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枝上傲梅

年轻中医无奈的境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句行业话的完整句子是"舍脉取证或舍证取脉, 我不知道这是谁先说的, 但是这八个字的确是黑话! ...
姜与炙甘草 发表于 2011-5-2 13:20



    有一种观点,当脉症不符时候,是舍脉取症或舍症取脉。脉不可尽凭。这句话我首先是从百年中医临床家胡天雄老师书上看的,原湖南中医大学导师胡天雄老师自学中医,精研内经,伤寒。老先生医术再不行也比你们强吧?

看医书要选择性的看,看现代世面上医书,这些人心浮气躁唯利是图,以讹传讹。没脸心术不正的有的是。
 楼主| 发表于 2011-5-2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7# 晴暖香
我两年前就看过岐轩脉法,对他们那个团队还是很佩服的,一直想去,没抽出时间。
发表于 2011-5-2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就来回答枝上傲梅的问题:我不是常州的,呵呵,看来先生的病号不少啊。我现在还没有请医怪帮我看病,即使看病了,在没有治疗好前我是不会把他的方子贴出来的,就像目前我也不会把你开的方子公布出来一样,我觉得那样做很不道德。我感恩每个给我看病的医生,虽然有的有效果,有的没有效果,导致我目前还要四处求医,我想每个医生都有局限性,我渴望遇到神医,但要随缘,所以治疗之中我只有感恩,没有怨恨。曾经三七网上一个老师帮我看病,因故中断治疗,主要原因在我,很想感谢他的无私帮助,恳请他给我帐号,略表谢意,但被他谢绝,至今还十分歉疚。
发表于 2011-5-2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个叫阵本善的,云南的医生。专治不孕,我的网号上有几个他治疗过的患者,此人最大的本事是一号脉就知道输卵管堵塞,输卵管积水。
一个女患者,流产之后月经淋淋半个月,流产后的第一个月经来一点就走了,做B超有5厘米的囊肿,我给患者开生化汤加益母草之类的。
第二个月月经期开始头痛,右侧腹胀痛,腹泻。做B超囊肿变1里面,月经来一点就走了,我给开药把腹泻治好了,但呕吐没缓解。
第三个月月经来一点就走了,小腹右侧痛,腹胀,还是恶心。听说阵本善到北京了,患者就到北京求治,阵本善号脉就诊断出输卵管积水堵塞,盆腔炎等。患者没买阵的药,回来让我开药,我没给她开,我从不会按别人的诊断开药方的。患者开始乱找中西医治疗堵塞和盆腔炎。

第五个月B超,B超显示患者怀孕三个月。看到这个结果,患者给自己选了两条路,一条是自杀,一条是出家。因为她被号脉诊断出输卵管积水堵塞盆腔炎之后,吃过西药抗生素,调经药等。这个女患者绝对美女是千万富翁的小老婆,是为了给人传宗接代而努力的。当她第一次流产之后,富翁就不想要她了。
发表于 2011-5-3 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正确认识脉诊

本帖最后由 姜与炙甘草 于 2011-5-3 06:05 编辑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陈清光(上海中医药大学费兆馥名师研究室)

