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4374|回复: 6

转帖: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孙瑞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20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系几乎就等于生活
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一)

      我们先来说说关系,我们知道关系几乎就等于生活。对于一个人来说,关系包含三种,一种是跟人之外的、生命之外的所有的外在世界的一个关系,比如跟情景的关系;第二种是跟他人的关系;第三种是跟自我的关系。
    怎么样理解这三部分呢?比如说,我们到一个环境的时候自然就能知道,我们该怎么样把持自己,让自己做得很得体,这是我们跟情景的关系;我们如何跟自己的丈 夫、妻子、老师、同事、领导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这是跟他人的关系;那我们独自一个人的时候或者在很多人中间的时候,我们对自己的感受,是否认为自己很有 价值感,是否认为自己很好,或者是否能够很客观地看待自己,这意味着跟自我的关系。所有这三种关系,在一个人面对所有事情的时候应该同步存在。比如你坐在 那儿,你既能知道情景,又能知道他人,还能觉察到自我,这三种关系是同步存在的。但是这三种关系的开始一定是从儿童跟爸爸妈妈的关系开始的。首先是从跟母 亲的关系开始。
       我们大家都知道,最早期孩子出生的时候还没有建立跟任何人的关系,也没有建立跟自己的关系,他是透过妈妈的照顾来建立最早的跟他人的关系,在跟他人的关系建构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外在环境的关系,最后建立了和自我的关系。
    我举例说明,小朋友出生以后要在这个世界上要活下来,他必须建立最初期的跟妈妈的连接和依赖,因为妈妈是他心理的第一层皮肤,他是一个裸露的灵魂降临在地球上或者降临在一个家庭当中。那时他不具备对这个世界的任何看法,他并不知道这个人是他的妈妈,他的眼睛看不清,只看到妈妈一个模糊的状态,有头发,然后 面孔相对白,眼睛相对黑。然后这个人经常说,嗨,妈妈抱。经常说经常说,说了很久以后,婴儿就知道这个人叫妈妈。但是他怎么样才能和妈妈建立非常好的关系 呢?首先是他跟妈妈有依赖感,那这个依赖感怎么建立呢?
    我要找一个人来帮助大家演示一下。因为小朋友刚刚出生的时候语言是听不懂的,也没有最基本的智力状态,但是具备非常非常敏锐和高级的感觉系统和灵性系统, 早先的时候他要用他的灵性、能量来感觉这个世界跟他的关系。那么这个工作怎么完成呢?如果她(配合者)是我妈妈的话,我最早先怎么跟她产生依赖关系?很显然,我一定要依据我在她肚子里的情景来完成这一步,我喜欢贴在她的胸口听她心脏的声音,因为我生下来的时候还不具备人的特质,但是具备所有动物的特质,当 我哭的时候,我会把脸蹭在她怀里,用手抓她的头发。这意味着一个婴儿他要靠嗅觉、触觉来逐渐熟悉喂养者是可依赖的,逐渐建立跟这个人的依恋关系,这是最早 先一个婴儿跟妈妈产生的关系。如果你感到一个人坐在你面前能量很紧,你就能知道,他小的时候依恋关系没有建立起来。为什么呢?一旦依恋关系建立起来,婴儿 会很放松,会很松弛,这种松弛感很愉悦。
那么,他跟外在世界怎么建立关系呢?小朋友不知道外在世界,不知道人有什么不同,不知道空间有多么的大。小孩刚出生的时候对空间和人的感知度很少,他只是知道有的人不用害怕,或者有的人的能量带有侵犯性,当这个人想和孩子打招呼,想讨好或者想触摸这个孩子(触摸就是一种侵犯性的能量),当这个能量一出现的时候,小朋友就会产生一个模式,就会赶快躲在妈妈的身后。为什么呢?他是要在一个安全的关系的背后来认识这个外在的世界,来建立最早先的跟这个外在世界的 关系。

遗弃创伤和吞没创伤
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二)

