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64169|回复: 66

为什么人类不能缺少中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5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采访德国慕尼黑大学波克特教授

本文导读:

      世界范围内,抗生素的耐药周期也由1960年的20年,1980年的10年,缩短到2005年的2年。不少人预计,10-20年内,对于真正的感染性疾病,世界将无药可用!面对西医如此严峻的形势德国已经率先举起了挺中医的大旗在德国,医疗管理部门,建议医生和患者广泛地采用中医疗法,这是就位于美国威斯康星医学院的B. Clair Eliason先生,在新英格兰州医学杂志发表的文章中提到的。

      曼福瑞德·波克特(Manfred Porkert),一位谦和友善、年逾古稀的德国老人,一位受人尊敬的汉学家。他给自己起了个中国名字:满晰驳,取意为“以饱满的责任感反驳西方明晰科学的不足”。他曾任德国慕尼黑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在欧洲,他不仅是与李约瑟齐名的汉学家,而且是一位中医学家。他的名片上印着:“德国慕尼黑大学汉学、中医理论基础教授”, “中国中医科学院、国际中医规范辞典执行主编”。

  他精通德文、法文、英文、拉丁文以及俄语等,中国话讲得相当不错。他的藏书甚丰,收藏的中文书籍有近万册。四书五经,老子、孟子,唐诗宋词,红楼、水浒,以至平妖传,大同书无不研读。他读更多的,还是包括《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在内的诸多中医典藉及现代中医著作。

  在40多年的教学与研究中,他编著出版中医图书有:《中医临床药理学》、《中医方剂学》、《中医针灸学》、《中医论断学》、《中药学》、《中医基础理论》。其中他的《中医基础理论》一书,风靡欧美,被译成多种文字,并多次出版。他在德国慕尼里创办过“国际中医社团”,开展专题研究,并多次在世界各地举办学习班、报告会、学术交流会。数十年里,矢志努力,耕耘不懈。

  他为了中医的振兴和发展,1979年以来先后5次来到中国。他的中国同事和朋友亲切地称他“老满”,或“满教授”、“满先生”。有人把他誉之为活着的白求恩。他对中医发展的观点,被国内学者广泛引用。

  前不久,波克特教授应邀来北京。在中国科技信息所主办的“中医药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他作了《为什么当代人类不能缺少中医》的专题讲演,受到与会者的广泛认同和高度赞扬。会后,他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希望中国不要培养假中医

  《科技中国》:满教授,您在讲演中说:没有中医,我早就不存在了。是您把中医药学研究当作终身事业,视为生命一样重要呢,还是中医药使您的健康大受裨益,甚至挽救过您的生命呢?

  波克特:应该说,这两个含义都有。早在50年代,我就被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征服了。我结识了不少华人朋友,并向他们学习汉语。在巴黎大学求学,有幸结识了李约瑟博士,更加深了我对汉学的兴趣。我的博士论文就是关于《道藏》的研究。取得博士学位后,又回德国学习西医,同时研读了南京中医学院编著的《中医学概论》。从此我与中医结下了不解之缘,当作了我一生最主要的事业。

  作为中医学家,我当然知道中医的保健方法,并在实际中广泛应用。有一年外出受寒,肩膀疼得很励害,下飞机后胳膊都抬不起来了。开始时用西医方法治疗,很久不见效果。后来我改用艾灸,三次就完全恢复了。1989年,我患了膝关节炎,西医先让服用可的松,没有效果,后来建议动手术,换金属关节。一位姓周的中医师给我推拿、针灸,配中药吃,不到6个月,彻底好了。你看见我今天在会上,两个多小时都是站着讲演的吧,完全正常。两年前,我的眼睛视物模糊,西医说是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炎,没有办法治,搞不好会失明的。读书人眼晴失明是最可怕的事,我用中医方剂学里的伏兔丹(正确的写法应为:茯菟丹)和六味地黄丸为基础,做成药粉来吃,几个月后就好了。现在我73岁了,视力1.5,你看,我的眼睛不是好好的吗?

  《科技中国》:您的太太和家人、朋友,是不是也相信中医,有病时是不是也请中医师来看?

  波克特:当然!我这次来北京,从王府井的平心堂给我的太太配了中药散剂,还要带回一些在欧洲不便买到的中成药呢!

  《科技中国》:听说您能用中医诊病,并能开中药方?

  波克特:当然。我研究中医药几十年了,60年代时曾经拜台湾一位老中医为师,他的脉诊很特别,诊断不错。我也是个满不错的中医师啊。

  《科技中国》:在德国,认可中医中药的人多不多?

