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知本 于 2014-8-28 22:27 编辑
每日一汗
夏天稍远,秋日渐进,但天气还是比较热,许多人容易出汗。有些人动不动就出层汗,除了天气因素外,一般是营血弱卫气虚的表现。有些人下半身不出汗,上半身特别是胸以上容易出汗(类似“但头汗出”),下寒湿上郁热也;不容易出汗的人则归于营於卫强的情况。这些都是有别于正常态讲的。正常人的身体状态会根据天气、温度和运动量的大小,汗腺自动调控的,不会不出汗也不会出大汗。总的来说,出大汗是不好的。当然不易出汗也是存在问题。
今日晨练,与友人谈及出汗的话题,就想到正常情况下,特别是时下,天气尚热,许多人晚上睡觉时不爱盖东西,可能是身体刚睡时还没完全静下来,有燥热,甚则有汗出。但是等到觉到冷或者的时候往往就是半夜或者凌晨了,这时候才会愿意盖东西,其实这种状态就有些受凉了。体质好的人,白天一活动,热乎热乎出出汗就平衡了。体质弱的人,往往起床后就会觉得困倦,不精神,头部不大清醒,鼻塞,微发热,甚则浑身酸软,胸口有憋闷感,或者腰酸背板,腿沉甚则有轻微浮肿,口苦等。浑身都有种伸不直打不开的束缚感(脾胃虚弱、素有喘疾、腰背强直者更甚)。这种感觉用文字是表达状态,无法代表程度,有人明显有人不明显。而这种受凉的状态不及时调整就会导致身体运转障碍,长此以往就会积怨成仇,变化为诸多疾病。
如果能每天晨起之时(属少阳),能适量做些运动,节奏尽量和缓、深透。以躯干带动四肢的动作为主最好,能将筋骨肌肉关节都能舒展开,甚则每根肌纤维都能释放开最好(有针对性的运动或者功法更好,不能单纯活动手脚)。身体稍稍出一层微汗遍身“蛰蛰”为佳。穿着衣服体会感到全身有一层温润感,当然这种状态要控制运动量维持一段时间(这是关键)。内温是少阳化少阴君火已明,外汗是太阴走太阳光明清湛。及时擦汗,穿衣保暖,切勿吹风(伤风),待保暖休息一会,汗消热退后,觉周身皮肤温爽舒适,感觉由内而外通畅。稍后再补充些温热饮品就不会助汗了。
所以,就理解到在过去行军打仗中《桂枝汤》可做为保健及预防饮品的作用及性质了。《伤寒论》53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54条: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桂枝汤》条下备注,……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蛰蛰,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这里桂枝汤说了两种用法:一是汗后,一是先其时而用。但总结机理都是让身体有一次遍身蛰蛰的汗出后,而备后注的关键是,汗出后持续一定的时间让身体良性循环开,再就是要做好保温收尾的工作,这其实是针对卫气不和的关键处理措施,由相对高温到低温的平缓过渡。就像落水闸一样缓缓关闭这样才能阴阳平衡,营卫协调。
而大家往往在生活中,经常因运动、劳作、天热或者其它原因汗出,而没有及时擦汗、穿衣保暖(练拳古语,汗后避风如避刀剑),而伤风、受凉甚至忽感空调,得病的起因就是汗后当风寒。小病不觉,而复汗出,再伤风受凉,终无究竟,是以症状缠绵反复。更有甚者,天天感冒状态还不以为自己有问题。所以每日无论晨起适当运动还是其它原因导致出汗,都尽量以一微汗后而能保暖收尾,可谓不论是否善始定要善终。虽不能防患于未然,也必亡羊而补牢。诚如神秀大师言,如能勤拂拭,何事惹尘埃。
小注:仲秋后至冬至不宜频汗出,运动量以温热似汗出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