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4981|回复: 2

{转}认识六识、七识、八识(般若、唯识)的基本概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28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首先要明白“五蕴、十八界”:

1.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眼根,是指眼睛等视觉系统。
耳根,是指耳朵等听觉系统。
鼻根,是指鼻子等嗅觉系统。
舌根,是指舌头等味觉系统。
身根,是指人的头颅、躯干、四肢及其感觉系

2.六尘: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
        六尘是六根所“接触”的对象。法尘是阿赖耶识所变现的内相分的影像(种种法相)。
        六尘的“尘”,是染污的之意,六尘能染污人们的“心”,使之不能清静,故名为“尘”。
3.六识(六根触六尘所产生的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六根、六尘、六识三者之间分别对应,请大家自己用竖线把它们连接起来观察、体悟。
  
    六根、六尘、六识所包含的每一种法,都有不同的功能和差别,各称为一界,合起来总计有十八种不同的差别功能,故称为“十八界”。
    六根触六尘:就进入了人们的心中,这个过程称为六入。六根触六尘,就有了六入,这时识蕴的六识就产生了。
    名色就是:色、受、想、行、识。

4.五蕴(又叫五阴):色、受、想、行、识-(就是指我们自己。蕴是积聚之义;阴是遮盖之义。也是十二因缘法中之"名色")。
    色蕴:色蕴是色身。“色”又指器世界所有的物质。色蕴,也是物质的积聚。(构成色蕴物质的四种基本因素:地、水、火、风)。
    受蕴:既是对顺境与逆境的“领纳、感受” 的意思,它可分为身受和心受。由五根对五尘境所感受到的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
    想蕴:了知的意识,当六根对六尘由触而产生的受(种种思、想)。(“想”是意识心的作用之一,想蕴就是人们对于人、事物的“想念、思考、分辨、回忆、推理”的总和)。
    行蕴:行是“造作、行为”之义,有身体的行为、心理的活动。行蕴又是“身行、口行、意行”三种业行的聚积。
    识蕴:是了别、识别的意识,用六识了别、识别色、声、香、味、触、法。
  意识(六识)则能配合前面五个识,对外境作更深入的思维、分别(此时称为五俱意识)。在五蕴中,色是:物质的组合,指的是色法。
    蕴:聚集五蕴之业;阴:遮盖真如实相、遮盖解脱真相。

5.十二处(入):六根对六尘, 合称为十二处,即十二个处所;六根触六尘就产生了六识。

6.十八界(界:是功能差别):六根、六尘、 六识。根、尘、识三者之间的关系,如眼根、色尘与眼识三者而成见觉。
   十八界:界就是界限,谓有局限,亦是功能差别之意。如眼根能触色尘而不能触声尘,耳根能触声尘而不能触香尘,鼻根能触香尘而不能触味尘……;所以六根、六尘、六识各有其界限,总称之为十八界。

7.蕴处界:五蕴、十二处、十八界。
   于是有情众生的五蕴我、十二处我、 十八界我,就具足形成我了。“我”具足了,便有了“我”的生死轮回。因为凡夫以五蕴我、十二处我,、十八界我为实有, 周而复始, 而生死流转,、旷劫以来, 无有出离....
      有情众生不知道“我”的虚幻性,在无明的作用下,总以为“我”是真实存在的,所以才会有种种颠倒错乱的行为。凡夫是很冤枉的,他们实在是永远不明白:自己生生世世,所执着的我的“真相”,原来都是假的。

      一首偈曰:八个兄弟共一胎,一个伶俐一个呆,五个门前作买卖,一个家里把帐开。
     八个兄弟共一胎,指的是八个识同在一起。一个伶俐一个呆,伶俐的是指末那识,他处处作主,一个呆指第八识,他本身离见闻觉知,不与六尘相应(不分别六尘境界)。五个门前作买卖讲的是前五识,他对现前的境界做分别、执取。一个家里把帐开指的就是意识,因为他有思惟、分析、归纳、整理的能力。