  波克特:德国是使用植物药最多的欧共体国家,占领了欧洲草药市场的70%左右。据调查,58%的德国人服用天然药物,85%的德国人认为天然药物有效,毒性低。可是现在到德国和其他欧美国家的中医师,大多数水平不高。有的人到中国进修中医几年甚至几个月就开中医诊所,真正能用中医理论和方法诊病治病的中医师不多,许多中医师不会望闻问切。他们其实是假中医。中医是一门科学,希望中国要严格掌握培养标准,不要培养这样的假中医,这对中医在世界的传播影响很不好。真正好的中药也不容易买到,有些还是从其他国家进口的,药效得不到保证,这很影响中医药在国外的声誉。


中医是成熟的科学

  《科技中国》:您在各种场合都说过,中医是成熟的科学。我们相信这是您对中医药学多年研究和深刻理解的结果。在您看来,中西医是不是各有所长,它们各自的长短主要是哪些?

  波克特: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要多说一点。国外是有许多人认为中医不科学。奇怪的是,居然也有许多中国的中医们对中医的科学性表示怀疑。我在世界许多地方讲演,我一再强调中医是一门成熟的科学。这是我几十年研究而得出的结论。

  什么叫科学?在我看来,科学必须符合以下三条标准:一、以正面经验为基础。“正面经验”是针对确凿的事实而取得的实际效果。正面的事实与主观的臆测是相对立的,离开了事实,科学便失去了形成的必要条件。所以“正面经验”,是经验的事实资料的积累,能够重复和验证的。二、陈述的单一性。即在一定的上下文意中,具体名词术语的含义是单一的。所陈述的内容都是有一致规定的,并排除其他含义,那怕是稍微相似的含义。三、经验资料的严格、合理的综合。“严格的”,是指不是任意的、含糊的和近似的;“合理的综合”,是指从收集到的经验资料中建立起合乎逻辑的联系。这种合乎逻辑的联系,就是这个学科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能使人们对未来事物迅速做出有把握的灵活推断,并使原有的结果再度产生。

  按照这三条标准,可大致将二十世纪的各种科学分为精密科学、原始科学和伪科学。少数学科属于精密科学,如物理、化学、天文学几乎完全符合三条标准,是精密科学。多数学科只符合第一条,可称为原始科学。离开了取得正面经验的确凿事实,则应称为伪科学。在现代医学(西医)中,绝大多数是原始科学的知识,只有一小部分是精密科学,其中还有较大的伪科学的成份。与此相反,中医除了还有一部份是原始科学和伪科学的残余外,就绝大部分或者主体而言,应当称得上是精密科学。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等中国古代医书的传世,表明中国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而且很早就有自己的药物学专著,确立了中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体系与治疗原则。我的好朋友、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学院教授李致重先生在他的《中医复兴论》里说:中医学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方法论,以证候为研究对象,形成了以藏象经络、病因机理为核心,包括诊法、治则及方剂、药物理论在内的独特、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脏腑经络、四肢百骸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中医认为人体与自然界也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中医辨证论治所形成的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是中医最突出的特色,也是西医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这些结论性的观点,我完全认同。

  中医是一种内容最丰富、最有条理、最有效的一种医学科学。而西医学的发展只有几百年的历史,大踏步发展只有几十年。应当看到,它是借助物理学、化学的方法和理论,作为自身使用的技术才发展起来的,事实上它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药理学基础。从根本上说,西医学还只是一种典型的生物医学或动物医学,还远没有发展到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医学。它将针对老鼠的实验结果应用于人类。须知,人类与老鼠毕竟有天壤之别啊。当然,西医在物理、化学方法基础上发展的医疗技术是很可贵的,但技术与科学是两回事。

  西方医学已进入方法学的死胡同,它不能像中医那样对个体机能失调作出精确的、特异的判断,并进行治疗。西医盲目用药的现象很普遍,动不动就用抗生素、激素,经常服用很容易造成药物依赖,破坏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抗生素、激素的滥用,使高血压、心脏病、血栓等等病症随处可见。

  我开始是学西医的,而且在慕尼黑大学医学系当过老师,也有行医资格。如果不了解西医,我就没有资格批评西医。当然,我决不是说西医一无是处,这里我是从科学与技术的比较上讲的。从长远来看,中医应该比西医有更广阔的前景。因此,中医药学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当代人类不能缺少中医

  《科技中国》:中医既然是成熟的科学,具有广阔的前景,那么,它是不是就应该具有全球化的条件?您对中医全球化乐观吗?

