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aliliya

属于我自己的树洞贴,一个人的倾诉(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8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寻找中医
1.受不了是我的感受
2.我害怕,怕那个东西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然后是身体生活等一系列 ...
爱乐 发表于 2012-8-28 14:01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8-28 20:50 编辑

2807 创造~

      这两天总是提到反应模式的变化,比如,对伴侣,由指责抱怨,变为说事实说感受,又比如,对孩子,由说教建议,变为理解接纳。

      孙瑞雪:我们不是改变什么,如果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改变上,我们会觉得压力特别大,我们会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创造上,我们过去没有,我们和自己的父母就没有一个和谐的关系,现在我们要学着爱我们的孩子,去创造一种关系。我们必须学会去爱,而且学着去创造一种关系。从旧有的那种关系中迈开脚步,从那里脱离出来,就像从一个旧家庭里走出来,我们走进到一个新房子,这个新房子可以按照我们的愿望装修和布置,而孩子就好像给我们创造了这样的房子。妈妈可以透过学习建立一种新关系,然后让孩子在这种关系中体验自己。(摘自《“三元家庭关系”访谈》http://216.24.199.190/thread-65945-1-1.html



      嗯,创造~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2808 吵架是生活的必然,摘自《“三元家庭关系”访谈》http://216.24.199.190/thread-65945-1-1.html

      不是说夫妻吵架不好,吵架是生活的必然。不是吵架了,关系就完结了。而是吵架之后,如何处理,处理之后,如何使关系进一步发展,这是关系中的重点。如果我们学会倾听,学会沟通,学会妥协,学会接纳,学会承诺,学会规则,……我们就会使矛盾达到和谐,去共同面对问题,不是我对你错,学会彼此支持,学会彼此爱。这个过程在关系中的呈现是重要的。孩子也就学会了在矛盾和冲突中达到和谐、支持,学会了爱,关系更加深入。所以吵架并不可怕,吵完之后,我们要达到另一个状态,这就是亲密关系的历程。这就是我们关系中的一个重点。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2809 埃克哈特推荐的第二个电影来啦

      和你一起看电影 - Eckhart Likes系列 (二)《老爷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d2f38b01019h61.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2810 好泥巴,摘自http://zhunti.shixiu.net/thread-15388-1-1.html

      有人认为大道场的通病是“是非多”,但这里面也恰恰好修行,正是长养莲花的好泥巴,到最后,你对一切都能淡泊处之、安详居之,那也可以当菩萨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2811 这个比喻真棒——好泥巴

      觉得首愚师的这个比喻真好——长养莲花的好泥巴。
      痛苦、逆境、不堪……都是好泥巴。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2812 孙瑞雪老师经典讲座(视频)

      http://216.24.199.190/thread-65948-1-1.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2813 内在世界,外在世界

      这个小视频里有一句话让人感触良多,http://video.sina.com.cn/playlist/4859715-1299159682-1.html#62873080
      这句话是:儿童想对内在世界了解的愿望和对外在世界了解的愿望是同等的,只是这个问题很少被人重视过。
      嗯,帮助孩子命名、厘清内在发生的事情(尤其是情绪),很重要。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2814 偏方教子(转自网络)

      有一对年轻夫妻,总埋怨孩子笨,学习成绩不好,甚至怀疑孩子心理亦问题。他们带着孩子去请教专家。经过一番了解,专家认为问题不在孩子,而在家长,于是开了一张偏方:一张笑脸,两句鼓励,三分野餐,须在草地,河边及阳光下一起食用。药不分剂数,周六周日常用。

      这偏方,牛!
 楼主| 发表于 2012-8-29 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8-29 06:58 编辑

2815 重要视频:孩子的注意力和觉知,与成人有着极大的不同

      视频《TED:艾莉森·高普尼克(Alison Gopnik)婴儿在想什么?》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4NzA2MDQ0.html?f=17797531
      这位老外研究者,她最后的结论是,孩子的注意力和觉知,与成人有着极大的不同!
      不同在哪里?
      恰恰就是寻版那篇文章《孩子注意力的问题》里的观点!文章链接http://216.24.199.190/thread-52771-1-1.html
      谢谢研究者提供的佐证!
 楼主| 发表于 2012-8-29 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2816 TED

