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aliliya

属于我自己的树洞贴,一个人的倾诉(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6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2791 为什么好人会做坏事

      今天下午一个人去消费了另外一张8-30就要过期的团购电影票,看了《消失的子弹》。
      主题是非常非常的好:为什么好人会做坏事?!
      这主题,要是拍明白了,那得多深刻啊!
      可惜,故事拍的貌似跟主题也搭不上什么边儿啊,只有一些玄虚的故事情节,对人性的刻画显得太单薄了。
      主题太深刻,故事太单薄。

      还是看看黛比福特的《好人为什么想做坏事》比较好。
 楼主| 发表于 2012-8-26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aliliya
很需要这个"满足"的信息,加油啊亲爱的,我等吃现成的了
我如果主动给孩子买吃的,而 ...
爱乐 发表于 2012-8-26 23:30


百度了一下,资料都不太理想,我也通过QQ向专业人士求助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8-27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8-27 07:56 编辑

2792 鞋,良言一句三冬暖

       离电影开始还有40分钟,逛商场,运动鞋休闲鞋打折,还挺划算,正好也需要,挑挑选选ing。
       卖货的小伙子真的是很会做生意。
       一双黑色的鞋很舒服,我说:我想选耐脏的颜色,但又不想选黑色。
       售货小伙子笑着说:是啊,挺矛盾的。
       天啊,我当时一听,心里那个舒坦,挑来挑去,最后拿的就是这个黑色,我还想,如果我要是老板,这小伙子,我挖墙角挖定了。
       看完电影,得知儿子和老公在楼下玩,我拎着鞋就去找他们爷俩。
       儿子看到鞋盒,要打开,要穿上,然后穿着逛超市,在街上走,然后,尿了,右脚的鞋都给尿湿了。
       我那个气啊。
       体验愤怒,没有发作,给儿子换裤子和鞋,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叨咕:这个破孩子。
       儿子听到了,笑着学我:破孩子。
       我真是又气又笑。
       老公看我生气,反而很平静地在那里说:“你可以生气,可以郁闷……”(全都是我平时对他说的)
       我说:是,我很生气,很郁闷,很沮丧。
       没想到,还有更沮丧的。
       我们仨回到家,跟婆婆说了我新鞋的遭遇,婆婆抱着孙子哈哈大笑,说:很好!
      
       老公看我郁上加郁,最后放话:不行你再买一双吧。
       我听着太舒坦了!说:我不要那么多鞋,我就要你这句话!

       售货小伙子说的那句话,老公最后说的那句话,就让人一个体会:良言一句三冬暖。
       语言的威力,不可小视。
 楼主| 发表于 2012-8-27 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8-27 06:15 编辑

2793 这都源自生命初期的一对矛盾——摘自武志红微博

      无所不能的父母,会造就什么都不行的孩子;无所不能的成年人,会伴随着什么都不行的配偶;无所不能的老板,会有什么都不行的员工甚至合伙人......这都源自生命初期的一对矛盾——用全能感对抗无助感。对抗成功的人,一直追求全能感,而将无助感投射给了身边的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8-27 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2794 他们都不可能听到你的(《对生命说是》P36)

      更清楚地说……当你对某人咆哮,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他们都不可能听到你的。他们会做的只是撤退到内在的一个隔音墙后面来保护自己;或者对你吼回去,这是另一种保护机制。这里的任何一种情况,他们都不可能听到你在说什么,所以你的喊叫就像在自慰,你只是在丢掉情绪!别欺骗自己这是在交谈。
 楼主| 发表于 2012-8-27 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2795 取代争吵,可以运用这些指引帮助你们变得更加亲密(《对生命说是》P39)

      代替争吵,如果你能够以智慧去面对任何状况,你便能借着这个机会让你们更亲密。比如,就像我们所说,代替谴责和抱怨,你可以尝试冒险,走出你的舒适区,并且诚恳和坦然地分享你内在的感受。

      要做到这点,你首先要跟你的内在联结。深深地呼吸,感觉胸口的起伏,把它充满,就好像它是一个气球一样。你越呼吸,你越能够和内在联结,你会知道所有的谴责和抱怨,其实正在保护着你免于感受什么,肯定有着伤痛在那里,否则的话,你会爆发吗?

