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伤寒论的体会之一:”用药讲求最大效率”,在某种病证之下,它的目标就是追求:”用最少的药来达到最大化的袪邪扶正之力!”真理往往具有最简单的原则,然后从这些原则去开展不同的变化分析,所以牛顿在三个运动定律基础上来分析所有的动力运动,而质能不灭定律则是相对论的基础;这与阴阳五行理论是一样的,因为大家研究的对象都是”天地自然”,也就是”道”! 个人喜欢从简单的含有一、两药的药方研究起,逐渐加入其它药,接着再试着加一味或减一味看看,会对应到那些病脉证,然后去体会单味药性及整组药方的打法;这个就像研究经济学一样,不管在个体经济(Micro)或总体经济(Macro),都会先从含有少数变因的模型研究起,逐渐加入更多变因,然后推导这些不同变因的交叉及对整个模型所造成的影响,从而导出一系列的经济理论。 以下来讨论一下甘草干姜汤的适应证: <寒病,喘,咳,少气,不能报息,口唾涎沫,耳聋,嗌干,此寒邪乘肺也,脉沉而迟者…> <似咳非咳,唾多涎沫,其人不渴,此为肺冷…> 如果说人体内的液体也符合一定的物理定律的话,那当中焦之水谷经由心火加温而腐化成气态上升到上焦时,在这个上焦如雾的状态,要能把这些”气”打入血脉及经络以便形成津液及营卫之气,那势必要有一定的降温及增压的动作,而肺主要就承担了这个功能。当寒邪乘入体内,造成体内,尤其是指中上焦,温度或是功能下降,导致阳明胃土的水谷腐化不完全,且肺的冷疑速度过快,故原来应该被”正常”肃降成营卫津液的水谷之气,就直接化为卡在上焦循喉咙气管的涎沫,同理,过快的气体冷凝所产生的,并非人体所需的津液,而是对人体没功用的水饮,有时也会变为鼻中清涕,这些多余的水饮,也可看成失去生命的津液,卡在五官通道中,就可能会造成暂时性耳聋,我想很多人都有流涕鼻塞到耳朵好像塞住的感觉;没生命的津液是无法产生滋润的作用,是以人会嗌干,而寒气及水饮会占据原本在肺中之宗气的空间,故人会因空气吸不进而喘、少气,而咳本来就是人体为排除肺中不对的气或物质的一种自然反应,从自已实务上所见,这种咳是轻咳带点清痰,偶而咳个两三下,不会很严重的那种咳。 从另个角度来说,其根本就是人的阳气无法宣发,所以另一条文就说了:<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在人之阳气因不小心误治而耗伤的情况下,可用甘草干姜来恢复,这个”阳伤”在阳明到太阳之间,故会使得人会有点发冷,咽干跟津之气化与否有关,而阳气欲出表而无法出时,人多会感到烦躁,吐逆可能来自于胃寒。 整个来看,用甘草干姜汤的目的,就是要袪除中上焦之寒,并且要把阳气从阳明胃输送到太阳之表。从甘草干姜汤出发,走阳气提升面的四逆汤,走治疗阳明胃寒热错杂面的泻心汤系列(见前一篇文),走治疗脾胃寒湿面的理中汤,走治疗更严重的肺寒的小青龙汤…等,都有甘草干姜汤的组合。 甘草可以把胃中津液集中起来,这是”气”的原料,对于生姜及干姜的差别及使用的时机,个人尚不能说很清楚,但我是这样看:把生姜浸水后晒干,再用火烤干变干姜,如此将生姜原本往四方八方炸开破气的辛温力道锁起来,改走为守,使得辛温之力可以在中上焦之处慢慢散发,这就很像心火之功能。 有个同事这一年有过三次受寒,都以甘草干姜汤论治,其中一次带点咽喉痛,感觉有点走到少阴,故加了桔梗,也是吃吃便好;有时用了很简单的方就治好了一些病证,真的会有赚到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