化’”为手段,以胁迫西方放手人民币国际化为切入点,全力将国际局势导向“对中国最有利的两极化”)。


                     ============= http://haotianjingwei.cn/============




     标题七、世界军事格局之“体系对抗”
      什么是“体系对抗”,或者说什么是“军事体系”?相比于传统战争模式,现代战争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集成化、模块化、体系化,博主将分常规战争和核战争两种类型进行解读(其实楼主在《时事分析中已经解读过一次,只是这次比较详细》)
      一、现代常规战争的要素:
      ㈠、侦测(发现)、跟踪系统:
      1、路基雷达系统:
      ①、超地平线雷达(又称超视距雷达),它的探测距离可以达到5000公里左右,它主要利用地球外围的电离层将雷达电磁波在反射到地面,从而有效规避了地球曲率对雷达波直线传输的限制,单部雷达可以检测其前方60°方位扇区近60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
     这种雷达的主要作用是:远距离监控、侦测、跟踪敌对国家内陆纵深发射的“中远程导弹和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点和飞行轨迹数据。
注释:部署在俄罗斯境内的这种“超地平线雷达”能覆盖整个中国。
     ②、其他常见的路基雷达种类还有:用于防空的“全相参脉冲多普勒防空雷达”,机动对空警戒雷达;低空监视雷达;中远程相控阵雷达等等。
     2、海基相控阵雷达:
     ①、各国的“盾舰”舰桥部位安装的那四块雷达:中国052D的舰桥上有四块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大概在600公里);美国的“宙斯盾”舰桥上有四块无源相控阵雷达(有源从技术体制上要比无源先进)。
     ②、预警机:美军航母上的舰载预警机“鹰眼2000”等;中国在运-7的基础上研发了编号“JZY-01验证机”的舰载预警机等。
     注释:法国戴高乐号航母上用的预警机也是“鹰眼2000”。
     ③、海基雷达:如美军部署在日本的“X波段雷达”,它的探测距离大概在4500公里左右。
     3、空基雷达系统:
     ①、大型(战略)的空中预警机:美国的“E3望楼”预警机,中国的“空警2000(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探测距离大概在480公里)”;俄罗斯的A-50“中坚”预警机;以色列的费尔康预警机。
     总体来说:这类预警机的空中探测距离都在300公里以上,当前只有中国的空警2000采用了有源相控阵雷达,性能也是最先进的,但是由于缺少载台(空警2000的载台是il76运输机),所有总体数量较少,我相信只要中国的“运20”载台完成试飞,中国的预警机、空中加油机、战略运输机一定会像雪片一样出来。
    ②、战术预警机:空警200、空警500等;美军的E3A等。
     4、天基系统:如红外跟踪雷达、远程预警卫星、高分卫星、合成孔径雷达、侦测卫星等等
     上述内容就构成了一个国家的“路海空天”四位一体的侦测系统。它的主要工作就是“发现、锁定并跟踪”来袭的导弹、飞机等攻击武器的弹道(或飞行轨迹),从而为下一步的拦截做好必要的“数据搜集工作”。
     ㈡、数据交换系统(即数据链卫星):数据交换系统顾名思义就是负责“军事体系”中的“数据交换和情报共享”。
由于现在中国、美国的“军事体系”已经覆盖全球,地面雷达就无法就信息交换的“及时性、准确性、数据交换带宽”达到现代战争有效需要。现代战争需要大规模的战争信息交换和共享,所有解放军和美军在太空中建立“用卫星‘中继’传输战场实时数据”的数据交换系统。
     “数据交换系统”可以说是现代“军事体系”中的核心,它的轨道一般都比较高(比导航卫星要高很多),所以想用“反卫星”的方式打掉这些卫星的难度还是相当大。目前唯一具备“反这种高度卫星”能力的国家只有中国。
     ①、中国的“天链中继卫星”轨道在3.6万公里,目前已经在轨3个(3个就覆盖全球了);美国的数据链卫星好像是6个;
     ②、它是主要作用是:接受上述“侦测(发现)、跟踪系统”的跟踪数据,并把这些数据与“地面作战平台”和“天基制导系统”进行“数据传输或资源共享”,从而及时的交换战争的“数据链、通信链”。
     ㈢、地面作战平台(地面的数据处理中心和地面指挥中心):
     1、配备大型的超级计算机进行“数据加密,数据链生成等”工作。
     2、专业人员对“‘侦测、跟踪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处理”并做出相应攻击或拦截命令;如果中国的“量子计算机”存在,运用的地方一定就是这里了。
     大家是否还记得2011年伊朗完整的俘获“美军的IR170”的事件。博主在这里想要说的是:伊朗并没有健全的“军事体系”——即它不可能有完备的“侦测(发现)、跟踪系统、数据链交换系统、天基制导系统和‘解密IQ170’的超级计算机系统”。大家好好想想吧——自己那架IQ170被伊朗俘获后,美国再也不提它所谓的“海空一体战”了。
     3、作战指挥软件系统:每个独立的“军事体系”都有一套绝对保密的作战指挥软件系统用于战场指挥,战区中绝大部分“拦截、进攻命令数据链”是由这些软件自动生成并发送的,因为很多情况下人脑根本反应不及。
㈣、制导系统:制导系统顾名思义就是对发射的各种导弹进行导航——根据“引导攻击、拦截数据链”引导其准确的攻击目标。同时给飞机、舰艇、潜艇给出导航。
     1、目前,全球的导航系统主要包括GPS、北斗二代、格洛纳斯、伽利略计划。GPS是全球最早建立的导航系统、现在北约的绝大部分导弹的导航都是基于GPS,同时全球大部分民用装备的导航服务也是由GPS提供的。
     2、导航系统的的轨道高度约为2.5万公里,这个高度“反卫星”也是相当困难(相对比反3.6万公里轨道的“数据交换系统”要容易些)。中国2007年第一次反卫试验的轨道高度好像的700公里。
     3、中国的北斗二代系统是在北斗一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对于GPS,它有一个最重要的功能——收发短信(本质是:数据的上载和下载)。这个功能在“军事体系”中的作用就大了,最主要的用处是一旦的解放军的“数据交换系统——天链中继卫星”被敌国“反卫星成功”,则这些具备导航功能的北斗卫星可以暂时充当“数据交换卫星”的功能,它就相当于是一个“数据交换卫星”的备份。这也是北斗二代的“后发优势”的一种体现,我们看到GPS和格洛纳斯都没用类似的功能。
     4、其他制导系统:路基、海基、空基的雷达系统和火控雷达。
     ㈤、攻击(或拦截)系统:
     1、陆基:
     ①、各型攻击(或拦截)导弹:在现代战争中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扮演在“踹门”的角色,
战争开始时首先做的动作就是:一大堆的导弹飞向目标国的重点攻击目标(如:通信设施、飞机场、军用港口、电视广播大楼、军事指挥部、重要的军事设施等等)。
     注释:在中国,担任这个角色的部队叫“二炮”。
     ②、制导炮弹、火箭弹等。
     ③、高超音速飞行器载具:这个就是被美国五角大楼命名为“WU14”的东西。它的主要原理是:用弹道导弹将“高超音速飞行器载具”送入太空并释放后,“高超音速飞行器载具”利用自身的气动布局在大气层内以“打水漂”的方式滑翔。主要作用是:第一增加射程;第二、减小速度以便在“黑障层”与“数据交换系统”进行“实时互动——即接受攻击目标的实时‘四维坐标’参数”,即“用弹道导弹实现巡航导弹的功能的同时保留弹道弹道自身的优势——即这种‘高超音速飞行器载具’同时兼具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所有功能”;它是当今世界上最厉害的常规武器。目前现役的“高超音速飞行器载具”为“中国独家制造”。
     2、海基:
     ①、舰艇:舰艇主要负责防空、反舰、反舰(主要由护卫舰担任)和对路攻击(舰载‘巡航导弹’):比如中国052D上装在的64单元的垂直发射系统中就带有HHQ9(防空导弹)、鹰击62(反舰导弹)、东海10(巡航导弹)等;
     我们看到美军最近参与的几场战争中,“战斧式巡航导弹”从“宙斯盾”舰上发射向目标国就是战争开始的标志。
     注释:目前,日本装备的6艘“宙斯盾”舰(4艘金刚级和2艘爱宕级)都没有配备巡航导弹,这是被美国阉割的结果。也是日本无法自主生产“盾”舰的直接后果。
     ②、潜艇:有战略核潜艇和攻击潜艇组成,它们的主要作用就是在大海深处发生攻击武器(比如:战略核潜艇发生‘洲际弹道导弹’,攻击核潜艇发射鱼雷或防空导弹等)。
     ③、航空母舰:它的战斗力主要通过在航母上近100架的飞机体现出来。这近100架飞机里面包含了战斗机、预警机、反潜机、加油机、电子战飞机等。
     ④、反潜机:它的主要作用是利用固定翼飞机长时间在大海上通过声呐搜索水面下的潜艇并用自身携带的武器炸毁发现的潜艇,是舰艇最危险的敌人。
     在这个领域比较出名的装备:日本从美国购买的P6和P8反潜机,这两型飞机对中国的潜艇具有较大的威胁;中国也有自己的反潜机“高新6号”。
     ⑤、其他:海军陆战队、岸基导弹、海军防空兵等等。
     3、空基:
     ①、战斗机:它主要用于空战,是空军登场时首先亮相的飞机,它的主要作用与敌空军进行空战,消灭敌方的战斗机和防空导弹基地。为下一步轰炸机登场扫清障碍,否则,轰炸机就是“待宰的羔羊”。
     大家耳熟能详的如:如果美国的“F*系列”,中国的“歼*系列“,俄罗斯的“苏*系列”就是这个领域的翘楚。
     ②、轰炸机:对敌方战略纵深目标进行大规模、长时间的轰炸。当前美国的B2、B52和俄罗斯的图160都是这个领域的翘楚。中国还在用“轰六”。
     ③、电子战飞机:主要作用是用电磁干扰的方式来压制敌方的战机(或地面雷达设施)的信息系统,使得敌方战机暂时失去战斗力。
     我看到一个报道说:F22刚出道的时候与F16进行了一系列的模拟空战,结果是100:0,F16完全没有还手之力。但是F22在于咆哮者(电子战飞机)的对抗中被咆哮者(电子战飞机)给打下来了,原因就是咆哮者用电磁干扰的方式几乎瘫痪了F22的电子信息系统。
     注释1:咆哮者和徘徊者是美海军航空母舰的“标配”。
     注释2:咆哮者在1996年的“台海危机”时,让中国东南沿海的军事设施吃了大亏。
     ④、特种飞机:“空中加油机”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歼击机、轰炸机的航程或滞空时间。战略运输机主要用于战区快速投送人员和装备。
     ⑤、无人机。

