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燕果 于 2014-3-12 05:08 编辑
茯苓有引水归肾的作用. 在百度百科查茯苓的时候, 有一条讲, 寻找野茯苓的时候, 要找雨后土壤迅速干燥, 周围连草都不长的松树. 雨水肯定都被茯苓引入根部储存了. 说它是阳中阴, 实际是引阳入阴.
所以奔豚症, 脐下动, 要用茯苓桂枝大枣甘草汤. 桂枝只是减缓水势的, 真正引水归位的是茯苓. 茯苓可以安神, 恐怕也是这个道理, 水归位了, 才能济火.
泽泻, 顾名思义, 是泄洪用的, 应该用于蓄水超标的时候, 泽泻汤只用白术, 泽泻两味, 不用茯苓, 因为有支饮, 头眩等水文超标的症状.
肾气丸则不用白术, 用泽泻和茯苓, 因为肾气丸的原理, 用一系列补阴药留住水份, 附子和桂枝把水汽化送往全身, 循环后再由茯苓引入肾, 泽泻排去多余的水份.
猪苓和泽泻的区别, 看古代医家, 也是各有各的说法. 从生长的部位看, 前者和茯苓都是根皮上长的菌类, 可能都作用于表, 一引一泄; 后者从泽泻汤的症状看, 好象作用于里, 和白术一样都是块状根, 一导一泻.
五苓散, 是水在主干道滞留泛滥, 而支流航道因为寒冷而关闭了. 所以需要桂枝来打开航道, 白术导水, 桂枝汽化, 茯苓引水归肾, 猪苓和泽泻排表里的废水.
真武汤, 则是主干道因为寒冷而水流不畅, 水的总量并不超标. 附子化冰, 生姜暖胃, 白芍敛水, 白术导水, 汽化送往全身后茯苓引水归流.
猪苓汤, 还没有搞懂, 好象更多作用于水道因为某种原因而不通畅, 造成水抽不上来, 地下水漫出, 拉肚子. 伤寒把它归为少阴症, 又有心烦的症状, 也许是心肾之间的通道不畅? 滑石能让水流更顺畅, 阿胶能修补因为摩擦损坏的血管. 感觉挺适合肾结石之类的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