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晨阳妈妈

零食放开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3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5# 爱乐
谢谢妹妹,你有一颗柔软的心
发表于 2013-1-24 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燕果 于 2013-1-24 02:35 编辑

我们家大人孩子都喜欢吃零食. 我自己小时候, 爸爸妈妈一看电视就摆上瓜子花生, 现在还这习惯. 每到下班下课的点大人孩子一块吃饼干土豆片, 因为饿了.

我们家的零食属于80%敞开供应, 如果吃太多了要提醒一下, 包括大人也被警告. 我的观察, 凡是孩子们爱吃的零食, 都是被禁止敞开吃的, 比如可乐. 敞开供应随便吃的零食, 他们看也不看. 几个月前做的糖果敞开供应实验的那一大包糖(我的带孩子的随笔里有讲到), 现在还在, 连碰都没有人碰了.

我家的孩子观察下来, 大人能管住自己的地方, 只要给孩子传输同等的信息, 孩子也能管住自己. 过量的糖果, 色素, 油炸制品, 寒凉食物的危害, 事先告诉他们, 然后把选择权给他们, 他们在品尝过以后, 自己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  我们家孩子还有过敏, 老大自己会看标签找有没有自己不能吃的成份, 这个事情上我发现孩子有非常非常强的克制力, 那么多看上去诱人的零食, 她一看有过敏成份就能马上放弃不再回头, 我自认为自己有时候还做不到. 教孩子看食品成份也是个很好的办法, 告诉他们那些成份是添加剂, 那些成份是色素, 他们自己挑零食的时候会仔细看有没有这些成份, 避免买不健康的零食.

另一个事情, 是我家最近还放开了牛奶. 他们两个过去喝了会起皮疹被禁止喝, 但看别人喝很眼馋. 现在试验过后他们已经不起疹了, 于是放开. 结果是, 他们喝了一两天后, 两人同时都宣布不爱喝. 我觉得他们的身体还是知道自己能接受什么的.

当然只是我家的一家经验.
发表于 2013-1-24 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相火外泄,自然会贪食生冷油腻厚味之品,随后,整个人品味、趣味以及人生观、 ...
三七生 发表于 2013-1-23 14:16


三七老师提醒我了,孩子的问题,从身体调理和心灵修复两方面同时入手,应该效果更好。以前光考虑后者了。

我跟孩子吃了2天垃圾食品,嘴角就起泡了,孩子吃的时间比我长都没事。孩子的身体也确实需要调理了。

谢谢。
发表于 2013-1-24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头又看了很多,我觉得有一点应该是肯定的,那就是三岁以内的小小孩,尽可能远离垃圾食品。套用一个时髦的概念:敏感期。我觉得孩子的味觉的敏感期应该是在这个阶段。当然越长时间越好。但我们不能活在真空,孩子也会慢慢接触到各种东西。但是根基打好了,才有能力去识别。然后就是不要主动诱惑她,诱惑来了也要平常心待之。
发表于 2013-1-24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siane 于 2013-1-24 10:26 编辑

正好我前两天刚转了一篇文章到我在民间中医网的帖子里,其中有一段提到了敏感期。我就转过来吧。

孩子在0-6岁时存在各种各样的敏感期,所谓敏感期是指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反复操作某一动作或反复学习某一项能力,并且学习能力特别强的时期。有依恋形成的敏感期、口腔敏感期、手腿脚等动作的敏感期、语言的敏感期、细微事物的敏感期、肌肤触摸的敏感期、执拗和完美的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数学敏感期、绘画敏感期等等。
  
出生不久持续到一岁多一点,是口腔敏感期。无论**阻止,孩子总把手放进嘴巴,而且吃得津津有味。**不要认为不干净而去阻止孩子,否则会留下心理隐患。**的就是保证入口的东西相对干净就行,而且最好能提供不同的东西让孩子用口腔去探索!这个阶段的孩子就是依靠口腔去探索这个世界的,如果顺利渡过,以后再也不会用嘴啃食物之外的东西。有些孩子进入幼儿园、小学仍改不掉吸吮手指或其他物品的习惯,甚至延伸成别的不良行为,例如:爱吃零食、吐口水、骂脏话!都在一定程度与口腔敏感期没过好有关。