     二、现代战争“军事体系对抗”的逻辑:
     1、前面讲述了现代常规战争的诸多要素,下面开始阐述如何将上述战争要素有机的统一起来,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军事体系”:
     2、在描述“军事体系”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现代常规战争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
      案例1:从关岛方向飞来一家敌方战机,中国“侦测(发现)、跟踪系统”第一时间发现了它并将“跟踪数据”通过“数据传输系统”实时“地面作战平台和制导系统”实现“数据共享”。但此时制导系统(北斗二代)被敌方有效干扰,地面平台显示敌机正处于一艘052D型的驱逐舰(但驱逐舰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已经遭炸毁,无法有效引导防空导弹进行拦截)和一架空警2000的“有效范围内”,此时“地面作战平台”通过将计算好的“引导数据链和攻击数据链”通过“数据交换系统”分别发送给052D和空警2000。052D发射依据“攻击数据链”发射防空导弹(HHQ9)后开始做规避动作(即它发射出去后就不用管了),空警2000依据“引导数据链”引导HHQ9拦截敌机。
      案例1分析:这个案例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第一、在“体系”平台的支撑下,即使“体系”中的一个或多个“节点”遭到破坏,“体系”依然可以有效运转。在案例中我们看到即使北斗二代遭到有效干扰而无法提供有效的引导和052D的雷达系统遭到破坏而无法提供引导,“体系”依然可以通过“地面作战平台”计算出最优化的攻击方案(让052D发射导弹、空警2000来引导的方案)来实施攻击;第二、“地面作战平台”提供数据处理(如:自己的飞机、舰艇的实时位置)的参数并计算出“最优方案”,所有处理这些数据的“超级计算机(甚至是‘量子计算机’)”和计算软件就是“体系”的灵魂(如果说“数据传输系统”是核心的话)。
     案例2:美军的无人机在阿富汗的一个偏僻的山区发现了“基地组织的领导在开会”,但是这架无人机是侦察机(并没有携带武器)。它通过美军的“侦测(发现)、跟踪系统”将“三维坐标”与美军的“导航系统和地面作战平台”实现“实施共享”,“地面作战平台”显示在波斯湾有一家“驱逐舰”正在巡航,此时美军的“地面作战平台”通过将计算好的“引导数据链和攻击数据链”通过“数据交换系统”分别发送给宙斯盾驱逐舰和军用GPS。“战斧巡航导弹”发射后GPS引导攻击那个无人机传输过来“三维坐标”。
     案例2分析:第一、美军的这套“体系”与解放军类似。当前全球拥有完整的“军事体系”的单元只有两个:那就美军和解放军。第二、任何一个无人机、甚至是“单兵装备”都是“体系”的一个“侦测(发现)、跟踪系统”节点,它们就类似于“人的神经系统中的神经末梢”。
     案例3:2020年一天,中国在也门山谷里发现了“西部分裂阵线(楼主瞎编的一个在中国制造恐怖袭击的恐怖组织)”的头目在一个小房间里面开会,解放军的特种兵发现了他们并及时的通过“单兵信息系统”将小房间的“三维坐标”通过“数据交换系统”共享(传输)到“地面作战平台”,附件并没有解放军的任何军事力量存在。“地面作战平台”将“引导数据链和攻击数据链”分别命令太行山基地的一颗“搭载了‘高超音速飞行器载具’”的导弹起飞的同时将引导数据链与北斗共享。31分钟后,“高超音速飞行器载具”以8倍的音速击中了那个“三维坐标”。
    案例3分析:上面的案例就是“中国版‘一小时打遍全球’”的生动例子。美军提出了这个概念,解放军完成了它。美军现在已经基本上冻结了“HTV2(10倍音速的‘高超音速飞行器载具’)”,二次试验失败的原因极有可能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毛病”,美军可能不得不重新规划、设计那个10倍音速的高超音速飞行器载具,即使研发出来我估计这都是10年以后的事情了。
     美军现在玩的是“B-52轰炸机空射X-51A“乘波者”高超音速飞行器”,这种飞行器通过B52在大气层内释放后点燃火箭发动机,将飞行器加速到4马赫以上后,飞行器自带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点火后加速到5马赫以上。但它的射程不到3000公里。远远达不到美军“一小时打遍全球”的理想。
     3、通过上面的案例分析,大家应该对“军事体系”有了一个宏观上的概念吧,它是核心就是:以“数据交换系统”为核心,以“地面作战平台”中的“数据处理能力”为灵魂,构建起一个类似于“人类‘神经系统’的东西”,任何武器装备都可以融入到这个“体系”中,成为体系的一个或是“攻击节点”或是“侦测节点”或是“引导节点”或是“数据处理节点”。
      像类似于“天龙八部中逍遥派的‘天山折梅收’”:只要学会了这门功夫后,天下各门各派的武功都可以“自行化入其中”,成为其一部分。
在这个体系中每一件“侦测、锁定、跟踪装备”都体系的一个数据侦测、跟踪终端、每一件“攻击、拦截武器”都是体系的一个武器发射终端;每一个“制导系统”都是系统的一个引导终端。
      地面战争平台可以将“侦测锁定跟踪系统”、“制导系统”、 “攻击(或拦截)系统”的任一终端随意组合。将发现目标、发射导弹、引导攻击的动作一一分解,可以由体系中的不同终端完成。
“军事体系”中任何一个终端损害都不会影响体系的攻击效果。这可以大大提高打击的高效性——即只要发现敌情,立刻排列出一种最佳的攻击、拦截方式。而不会存在“因某个终端出现问题而延误战机的情况”。
      从这个层面看,J20仅仅是这个体系中的一部分,有可以大大增强这个体系的实力,但没有也不会对体系造成重大的影响(只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上述内容就是博主想要表达的“体系对抗”的概念。
      三、日本和韩国的军事能力:日本和韩国的驱逐舰(金刚级、爱宕级、世宗大王级)、预警机(日本的E767,韩国的E-737和平之眼、包括台湾的鹰眼2000)都需要使用美国的“数据交换系统”和“制导系统(即GPS)”。换句话说如果美国不发指令(或关闭“数据交换系统”或“制导系统”),日军和韩军根本就开不了火(装备生产厂商和数据链都是美国的)。
      通过上面的内容,博主可以说:“日韩发动战争的权利及规模完全在美军”手里。
      同时也可以说:日本和韩国(甚至台湾)的军事能力是美国体系的延伸;巴基斯坦的军事能力是中国体系的延伸。
      四、全球大国必须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完成的军工体系):即需要自主研制、生产、发射数百颗卫星的能力,自主完成所有系统软件,自主设计“军事体系”的整体设计,作战体系的战争要素(战机、舰艇、潜艇、轰炸机、各型导弹、各种卫星等)全部自己生产——即不能让别人卡住脖子。作战体系所有软件,一定得根据设计需要自己研发自己做,攻击数据链、引导数据链等等等也要很独特、有创造性,不能被对方轻易理解、解密——那就完蛋了。同时必须拥有战事随时补充被敌方搞掉的卫星的能力(注:中国的快舟一号就是干这个活的)。
      还好,中国通过建国后的前30年完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建设”,为中国的“军事体系”打下了宝贵的基础。
      最后,博主想说的是:在常规战争领域,在这套“军事体系”面前,除了美军,解放军面前还有对手,或者说其他国家配做对手吗。