      TED(指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在英语中的缩写,即技术、娱乐、设计)是美国的一家私有非营利机构,该机构以它组织的TED大会著称,这个会议的宗旨是“用思想的力量来改变世界”。TED诞生於1984年,其发起人是里查德·沃曼。2002年起,克里斯·安德森接管TED,创立了种子基金会(The Sapling Foundation),并营运TED大会。每年3月,TED大会在美国召集众多科学、设计、文学、音乐等领域的杰出人物,分享他们关於技术、社会、人的思考和探索。TED演讲的特点是毫无繁杂冗长的专业讲座,观点响亮,开门见山,种类繁多,看法新颖。

      [TED演讲集]脆弱的力量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g2ODI4OTU2.html

      [TED][中英字幕]2012Sherry Turkle: 保持联系却仍旧孤单?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g3NTI2MjQ0.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2-8-29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2817 愤怒——摘自武志红的微博

      一位来访者对父母有了巨大愤怒,可又不能表达,随即,她的胃部起了一个包。她在纸上用笔表达对父母的愤怒,写着写着,猛然有感觉,奔向厕所......便后,胃部的包消失了。胃部的疼痛,经常是压抑的愤怒。
 楼主| 发表于 2012-8-29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8-29 13:09 编辑

2818 游戏力应用——毛巾擦脸

      儿子吃完桃子,嘴巴和手上很多桃汁,拿湿毛巾来擦,通常擦之前会和他说:可能有点儿不舒服。
      一般情况下,儿子是没反对意见的,像这次,只擦嘴,但如果还擦眼睛啥的,就会皱眉头,偶尔会“哼哼”两声表示不情愿、不满。
      根据我小时候的回忆和感受,尤其是被呵斥被强迫的情况下,被大力擦脸(我印象里好像妈妈都比较大力擦),是很不舒服的。
      我拿毛巾过来,打了招呼,擦完嘴巴,看儿子的表情,没啥不适。
      但我还是想应用一下游戏力,毕竟,孩子在这件事上,还是有些无助的,对吗?

      我拿这毛巾往回走,走到一半,回头鬼鬼祟祟地偷看他,儿子看到我偷看,我就悻悻地把头转回去,儿子笑,我继续向前走两步,然后,整个人PA地一下转过身来,夸张地哀求:儿子,再擦擦吧~
      儿子边笑边说:不同意,不同意~~
      我很气馁沮丧地说:那好吧~
      然后再往回走,往回走到一半,又回头装作偷看他,他自然在那里眼睛倍儿亮地等我呢,一看我回头,他嘎嘎地笑,我再悻悻地把头转回去,走两步,整个人再PA地一下转过来,苦苦地哀求:儿子,擦擦吧,再擦擦吧,求求你了~      
      儿子还是边笑边说:不同意,不同意~~
      我还是无奈地说:哎,那好吧。
      ……
      就这样,玩了七八个来回,儿子就嘎嘎地笑。
      我知道做对了,科恩说,跟着孩子的笑声。

      《游戏力》里有一个较相似的游戏,剪指甲——

      一位爸爸发现强迫不爱剪指甲的女儿一点用也没有,所以发明了“停走停”这个游戏:爸爸握着指甲刀,从几英尺外朝女儿方向走,只要女儿喊:“停”,他就会立刻停下来;当她说:“走”,他再往前走。如果好半天女儿都没说“走”,那父亲就可以自己说“走”,但假如女儿说“停”的时候,他必须停下。当女儿说“停”的时候,爸爸会像被速冻一样停住,而女儿总会咯咯笑上几声。最后指甲剪好了,更重要的是,他们玩的很开心。女儿说停就停,使她相信爸爸不会强迫或伤害她,彼此间建立了信任感。爸爸决定要不要剪指甲,而女儿决定剪指甲的速度。游戏让孩子感觉力量在握,可以控制事情的进展,因而情绪也更放松。
 楼主| 发表于 2012-8-29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2819 游戏,是一种基于游戏的亲子沟通方式,而不是我们让孩子变得合作的工具。