所以我觉得口腔敏感起不一定是要给孩子吃各种东西,而是要允许孩子用口腔去探索对他没有危害的东西。关于儿童敏感期的书我没看过,当时只是按习惯给孩子买了专门用来咬的软塑料,儿子那叫咬的一个欢啊,吃手指也是有的。西方人在研究儿童生理心理特点上做的很好,我经常见到大人聚会时,小孩自己在地上爬着玩,在地上捡到什么就咬,除非是有危险的东西,大人很少阻止。
发表于 2013-1-24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时在群里看到,有些人以尊重孩子的名义让十余岁的未成年人自己选择继续上学还是外出打工,我觉得这些问 ...
松静 发表于 2013-1-24 05:51

    说得好
发表于 2013-1-24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6# 松静


    向你学习。
我也考虑到给孩子做好吃的,带孩子玩。
前两次给他做饼干,他浅尝则止,这让我有点郁闷,不过还没打击到积极性。考虑做其他口味的饼干。昨晚他到爷爷那里找饼干吃,看他挑剔口味我就问他,是不是妈妈做得不好吃,妈妈是不是得换个口味。宝宝说:“不是。现在不是没有你做的饼干吗!”晕,原来饼干出锅时他不饿。。。我两次都把饼干全部送人了。
继续努力。晚上只要我陪他玩他也很少看电视。以前我也检讨过,陪他玩三心二意呀。最近好点。
发表于 2013-1-24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挺好的,大家都用事实说话,好多人的看法都和我心有戚戚焉。

其实吃真的是一门学问,如何吃的健康又心情愉快是要技巧和方法的。大家都说了很多,我只说没说过的吧:

1,不要把零食和点心的概念混淆。

大部分孩子下午放学后都会很饿,这是很正常的,因为这段时间正是肾经运行时间,人体的新陈代谢快,下午一般人的运动量也大,这时候孩子如果要吃东西应该给他吃,尤其是本身体质偏瘦弱的,馒头,面包,饼干,糖都可以,尽量天然或添加剂少的,不要过量就行。这个时间段吃的东西只要不太多或难消化,不会影响晚饭。比如我家孩子放学后都会要吃的,一般都是几块原味饼干,或一个面包,一杯水,偶尔喝点果汁。吃完点心到晚饭这段时间,我都会要求孩子动一动,天热时在外面玩,现在天冷了他们自己在家练跆拳道。到了晚饭时孩子胃口又很好。

学校允许课间带加餐,我们家从来不带,因为上午两餐之间的时间短,孩子活动量又少,如果再加餐就影响中午的胃口。法国小孩一半都是带果泥,水果,饼干或奶酪。老大的班主任和我的观点很接近,她只允许学生带一个水果。

2.关于身体的智慧会告诉你什么好什么不好,这句话要看在什么情况下用。

身体是有智慧,比如你脾胃不好,不能喝牛奶或水果,或者你吃了街边不洁的食品,马上拉肚子,这些身体的确会马上做出反应,或者那些廉价的调味料做出来的小食品你的确能马上尝出好坏,因为它们对你身体的作用是直接的。但是请不要以为你的身体能马上对你吃的转基因作物,人工色素,各种人工调味料,氢化植物油做出反应。加上各种调味料的豆干你能吃出是转基因大豆做的吗?你能吃出膨化饼干里的铝的味道吗?你的胃能分辨出薯片是转基因土豆用棕榈油榨出来的吗?这些东西对身体的危害是长期的慢慢累积的,等你身体有反应时已经晚了,所以垃圾食品还是能避免就避免。不要把什么都推给身体自己来辨识,起码的常识还是要有的。要不然我们还学中医养生干吗?中国的现状是几乎无物不毒,我家三年前搬回法国就是因为在中国不知道还能给孩子吃什么。虽然回法国我们收入减少,开销增大,但我们都觉得完全值得。因为父母的责任首先就是保证孩子的健康。
发表于 2013-1-24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根本就没有买的零食。我妈不吃鱼和牛肉,所以这两样在我家是从不会出现,以至于我们家4个孩子都基本上不吃这两样。尤其是我和我妹,沾都不沾。我则是闻到别家煎鱼的味道都想作呕。
所有沾有牛的味道的东西都不吃,包括牛奶。