      以下是读者提出来的问题:“昊大,麻烦谈谈俄罗斯的军力,不少评论界都认为俄罗斯军力第2,但你说在军事体系的常规打击方面,只有美军才配做中国对手.谢谢.还有,可否把中国高铁战略和核打击体系未完待续部分补充完整.谢谢!”由于回答内容太多,我就把答案放在这儿:
       第一,俄罗斯军力强大的核心要素在于其“核武器库”和“核战略投送能力”的强大,这也博主将俄罗斯列为与“中国、美国资本利益和欧洲国家利益”同等地位的“全球4大博弈力量中心”的原因。
俄罗斯的陆基投送力量的典型代表: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海基战略投送力量的典型代表:北风之神战略核潜艇和布拉瓦潜射洲际弹道导弹。再加上图160和图95。俄罗斯的核力量依然强大。
但这仅仅是核力量,常规力量有如何呢?
      第二、俄罗斯的常规军事力量依然“相对强大”,很多常规武器依然很有竞争力和创造力,但是“悲催”的俄罗斯“工业体系”和“基础软件”无法提供有效的“数字、信息整合”——即俄罗斯常规力量无法整合出强大“军事体系”:
      1、它在太空中没有完善的“数据交换系统”,而地面(或空中)的“数字交换系统”根本无法有效支撑俄罗斯“军事要素”所需的“传输带宽、及时性”。
      2、俄罗斯的各型军事装备基本上处于“单打独斗”的局面:这从俄罗斯的舰艇上几乎集成了所有的战斗要素就可以看出来(没有强大的、有效体系支撑才不得不这样干)。同时,你看一下俄罗斯的航母上还装配了防空导弹就可以看到俄罗斯的航母没有军事体系的概念。尽管它是苏霍伊飞机、“S**系列”防空导弹很强,但短板也很明显:俄罗斯至今都造不出“能用的有源相控阵雷达”,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导航系统也是问题频频。
      3、俄罗斯悲催的经济条件,被阉割的“工业体系”,已经完全落伍与时代的“信息技术、软件产业”使得俄罗斯不得不完全倚重“核力量”。
总而言之,俄罗斯无法研制出高性能的超级计算机、各型软件系统、种类齐备的各类卫星系统;这是俄罗斯军事力量的短板或者可以说这是俄罗斯综合国力的外在体现。
      4、俄罗斯的反卫和反导能力相比于解放军和美军相差太多,而在最新型的“高超音速飞行载具”的研制上面,俄罗斯根本就没有任何动静(它已经完全落伍了)。
如果让俄罗斯用常规力量再打一次阿富汗,其悲催的常规军事力量一定会“拖垮整个俄罗斯”。