  波克特:这个问题很难用乐观或不乐观这样简单的结论来回答。从当前看,情况不容乐观。从长远看,如果中国同道们和中国的领导人足够的意识到当前的问题,并着手加以纠正,中医走向世界是必然的。正如我这次演讲的主题那样,“当代人类不能缺少中医”呀!


中国把自己的宝贝当垃圾丢掉了

  《科技中国》:在您看来,当前中医药发展主要存在哪些问题,或者说,影响中医药全球化的因素是什么?

  波克特:最大的问题是中国自己把自己的宝贝当作垃圾忽视甚至丢掉了。这是令人十分痛心的。

  中医药在中国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但是对中医学的科学原理认识不够。就象刚才讲的:居然也有许多中国的中医们对中医的科学性表示怀疑,这是问题的实质。中国至今没有为确定其科学传统地位而进行认识论的研究和合理的科学探讨,没有从全人类福祉出发给予人道主义的关注。近一百年来,许多人固执的相信用西医的方法可认发掘和提高中医,这样做的结果,使中医受到的是教条式的轻视和文化摧残。中国的有关主管部门和许多医生,表现出不可理喻的民族虚无主义,不承认自己民族医学的科学性,不认真评价并确定中医的价值,一味追求时髦,用西医的标准和术语改造中医,扼杀中医。

  可悲的是,当前这种状况还在继续恶性循环:在中国,虽然有“中西医并重”的行政规定,但在医疗的事实上,中医不能和西医享有同等的学术地位。专门研究中医的机构少,经费少,更危险的是研究方法的偏谬。研究人员没能对中医基本的方法论和认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不能用深刻而又令人信服的论据去证实中医药的科学特点。

  在中国,对中医的歧视处处可见。中国的西医师有157万人,中医师只有27万。在综合医院中,中西医的比例约为1:9甚至5:95。更奇怪的是,在中医研究机构和中医学院也存在这个问题,中医院中,病历90%是用西医诊断学和病理学的术语写的,能用传统的中医学理论和方法来诊病和开方的,一种说法是不到一万人,而且这些人年事已高。果真这样,那就悲惨了!

  种种迹象表明,中医正在不断走下坡路,走向衰落。这种倾向如不迅速而有力地加以扭转,这个曾在理论上、实践上达到最成熟、最有效的水平的医学,将成为过时的东西。这不但对中国人民是不负责任的,而且对世界人民也是不负责任的。因为中医的衰败不仅是医学上的问题,也是一个严竣的社会问题,会给一个国家的经济带来很大的影响。美国2003年的卫生医疗费用是1.5万亿美元,这个数字相当于中国2004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国13亿人,如果没有中医,谁能支付起那么高的医疗费用呢?到过欧美的人就会知道,欧美的医疗效果并不一定好,许多病的治疗上并不满意。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人跑到欧美做中医呢?中国要保证老百姓的医疗,当然更不能缺少中医。


中国应该克服文化自卑感

  《科技中国》:针对您看到的这些问题,如果请您开个“药方”,您会怎么开?

  波克特:中国的事应该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我相信中国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不过我有几点看法要说一说。

  中国自己不把中医药学当成科学,不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其根源是文化自卑感。几年前我看了崔月犁先生的《中医沉思录》,我高兴地看到有许多人在深刻地思考中医的问题了。最近我读了李致重先生的《中医复兴论》,我们的理解完全一致。太让我高兴了!我对他说:我们是朋友,也是同学,志同道合的中医的学生呀。我认为,中国应当首先把自己中医的事情做好。中医应当在中国的国学传统上尽快复兴起来!

  实际上,中国是不应该有文化自卑感的。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有灿烂的传统文化。几千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的文化强国,对人类文明有过重大的贡献。中国只是在近二百年才落后了,但这是社会的落后,管理的落后,经济的落后,而不是文化特质的落后。中国人应该克服文化自卑感,理直气壮地弘扬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力宣传和发展中医中药学,要在世界范围内为中医中药“正名”。中医是成熟的科学,不是经验医学,更不是伪科学。不要人为地把中医学搞坏了,让人家说你是伪科学。现在,西方人也已经觉察到西医西药的局限性了,但又没有其它办法,很多人把目光转向植物药物,希望从传统医药中寻找出路,这是中医中药发展的好时机。