      呼吸并联结你受了伤的自我——可能是因为没有被关注、被倾听或被接受;可能是对孤独和遗弃的恐惧;可能因为羞耻;可能因为缺乏安全感、无助、绝望而造成的脆弱;也可能是惧怕失去爱。

      当你联结上这些不舒服和痛苦的感觉,与你的伴侣分享你的感受,但不要责备他们。解释你有一个强烈情绪反应生起了,而它是你自己的情绪反应,并不是对方的错;向你的伴侣表示你想与他分享这些内在感受,从而让他也能理解你。要说明的是,整个过程你需要的仅仅是他的聆听,询问他是否愿意这样做。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谴责的习性是非常强大的,是一个很好的保护模式。但如果你从经验中得知谴责和抱怨只会把你引向地狱,如果你真想要逃出这个恶性循环那么全心全意地尝试一次这不同的方式!

      简要地描述你正在经历的,解释那是种怎样的感觉,勇敢地认领这些属于你自己的创伤和恐惧。所以,你宁可说“这就是现在正发生在我身上的”,而不是指着对方的鼻子说“是你造成的……”。

      你可能也会想向对方表明(而不是要求)——你想从他那里获得什么,你希望他怎么样,你需要什么。从你脆弱之处开始诉说,解释你的需要,而不是谴责和抱怨。

      当你在分享着你内在所发生的一切时,留意你感觉自己像处在哪个年龄的你。

      你会看到,在你责备背后的伤痛和不舒服感,其实是一个孩子的感觉,那个曾经的你。别人触痛了你内在熟悉的儿时创伤——这些不好的感觉并不是当前状况所造成的,虽然你以为是。

      然后感谢你伴侣的聆听,假如你成功地避免了对他的谴责,假如你真的对自己的脆弱诚实且负责任,你会发现,一种新的亲密关系和信任感在你们之间升起。(没有,你可能需要重新考虑,你和你的伴侣是否真的有未来?但首先是问问自己是否真诚,完全没有抱怨和责备。)

      我知道要这样做很不容易,但这只是因为我们容许我们的自我如此有力地操控我们,毕竟与其暴露自己的脆弱;生气、傲慢,或感觉自己像个受害者总是更容易的。而这样就如同为自己的心筑了一道厚厚的墙,我们也因此而失去爱和亲密的欢乐。

      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去练习成为你头脑的主人。记住,爱不是一件理性和逻辑的事,也不是一个头脑竞争和比较的区域。

      当你和你的爱人争吵,你便是把与头脑不相干的领域——爱的领域——授权给了头脑。因为争斗的总是头脑,从来不会是“体验者”。

      爱是“心”的事情,而心属于你内在的体验者,不属于思想者。
发表于 2012-8-27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晚陪老公给朋友送站。回来的路上,我给老公指一条路,这个能方便到家。因为老公一直都是超级路盲,出门都要我指路。结果这次老公没听我的。我突然狂怒,很生气。接着就有了指责,老公回应,就有了几句争吵。然后我决定不说话。还是很生气。早上想起来还是有点生气,不想和他说话。心里问自己,自己为什么这么大气呢,有必要吗?可是还是生气,是因为没有听我的就感到不被信任吗?也许有,但是感觉没那么严重。诶,看我,很生气,还不知道问什么。看看2795,取代争吵。对我而言,就是争吵才觉得舒服,也没想找别的方法。生气!就是想吵!
发表于 2012-8-27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65# aliliya

“但是看到朋友那么做,我有点儿自卑,觉得自己太邋遢了”
我有点洁癖,但是以我目前的状态,换了我是你的朋友,我心里会纠结,我有必要那么干净吗,为啥不学lili随意一些呢,洗还是不洗。。。
发表于 2012-8-27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68# aliliya
“老公看我郁上加郁,最后放话:不行你再买一双吧。
       我听着太舒坦了!说:我不要那么多鞋,我就要你这句话!”
你老公这话真给劲
 楼主| 发表于 2012-8-27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8-27 11:18 编辑
诶,看我,很生气,还不知道问什么。看看2795,取代争吵。对我而言,就是争吵才觉得舒服,也没想找别的方法。生气!就是想吵!灯心草 发表于 2012-8-27 08:45