      五、上述体系仅仅应用于常规战争——下面开始分析核战争的情况
       ㈠、全球性核大国的基本条件:
      1、全球性核大国必须拥有足够大面积的国土(即足够的战略纵深),这样才能抗得住第一波的核打击,并展开“二次核反击”的能力。
      2、二次核反击主要包含:路基二次核反击力量、海基二次核反击力量、战略轰炸机带核弹巡逻。
      ①、路基二次核反击:车载(火车或汽车)核导弹是“路基二次核反击”的中坚力量。目前世界上比较著名的车载核导弹有俄罗斯的“白杨M”和中国的“东风41”。
      发射井内核导弹的生存能力不高——在第一次核打击中基本上就会损耗殆尽。它主要作为“先发制人”打击的利器。比如中国的“东风5”。
      注释1:中国东风41采用“多弹头独立重返大气层载具(MIRV)”——一枚洲际弹道导弹上携带多个分弹头(携带核弹或作为“诱饵弹”),弹道导弹进入太空后在不同的轨道面释放一个分弹头,使每个分弹头在循着不同的轨道攻击不同的目标。这样“反导系统”就的在多个的轨道面上进行拦截,增加了反导的任务和难度。
      与之形成对比的“一箭多星”是在一个轨道面释放所有的卫星(分弹头),这个技术要简单的多。
      注释2:俄罗斯的白杨-M采用“可控重返大气层载具(MARV)”的战略导弹——能够在大气层外间变轨道,增加反导的难度。
      ②、海基二次核反击力量:战略核潜艇携带潜艇洲际弹道导弹。目前世界上比较著名的战略核潜艇搭载潜射洲际弹道导弹有“美国的俄亥俄及战略核潜艇搭载三叉戟3潜艇洲际弹道导弹;俄罗斯的北风之神战略核潜艇搭载布拉瓦潜射洲际弹道导弹;中国的094晋级战略核潜艇搭载巨浪2潜射洲际弹道导弹。法国凯旋级战略核潜艇搭载M51潜射洲际弹道导弹;英国前卫级战略核潜艇搭载三叉戟潜射洲际弹道导弹。
      核潜艇在大洋深处,不易被探测和摧毁,要比车载战略核导弹和战略轰炸机具备更好的生存力,海基二次核反击力量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二次核反击的中坚力量。
      ③、战略轰炸机带核弹巡逻:我们看到俄罗斯经常干这种事情,它的图95(或图160)经常携带核弹头进行“环大西洋或环太平洋”巡逻。
3、恐怖的核平衡:全球大国必须拥有“遭遇到核打击后任然有与敌人同归于尽的‘二次核反击’能力”,这    样,相互之间的“核威慑”就达到了平衡(谁也不敢采取先发制人的核打击,否则等于自杀),否则就是单向核威胁。
      目前中国、美国、俄罗斯的“二次核反击”能均比较强大。法国稍微弱一点(陆基二次核反击力量比较弱小。国土面积太小,没有战略纵深,所以法国主要倚重战略核潜艇和M51潜射洲际弹道导弹),英国最弱(英国的情况与法国类似。同时前卫级战略核潜艇上搭载的三叉戟潜射洲际弹道导弹都是美军生产的)。
      “二次核反击能力”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的“专利”,目前参与全球博弈的四大力量中心就是“中美俄欧”,其他国家都没有像样的“二次核反击”能力。
       可以说,对于中国来说,东风41和巨浪2是就是共和国的最后一道防线。
       ㈡、全球性核大国试图打破“恐怖的核平衡”的尝试:
      1、反导系统:
      ①、中段反导的原理:敌方发射一枚洲际弹道导弹,我方的天基远程红外雷达(或者“侦测(发现)、跟踪系统”中其他雷达)发现并锁定了它,雷达侦测将侦测到的弹道导弹上升阶段的几个弹道数据(前十几秒钟)通过“数据链交换系统”与“地面作战平台和制导系统”共享。“地面作战平台”的超级计算机根据“跟踪数据”计算出该弹道导弹的“弹着点”如果是在本国,“地面作战平台”立即将“引导数据链和拦截数据链”分别发送给“制导系统”和“攻击(或拦截)系统”,拦截导弹(海基或陆基)点火起飞,制导系统根据“引导数据链”引导拦截导弹进入敌方洲际弹道导弹的轨道后释放拦截弹头(即KKV弹头),拦截弹头上有伺服器(就像嫦娥3号浑身布满的那些小喷嘴——目的是微调着路轨道),这些小喷嘴不断的调整KKV弹头飞行姿态,并最终与敌方弹道导弹的相撞并摧毁敌方导弹。
      注释1:目前,真正掌握“中段反导技术”个国家只有中国和美国。中国已经至少进行了3次以上的“中段反导试验”,均取得了成功。
      注释2:“中段反导”中的“中段”顾名思义就在弹道导弹进入大气层到再入大气层之间的那段空间。也是做抛物线运动轨迹的弹道导弹的最高段。
      ②、“中段反导技术”高于“弹道导弹的技术”,如果掌握了绝对的反导能力(注意用词),意味着废除了敌方在核武能力。即其对其他核大国拥有了单向的核威慑(核攻击)的能力。
但是目前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中段反导”并不能保证100%拦截对方的洲际弹道导弹——即都没有绝对的中段反导能力。
      ③.末端反导技术:弹道导弹从太空再入大气层后直至弹着点之间的空间。这个领域翘楚当属俄罗斯的“S400、S500”了(俄罗斯玩这种单项武器确实有其独到之处,但它就是玩不了“体系”)。
末端拦截的优势是技术要求不高,劣势是如果敌方发射的时核导弹,即使拦截成功,核物质也会撒落到自己的国土上。
      2、反卫技术:现代洲际弹道导弹基本上都采用“复合制导(即惯性制导、卫星制导等)”的方式。对于洲际弹道导弹卫星制导(导航卫星如:GPS、北斗、格洛纳斯)的模式,如果能将其“制导卫星或数据链卫星”打掉。剩下的惯性制导(利用加速度表和陀螺仪组成的惯性测量装置测量导弹的运动参数,控制其按预定路线飞行的一种制导方式)方式就留给“中段、末端反导”去处理。
      不管是常规战争还是核战争,反卫尤其是高轨道反卫对敌方的“军事体系”或“反导能力”、“核攻击能力”都将造成极大的损失。
      军事体系中的“数据交换系统(中继卫星)”的轨道一般在3.6万公里左右,这也是反卫难度最大的一种卫星。“制导系统(导航卫星:GPS、北斗、格洛纳斯)”的轨道一般在2.5万公里左右。
      2013年5月13日晚,中国进行了一次“高轨道反卫”的火箭发射试验——火箭飞到了1万公里以上的高度。据信这次试验就是冲着“高轨道反卫”去的。
     