  中国应该加强中医中药的教学和研究。中国要培养大批真正能用中医药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诊病治病的中医师,不是一万人,而是五十万、一百万人。这样,输送到世界各国的假中医也就少了。中国应该制定中医药学的标准,当然不是以西医学方法来评判的标准,并使它逐步成为国际遵循的唯一标准。这样才能消除国际市场上那种传统中药按植物药物,或者西药标准划定的混乱局面。中医中药有自己的标准,用别人的标准就不是中医中药了。

  现在迫切要做的事情有三条:一是设法使中国的一些一流学者掌握认识论,即有关现代科学在方法学上与中医学相适应的认识论。二是继承、开发中国传统医学宝库。三是系统地发展属于中医自己的现代技术。比如研制鉴定中药的新技术;药物功能论断的新技术;在医学文献迄今还没有包括进去的中医治疗功能性或退行性疾病的方法论和具体方法等等。这些工作要靠中国的同仁来做,也需要进行广泛的国际合作。

  《科技中国》:您是不是早就与中国的相关单位进行了交流与合作?

  波克特:是的。我与中国的合作与交流已经有很多年了。与中方签订了几项协议书,合作编纂中英文《中医学规范辞典》、改编《传统针灸学教程》、编写《中医学概论》等等。我很热心于这些工作,因为只有首先把中医的事情做好才行。

  我常常肯说:我不知道。这好像是我的口头语。不过真的,我不知道中国不少人已经看清了中医的问题,为什么改起来这么慢;我也不知道在我的有生之年,我还能够为中医做一些什么。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会一直努力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三七养生加入

x
发表于 2018-4-14 19: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弟弟多年前一次腹痛如刀绞,半夜去了几个医院除了挂水就是挂水,没有任何办法,后来我接回家,婆婆用一支十滴水解决。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国教授论中医的方法论及发展前景
  
  ……
  实际上,在这历史的转折关头,中医正在经历着最深刻、最本质的变化。一方面,当今中医本身显示出它是一切生命科学的典范;另一方面,在中医的发源地,这种医学的方法论体系正在迅速被人们遗忘,从而使它在医疗上的有效性和重要地位也随之黯然失色。
  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历史,也就是说一直到二十世纪,中医才逐渐发展成为人类智慧所创造的生命科学中一种最完善、最严密、合乎逻辑的模式。令人遗憾的是,在中国,这种模式的严密性并不是因为他们在方法论上自觉地下功夫的结果,而是因为他们头脑中有着独特的思维与观察力。并且这种模式在二千年的发展中,全然不受外界冲击、诱惑的干扰,或者一点儿也不受世界上其他文化体系的影响。我在这里所说的是:一种其理自明的归纳综合方法,不知不觉地被用于一切地道的中国科学中,并且十分恰当地用于中国医学中。
  在十九世纪,中国文化、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有史以来出乎意料地第一次遇到了竞争对手。受到了一种貌似势不可挡的(几十年来甚至被认为是优秀的)人类文明以及科学技术的冲击,因而遭受了痛苦的经历与创伤。大约过了160年,这种冲击才逐渐消失,并有机地转化为新的、创造性的、有希望的动力。然而中医思维上的严密性与实践上的有效性这两大支柱却不断地遭到削弱。我在这里指的是:中医诊断和病理学上的术语与方法,它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对阴阳、五行八纲、七情之类定性的、规范化的、传统方法的运用与观察。中医之所以被一时的削弱与损伤,是因为它的方法论有着含蓄的,因而通常是无法理解的一面。正是这个原因,人们没有意识到西医在这方面不比中医强,而恰恰相反,西医本身没有什么适当的方法论。
  当然,在中医的发源地,目前发生的暂时性的削弱与损伤局面,不仅可以得到扭转,而且最终将得到振兴,并在世界各国传播与移植。我得出这一充满信心的结论,基于三十多年来对中医理论的认识论的调查研究,以及临床实际应用我坚信中医在一切生命科学中确立了最美妙最成熟的范例,它绝非像许多对中医一知半解的人所认为的那样,只是封建时代所遗留下来的,现在正处于消亡阶段的、经验主义的传统医学。正好相反,中医作为一门典范学科,正处在普遍应用与发展的初期。当然,中医的未来发展取决于以下两大前提:1,这一中国医学遗产要简化,要用最权威的原始资料加以阐述,以确保它便于应用;2,对原始资料的组织,必须与精确科学的普遍标准协调一致,即:a,实际的经验;b,中医含义加普遍适用的表达法;c,有说服力的、合乎逻辑的资料综合。

   …… ( 节选自1994年版《中国医药大成》序言)
    