    因为我做儿童教育工作的,经常会看到各种不同的孩子,他们基本上对成人都是恐惧的,像我们国家的孩子基本上见到成人就躲,也就是说成人对他们来说就是老虎,他们很惧怕成人。为什么呢?因为儿童并不听你说什么,这部分还没发展起来。但是儿童是能用心灵感知到你想要干什么。这样一种判断方式导致成人回应的时候,跟儿童的认为是有差异的。
    我反过头来说这样一句话,大家看是否能够明白。有人说创伤只有两种,一种是遗弃的创伤,比如说我把我的孩子送到我妈妈那里去带,但是孩子不知道那是你妈妈,也不知道那个人是他的姥姥或者奶奶,孩子只知道我被妈妈送到了一个地方,一年的时间我没有见到妈妈,这种创伤叫被遗弃的创伤。或者比如说当孩子不能遵从你的愿望时,你会对孩子说,我不要你了,你走开!我们用这种方式威胁孩子,那我们知道这会导致被遗弃的感觉。再比如说我们上火车上的时候,所有的5岁以前的孩子,只要在火车上他都会做一件事情,就在上下铺地来回爬,没完没了地爬,然后还会要东西吃。我们经常听到有父母说,你再爬,警察就来抓你!我们随意到超市里、马路上,都能听到有妈妈对孩子说,你再不赶快走不要你了。那么这些都是遗弃性的创伤,因为你没有给孩子一个概念——你是我的孩子,任何人在带走你以前必须经过妈妈的同意,没有任何人有权利带走你。
第二个创伤,叫吞没性创伤,就是这个小朋友被妈妈吞没掉了。比如说进他的房间不敲门;比如说他做的一切都要经过你的容许;比如说当你情绪上来的时候,你愤怒的情绪完全就把他吞掉了;比如说他不喜欢吃什么,你却认为那个东西好,非强迫他吃,等等。这种强制性的模式就是整个世界你为大,那个小孩很小,你的大就把他的小给吞没掉了。
    小朋友最早建立起来跟妈妈的关系,然后又形成了跟外在世界的关系,最后形成了儿童对自我的关系。可是我们的教育中不太谈这种关系,基本上没有人会对孩子说,你要自己跟自己玩,你要自己陪陪自己,你要自己照顾一下自己的情绪,别人不跟我玩我可以自己跟自己玩……我们的系统中没有这一部分。
    我们的系统中也不太管孩子跟环境的处境,这个处境表现在哪里呢?表现在能量上,透过行为可以看到,但根本还是表现在自我的能量上。我举例说明:当一个孩子迟到了,老师让他站到那里,那个小朋友刚开始站那里的时候,自我感还在他的身体里,但是如果这个老师说,谁让你迟到的?你已经迟到多少次了?你给我站到那儿!他那个自我感、那个存在感就开始在他的身体里面越来越小,越来越小,然后就没了。那么这时他的身体里存在着什么呢?老师就变得无比的大,那个迟到的恐惧感和羞辱感就变得无比的大,而他的生命里自我的那部分却消失掉了,留下的就是权威和恐惧,对情景的恐惧。所有的人都看着他。在这样的关系中,人与自我的关系就完全消亡了。在心理学中,自我感消失被认为是最恐惧、最可怕的。
     所以我们说在一个家庭中,早先建立的最初六年的关系是儿童记住跟妈妈良好的关系,来建立跟外在世界的关系,最后形成和自我的关系。这个关系才能帮助这个儿童在未来的人生中,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他都存在在那里。即使天大的事情下来,我就在这儿,我没有消失掉。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的人有心理障碍呢?你为什么会焦虑呢?原因就是当事情到来的时候,你不在,对吗?当你不在的时候,你的内在就会产生无比的焦虑。自我不在了,面对的事情就被夸大了,会铺天盖地落下来。这个感觉是童年期形成的。因此在儿童成长的里程当中,无论你说什么话,哪怕说得多么严厉,只要小朋友的存在感在那儿就不会有问题。但是如果你的一句话把他的存在感弄没了,那就是最严重的问题,再没有比这个更严重的了。
为什么我们说最早先的时候就建立了跟妈妈的关系,而没有提到父亲呢?理由是妈妈是孩子的第一层心理皮肤,妈妈在养育着孩子。人类100万年的进化里程全都是母亲养育生命,父亲到外面去打猎养家,这个存在我们是要尊重的。今天的局面还是这样,妈妈更多地照顾孩子,爸爸更多地挣钱养家。那么爸爸要给孩子建立什么呢?是理性的那部分、应对世界的那部分、智慧的那部分。如果说妈妈带来的是价值、幸福、美好、情感,那么孩子跟爸爸的关系建立的则是意志、智慧、生存的能力。

关系中,母亲权力属性的界限
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三)