       六、综上所述,现代战争“军事体系”的核心是生产这些装备的能力——即必须拥有完整的工体体系(完整的军事工业体系)。
       以美国为例,美国资本利益控制着美国全部核心的军工企业或者说美国最重要的军工企业最大的股东是美国资本利益——即美军的“军事体系”的核心(包括核心硬件装备、核心软件、核心编码)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都掌握的美国资本利益手里。
       同时美国资本利益掌握着美联储(货币发行权)和财政部即国会——即美军的军费实际上是由美国资本利益(而不是美国政府)发放的。
       我在上面说了这么多,“核心思想”只有一个:美国资本利益完全控制着美军和盟军(日韩台),这种能力仅仅是“美联储”能力的延伸或者外在表现。



下一分析框架的内容是:

《昊天经纬国际博弈分析框架06》(中国全球战略的核心战略目标)。
 楼主| 发表于 2015-9-25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版权所有,转载时请注明
作者:昊天经纬

                                     《昊天经纬国际博弈分析框架06》20150819 :
                                                          -------中国全球核心战略目标


     目录:
     标题一、隐藏在“人民币国际化”背后的“中国全球战略重大调整”:
     标题二、“西太平安全框架”综述:
     标题三、中国解决日本的步骤与方法:


     标题一、隐藏在“人民币国际化”背后的“中国全球战略重大调整”: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契机和方向
     (一)、“欧美合体”的两种方式对“西方放手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1、第一种方式:“美国资本利益实质性转移欧洲的方式”完成“欧美合体”。 则欧元势必取代美元成为西方主要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此时欧元将是“欧美合体”的主导货币。“中欧货币直接兑换协议”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在西方的清算、支付通道内)”前提。
此时,“人民币加入SDR、中欧货币直接兑换协议”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在西方的清算、支付通道内)”的必要条件。
     2、第二种方式:美国资本利益实质性控制欧洲而不发生转移的方式”完成“欧美合体”。此时美元依然是“欧美合体”主导货币。
此时,“人民币加入SDR” 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在西方的清算、支付通道内)”的必要条件(“中欧货币直接兑换协议”不是必要条件)。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1、目前,人民币可以“直接兑换”交易的货币有:英镑、美元、日元(目前遭日方冻结);非主要货币有:澳元、林吉特、新西兰元、卢布、韩元等。
     2、目前、人民币无法“直接兑换交易”的主要货币有:欧元(注释:目前人民币兑欧元能够直接交易,但不能直接兑换)。

     二、“半路劫杀”的概念:
     1、如果局势最终发展到“美国资本利益以实质性转移欧洲的放手来完成‘欧美合体’”,则其“转移的过程”是其最为脆弱的时候,中国(俄罗斯)完全可以在其“转移过程中(即转移完一半、剩一半)”实施“半路劫杀”,如果中国(俄罗斯)占上风,则欧洲国家利益必将反咬美国资本利益一口(吞并已经转移的那一半;同时当中俄咬住美国资本利益的脖子的时候,欧洲国家利益绝对会冲上来撕一块肉,从而三家联合将美国资本利益肢解掉)。
     2、中国实施“半路劫杀”的手段:“通过‘解决日本’”来解决西太平洋安全框架,从而解决美元本位制。
     3、如果美国资本利益以实质性控制欧洲而不发生转移的方式完成“欧美合体”,则不存在“半路劫杀”的条件。

     三、“两条红线”的涵义:
     (一)、第一条红线:
      1、触发条件:美国资本利益向欧洲国家利益让渡“中东安全框架主导权”完成从而使得“美国资本利益转移欧洲进程处于‘不可逆’的状态”时,或美国资本利益实质性控制欧洲进入不可逆的状态之时;如果美国资本利益拒绝放手“人民币国际化(在西方的清算、支付通道内)”就是触碰中国的“第一条红线”。
     2、应对手段:中国“择机半路劫杀(美国资本利益实质性转移欧洲平台的情况)、或择机强行‘解决日本’(美国资本利益实质性控制欧洲而不发生转移的情况)”。从而使得国际局势进入“多极化”。
     (二)、第二条红线:
     1、“4+1大央行联手、同步、大规模放水洗劫南方”的过程完成60%之前,“中国解决日本”对“美元/欧元本位制”的废除效果都是有效的,这就是第二条红线。
     2、“4+1大央行联手、同步、大规模放水洗劫南方”的过程完成60%之后,即使西方废除“人民币国际化(在西方的清算、支付通道内)——中欧货币直接兑换协议、中日货币直接兑换协议、中英货币直接兑换协议、中美货币直接兑换协议、人民币SDR”。此时中国的计划(人民币本位制和两极化)已基本完成,此时恐怕中国会主动废弃人民币国际化(在西方的清算、支付通道内)。
     3、中国的计划包括:利用“4+1大央行联手、同步、大规模放水洗劫南方”来完成“人民币本位制”,从而最终完成“两极化”。
     4、如果西方在“4+1大央行联手、同步、大规模放水洗劫南方”的过程完成60%之前“撕毁人民币国际化(西方清算、支付通道内)”。“中国解决日本”必将使得“四大货币大规模的回流母国”从而引发恶性通货膨胀。
     5、第二条红线的目的是:保住“人民币国际化(在西方的清算、支付通道内)”的成果直至中国的计划完成。

     四、两种“人民币国际化”的概念:
     (一)、第一种:人民币国际化(在西方的清算、支付通道内):这个就是作者经常挂在嘴边的“胁迫西方放手人民币国际化(在西方的清算、支付通道内)”的内容,
     1、西方放手人民币国际化(在西方的清算、支付通道内)是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人民币版QE”的前提——因为如果人民币没有时间国际化(在西方的清算、支付通道内),就没有“畅通的货币流通‘国际通道’”——货币没有办法流入到南方(或北方)经济体。
     2、“西方放手人民币国际化(在西方的清算、支付通道内)”后“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人民币版QE’”是中国参与“4+1大央行联手、同步、大规模洗劫南方”的前提。
     3、中国参与“4+1大央行联手、同步、大规模洗劫南方”是“实现‘人民币本位制’的前提”:
     中国在“4+1大央行联手、同步、大规模洗劫南方”开始时通过“捞人”的方式,“被捞者”的前提是“承认人民币的货币中心地位”——即“被捞者”的经济体必须围绕“人民币来建立自己国内的货币体系、贸易体系、储备体系”——最终完成“人民币本位制”的构建。