二. 八识心王: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识)、末那识(七识)、阿赖耶识(8识如来藏)的合和运作,称为王。
    1.六识(也叫意识、妄心):
     其特征是:把自己当实有。其体性是:依他起性。一切有情皆有意识,意识是由末那识触法尘,再由前五识某一识的刹那现起,而合和产生了意识,故名依他起性。意识须以如来藏为内因,以根尘触而起分别作意为缘才能生出。若五根全部毁坏、或全身麻醉期间,五根不能接触外境,则能见能闻能嗅能尝能触之前五识悉皆不起。五根不能作用时,故末那不触法尘。故知以定中了了明白之心、明觉之心、寂照之心、一念不生为真实心的诸方大师,其实都是落在意识心的细心或潜意识之境界中。把依诸缘而有的意识细心,当成真常不坏的"我"而不自知。意识有证自证分,意识能返观自己,能感觉到自我的存在,所以人们往往会以为意识这个能知能觉的见闻觉知心当作自己。故西方哲学家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这就是错把潜意识当成"真我"了。末那识和八识无自证分,所以必须通过意识才能找到真我(真心),这就是借假修真的道理和奥秘。
     
     2.七识(也称末那识、我执识、意根):
   七识,由如来藏所生,同如来藏一起来往三世,无形无色,凡夫无法感知,故名末那。七识,是意识所依之根,故名为意根。
  末那识具有“恒、审、思量、遍计所知”的体性。它恒执八识为内在我,外执色身为外在我,用六识来为它服务。前六识眼、耳、鼻、舌、身、意识具有见闻觉知,但不作主,处处作主的是末那识(意根)。末那识:处处攀援、处处作主,贪爱执着三界的一切法。但末那识的慧力不够,分别能力极差,故要借助六识分析后,再来行动。
  六识在熟睡、打(撞)昏、麻醉手术台上、死亡、灭尽定、无想定中都是断灭(消失)的,故它不能带到下一世。
  末那识从无始劫以来,于六位中(熟睡、打(撞)昏、麻醉手术台上、死亡、灭尽定、无想定中)它都是不断灭的,所以说它“恒”。阿罗汉到了入无余涅盘时,七识就断灭,所以它又不是遍一切时的。末那识从无始劫以来就一直在审视一切法,包括熟睡、死亡(此时是中阴生),一直都是如此,不曾有丝毫改变,恒常存在的审度一切法,所以说它“审”。末那识从无始劫以来就一直保持这种思量作主(遍计所执性),分分秒秒都不休息,它不断的在执取一切法、不断的攀缘一切法。不管是在人清醒的时候,或者于熟睡的6位中,它都是不断的在思量做主、不甘于寂寞、不愿处于无为的状态之中。所以当意识的您正在修定,想要在定中长时安住,它会悄悄地给您一个没有语言文字的妄念。妄想很多的原因,就是由于末那识的您喜欢攀缘贪着,不肯安于无为寂寞的境界之中。虽然意识的您,知道要修定而证取解脱,可是无法说服末那识的您,去改正攀缘的习气。所以要修定,您就必须在历缘对境之中去断除对世间法的贪着,才有可能成就。
   末那识的这种遍计所执性,在意识尚未加以检查的时候,末那识往往会依过去世的习气运作。所以难陀尊者在讲台上,仍有先看女众的习气,但是当他的意识发觉到这个现象的时候,就会纠正末那。这样一次又一次的纠正而消除染污末那的习气以后,才能渐渐成为清净的末那,习气才算是真正的修除了。染污的末那识想要转变为究竟清净的末那识,必须在悟后及悟后历经长时间的历缘对境中,一分一分去转变它,并非一悟就可以完成的。
   人往往以意识心为自己,将末那识的自己以为是不可知的心。其实这个末那识,处处作主恒审思量的心,才是真正的您自己,才是凡夫众生我见的自我。人对于一切事物,比如肚子饿了、睡醒了、身体痒时等等,经由前六识的分析之后,都必须由末那识的您去作决定:是否吃饭?是否起床?是否抓痒?然后才会有下一步的行动。但是众生却都不知道这个事实,往往将那夜夜断灭的意识“我”误认为是自己,甚至连许多学佛大师往往也会误会、往往都没有机缘涉入理解,更何况是相似佛法的所谓大师呢?
   有的学佛的人可能会认为:睡着无梦的时候,这个处处作主的意思我,明明是消失了的呀?是的,但末那识仍然存在、仍然在不停旳运作。如果没有末那的您在熟睡等6位中继续存在,您一旦睡着了,将会永远醒不过来了。例如:昨天准备好今早要出差,我5点钟突然醒来,要去机场赶飞机,这就是七识末那的提醒....

