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aliliya

属于我自己的树洞贴,一个人的倾诉(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aliliya
要我会崩溃的
爱乐 发表于 2012-8-28 10:46


小区里有个小学,有时候看到课间或午休的孩子们,蜂拥着去买小零食……
所以我觉得家长常常有这样一个意念会比较好:我不在孩子旁边的时候,孩子会怎么做?
发表于 2012-8-28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96# aliliya
我最受不了孩子们吃那个辣条,远远的就能闻到添加剂的那种臭味,但是好像每个孩子都吃的不亦乐乎。除了这个,其他的我还能接受。
不过是我没表达清楚,如果我儿五进超市啥都不买,我会崩溃,我会抱怨,我会着急,我会烦躁。。。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97# 爱乐

嗯,你说的那个辣条,我知道的
孩子对重口味的贪恋,都是有原因的。
上次在济南,我对寻版说,我就是喜欢重口味,麻辣酸咸……寻版说,好好做情绪练习
   
“我会崩溃,我会抱怨,我会着急,我会烦躁。。。”
我也会有这些感受,正在学习不带批判地拥抱这些感受,感受这些感受,好好地感受感受。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2800 恐惧(《游戏力》P120)

      大多数孩子自己没有办法利用假装游戏来处理他们的恐惧,他们对自己所恐惧的事情只是一味躲避。孩子如果害怕蜜蜂,那他就不愿意外出,如果怕水,就拒绝去游泳。碰到这种情况,家长们可能会十分懊恼,一气之下甚至会强迫孩子去尝试他们害怕的东西。但是,孩子的恐惧仍然还留在原处。
  恐惧的作用,是让人本能地躲避自己害怕的对象,因此,孩子通常不愿意用游戏来治疗恐惧,这也使游戏的治疗作用很难得到发挥。但是,恐惧不是通过逃避就能去除掉的,我们只有面对它,才能消除它。如果大人可以发起一个与恐惧相关的、但是“好玩”的游戏,那么孩子就会发现,恐惧能够被克服,自己也能从克服恐惧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力。
  因此,如果孩子害怕蜜蜂,你可以说:“假装你是一只蜜蜂,我要试着逃走。”你被蜜蜂蜇中,然后大叫。或者你扮演蜜蜂,孩子要逃走,但是你要做一只笨手笨脚的蜜蜂,你最后叮了自己而不是孩子。或者你一直撞墙,或是掉到地上。让孩子能对害怕的事物发笑。
  我跟一个害怕昆虫的男孩做游戏治疗。他总是让我去灌木丛里,捡出掉在里面的球或飞盘。我假装因为太害怕昆虫而不敢张开眼睛去捡球。我要他指挥我,因为我紧闭着双眼,什么也看不到。我跌跌撞撞,而他边笑边告诉我怎么走,由此慢慢地建立了信心。如果我就是去帮他捡球,他可以避免接触昆虫,但这样对他克服恐惧一点帮助也没有。如果我太把他的恐惧当一回事,他可能会觉得丢脸。找到合适的象征性距离并不容易,每天可能都会不太一样。有一天我又假装害怕昆虫,但他转身就离开。我像傻瓜一样在灌木丛里站了一分钟,才意识到问题,于是假装害怕有刺的植物,而不是怕昆虫,他这才又回来指挥我怎么捡球。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2801 恐惧(摘自《游戏力》P120)