长大了在没素食前,觉得自己太偏食了,想过改变一下,但是还是没法接受这两样东西。
我是初中开始离开家住宿过集体生活的,即使这样也没能改变我对这两种食物的拒绝。

所以我觉得口欲上有关键期,吃的东西会改变一个人的口味,三岁前更是。
发表于 2013-1-24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骞妈 于 2013-1-24 13:30 编辑
吃的问题,没那么容易。
譬如我再举个吃零食的原因来:别的小朋友有,我也要吃。
这也是孩子吃零食的原因之 ...
寻找中医 发表于 2013-1-21 23:59


寻找中医的话,句句入我心。自入三七网以后,我开始慢慢有实际行动的改变。之前有看克氏的书,感觉深得我心。但现在看来,光受用是不够的。能够做到像寻找中医一样,真正领悟克氏的精髓,让人来体验生命的惊奇。是我这个所谓的心灵跋涉者不能够触碰到的。这些日子以来。我总是在回顾自己对零食的留恋,从孩童时期开始,因为家里经济的允许和父母的放开,我一直对零食是贪恋而又有选择性的。零食对我而言,有时真的就好像是一个心理的满足,这种我没有吃过。那种看起来好漂亮。那种也看起来好可口。每一样零食的选择背后都有一个心理的原因。还有这种是父母推荐的。那种是同学说好的。每一次零食的选择,既是对心理的一个满足,也是对接触者说法的一个检验。一个小小的零食,成了我对世界认识的一个试金石。而现在,我对孩子的零食限制太多太多了。我真是关上了那个让他触碰世界的大门了吗?我在反思。
发表于 2013-1-24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siane 于 2013-1-24 14:03 编辑

刚才网页有问题,没打完。

我自己和老公都不吃零食,也不喝饮料,我自己平时都喝水或茶,偶尔喝点果汁。我们孩子也是从小只喝水,不喝饮料。除了下午四点钟的点心,两餐间不吃其它东西。或者面包,或者饼干。饼干一般都是原味的,吃完一种换一种,不吃带各种果酱或巧克力酱的,有时候他们也爱吃中国带来的芝麻糊。

小时候我也从不带小孩去超市,都是买好了拿回家。既然知道这个商品世界的很多东西都是为了赚钱而设计出的垃圾,那又何必主动把这些不好的诱惑放在孩子面前。有些东西放开了的确会成习惯,比如我老公,以前渴了都是喝啤酒,法国因为奉行个人自由,很多家长都是从小让孩子自由选择食品,所以大部分小孩都是喝各种饮料长大的,然后就很难习惯淡味了。水虽然也喝,但是喝的比中国人少。当然现在中国小孩也染上了这种习惯。

亲戚朋友来时,也会送些巧克力或糖什么的,我自己有时候也给他们买糖,都是尽量挑天然和色素添加剂少的买。买糖是为了代替饭后甜品。法国人有吃甜品的恶习。我自己不吃,但孩子在学校的午餐有就成习惯了。巧克力过圣诞节时也会买给他们,只买黑巧克力。这些我们规定只许饭后当甜品吃,每次吃一两颗。孩子遵守的也很好。其实孩子正餐吃的好,对零食的要求就低。我自己每次回国,虽然父母说让我多休息,他们和阿姨来做饭,但我不出门时都尽量自己做饭给孩子吃,确保他们三餐吃好。

现在孩子上学后,看到同学们喝各种饮料,也会要求尝试。我的做法是同学聚会或请客你就随大流,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喝什么就喝什么,去餐厅吃饭套餐里如果有冰激凌,酸奶那就照吃,包饮料那就照喝,一般都选果汁而不选可乐,但家里是没有垃圾食品垃圾饮料的。所以孩子在家里不觉得欠缺,在外面也很少猛吃猛喝。现在带他们去超市,他们也只选自己要吃的早餐麦片,因为从来没带他们去过饮料或零食的柜台,所以他们也没有要买零食的概念。
发表于 2013-1-24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好我前两天刚转了一篇文章到我在民间中医网的帖子里,其中有一段提到了敏感期。我就转过来吧。

孩子在0- ...
asiane 发表于 2013-1-24 10:19



    你说得对啊,口腔敏感期是不需要给零食让他来满足。
这个时候孩子0-1岁,也不会问你要垃圾零食。
发表于 2013-1-24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寻找中医的话,句句入我心。自入三七网以后,我开始慢慢有实际行动的改变。之前有看克氏的书,感觉深得我 ...
骞妈 发表于 2013-1-24 13:29