  
     3.前五识、意识(六识)、末那识(七识)合和运作叫: 七转识。

    4.略说八识如来藏(凡夫位称阿赖耶识):
     
       《佛说不增不减经》:“舍利弗,甚深义者即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如来藏者即是法身。”
    《大方等如来藏经》:  善男子,一切众生,虽在诸趣烦恼,身中有如来臧,常无染污,德现备足,如我无异.....
    《楞伽经>: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阿赖耶识如瀑流,我与凡愚不开演......
    《大乘密严经》卷二:诸仁者,一切众生阿赖耶识,本来而有,圆满清净......
还有《楞严经》、《大般涅盘经》、《胜鬘经》、《圆觉经》、《增一阿含经》、《八识规矩颂》、《瑜伽师地论》、《唯识30论颂》、《唯识20论颂》、《佛性论》、《大乘起信论》、《释摩诃衍论》、《大乘止观法门》等等都在讲如来藏。

     
    禅宗的禅和佛法的密,都是在讲如来藏的体性和种子的净化。佛祖希望全人类都来学佛,所以说佛法没有秘密。所谓的秘密:是相似佛法的大师杜撰出来的。
    如来藏其特征是:1.离见闻觉知,但又了众生心行。2.真空妙有,种子不断的在起现行。3.能生世、出时间一法。4.中道性:八不中道。5.圆成实性。等等....
    八识如来藏,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称谓:如阿赖耶识、佛性、本际、真我、真如、如来、法身、涅槃、本际、种子识、如来藏、如如心、清净心、异熟识、无垢识、庵摩罗识、第一义。很多古代祖师又常称为:圣谛、常、出世间、自性、慧命、本来面目、本地风光、慧剑、祖师西来意等等。
     所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这个“心”是八识心如来藏,这个“识”是以阿赖耶识为本体的八个识的合和运作(也叫八识心王)。阿赖耶识(如来藏)是一切法的根本。阿赖耶本心是真正的主人,它能贯通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是轮回的主体。它能持一切善恶染净习气的种子往来三世;它能执持色身,当人死后,它才离开身体,又随缘制造中阴身和来世的色身,继续去作业受报;它能生七转识;它能生一切法,如人的五蕴身心及外界的山河大地。阿赖耶识其特性:所藏、能藏、执藏。它虽生万法,但它本身却离见闻觉知,它不与六尘互动,它没有证自证分:所以它不知道有自己,它也不作主,它完全处在寂灭之中(就好比电脑的硬盘一样)。

     此阿赖耶识非断非常,不来不去,非空非有、
无形无相,不生不灭,与五蕴和合似一,然非一非异。故名中道。
   .何故非断非常?
       如来藏性如虚空(但不是虚空),无形无色,其体永不坏灭,无量劫来始终自在,将来能至佛地,改名真如,永不坏灭,故名非断。如来藏本体虽不坏灭,而有异熟性,故能世世随业受异熟果,受异熟果便有异熟生,种子流注不断,故有八识心王及诸心之法王而运作。
   .何故非空非有?
       如来藏有真实体性,众生日用而不知,故名非空。如来藏虽真实有,但体如虚空,无形无相,不在上、不在下、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故名非有。
   .何故不生不灭?
       如来藏本体永不坏灭,故无老死,永远都存在。没有灭过何有出生?故名不生不灭。
   .何故非有变易非无变易?
       如来藏本体永不转变改易,故非有变易。于本体不变易中,内有诸善恶业、有漏无漏法种,在不断的生灭增减变易,故非无变易。
   .何故非有作用非无作用?
       如来藏离见闻觉知,无分别性,故非有作用。如来藏虽离见闻觉知、无分别性,而于熟眠、闷绝昏迷、无想定、灭尽定等四位中皆能寂照不灭、任运随缘,醒觉时亦同,故非无作用。若无作用,一切有情顿成死尸。
    .何故非一非异?
       五蕴虽因如来藏而生,然非即是如来藏;五蕴若即是如来藏者,老死之后,如来藏应坏,然实不坏,故名非一。如来藏虽非是五蕴,然离于五蕴则不能觅得如来藏,五蕴由如来藏变现,二者和合运作,故云非异。
    .如来藏非断非常,非有变易非无变易,非有作用非无作用,非空非有,不生不灭,非一非异,故名中道(也谓中观,可相似佛法,错解中观)。
     佛是依这个实相心阿赖耶识的体性来说般若和种子的净化,般若所说的种种法,就是这个八识如来藏心体。它是实相法,永不生灭的法,具有八不中道的体性。然后又可演变成10不中道、50不中道及百法名门、千法名门等,正所谓菩萨有五十二阶位。