       ●无论是神化脉诊,还是贬低脉诊,都是对脉诊的误解。准确地据脉断症并非评价中医师水平的标准,诊断水平高超不等同于医术高明。四诊合参,才是王道。
       ●疗效是中医诊疗的根本,如何提高临床中医师诊脉水平和疗效,应当是目前脉诊研究的题中之义与最终目的。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第十一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上,笔者有幸聆听了多位脉诊专家的报告。他们为中医脉学的继承和发扬增添了新活力,将脉诊研究成果扩展到更为广阔的新兴领域,带动更多人热爱中医、关注脉法,扩大了脉诊在民间的影响,他们对脉诊的艰辛探索令人敬佩和学习。
       对脉诊认识存在误区
       由于受西医思维的影响,现实中,一些中医师西化,忽视甚至遗弃了中医四诊,反而借助西医诊断技术来处方用药:感冒发热用清热解毒,冠心病取活血化瘀……如此千篇一律,悖于中医辨证论治精神,疗效可想而知。真正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指导处方用药的中医师已不多见,能够诊脉述症的更是凤毛麟角。这造成中医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和信誉下降,很多的患者从中医科走出来时会抱怨:这是什么中医,连脉都不把。临床实习中,学生也困惑:学到的诊断知识用不上,也不知如何使用,更别提开处方,造成对中医信心的丧失。中医西化,诊法遭弃,疗效打折,可谓当前“中医之病”。而近年来中医学术界和民间涌现出的这些脉诊高手,正体现出他们对当前中医存在问题的关切和所做的努力。
       《黄帝内经》曰:“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当前百姓以及很多中医师对脉诊的认识存在两种误区:一是神化脉诊。很多患者看病时,认为中医很“神”,一摸脉就能知道所有病情来由,把脉不准的中医就不是好中医,所以他们一句话不说,直接伸手放在医生面前,考验医生的水平。很多中医师,特别是水平较高者,也刻意借助脉诊炫耀自己的才能,故弄玄虚,招揽病人,一诊脉,便叙述病人的症状,常常使病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对于这种情形,《韩氏医通》早有训言:“世俗讳疾试医,医复讳情妄臆,而豪贵妇女往往不得望、闻,岂不大错?”二是很多医生,主要是西化的中医贬低脉诊。他们认为把脉没什么了不起的,不过是看看强弱,数数心率,对诊治无关紧要,更有甚者假装把脉,为思考治疗方案争取时间,自然对病人说不出什么。
       何为脉诊
       《古今医案》指出:“脉为医之关键。”那么,何为脉诊呢?脉诊是中医诊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主要是根据脉象分析元气阴阳的偏盛,体察病邪之所在,探求五脏气血的寒热虚实,进而识病辨证,审证求机,指导处方用药,推断预后。脉诊是中医最具特色的诊法之一,因而中医历代经典著作无不重视脉诊。《黄帝内经》中专门论脉的就有《脉要精微论》、《三部九候论篇》、《玉机真脏论》等六个篇章。《难经》论脉者占四分之一多,确立寸口脉法并为后世所宗。医圣张仲景更是将脉诊置于首要位置,每卷皆名“辨某某病脉证并治”,即依据脉之变化来确定证。证即疾病某一阶段的病机总和,治法依据病机而立,方药依据治法而出,形成完整的以脉为中心的辨证论治体系。第一部脉学专著《脉经》提出辨脉识病、脉证兼施的临证方法,使脉诊易于掌握,广为流传。由此,我们也可得知,中医脉诊,首先是为了探寻病机,而非症状。中医师是通过病机来推断症状。