  
  【作者满晰博(Manfred porkert)为慕尼黑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中国医学理论与方法论教授、汉学教授、中医协会主席。国际中医学规范词典主任总编】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7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有时候我感觉最深的就是:身边的中医都看不好,所以都转向西医了。像广东式的凉茶,对于我一个土生土长的广东人来说,要改变原来的习惯确实不容易,只有亲身的体会才能相信的自己以前一直根深蒂固认为是对的事情是错的。只可惜身边像三七网里的中医很少很少,有时候当生病了却找不到对路的中医生看病其实也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5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难体会多年后我们的后辈没有中医可看,没有中药可抓的境界。其实,我们为什么要有什么所谓的民族自卑感呢?我们应该以我们祖辈的智慧而自豪才是啊。现在也有很多人在学习中医,其中不乏年轻人。其实,我们为什么不能再自己开创一个纯粹的中医学堂呢?
类似私人院校,从小开始培养,不见得都要学习中医,学习经典的道德经大学论语等等国学啊,可以请有德行的先生授课,可以做自己的研究啊。
世界发展如此飞快,什么都有可能,中医,没有那么悲观的。
发表于 2015-1-15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局限于自己小家的我才知道在西方都认识到了西医药的不足,中医中药的成熟和科学。
我是80后,发现身边已经有很多年轻妈妈爸爸为了自己的小孩坚持中医中药,可是为什么还有更多的那老一辈,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固执地要西医,要挂点滴,要消炎抗生素。这个观念还是急需纠正啊!
发表于 2015-1-19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身边的假中医太多,玷污了中医,辩证的太少
发表于 2015-1-19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阿仔妈


    是的,不是不想看中医,就是苦于身边找不到合适的中医啊。
发表于 2015-2-3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和易经,无论如何式微,都不会死。

楼主请放心。这真天意人心。
发表于 2015-2-3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罗罗育儿
赞,说的有理
发表于 2015-2-4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天梁

医易同源。易经者,天之道也,天机。

所以真理只掌握在1-10%的人手里。这是天意。

就像90%的人都知道抗生素可以消炎,但这90%的人,其实都是白痴。凉寒感冒再用凉药,后果是什么?温病派也要想想,一个所谓的风热感冒,扁桃体发热,加入:板蓝根,白花舌蛇草,玄参,重楼,菊花......,十几二十味凉药,其居心何在?一种错误的理论对中医的误导,几乎要害死中医。

也像90%的父母都知道牛奶可以补钙。问题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界有哪种动物,3岁后还在吃奶?即使牛在3岁后,也不会喝牛奶啊 。这就是自然之道。但看看现在90%的父母,在干什么?天天让小孩喝奶。寒凉误事啊。一百盒牛奶补钙的效果,不如一小瓶桂附地黄丸的效果。
发表于 2015-2-4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罗罗育儿 于 2015-2-4 11:35 编辑

本人坚持中医给女儿看病,这几年实属不易。后了解到三七生彭奕竣这些智者,到后来是倪海厦老师,又逐渐发现了90%的温病派的弊端,从而自学易经和经方中医。目前自己给女儿和自己的家人治病一年了。关于效果,可以这样讲:踩死100%的西医,踩死90%的温病派中医。事实上,本人只是个通信工程师,根本就不是医家出生。

但这几年的代价是,几乎要跟岳父母动了拳头,然后逐渐演变成了恶女婿。代价甚重,有苦难言。令人气结。

人人都认为自己很聪明。但真正的智慧,永远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大多数自以为聪明的人其实只是白痴。
 楼主| 发表于 2015-2-4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坚持中医给女儿看病,这几年实属不易。后了解到三七生彭奕竣这些智者,到后来是倪海厦老师,又逐渐发现 ...
罗罗育儿 发表于 2015-2-4 11:27


有如贤者之人,则中医不会亡。对于那些趋炎附势的愚昧之众,革命有时候也是很重要的。
没事读读天真若水的博文,气当为之一舒。(从《对“梁冬反思录”的反思 》入)
发表于 2015-2-4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三七生


就因为一篇《梁冬对话倪海厦》,我会永远保持对梁冬其人的好感。因为他让我认识了真正的大医,尽管有很多人在攻击,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人会有变化,这也是天道,也算正常。这是我个人的体会。
发表于 2015-4-9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里有个门诊,大夫是中医把脉的方式诊病、西药的方式开方。
发表于 2015-4-9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罗罗育儿


    牛!
    既然卓有成效,相关方当能改变看法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4-27 21:47 , Processed in 0.02500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