    讲完三个关系之后,我们进入第二个阶段——怎样建立关系。如果你是一个小朋友的妈妈,无论怎么说,他跟你都是作为一种关系的存在而存在的,因为他生下来没处可走,只要降生在你的家庭里面,就必然跟你建立着一种关系。现在我们只能回来检视我们跟孩子到底是什么关系。
    我必须从文化上来说。我们现有的文化,孩子跟父母的关系是家长制的关系,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是权威的关系。在这样的一个关系中,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是,儿童不能形成自我意识,不能成为一个内在强大的人。他长大了以后,要么就是他是权威,要么别人就是权威,他是被掌控的人,这样的人格状态不属于非常完善的人格状态。因此,在家长制这样的一个关系当中,你只能说到你是不是特别权威,导致孩子完全成为一个驯化出来的工具,或者你给了孩子喘息的空间,让他还能够成为我们所说的社会上的可用之人
    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如果一个孩子要非常好地成长的话,你必须让他成为他自己。那么,你跟他的关系,必须是平等的关系,核心在这里。什么叫平等的关系呢?一个母亲跟孩子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
    母亲首先是一个自然属性,就是我把宝宝生下来,我爱他,我要养育他,这是自然属性部分。另外一部分呢,就是权力属性,就是我拥有一个权力,我监护他成长,我是他的监护人。但是,这个权力不能无限制地夸大,就像孩子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有反应,比如什么时候上厕所,是生理反应,什么时候画画,是生命内在情感的反应。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要在一个时间画画、喝水、上厕所。他今天就想画画,不想写数学,不想做这个事情,你不能强制他。这个权力在他自己,不在你。我们的权力只有三个:在生活中为孩子建立,不可以伤害到自己,不可以伤害到别人,不可以伤害到环境。或者说还有一个权力,就是爱他的权力。这样,你的孩子从小就能为自己所有的行为负责任,因为他自己做主了,他就能够为自己做的那个主负责任。这样才能培养一个顶天立地的孩子。所以你要把握的是,怎样在你跟孩子的关系中不要夸大自己的权力。比如和小朋友去超市要买东西的时候,你可以告诉他今天他的花费是多少,但是你不能在后面没完没了地指责他:你看你花多少钱了。
    所以我们回来看,父母跟你的孩子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关系?你是他的监护人,要知道你的权力的界限在哪里。在这个权力界限之外,你要尊重你的孩子,准许他成为自己。
    为什么要准许孩子成为自己?美国有一个实验讲公正来源于哪里。这个实验在多个国家重复了许多次,都是同样的结果。他们找来一个3岁的孩子,中间放一个盆,然后再找一个木偶,这个木偶不会说,不会提要求,不会拒绝,什么都不会,但是有一个大人操作着。中间的盆里有很多个桶,桶里面有硬币,这个孩子跟小木偶一起钓这些桶。钓上来以后,小女孩拿着硬币去兑换喜欢的贴画,然后由小女孩给自己跟木偶分配贴画。全世界所有地方做这个实验时都发现,小女孩给小木偶分配的所有的东西在任何时候都是极度公正的,从来不会由于它不会说话,不会拒绝,不会要求而少给它分点,要么就平分,要么就根据小木偶工作的勤奋程度多分。
    紧接着这个实验多个国家找大人来做,让参加的两个人不见面,给他们一千美金,一方有提议权,提议怎么分配,五五、六四、七三、二八……一方有否决权,否决方如果不同意的话,两个人都得不到这个钱。第一次实验基本上全都公平,一个月以后进行第二次实验,公平都不见了,不再是五五,而是六四、四六、三七、二八……发现不同的人种、不同的文化教养、不同的家庭收入、不同的文化所产生的公正度不同。不一定是经济利益大于一切,有的时候达到四六的时候,对方就不要了。我不要,你也要不了,因为我觉得不公正。所以公正变成了第一位,金钱变成了第二位。这个实验结果说明什么呢?说明公正来源于天生,不公正来自于教育和头脑的结合。
   在我们社会的教育系统中,不太相信一个人已有的,总想要教育他,可是你怎么能知道你的教育就是好的呢?你怎么能教育一个人跟你的关系呢?