       很多疾病的性质、吉凶顺逆皆以脉断。比如在临床见到尺脉虚的患者,我们可得知病机为肾精不足,病人应当出现腰酸耳鸣等症状,应当治以补肾益精;右关浮弦而大时,我们可得知病机为肝气犯胃,病人应当出现胃疼,嗳腐吞酸等症状,大致相当于西医“胃炎”的症状。某些特殊情况下,诊脉查病甚至可以做到西医望尘莫及的地步。比如,笔者在跟师的过程中,某次曾有一七旬老妪以“盆腔积液西医久治不愈”来诊,老师诊脉为涩而有力,细问得知患者发病以来有便秘严重等情况,遂神色凝重地让其转诊肿瘤科,并做相关西医肿瘤指标检查。患者走后,老师告诉我说,这例病人可能是大肠癌,我半信半疑。后来患者子女专程前来,称赞老师诊断准确。
       准确地据脉断症并非评价中医师水平的标准,诊断水平高超不等同于医术高明。比如,笔者今后遇到类似的老年患者,也可能据脉诊断某某癌症,但我的医术与老师却不可同日而语。在辨别脉象基础上的辨证论治与疗效的高低才是评价中医师的可靠依据。同时,较为精准地据脉断症有其特殊性,并非普遍规律,无法对每个患者都实现。较为精准地据脉断症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不能也不应当苛求完全达到。
       脉诊无法替代四诊
       尽管脉诊是四诊中最为重要和可靠者,但作为四诊之一,终究无法替代四诊。它不可能诊知所有的症状,许多病症未必通过脉象反映出来,出现某种脉象也未必一定出现症状。比如,现在很多女性为涩脉,却没有任何症状。更何况还有舍脉从症之例,这时据脉断症往往不准确,甚至相反。我们应当遵循《黄帝内经》 “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的探求病机原则,在结合其他诊法的基础上,思考原因,宁失其脉症,勿失其病机。诸如外感表证反见里证之脉,我们应当考虑到外邪化热入里;虚证之人反见实脉,我们应当考虑到因虚致实。
       从诊脉水平而言,中医师大概可分为三种:水平最高者,说出三到五个或然症状,至少有一两个符合,对于某些特定疾病(并非所有疾病),可以说出相符的西医病名;水平稍次者,说出的症状有可能不符合实际,但与中医病机证型相关;水平最次者,或者一言不发,或者滔滔不绝从头到脚说出症状,总会有一个症状包含其中,甚至采取心理暗示等手段。《黄帝内经》称脉诊为“切而知之谓之巧”,恐怕不是没有道理的。因此,四诊合参,才是王道。故《素问》言:“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疗效是中医诊疗的根本
       古代臻入化境的脉诊高手,他们不但诊脉神乎其神,更难能可贵的是处方用药效如桴鼓。陈寿《华佗传》载:广陵太守陈登患有怪病,胸中烦闷,面赤不食,久治不愈。华佗为之诊脉后曰:“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痈,食腥物所为也”。开方服药二剂,吐出虫子三升,“赤头皆动,半身是生鱼脍”,太守病自此而愈。《奉贤县志》、《松江府志》载:明时松江(今上海)名医姚蒙,精太素脉,“言人生死每奇中”,时江南巡抚邹来学有病召姚医治,诊毕曰:“大人根器 (指阴茎)上别有一窍,常流污水,对否?”邹大惊:“此吾之隐疾,事甚秘,汝何以知?”姚曰:“以脉得之。”邹始露出笑容,谢而求方。姚蒙说:“不须药也,至南京即愈。”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疗效是中医诊疗的根本,若临床中医师,诊脉高明,疗效显著,可谓完美,这也应当是目前脉诊研究的题中之义与最终目的。
发表于 2011-5-3 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论正确认识脉诊答-胡心藻先生