  我见过父母让孩子逃避恐惧,通过限制孩子的活动来保护他们,也有一些父母对孩子的恐惧不予理睬,强迫孩子游泳或把头埋进水里。游戏力与这两种方式都不同的是,以自然轻松的态度,既关注自信的建立,又强调联结的保持。
  三岁的费尔南多害怕秋千。通常情况下,他连上都不愿上去,但是有一次,他的好朋友尼德荡秋千时,他也坐上去了,因为朋友做的事,他也都要去做。他本来玩得很开心,但突然在一个瞬间因为害怕而松开了手,跌了下来,这就加深了他对秋千的恐惧。他的父亲请我给他一些建议。
  我建议他的父亲用角色置换的方法。但是扮演笨拙地玩秋千,会比扮演害怕容易得多。你可以说:“我是世界上最棒的秋千玩家,没有秋千能难得倒我。”但是然后,你却连秋千和滑梯都分不清楚。或者你连坐都坐不上去,或者上去就掉下来。运气好的话,孩子会笑得前仰后合,也许会指导你怎么荡秋千,而你笨手笨脚地照着做,但总是做不成。当然,如前所述的原则,要注意孩子是否有被嘲笑的感觉。如果是的话,要立刻道歉,再尝试别的做法。
  很不幸的是,我的建议没有派上用场,因为孩子根本不愿意去公园。接下来我建议费尔南多的爸爸宣布,他们将有一个特别的游戏时间来面对秋千。费尔南多可能会说:“我不要去。我不喜欢秋千。”父亲可以回答:“没关系,我们今天根本就不会坐上去,我们只要做到不再害怕秋千。”如果你不说出秋千两个字,费尔南多的表情像没事一样,好像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或许害怕秋千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谁想让生活充满这类的限制呢?换个角度,假如你说:“你今天一定要坐上秋千,不然你永远都不准去公园。”你可能会赢了这场战斗,但是你将输掉整个战争。大多数孩子,特别是男孩,之所以最后变成鲁莽或铤而走险的人,都是因为在当初,不得不把自己的恐惧埋藏起来,然后必须不断地证明自己一点都不害怕,结果做出更多的蠢事。
  合理的方法是,轻松随意地提出建议,表示想帮助他克服对秋千的恐惧。你已经在扮演导演和舞台监督的角色,对他躲避秋千的做法进行干预,但干预力度又不至于把他吓坏。适当的距离,可能是站在家门口,可能是离秋千二十米,也可能是站在秋千旁边,但无论怎样,这个适当的距离,代表着一个无形的边界,在边界的这一边,就不会被恐惧侵袭,而过到另一边,就会被恐惧的洪水所淹没。这个边界点,就是进行游戏力治疗的地点,但是即使是同一个孩子,每次的边界点还是可能会不一样。在这个边界点,当你用轻松愉快的声调说:“我们去坐秋千吧。”孩子的反应会是发抖、尖叫、或紧张地大笑,他们会大哭起来,或冒出冷汗。这意味着你们正处于这个边界点。非常好!不要慌。倾听这些感受,但不要再强迫他前进,也不要让他放弃。保持放松的声音说:“我们去坐秋千吧。我们再往前一步,怎么样?”或者“我们去摸摸秋千,好不好?”你需要让孩子坚信,你决不会骗他,也决不会在他没准备好时强迫他坐上秋千。要做好心理准备,你可能需要花上几分钟,也可能是几小时,可能一次完成,也可能要好几次才能完成。你非常缓慢地朝着目标移动,伴随着大量的鼓励。在费尔南多的案例中,在几次这样帮助后,他现在已经是秋千之王了。这里的技巧并不完全是角色置换,它要平衡好几个不同的角色——被恐惧吓坏的男孩,不想去公园的男孩,和真心希望能荡秋千的男孩。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2802 恐惧,脱敏法(《游戏力》P122)