     (二)、第二种:人民币本位制——人民币国际化(中国主导的金砖清算、支付通道内):
     1、人民币本位制是核心是其他主权货币承认人民币的中心地位,并将其与人民币的汇率作为其构建贸易体系的基准汇率,将人民币作为最主要的“计价、结算、储备货币”。
     2、“人民币本位制”建立在中国主导的、与西方分庭抗礼的“国际货币体系、金融体系、贸易体系”之上。
     3、这些体系建立的“硬件环境——就是“一带一路”。
     4、“一带一路”这个经济金融概念的有赖于中国从政治、军事层面建立“中国主导的国际安全体系(框架)”:
     5、中国主导的国际安全体系(框架):与美国现在主导的“西太平洋安全框架、中东安全框架、北约”的形式类似。
     6、最终构建一个“中国主导的以人民币为计价、结算、储备货币的经济循环体系”:中国将从各个层面来主导这个经济循环体系——其本质就是“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内的‘全球产业链分工’”。
     无疑,中国将主导这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并占据这个产业链的最顶端。

     五、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手段:
     (一)、中国推进全球战略的手段:中国推进全球战略(推进“国际局势‘多极化’”为手段,以胁迫西方放手人民币国际化为切入点,全力将国际局势导向“对中国最有利的两极化”)的手段依次为:伊核问题(伊朗核爆、伊核最终协议)、汇率差动、第一条红线;
     1、伊核问题(伊朗核爆、伊核最终协议)因为“中美欧三方妥协为‘达成协议后的时间约束’”而暂时反篇。(具体的内容详见《时事分析22》)。
     2、从8月11日到13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暴跌4.4%就是“汇率差动准备工作”——我们把它定义为“炮火准备”。
    (二)、“汇率差动”的概念:中国+东盟作为全球最大、最主要的“中低端产品供应地”,几乎生产着全球85%以上的中低端消费品。
汇率差动”的本质就是通过“人民币兑美元大幅贬值、对欧元大幅升值(或不动)——本质是拉开人民币对美元/欧元的汇率差异”,从而造成欧洲和美国得到东亚中低端商品(尤其是消费品)的“成本出现‘巨大的差异’”,从而撕裂欧美社会的运行成本,进行撕裂“欧美合体的可能性”。
     “汇率差动”一旦实施,东亚经济体“输往欧洲”的商品价格将发生“整体性大幅上扬”:此举必将导致到东亚经济体输往欧洲方向的商品数量将“大大减少”。实质效果就是“从经济金融层面完成‘封锁南海’”的动作。

     六、关于两种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一)、第一种:人民币国际化(在西方的清算、支付通道内):3月13日西方正式放风说准备“接受人民币加入IMF的SDR(特别提款权)”:
      1、SDR的本质:现在IMF的SDR中的一篮子货币包括美元、欧元、日元、英镑这四种货币。
而上述四种货币就是当今世界的“四大国际化货币”。
      2、人民币加入IMF的SDR其本质是:取得与上述“四大国际化货币”同样的国际地位。
      3、IMF的SDR的本质是:全球所有的经济体的储备货币——即全球所有的经济体承认“人民币作为正式的储备货币的地位”。

      (二)、第二种:人民币本位制——人民币国际化(中国主导的金砖清算、支付通道内)的发展现状:
      1、中国主导的“中国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最早将于9月或10月正式上线;
      2、4月底,金砖国家将正式向金砖银行派驻“管理层”,从而标志着金砖银行正式上线;而金砖方面的“应急储备金”的启动也只是时间问题。
      注释1:“应急储备金”的功能与现行的西方主导的IMF的功能“基本一致”;而金砖银行与“世界银行”的功能“基本一致”。
      注释2:布雷顿森林体系中(或牙买加体系中),世界银行的功能是保持(恢复)国际经济发展繁荣而提供贷款;IMF的功能定位是:处理重大的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充当“最终‘贷款人’的角色”。
      3、作为“金砖清算、支付通道”的强有力补充(或者说是“备份”)的“亚投行”创世成员国申请曾经出现了“一场非常热闹的‘场面’”。“丝路基金”作为另一个备份将为“一带一路”的建设提供“资金动能”:本次中国将巴基斯坦打造成“一带一路”上的“样板工程”而投资的460亿美元的“资金运作”,很大一部分就来自“这个基金”。
      4、中国全球战略的最终目标就是建立与“欧美合体”分庭抗礼的“两极化”格局(必须是对中国最有利的两极化);
      5、而建立与“美元(欧元)本位制”分庭抗礼的“人民币本位制”是“两级博弈中经济、金融博弈”的前提,否则就是“假的两极化”。
实在无法想象“两极化”中的一级(中国)将经济金融的核心(或者说是“全球产业链分工的最顶端——皇冠上明珠”)——“货币本位制”挂靠在“另一级(即欧美合体)”上情况。
     (三)、综上所述、建立“人民币本位制”是国际格局进入“两极化”的前提,否则,中国将国际局势导向“两极化”的行为就是“裸奔”。

     七、“4+1大央行联手、同步、大规模洗劫南方”的概念:
     (一)、西方“四大央行联手、同步、大规模放水洗劫南方”计划顺利展开的前提条件是:国际局势不能因为中国(俄罗斯)的强力狙击而进入“多极化”。国际局势进入多极化的方式:
     1、伊核问题(伊朗核爆、伊核最终协议被有效执行):伊核问题(伊朗核爆、伊核最终协议被有效执行)将直接废除“美国资本利益主导的‘中东安全框架’”,从而废除“石油美元”,最终使得“四大央行联手、同步、大规模洗劫南方”的基础(美元本位制)被有效废除。
     2、叙利亚战火外溢:叙利亚战火外溢打破“美国资本利益主导的‘中东安全框架’”的平衡机制,进而废除“石油美元”, 最终使得“四大央行联手、同步、大规模洗劫南方”的基础(美元本位制)被有效废除。
     3、中国解决日本:“中国解决日本”将废除美国资本利益主导的“西太平洋安全框架”,进而使得“四大央行联手、同步、大规模洗劫南方”的基础(美元本位制)被有效废除。
     (二)、“欧美合体”有效规避上述“三种使得国际局势进入‘多极化’,从而打破‘西方计划顺利展开’”的方法是:
     1、利用“伊核问题(伊朗核爆、伊核最终协议被有效执行)”需要中俄欧的配合才能发挥作用的“客观环境”,利用与欧洲国家利益之间的利益交换来将伊核问题(伊朗核爆、伊核最终协议被有效执行)“在时间约束的前提下有效延迟”。
     注释:欧洲国家利益在东欧方向(乌克兰)来“节制俄罗斯的中东政策(伊核问题)”。
     2、利用俄罗斯全球战略的核心目标(将国际局势导向中国在东亚方向解决日本的方式进入‘对俄罗斯最有利的多极化’)的私心来有效规避。目前来看,非常成功。(下一篇《昊天经纬国际博弈分析框架07》中会详细描述这个问题)。
     3、“欧美合体”是规避“中国解决日本——即第一条红线”的方法只有:中国“放手西方‘四大央行联手、同步放水洗劫南方’”前提是西方(美欧已合体、并由美国资本利益或欧洲国家利益主导)不能拒绝中国同步“放水(中国推出‘人民币版QE’)”:最终形成“4+1大央行联手、同步、大规模洗劫南方”的局面。
     注释:“4+1”是指“美联储、欧洲央行、英格兰银行、日本央行”+中国人民银行。