      摘自http://www.youxili.cn/shownews.asp?newsid=556

      我们先讲一个故事吧。有一位妈妈参加了“父母123”的游戏力工作营后,开始尝试把游戏的方法用在女儿身上。她的女儿不爱刷牙,所以她发明了一个游戏,自己扮演牙齿细菌,以此激发女儿打败细菌的主动性。第一天效果奇好,孩子第二天早晨第一句话就是说:“早上也是要刷牙的!”于是妈妈惊呼游戏力的强大。只是没几天,游戏就不灵了。
     “游戏力的落脚点并不是在游戏本身,它的核心是建立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联系,游戏只是传递这种信息的媒介。”在李岩看来,如果父母抱着用游戏解决某个问题的心态,那么再有趣和有效的游戏,都迟早会失效,因为它背离了整个游戏力的方向,只是变成了成年人操控孩子的工具。而孩子很多对抗和不合作行为的背后,是因为他感受到了与父母之间亲密关系的断裂,孩子需要被爸爸妈妈理解,需要跟爸爸妈妈重新建立这种连结。当孩子感觉联结重建时,问题自然会解决。


      嗯,蓝字部分,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大于教育。
 楼主| 发表于 2012-8-29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8-30 12:56 编辑

2820 神了!超有成就感!

      下午带儿子去淘气堡玩,人很少,就三四个小朋友。
      一开始到那儿,婆婆和儿子在里面玩,我去超市买东西,等我买完东西回来,就没再进去,坐在外围的凳子上,儿子和婆婆在稍远处,近处有一对儿母女。
      女孩说要骑那边的胶皮马,她妈妈说:那个没气了(充气的),坏了,这边有好的,你骑这个吧。
      女孩不干,哼哼唧唧,还说要骑那个坏的。她妈妈又立即说那个坏了,你骑这个吧。孩子继续有情绪,她妈妈已然也有些小情绪了,说那咱们回家吧。
      不过这个妈妈的脾气还是蛮好,始终没有雷霆和威胁。
      娘俩这个对话进行了好几个回合。
      我在旁边插话,用稍慢的语速清晰地说:宝宝,你想骑那个马?妈妈知道了,阿姨也知道了。
      女孩回头看着我,不动。
      我看着她的眼睛,说:你想起骑个马,妈妈知道了,我也知道了,你想骑那个马。
      她妈妈反应很快,接着我的话说:你想骑那个马?妈妈知道了。
      我又看着孩子的眼睛,重复了一遍。
      奇迹发生了!!!
      女孩说:那个坏了,我骑这个。
      她妈的眼神甭提了,瞬间亮了,很惊喜。
      女孩没有去骑马,而是到我这边来,手把着桌沿儿,看着我。(我在桌子外面)
      她妈妈说:喊阿姨。
      她喊:阿姨~然后看着我手里的饮料瓶。
      我把手里的饮料瓶递给她,问:想玩吗?
      她拿过去看了一下,说想喝,她妈妈说这是阿姨的,她就把饮料瓶还给我了。
      问她妈妈孩子多大,说不到两岁。
      这时我儿子过来拿一个玩具车,我又转过眼神看着我儿子说:妈妈爱你。
      儿子开车跑掉。(那种两只脚需要在地上蹬着才能跑的)
      小女孩还是在这里看着我,只过了一小会儿,她也玩别的去了。她妈妈对我表示感谢。
      我从淘气堡服务台借了一支笔,拿出之前的购物小票,在小票后面写了六个书名,都是育儿相关。
      后来等她娘俩再次靠近我这边的时候,我把这个纸条递给她妈妈,我俩还聊了一小会儿。
      聊到旁边的早教中心,这位妈妈说,她虽然没怎么看育儿书,但是她也觉得这些早教中心有问题,觉得强迫孩子。
  
      我超有成就感啦,建议不是不能提的,要看时机和气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5-4-30 07:03 , Processed in 0.02908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