  恐惧经历,有时会造成大不相同的结果。孩子有时并不回避恐惧,也不通过游戏去面对恐惧,相反却强迫性地去寻求类似的恐惧体验。他们可能会试着用游戏来处理恐惧经历,但是因为找不到一个有效的方法,因此就只能让自己再重新经历一次受惊吓的过程。恐怖电影和过度暴力的电视节目,常会导致这种结果,孩子们想要一遍遍地看这种节目,不是因为他们喜欢,而是陷入了恐惧的循环中。在表面上他们似乎并不害怕,他们甚至可能把荧幕上看到的东西表演出来。他们是想通过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来克服恐惧。
  要克服这类恐惧,有些孩子可能只需要多看几次这种节目,直到越来越不害怕为止。这种方法叫做脱敏法。或者,他们可能需要坐在你的膝盖上观看,这样就可以安全地面对恐惧。如果你正在和孩子一起看这类影片,可以做个“中场尖叫”的游戏:暂停影片,假装尖叫一下,通常孩子会开始发笑,让一些感受释放出来,其效果就像高压锅的阀门。
  也有些时候,孩子会把他们看到的演出来,或者一看再看,但每一次他们都是同样地被惊吓,而不是变得越来越不怕。在这种情况下,成人就必须进行角色置换,以笨拙无用、不太可怕的方式,来扮演那个怪物或坏蛋。这是个有趣的挑战,你要扮演既可怕又笨拙的坏蛋,从而引出孩子的笑声。而笑声可以帮助孩子,从攻击性或是恐怖性的情节中走出来。
发表于 2012-8-28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aliliya
我最受不了孩子们吃那个辣条,远远的就能闻到添加剂的那种臭味,但是好像每个孩子都吃的 ...
爱乐 发表于 2012-8-28 11:19


1 分清楚,受不了是你的感受还是孩子的感受
2 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最受不了”的感受(去体会,不要只是分析,那个没用)
3 如果放开,真的孩子就会沉溺进去吗?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2803 看完《游戏力》关于恐惧这一段后的读后感

      1、游戏力太有为了,太有为了……
      2、“你可能会赢了这场战斗,但是你将输掉整个战争。”,这句话很震撼,警醒我自己。
      3、今天没心情敲字,都是从互联网上拷贝的。
      4、我自己,有很多恐惧,渴望被治疗
发表于 2012-8-28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02# 寻找中医
1.受不了是我的感受
2.我害怕,怕那个东西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然后是身体生活等一系列的问题
3.从各种经验讲,他们不会沉溺其中,但是我还是不放心,哈哈
发表于 2012-8-28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

2799 爱与恨——摘自武志红和李雪的微博

      武志红:一个来访者的故事让我深切地体会到,当对父母有浓 ...
aliliya 发表于 2012-8-27 23:00



    这段话看了很有力量。说到底,只有深入地体验﹑接纳自己的情绪,才能达到释放﹑升华的阶段。
发表于 2012-8-28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小区里这种规模不大的超市七八家,今年春天,一家大连锁就在小区不同方向同时开了三家。 ...
aliliya 发表于 2012-8-28 10:34



    类似地,我们附近的广场有很多摆摊卖玩具﹑气球等,每次小孩都特别喜欢去围着要,妈妈心里特别不淡定,担心那些劣质玩具的材质,甲醛﹑二料这些关键词好让人揪心。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寻找中医
1.受不了是我的感受
2.我害怕,怕那个东西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然后是身体生活等一系列 ...
爱乐 发表于 2012-8-28 14:01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段话看了很有力量。说到底,只有深入地体验﹑接纳自己的情绪,才能达到释放﹑升华的阶段。 ...
小小草草 发表于 2012-8-28 14:29


,很同意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类似地,我们附近的广场有很多摆摊卖玩具﹑气球等,每次小孩都特别喜欢去围着要,妈妈心里特别不淡 ...
小小草草 发表于 2012-8-28 14:33


嘿嘿,想起那句咒语:没那么严重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2806 不允许恨,就无法爱(摘自敏敏1976的微博)

      多人成年后会渐渐与父母疏远,有时内心甚至有些厌恶他们。我们因此感到羞愧,理智告诉我们必须爱父母。可真相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对父母的恨,只是很多人并不自知,或者努力压抑。坏消息是,爱与恨共用着相同的情感通道。不给恨以出口,也就意味着爱被堵塞、无法流动。

      1、承认恨。我们首先要接纳自己的感受,把抗拒的力量用于建设。允许它存在,你才有机会面对它,我们不可能解决一个自己不愿面对的问题。
      2、释放恨。释放的方式很多,让恨通过声音、涕泪、汗水、拍打、呕吐排出我们的身体。
      3、告别恨。闭上眼睛感受恨在消散,谢谢它曾经的指引,我已不再需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5-4-30 07:00 , Processed in 0.04798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