三元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四)

    再看爸爸、妈妈和孩子的三元关系。爸爸妈妈是一种关系,然后是孩子。你要注意不要让孩子成为你的伴侣。
    我需要一位男士、一位女士上来协助我一下。爸爸妈妈手拉手,孩子就会看到爸爸妈妈。现在请孩子站在前面,爸爸妈妈的手搭在你的肩上,你告诉我,你的感受是什么?(扮孩子的协助者:“挺舒服的,挺安全”)。如果换一个角度关系就变了,现在请孩子跟妈妈站在一起,跟妈妈手拉手,你跟妈妈是伴侣,爸爸站到一边,这个孩子会有什么感受?会觉得她妈妈的幸福由她负责任,关系马上就变了。我们再换一种模式,孩子站在爸爸那边,跟爸爸在一起,孩子现在就要为她爸爸的一切负责任了,这种关系叫伴侣,是错位。孩子一辈子都要学会一样东西,就是跟爸爸妈妈的关系只是父母关系,没有伴侣关系,没有心灵伴侣的关系。父母不要把你的孩子当心灵伴侣。家庭的关系必须是夫妻关系第一位,这个关系稳固,孩子就会长得很好,因为他是被支持的。
    孩子必须要跟父亲产生连接,根本不是要父亲怎么样照顾他。你告诉我男人怎么照顾宝宝,开着车出去,带没带衣服?没带;带没带水?没带,街上买一瓶塞给他;尿了裤子了,脱了光着屁股。这就是男人。你非要让这个男人衣服拿上,水拿上,背上包,他变成女人了。如何让孩子吸收到爸爸的力量感呢?我给很多妈妈说,你出去学习一周,把孩子扔给他,告诉他:不许我妈来,也不许你妈来,你必须带着孩子。一周以后,他绝对跟宝宝连接上了,因为这一周他要时时刻刻地想着他,吃了没?喝了没?我要把他带到哪里去玩他才不闹我?整整一周,他都在想着他,这就连接上了,这叫初步连接。再过两个月,妈妈再走一周,又把宝宝扔给他,二度连接。再过两三个月,再扔给他。一年以后,宝宝跟他爸爸的关系会非常好。你不要教导他,他是个男人,他就是那个方式,他原有的方式很好啊,不需要改变已经有的存在,他已经有100万年的进化历程了。这个男人,100万年他都过过来了,躲过了瘟疫、灾难、战争,进化得最好,智慧已经存在他的脊椎里了,你只需要他跟孩子连接上,他就能把他的东西全部给孩子。这样一来,这个宝宝就会带有妈妈生命的流动、美好、幸福感,又带有爸爸的意志、生存的智慧,全都集于一身,就能很好地成长了。   
    经历这么多以后,这个宝宝大了,他才能跟自己建立一个非常好的关系。这个地球上有很多人很成功,经过研究,心理学家发现了一个秘密,那些成功的人士有一个核心点,就是他们的适应度、适应力都非常好。他们对困难和艰难的解释都是正向的。由于他们正向地解释了他们面对的困难,所以从来不会在困难当中停滞不前。就像美国一个教师对孩子做的,你不是今天犯错误了吗?好,妈妈告诉你,去写20条自己的优点;明天也犯错误了,再去写20条,而且不许重复;第三天又犯错误了,去,再写20条,跟前两天的不一样。以后他不敢犯错误了,因为犯错误就必须要写自己的优点。因此,我们给予孩子和自我的关系时,应该永远都告诉孩子一个秘密,积极的心态是跟自己建立自我关系的一个核心。这个核心能让一个孩子永远立在那里,永远能够坚定地站立在那个位置上,无论谁过来,都荣辱不动。
    你要培养的是一个人,不是工具,不是你的工具,不是社会的工具,不是文化的工具,而是他个人作为一个人在这个地球上活着的价值感,这才是核心的部分。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0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要培养的是一个人,不是工具,不是你的工具,不是社会的工具,不是文化的工具,而是他个人作为一个人在这个地球上活着的价值感,这才是核心的部分。

最后这句话非常触动我。
发表于 2013-11-24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谢谢!以后得把儿子单独交给老公!
发表于 2013-11-25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太好了!深有感触,我家是儿子,一定不能少了与父亲的连接!看来得经常丢给父亲带他。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6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小猪壮壮妈


    我上次听孙瑞雪老师的公益讲座的时候,孙老师就说,妈妈也不用太累了,隔断时间,孩子就交给爸爸,你去学习,你去干什么都好。
发表于 2013-11-26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爸爸 我们去哪儿”的这个节目现在做的就是这个事了
发表于 2013-12-7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家庭的氛围,夫妻的关系和睦,孝敬老人,对孩子言传身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2-5 03:13 , Processed in 0.02363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