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钧钧妈

内心禅之触碰七八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26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14-1-14 13:54 编辑

“哎呀,1-8识位置都有了啊。
这些识既然有位置,请解剖出来,给我看看,长什么样子?

《楞严经》七处征心,佛陀再三追问,都没找到心的位置。(心在唯识来说,分为八识心王及其心所)倒被你找到了呀!破天荒!!

还有,〈唯识〉的经文在里面的引用也是似是而非,根本就不搭嘛。

《楞严经》说:“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如空华。阿难。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

(空花的意思是:因为眼睛发生幻觉了,所以看见空中有花朵起灭,看到花朵在起灭已经是问题了,更何况花朵本来就是没有实体的)

把心窝的感觉,就当作实有了。小心啊。 ”

诚然!

心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可不慎!《楞严经》《楞伽经》中有所言。
发表于 2014-2-26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信方法是有些效的,但是不认同一些观点和讲法。比如对第六,第七识的讲解等。
发表于 2014-2-26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处征心征的是“觉了能知之心”,是心的能知之性,也即本体,本体性空,非见闻觉知所能攀缘,故觅心了不可得。

情执属意根所对,意为识的流衍。识为头脑的分别,意属心的取舍。所谓心所欲即是意念所执之处,常情所言一块心病,即此填膺之所,受想行蕴所笼罩区宇亦在此地。此心即意识分别取舍所在,为心之妄用,不同于本体,故有象可征,有位可定。
人心本来虚妄,道心方是真常。直指人心,即是指其虚妄,妄执消除,真性即显。所谓借假修真,或同此意。
发表于 2014-2-27 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燕果 于 2014-2-27 02:03 编辑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14-1-14 13:54 编辑

“哎呀,1-8识位置都有了啊。
这些识既然有位置,请解剖出 ...
禅音 发表于 2014-2-26 10:15


所谓心窝的位置,也是用眼,耳,鼻,舌,身,意这个参照系定义的。人对身体位置的定义,本身离不开前六识建立的这个坐标系。用前六识来的坐标系统给第七识一个定义,我觉得也是可以的。心窝这个位置,也许就是第七识在前六识系统的一个投射。如果前六识不实有,第七识在前六识坐标系里的投射当然也不实有。
发表于 2014-3-3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识与前五识是不可分的,他的分别作用不能脱离前五识的作用,同样第七识作为传达识,也不能与第六识分开。如果有个可分别的地方,也就不可能转为平等性智了。第八识离开前七识不能成立,但是在生理上有个根蒂所在,据说是在心包,那里有个窍一开,人就死了。前七识是八识的作用,也可以说根在心包络。
 楼主| 发表于 2014-3-4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钧钧妈 于 2014-3-4 10:03 编辑

感谢大家的响应探讨。
 楼主| 发表于 2014-3-4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人喜欢引证楞严经卷一里说:「既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中间,俱无所在,一切无着,是名为心。」于是他们便根据这段经文下了一个结论说:「心是遍满太虚无所不在的」!但这句经文被我们这样解释,是否完全正确呢?

其实在佛教的大般若涅盘经第三十卷里面,曾有六位外道的大师认为「心遍满太虚无所不在」,而佛陀为了证明心不是无所不在,也不是遍满太虚的,因而与他们进行了一段非常精彩的辩论,只是因为大藏经有五千多卷,就算你每天读完一卷,也得花上十四年的时间才读得完!

刚听到这样的说法也许你会非常讶异,但以下这段精彩的经文就是最好的证明。看完这段内容,相信你必和我一样,对于佛陀用简单的比喻,就能破除了你我心中的迷惑,佩服得五体投地…

大般若涅盘经卷30:
六师言:「瞿昙(佛陀的凡姓,指佛陀),色亦非我,乃至识(感觉、想法)亦非我。我者遍一切处,犹如虚空。」

(译:六位外道的大师说:佛陀啊!这色身终究不是我的,甚至你所感受到的感觉、想法也不是我的,真我遍布在一切地方,就像虚空一样无所不在的!)

佛言:「若遍有者,则不应言『我初不见』,若初不见,则知是见本无今有。若本无今有,是名无常。若无常者云何言遍?

(译:佛陀回答说:如果你真的已经如虚空般遍满在一切地方,那么你就不应该说「这地方我以前没见过」,如果这地方你未来到之前没见过,那么就知道你现在所见到的景象你本来没见过,而是今天人到了这儿才见到的。如果这景象是你人到了这里才见到的,这就叫做「无常」,也就是你并非当下就能见到宇宙间的一切事物。若是你的知见这样的无常,怎能妄说你与太虚一样遍满在一切处呢?)

若遍有者,五道之中应皆有身,若有身者应各受报,若各受报,云何而言转受人天?
(译:佛陀又说:若是你真的已经遍满在一切处,那么六道除了你正在经历的人道之外,其它天、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牲等五道,也应该同时有你的身心存在,如果其它五道也同时有你的身心存在,那么你应该同时感受而其它五道的苦乐果报,但如果你正同时在感受着六道的苦乐果报,又为什么要劝人好好修行,以便从恶道里面求生到天、人的善道里面来呢?)

以上摘自内心禅之“失落的内心”一文。
发表于 2014-3-10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无着,是名为心。”和“心是遍满太虚无所不在的”非同一意思也。
发表于 2014-4-2 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心”这个字没有几撇,但是想要把它解释清楚,却得大费周章。佛家用八个方向来解释“心”这个字,称为「八 ...
钧钧妈 发表于 2014-1-13 15:10


识是指的一种别知能力,比如眼识是对外境的形、色、明暗等的别知能力,如果单独把眼睛拿出来,它是没有这种别知能力的,只不过一个死物而已。所以,眼识是指人的觉知系统中对外境观察、别知的部分,它包括眼睛,但不单独指眼睛。眼睛可以称之为触,其余类同。六触接触到六入处,而生六识,而六触与六入处又因为六识的产生,才可以被称之为六触与六入处。

莫那识与阿赖耶识在不同的宗派中又有不同的说法。比如大乘唯识宗认为的第八识,是世界和众生的本源,它含藏着一切事物的种子,也是轮回的主体和解脱的依据。这个第八识是超越生死的,怎么可能在人体内找到?不过唯识学借建立第八识来说明宇宙万有的来源,这种缘起论称之为“阿赖耶缘起”。这种缘起的理论是与佛法的原本缘起以及第一义空经是不一样的。
发表于 2014-4-12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深入浅出,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14-4-12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戒戒戒戒戒 于 2014-4-12 20:46 编辑

吾早年来积学问,亦曾讨疏寻经论。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却被如来苦诃责,数他珍宝有何益?从来蹭蹬觉虚行,多年枉作风尘客。  ——唐永嘉大师之《证道歌》
发表于 2016-2-29 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这个帖子最后,有一个收获,认识蹭蹬(cèng dēng)二字。
发表于 2017-3-21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感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5-17 12:16 , Processed in 0.02170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