   
发表于 2013-1-25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系不好,教育无效
寻找中医 发表于 2013-1-22 19:37

真理,我以前怎么就没搞明白呢。
发表于 2013-2-19 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在李跃儿论坛看到一篇帖子,觉得写得很好,转帖过来。

原帖地址:http://bbs.liyueer.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1736&extra=page%3D1&page=1

李跃儿论坛有各种儿童教育的专题讨论贴,有兴趣的网友可以去看下。

说起全糖主义,我想起我多年前的腹诽。

话说当年,刚来李网的时候,有一个让我非常心动神摇的词牢牢地吸引着我,这个词就是——满足。

我们都是好孩子,都是没有被充分满足的好孩子。生命中的那些缺失,让人对满足有着近乎咬牙切齿的向往和期盼。李网的爱和自由,将这种沉甸甸的向往和期盼瞬间点燃,慢慢地催生成了另一种对满足的执着。

我挽着袖子对自己说,“我自己没有被充分满足过,没关系,我还有孩子,我可以满足她。”(咳,我娃要是现在看到我那时的样子,肯定会夸我说,“嗯,是亲生的”

没说的,当各种满足,各种爱,潮水般向孩子涌去,她很快就晕了。

她很容易被激怒,很难体会对方的感受,面对自己做不到的事,她显得很暴躁,她看起来并没有我预想的那样幸福。

于是,我也晕了。

我问自己,“我付出的明明是一腔热血,可剧情怎么看起来越来越狗血?”(好吧,我承认我是看网络小说看多了)

来说那腹诽。

多年前,曾经有一个很典型的做法就是,不要对孩子限制得太紧,越限制越会激起孩子的要求,孩子特别需要的东西,只要充分满足她,孩子就会慢慢放下那份偏执。比如有些孩子特别爱糖,就给她很多很多的糖,让她买够吃够,孩子被充分满足之后,就够了,就不要了。

对于这个糖的例子,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和版本,大体就是孩子第一天还十几二十颗的需要很多糖,后来慢慢就不要了。

我的腹诽在于,干嘛一次性给孩子那么多糖,就为了让孩子从此戒掉糖?糖那么甜蜜的东西,为什么要戒掉?让孩子慢慢地享受糖的乐趣不好吗?

有点中医常识的同学大体都知道,吃糖多伤脾,引起痰湿,也腐蚀牙齿。可适量的糖份,反而可以滋阴润燥,如果及时漱口,对牙几乎没什么危害。一次性地不限制地大量允许孩子吃糖,虽然是为了将来的斩草除根,但对孩子也将造成某种伤害。

除了这种无条件的,或者说无力又无奈的满足,我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糖的这个例子,总是让我多少有点迷惑,我们用充分满足这种方式给孩子的爱,到底是因为爱太多,还是爱太软弱?

为什么就不能安心地陪孩子一起,慢慢地走,去共同面对糖的甜蜜与糖的伤情,共同享受半糖主义的幸福和缺憾,而是要一次性地解决糖的困扰,企望从此高枕无忧呢?

传统意义上的父母容易对孩子过于苛求严厉,处处设限。崇尚爱和自由的父母,常常以传统父母为诫,走入另一个误区,放弃为人父母该有的,对孩子的引领和督导。

其实二者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源于恐惧和担忧。前者是恐惧孩子不够好,后者是担忧自己不够好。

想想看,一个总是担忧自己不够好的妈妈,却挽着袖子,信誓旦旦、想方设法地去满足自己的孩子,这个场景真是有喜感得让人倒吸口冷气。

那个需要满足的到底是我们自己,还是孩子?

好吧,我承认,我就是这样一会儿热血沸腾,一会儿心灰意冷地一路走来。

如果说养孩子的过程中,有什么是值得我向小孩子的父母共勉的。那就是我们不但要给孩子爱,还要给孩子有力量的爱。

每个孩子都带着使命而来,他们的使命之一,就是引领自己的父母,驱散眼前的迷雾,看到自己的缺失,拂去爱表面的蒙尘,找回属于自己的力量。

带着爱的力量的父母,才更懂得真正体会并满足孩子的需要,而不是通过满足孩子填补自己的缺失与恐惧,满足那个弱小的自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2 11:01 , Processed in 0.03703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