    八、隐藏在“人民币国际化”背后的“中国全球战略重大调整”:
     (一)、主线:
      1、利用各种手段(依次为:伊核问题、汇率差动、中国解决日本)全力胁迫“西方放手人民币国际化(在西方的清算、支付通道内)”。从而形成获得“人民币自由进出‘世界各经济体’”的通路。
      2、人民币国际化(在西方的清算、支付通道内)完成后,正式推出“人民币版QE”,从而为正式加入“4+1”做准备。
      注释:目前人民币版QE有两种潜在的方式:平准基通道;商业银行质押地方债通道(地方债置换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以后商业银行质押,类似于欧美商业银行将国债质押给美联储或欧洲央行一样)。
      3、“4+1大央行联手、同步、大规模洗劫南方”开始后,利用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的优势“先洗劫、再捞人”,从而最终完成“人民币本位制”的构建。
     注释1:“人民币本位制”的本质是:其他主权货币承认“人民币的中心地位”,并以“其主权货币兑人民币的汇率”为其“构建国际贸易体系的‘基准汇率——即作为其他汇率参考’”。
     注释:“4+1”的过程就是“两极化成型个过程”,或者说“4+1”的过程就是“两极化划分地盘”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通过“捞人的步骤”来实现。
      4、两极化正式成型,国际局势进入“两极博弈”的时代。

     九、中国全球战略的核心战略目标:推进“国际局势‘多极化’”为手段,以胁迫西方放手人民币国际化为切入点,全力将国际局势导向“对中国最有利的两极化”。
      1、中国以推进“多极化”为手段的涵义:以推进“伊核问题(伊朗核爆、伊核最终协议被有效执行)、汇率差动、中国解决日本”为要挟西方放手人民币国际化的“手段”。
      2、人民币国际化(在西方的清算、支付通道内)是实现“人民币QE”的前提,人民币QE是实现中国参与“4+1”的前提。
      3、最终实现“人民币本位制”,并以此为基础来构建中国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国家金融体系、国际贸易体系”,从而与西方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体系、国际贸易体系”形成“分庭抗礼”之态势,最终形成“两极化”。
      注释:“两极化”的主体是:“欧美合体”和“中国”。



                  ============== http://haotianjingwei.cn/==============



      标题二、“西太平安全框架”综述:

      一、西太平洋安全框架概述:主要包含日美安保协议,美韩关系协议和美澳协议,再加上与台湾关系法及东南亚那些一些国家的关系。其中的重中之重是日美安保协议,所以中国废掉日本就等同于废掉了西太平洋安全框架,也就等于废除了“美元本位制”(原理我后面详细阐述)。
      西太平洋安全框架的主锚:日美安保协议;
      西太平洋安全框架的辅锚:美韩关系协议;
      “西太平洋安全框架”更多的是一个以军事为主轴的框架,类似于“中东安全框架”,它追求的也是一种平衡——美军在东亚的军事力量(含:驻日美军、驻韩美军、关岛基地、日军、韩军等)与中国(俄罗斯东亚部分)在东亚的军事力量(含:朝鲜)之间形成“平衡”,但目前这种平衡已经“非常不牢固”:
      二、目前,中国除了在军事层面逐步打破这种平衡之外;也逐步通过经济、金融层面(在东亚方向上对日本的经济合围)也能打破这种平衡。决定中国是否打破平衡的唯一要素是“国际博弈是否到了非得打破不可的这一步”。



                       ============== http://haotianjingwei.cn/==============



      标题三、中国解决日本的步骤与方法:

      一、中国解决掉日本问题就等于解决掉了美元本位制的原理:
      1、东亚地区是全球主要工业商品的生产地(全球吞吐量前十位的港口东亚地区占九个,其中中国大陆占8个,另外一个是新加坡),是全球尤其是西方社会低成本运行的基础。
      2、中日韩台东盟等国家持有全球绝大部分的美元(或欧元)外汇储备(占全球美元储备的70%以上)。是西方(美国资本利益和欧洲国家利益)金融工具安全运行的基础。所以美国的“西太平洋安全框架”的稳定关系到美元本位制的稳定运:输送到全球各个角落的工业品用美元(或欧元)计价和结算,试想这些工业品用其他货币计价、结算的场景。
     3、日本是美国资本利益“西太平洋安全框架”的主锚,韩国是美国资本利益“西太平洋安全框架”的辅锚。颠覆日本就等于拔掉了“西太平洋安全框架”的主锚。
     可以这么说:日本的国家安全就等于美元本位制的安全,也可以说是日本国家安全绑架了美元本位制。这也是中国解决掉日本问题就等于解决掉了美元本位制的原理(等同于废掉美国的“中东安全框架”)。