     5 .八识是与七转识同步和合运作举例:
     人於世间生活,有见闻觉知之心,有了了事物之心,有定中能知之心等等,都不离知、觉、观、照,凡是此心,皆名见分,此见分即七转识。能知觉、观照,故名见分。见分七转识于散心中,能见色、闻、香…乃至知晓诸法;于定中能分别境界,能知定中境界内容,故定中能知之心不离七转识见分,非真实心。见分七转识之运作,不论定中定外,皆不离一切境相——六尘,此一切境相称相分。相分有两种:外相分及内相分。外相分既是眼所触色尘、耳所触声尘、鼻所触香尘、舌所触味尘、身所触触尘。内相分则由如来藏配合外尘而现起,复由外五尘所生诸法而现法尘相分。法尘是阿赖耶识所变现的内相分的影像(种种法相)。
     见分七转识不断攀缘六尘境,然所缘六尘其实非外境,乃是内相分。众生不知此理,故逐五欲诸法而轮回三界。此理少有人知,故举例说明: 眼见色时,譬如电视监视器之摄影镜头向外照,摄取色尘,传达了警卫室之电视屏幕上显现出来。电视之摄影镜头所向外照,电视之摄影镜头所见影像即是外相分,守卫室电视屏幕所现影像即是内相分。人们见色亦复如是:眼根所领纳显示者为外相分,在眼球内之影像呈倒影,眼球接触外色尘时,如来藏便生内相分之似色像。内相分现起时,因末那识触内相分色尘而起了别之作意,眼识见分便随内相分起,辨别青黄赤白等色。同时现起意识,由意识分别长短方圆美丑姿态神韵等,即是法尘内相分。譬如眼见色,耳鼻舌身等四识亦复如是:譬如身根受细滑触,此为外相分。外相分之细滑触现起时,如来藏同时感生内相分之细滑触。内相分触尘现起时,末那识触此内相分,便警觉如来藏中之意识种子及身识种子,而使意识身识同时现起;由身识分别细滑触,由意识分别细滑触之类别、强弱、苦乐等。
     然五根所受外五尘,实非见分七转识所受五尘。七转识见分所受五尘诸法,其实皆是内相分五尘诸法,乃是如来藏经由五根所触外五尘而感生,非从外来,是如来藏所变现。见分七转识之所贪爱者,包括定中之一切法尘境,其实皆是自心—如来藏所变现之内相分。而七转识见分亦是如来藏所显现。故有情众生所贪求之一切法,其实都是自心具足之法,藉外境而现,似有所得,其实皆无所得,乃是以自己的见分,处于自己的内相分之中,而游戏自己的内相分罢了。自己以为在玩外物,其实是自己在玩自己的内相分而已!
    又如您、我、他三人看毛泽东、看张艺谋、看本老绝对不是同一个答案:这就是每个人种子净化的不同(内相分不同),所以所显现出来的答案就不同。所以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所有不如意旳事情时,都是我们自己内相分的显现,所以我们就不能去责怪别人了......