亲爱的,我们可以生气,甚至,不需要问为什么。
和你一样,我在生气(或者着急)的时候,也会指责,就像我昨天早上写的那篇一样。
阿南朵也说:“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谴责的习性是非常强大的。”
一路走来,我也深有感触,不容易哦,不容易哦。
佩服每个走在成长路上的人,包括我自己,真心不容易哦。
如果有那么容易,人人都去当菩萨了。
想到看南怀瑾的书里说,修行,是大勇猛,是大丈夫干的事。
如是。

如果感兴趣,可以做一做临在的练习,因为这个练习它会帮助我们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这里。
人在暴怒的时候,能真的把注意力回观放在自己的感受上——我自己觉得这是一个需要练习才能得到的结果。
还有其他很多办法,像李尔纳欢祝愤怒的办法等等,可以寻找适合自己的

亲爱的,我们一起慢慢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7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aliliya
“但是看到朋友那么做,我有点儿自卑,觉得自己太邋遢了”
我有点洁癖,但是以我目前的状态,换了我是你的朋友,我心里会纠结,我有必要那么干净吗,为啥不学lili随意一些呢,洗还是不洗。。。
爱乐 发表于 2012-8-27 09:36


哎……无论哪种比较,总之是一条:自己不够好。
 楼主| 发表于 2012-8-27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2796 摘自老师的微博

      生命不是等待暴风雨过去,而是学着在风雨中跳舞。
发表于 2012-8-27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65# aliliya


    咋那样的呢。不过,俺也是。照大家通俗好听的讲法,就是随性。嘻嘻。

     每次一堆人出门,孩子要大便了,结果朋友们都有带湿纸巾,给孩子擦屁屁的。我没有这个习惯。我最多有带着纸巾。有时候甚至连纸巾都有忘带的时候。每每别人带着湿纸巾给我的时候,都会生出很多的自卑。咋那么没有良好习惯的呢,咋那么粗糙呢。。。。

     那个时候,每次看到妈妈们,带着一堆弄好的精致的切好的水果,精致的盒子装好的。我最多是洗好的整个的带着。那个羡慕嫉妒恨啊!


     现在好像好很多了,生活中就是有很多活的比我精致很多的人,而我,目前的状态下,这些方面就是粗线条的,没有考虑周到的。确实是粗糙的。他们没有啥不好,我也是没有啥不好。


      巴拉巴拉好多,因为那个时候,真的很难受。终于有人也跟我一样啦,哈哈。(好像啥都要找个认同呀。)
 楼主| 发表于 2012-8-27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78# 寻爱的孩子

亲爱的,神了,你说的湿巾和切水果的这个,我也都有的!开心
“因为那个时候,真的很难受”,是的,那个时候,会很自卑,很难受。
 楼主| 发表于 2012-8-27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2797 《一天一斤糖——对同一事物完整的探索》读后感

     文章在这里http://216.24.199.190/viewthread.php?tid=65925&extra=

     1、“可是我不愿意让他吃糖啊。”孩子妈妈犹豫不决,万一孩子一吃就喜欢上了,天天吵着要吃,那可怎么办呢?那可是会得病的啊!
     读后感:这个妈妈最开始有一个头脑上的推理,情绪上的担心,但是这个推理,会不会是真的呢?实践后的结果,会不会是像她想象的“万一孩子一吃就喜欢上了,天天吵着要吃”,会吗?最后的结果是:“第四周,糖就放在桌上,可孩子,却连看都不看一眼。 一个月的时间,由于妈妈的极度配合,贝贝顺利地渡过了对糖的探索,并没有像妈妈担心的那样从此迷恋吃糖。”

     2、刘老师接着说,“他现在对糖的需求,是生理需求,如果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变成心理需求,变成永远填不满的坑洞。你不想把他简单的生理需求,变成心里的坑洞吧?”
     读后感:若干年后,孩子长成大孩子,在孩子跟你要苹果三件套的时候,你能想到,这和童年的某个生理(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有关系吗?

     3、“他选的糖一块钱可以买好多个,五颜六色,吃完舌头都给染色了,你想想,这对孩子身体危害多大啊。”贝贝妈妈仍然不放心,不过和刘老师商量后,她决定继续满足贝贝的需要,看看他还会发生什么变化。
     读后感:这个担心我也有,上周读书会上,我正好也提到了这个问题,看完这篇文,心中的答案和道路更坚定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5-4-30 11:48 , Processed in 0.02996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