      二、中国“解决日本”的方法:
     (一)、经济、金融层面:
      1、东亚产业链构成及贸易关系概述:(主要是对中国的影响)
      ①、东盟是中国除欧美之外的全球第三大贸易伙伴,贸易额高于日本。东盟与中国的贸易是属于上下游的关系——即互补:东盟作为中国的原材料供应市场、中国低端产业配套和中高端产品销售市场。
      ②、日韩与中国在产业链上是竞争关系。尤其是韩国,几乎与中国的中高端产业链完成重叠,中国启动“中国主导的以人民币为计价、结算、储备货币的经济循环体系”必然意味着中国将掌握这个经济体系中产业链的最高端,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体量决定了其必须通吃产业链中高低端。这将与日韩发生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冲突,除非日韩愿意心甘情愿的给中国中低端配套。
      注:上述原因也是日本从2006年到2012年间在中美之间犹豫不决的根本原因:它清楚的知道将自己梆子美国的战车上的危险性(可能会被中国解决掉),但是,日本也清楚的知道如果加入中国主导的“经济循环体系”,自己的产业链将被逐步解构。权衡利弊之后,日本选择将自己绑美国的战车上赌一把的同时也个自己留了条后路(参与中日韩自贸区谈判)。
      ③、综上所述,对于“中国主导的以人民币为计价、结算、储备货币的经济循环体系”的结构完善来说,东盟的加入比日韩的加入更重要。
      2、中国“通过解决日本来解决‘美元本位制’”的方法和要点
      要点1、切断“东亚实体经济”与“欧美虚拟经济之间”的商品贸易联系:
      ①.切断“东亚实体经济”与“欧美虚拟经济之间”的商品贸易联系的关键点就在“中国南海海运航道的控制权(这就是西方政客口中经常念叨的“南海航线自由权”)”:‘东北亚经济体’运往欧洲、非洲、中东、南亚的商品都要进过“中国南海”;‘东南亚经济体’运往美洲和欧洲方向的商品也要通过全部通过“中国南海”。
     只要“完全控制中国南海”就能控制“东盟经济体”的商品流向美洲和欧洲;只要“完全控制中国南海”就能控制“日本、韩国、台湾”的商品欧洲、非洲、中东、南亚等。
     ②.日韩的产业链和出口商品与西方重叠度比较高,换句话说,即使切断了日韩与欧美的商品贸易联系,对欧美的社会稳定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中国和东盟提供了欧美所需的绝大部分中低端廉价商品,是“欧美虚拟经济体”得以低成本顺利运行的关键。
     ③、中国取得“南海海运航道的控制权”的方法:以“解放军的‘常规军事体系’”为依托来画设“南海防空识别区”,视情况将“东海防空识别区”和“南海防空识别区”在台湾方向连成一片,从而在空中“拒止”域外军事力量的有效介入。值得一提的是美军在菲律宾重启“苏比克有海军基地”和“克拉克空军基地”,在澳大利亚达尔文港部署海军陆战队等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中国在军事层面完全控制南海、进而控制南海的海运航道”。
      注释:中国在南海大肆扩建“永暑礁(现在应该改名叫‘永暑岛’)”、“赤瓜礁”、“永兴岛”,其目的就是为了建立“海上固定军事据点”,在南海方向扩充“解放军的‘军事体系’的延展性”。同时我们看到中国的第6艘052D型驱逐舰下水。这种装备了“有源相控阵雷达和64单元冷热共架发射单元”的海上利器将使解放军“军事体系”在海面方向“非常有效的延伸”。
     要点2、通过“切断‘东亚实体经济’与‘欧美虚拟经济’之间的商品贸易联系”来切断“‘东亚实体经济’与‘欧美虚拟经济’之间的‘金融联系’(注:商品贸易联系是金融联系的基础和纽带)。从而将美元(和欧元)从东亚赶出去。将东亚地区经济活动的计价、结算、储备货币逐步更换为人民币——即启动“中国主导的以人民币为计价、结算、储备货币的经济循环体系”。
     注释:中国现在在东亚方向已经基本完成对日本的“经济、金融合围”——中国在东亚方向已经完成与“东盟、朝鲜、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大中华区(尚缺台湾加入)”自贸区建设(本质是:对“关键时刻是否加入“中国主导的以人民币为计价、结算、储备货币的经济循环体系”的表态)。只是现在处于“围而不攻”的状态。
     要点3、通过切断日本经济与外界(欧洲、非洲、中东、南亚、东南亚及中国、台湾) 的联系(切断日本所有原材料供应和绝大部分销售市场)来逐步窒息日本经济。从而逼迫日本加入“中国主导的以人民币为计价、结算、储备货币的经济循环体系”——核心是日本放弃“‘美元结算、储备’转用‘人民币结算、储备’”。从而在经济、金融层面完成对“西太平洋安全框架”的颠覆。

      (二)、政治、军事层面——分为以下两个层面:
      1、第一个层面:当局势发展到“中国在经济、金融层面‘解决日本’来解决‘西太平洋安全框架’”的时候,中国必将面对部署在西太平洋周边的美军和盟军。
      中国和西方(主要是解放军和美军)就“中国南海海运航道的控制权”的争夺必然伴随着解放军和美军之间激烈的军事博弈。此时解放军面对是驻扎在西太平洋周围的美军(驻日美军、关岛基地美军)。
      解放军和美军在南海方向的军事博弈不管结果如何,“军事博弈过程本身”就能阻塞“南海航道”,相当于切断了“东亚实体经济”与“欧美虚拟经济之间”的商品贸易联系,时间一长,缺少廉价商品的欧美社会必将发生美国资本利益和欧洲国家利益均不愿意看到的“社会动乱、甚至武装革命”。
注释:菲律宾、越南等国军队在解放军的那套“军事体系”面前根本就可以当它“不存在”。
      2、第二个层面:如果局势发展到“中国在‘东海方向’上‘直接军事解决日本’”——即中国在钓鱼岛或琉球方向主动挑衅、攻击日本直至“日本与美国翻脸并完全靠拢中国”。此时解放军面对的是驻扎在西太平洋周围的美军(驻日美军、关岛基地美军等)和日军。
      战争的走向有很多种,但博主相信以解放军‘军事体系’的能量,常规手段将快速见效,否则,为了避免和中国的力量被持续消耗,只要中国不对美国(或欧洲)本土使用“‘核武攻击’”,美国资本利益绝不会有“拿出‘热核武器’相互毁灭(或者叫做‘自杀’)的勇气”。
      注释1:第四代核武器具有“定向杀伤、当量可控、不产生‘残余辐射’”等优点。
      注释2:第二代核武器就是所谓的“热核武器——氢弹”。目前掌握“热核武器”的力量只有5个。在“热核武器”的眼里,原子弹连“威慑”都算不上——尽管“印度、巴基斯坦、朝鲜、以色列”纷纷获得了核武器,但如果没有“‘热核武器’大国”的保护或掣肘,其他‘热核武器’大国有效解除“印度、巴基斯坦、朝鲜、以色列”的“原子弹”是“分分钟的事情”。“热核武器”的研制和武器化需要“大量的‘核爆炸’试验数据”。
      注释3:不同于菲律宾、越南等国军队,日本自卫队可以看做是美军“军事体系”的外在延伸或者说是一部分。
      3、无论局势发展到‘第一个层面’还是‘第二个层面’,中国必须要面对美国资本利益和日本鼓动、扶持台湾独立的可能。面对这种触及<<反分裂国家法>>的行为,解放军只需要控制太平岛、澎湖列岛等外围岛屿足矣,切忌此时与台湾军队发生正面冲突:面对美国资本利益将毫无底线的为台湾提供武器,解放军很大一部分军力将会被牢牢的拖在台湾周边。同时两岸中国人之间的战争将势必会国内引发争议从而分散凝聚力。
      中国只要能颠覆“西太平洋安全框架”,不管台湾是否独立都将是中国的“瓮中之鳖”。
      (三)、“中国通过‘解决日本’来解决‘西太平洋安全框架’”的最好时间点就是在“美国资本利益实质性转移欧洲”个过程中展开“半路截杀”。




下一篇:
《国际博弈分析框架07》 :
-------俄罗斯全球核心战略目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5-22 03:55 , Processed in 0.04360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