    6.梦境的状况:
    在梦的过程当中,八识是如如不动的,它是一点儿都不关心梦中的利害得失。它只是恒常不断的把六尘的内相分源源不绝的显现出来,源源不断旳供应六识七识的识种,让您可以在梦中受种种苦乐。在梦境当中,六识还是在做了别——了别八识依七识之命而供应给您的内相分六尘。在梦境当中,您以为自己去到什么地方了,或者以为自己成就了多么辉煌的事业,其实都只是在自己八识所示现的内相分里面,从来没有离开过八识所示现的境界,也从来没有做任何事业。意识就在这梦境里起种种分别,与末那识一起在八识的内相分里面起贪爱厌憎。八识在梦境当中,并不随您起贪厌分别,它只是源源不断地流注内相分种子,使得梦中的六尘境不断地现前;它又源源不断旳流注六识七识的种子,使您可以在梦境当中游戏、在梦境当中喜怒哀乐。在梦中八识就像电脑的内存(硬盘),它只是不断的提供各种数据,由这些数据在电脑的屏幕上形成一个世界,六识七识的您所看到的这个世界其实都只是屏幕上的影像,您却以为那些影像就是真实的世界。
    八识在显现梦境内相分的同时,它还是继续在显示外相分的五尘境,让末那识继续接触外相分的五尘境,只是见闻觉知心不知道而已,便以为此时没有外相分五尘境。当你正在美梦当中享受美景良辰的时候,如果突然有人因为紧急事情必须唤醒您,因而摇动您的身体,这个时候,末那识在这个大力摇动的触尘所产生的法尘上,感觉它的变动太大,必须加以分别了知,可是自己的分别能力太差,必须指令意识转到外相分的触尘上来作分别,因此就把意识调到外相分的摇动的触尘上来作了别,所以,当意识转换到外相分的触尘上的时候,您就醒过来了,就不在梦境里了。末那识的这个您,在您的意识因为睡着而断灭了以后,它仍旧是运作不断的。当他需要了别时,它就要借意识的分别来判断应该做什么或不去做什么。
     这是没有熟睡时的状况,熟睡了意思断灭,就是独头意思在运作。所以熟睡时的梦境,就是独头意思 。
     梦中的您,会去执着梦里的种种荣辱得失苦乐,可是等您醒来以后,您还会再执着梦中的一切们吗?不会,往往是一笑了之!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总以为自己很清醒,总以为眼前的一切很真实,那是因为您还没有醒来,所以就像在梦里执着梦境一样去执着现实中存在的一切。一旦有一天,当您开悟(明心)了,您也会像梦醒了一样,不在执着现实中的财色名食睡,您就会发起出离世间的求道心,想要明了生命的真相,成为一个探索真理的伟大的修行者。明白了这个梦,也就明白了人生真实的含义了!

     7. 浅谈生死轮回:
    如来藏无形无色,离见闻觉知,也不思量一切法,其体性恒常不变。但是在每一世中,七识末那识不断的在处处作主,七识对自我的执着性非常的强烈,他不停旳贪着世间六尘诸法,不停旳在造业。它造的善业、恶业、无记业都储存在八识之中。人死后前六识灭,七识不肯死,就从八识中变现出中阴生,以七天为一个生命周期(最多七个周期),在业风的驱使下,又去投胎去了。
    比如这一世的“老田”死了以后,“老田”的七识(末那识)不肯死,从如来藏里就变现出一个中阴生来。中阴生有微弱的五小神通,她在业风的驱使下、也有在护法神的保护下,选择与自己频道相同的父母去投胎(或贵人家、或贫民家、或猪、马、牛、羊家)。“老田”的如来藏借着父母和合产生的受精卵及母体的营养又生出下一世的“李四”。由“李四”去承受上一世的“老田”所做的善恶业的果报,于是就有了轮回。这一世的“老田”只有一世,“老田”的这个觉知心只有一生,当“老田”的中阴身投胎以后,这一世的觉知心就永远的消失了,不能去到未来世,未来世的“李四”会重新再出生另外一个觉知心。如果觉知心是可以从今生去到未来世,那么人一出生便能觉知上一辈子的事,就应该像今天早上醒来时一样,记得昨天的事情,可是现见您并不知道前世的事情,所以说意思心不能去到未来世。       当七转识对自我的执着完全断除的时候,就是我执断尽。我执断尽后(就是断尽六识和七识),如来藏就没有现行的工具了,舍报后就不会再有中阴身出生,就不再受生死,只剩下如来藏独存。如来藏可又无形无色,离见闻觉知,阿罗汉等于就是消失于三界了。可见阿罗汉的修行不是在净化种子,而是在修断七识。这就是阿罗汉取证的无余涅盘(把六识、七识灭掉),他们永远就无法再来这个世界的缘故。所以佛在骂二乘人(小乘人)是焦芽败种的缘故。     我们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四弘誓愿)呢?《维摩诘经 》、《金刚经》等经中讲到: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菩萨是靠十无尽愿,在三地时能像阿罗汉入无余涅盘而不入;菩萨是不断尽

七识而留惑再来的;菩萨是不断烦恼而证菩提的,而自愿留在世间生生世世去利乐众生的。所以修行要用七转识去修行,而不是把七识灭掉(或错修不倒单、或错修成一念不生、或错修意思的细心等等)、也不是错把六识(意思)修成清净心,而是把六识当作工具:用六识去找八识、用七转识去净化如来藏的种子。当七转识修善时,那些恶种就除掉一些,直到八识如来藏内的种子全部净化成清净无漏的法种,我们就成佛了。所以我们在修行时,是在修证我们如来藏里面的种子,而不是在修正如来藏的体性。
      
三. 浅谈三种空:

   1.蕴处界的相空:声闻乘所修证的四个果位(苦、集、灭、道和三十七道品)后,所分证: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
   2.缘起性空:缘觉乘所证得的十二因缘。
    3.空性如来藏: 空性就有其性体,不是什么都没有。如来藏能生万法。世出世间法上她是:不一不异;一及一切、一切及一;一真一切真。
    4.世间法的空相是建立在缘起的基础上。凡是缘起的法,就会有因缘灭,它不是永恒的。如来藏的大种性自性,决定了如来藏她含藏并世出了一切法种,种子成熟就会起现行。如果没有如来藏的种子现行,也就没有(1)和(2)了。这就是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的妙理。能明白不一不异,一真一切真,一及一切、一切及一的道理,就明白了如来藏真空妙有、能生万法的妙理了。
    5. 阿赖耶识本身有能藏、所藏、执藏这三种特性:
     “能藏”表示说阿赖耶识含藏了一切法种:即一切有漏有为、无漏有为、无漏无为的一切法种。所以阿赖耶识又称为一切种子识,这个就是他能藏的道理。   
     所以这种“能藏、所藏、执藏”的特性,就是阿赖耶性
     “所藏”是说:阿赖耶识能够将他所含藏的五蕴十八界法种,按照业的内涵如实的变化出生。他变化出生了五蕴十八界,又与五蕴十八界同时同处运行。因为有阿赖耶识与她所出生的五蕴十八界同时同处运行,所以才有生命的存在。这个就是他“所藏”的道理。                    “执藏”是指:也就是说七识(末那识)恒执阿赖耶识为内在我,而且又恒执五蕴十八界为外在我(这就是她的遍计所执性)。这种特性使我们造作一切系缚在三界染污的业种,同时这些业种又都含藏在阿赖耶识中。   




    6.凡夫地称为阿赖耶识,众生位统称为如来藏,玄奘菩萨方便众生理解称为八识,到八地菩萨称为异熟识。是因为这个阿赖耶识本身能将所藏、执藏的五蕴十八界功能,以及所藏业的内涵如实的去变异成熟六道有情的种种五蕴异熟果报。就是说,阿赖耶识含藏一切法种,又能变异成熟一切法种的功能,所以又叫作异熟识(此时舍阿赖耶性)。到了佛地,一切种子净化完毕,如来藏就到达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就成为“真如佛性”了。
     
     2010.6.3日整理-2013.10.22日深夜整理-文章会因因缘的升起而不断的更新(第一义谛非凡夫所测),所以欢迎大菩萨们来信批评指导-QQ:354462181。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8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点都看不懂.转过来给各位看看.
发表于 2013-11-29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 第七识 就像计算机程序;
第六识像程序运行时流过CPU的指令流;当计算机SLEEP后指令流消失,但程序依然存在。

第七识 也像乐谱,第六识像音符流动起来后的旋律;乐队戛然而止时旋律消失,然乐谱依然存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5-17 12:50 , Processed in 0.03248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