本帖最后由 姜与炙甘草 于 2011-5-3 06:19 编辑

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 陈清光

       经师友告知,胡心藻先生撰文《中医师必须擅长脉诊》(下称《中》文)批驳我的观点,我很高兴自己抛砖引玉,但仔细拜读大作之后,我颇感意外:不知胡先生是否曾完整地阅读我的原文,理解我的原意。该文之大半引用他人著述以混淆视听,将缺乏因果联系的文字作为例证,把种种“莫须有”的观点强加于我,让人如坐针毡。该文造成的后果更让我意外和愤怒:我第一次登上校园网的新闻头条,却是作为反面典型,为人所指。笔者身负师恩,不敢辱没师门,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只得拍案而起。
       “据脉断症”与“据脉断证”的天壤之别
       首先,胡先生篡改我的原文原意,同时肆意混淆多处概念。胡先生批驳我的观点说:“较为精准地据脉断证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不能也不应当苛求完全达到”。实际上,这不是我的观点,而是胡先生杜撰的。《正确认识脉诊》文(下称《正》文)中,我通篇是用“据脉断症”,并反对过度拔高“据脉断症”。证”与“症”,在乡医胡先生看来可能差不多,在其《中》文里面,二字就是混用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学术问题来不得半点马虎。自己错了,反而怪到他人头上,这岂是做学问的态度!
       “证”,即证候,是对病变发展某一阶段病人所表现出一系列症状进行分析、归纳、综合,所得出的有关病因、病性、病位的综合概括。“症”,即症状,是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出现的背离正常生理范围的异常现象。证候由一系列有密切联系的症状组成,可以更好地反映病变的本质(病机),正是中医脉诊探求的对象。根据脉诊来辨析证侯,探求病机,进而处方论治,是每个临床中医师应当掌握和必须擅长的。
       其次,通过《中》文“当代也有经验丰富的名老中医、纯正中医亦能据脉断证,令人叹服不已”可见,胡先生的意思当是“据脉断症”,即通过把脉来推断症状。笔者原本就认为“据脉断症”能够做到,在《正》文中笔者自己的“据脉断症”临证医案比比皆是。而胡先生大谈“较为精准地据脉断症是应当苛求达到,也完全可以达到”;“只要学习脉诊,精通脉诊”,就能“完全达到据脉断症的佳境”,过度夸大了个人的能力,过度拔高了脉诊。负责任、治学严谨的名老中医恐怕也不会接受胡先生的观点,“据脉断症”对某些患者某些疾病某些症状,是可以做到,但不是对所有患者所有疾病及所有症状都能实现,谈何“完全达到据脉断症的佳境”?胡先生洋洋千言,鼓吹“据脉断症”独不见其脉诊临证实例,令人生疑。
       第三,胡先生割裂上下文,曲解原意,断章取义。《正》文中,笔者为了说明上述观点,便举几例临证案例,案例未必完美,但力求翔实可靠。其中一例为吾师先于西医确诊大肠癌,笔者称之为“较为精准地据脉断症”。同时,特意注明这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诊脉查病甚至可以做到西医望尘莫及的地步”。这种情况“有其特殊性,并非普遍规律,无法对每个患者都实现;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不能也不应当苛求完全达到”。显然,“较为精准地据脉断症”无法苛求每一位临床中医师达到,如果胡先生坚持认为“应当苛求达到,也完全可以达到”,可以“完全达到据脉断症的佳境”,则不仅自欺欺人,也不符合临证实践。
       此外,胡先生文章中还大量引用古人及当代脉学泰斗费兆馥先生的原话,严重曲解古人及先生之原意,让人误以为他们鼓励“据脉断症”。胡先生可能认为这样就能强词夺理。由古到今的历代诸家关于脉诊的论述,未见只言片语来鼓吹“据脉断症”。相反,历代各派医家一致斥责俗医“据脉断症”,炫人耳目、蛊惑人心的行径。看来,胡先生亟需加强基本功的修习,端正学术态度。
       江湖中医的诊脉风气不可取
       或许胡先生脉诊水平较高,为一己之私而刻意借助脉诊炫耀自己的才能,招揽病人,一诊脉,便叙述病人的症状,常常使病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以致有“较为精准地据脉断症是应当苛求达到,也完全可以达到”之偏见。笔者对江湖中医式的诊脉风气不敢苟同。笔者在临床中,比较欣赏这种中医诊疗流程:先对病人望诊、问诊,然后把脉,参研脉诊与其他诊法是否一致,分析元气阴阳的偏盛,体察病邪之所在,探求五脏气血的寒热虚实,进而识病辨证,审证求机、指导处方用药,推断预后。如果在这一流程中,医生据脉断症,对病人讲述,往往容易打乱诊疗思路,甚至病历都无法记录完整。这恐怕不是对病人负责的态度。
       吾师脉诊高超,常能据脉断症(但不对病人讲,只私下里对我们讲),处方用药常常效如桴鼓。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稍有点滴心得,临证有时也能据脉断症,最初颇为自得,并刻意在老师面前表现据脉断症,原以为会受夸奖,不料老师异常严厉地教导:你把脉是为了什么!是啊,把脉是为了“据脉断症”吗?诊脉是为了探寻证侯病机,而非症状。中医师应当通过脉诊探求证侯和病机(可借此推断症状),指导处方用药。这是笔者在《正》文中反复申明的。
       反对过度拔高“据脉断症”
       笔者旗帜鲜明地反对过度拔高“据脉断症”。准确地据脉断症并非评价中医师水平的标准,诊断水平高超不等同于医术高明。据脉断症与疗效无直接关系。胡先生认为“不能凭脉描述症状,怎么能做到四诊合参,又怎么能保证方药对证,疗效确切?”否则就是“西化的中医师,丢掉了中医的传统特色与优势,怎么不令患者抱怨”。这种观点不但滑稽,而且危言耸听。笔者扪心自问,没有“丢掉中医的传统特色与优势”。中医师无法准确据脉断症,但却知道病机,用药取得疗效,是客观存在的,甚至是越来越多:临床常见消化科患者右关浮弦而大时,我们可知病机为肝气犯胃,病人应当出现胃疼,嗳腐吞酸等症状,但患者往往因服用西药而不表现症状,此时据脉断症是不准确的,但从脉象上却可得知其病机。笔者始终认为,疗效是中医诊疗的根本。提高临床中医师诊脉水平和疗效,应当是目前脉诊研究的题中之义与最终目的。如果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精准的据脉断症,既能取得患者信任,又可以增进医患感情,可谓锦上添花;但如果疗效不佳,根据脉象描述的症状再准确,也显得苍白无力。反而言之,中医师单纯以把脉著称,而不以疗效闻名,可谓悲哀。
       近年来,脉诊领域取得长足进展。在学术界,客观化研究不断取得新成果,基于四诊综合的中医四诊仪参与世博,打开了中医走向世界的窗口;新型脉象仪问世,并作为最具特色的诊断仪器参与俄国“火星探测计划”,堪称全球华人的骄傲。胡先生说“现在研制出了一些脉诊仪器。由此可见,据脉断症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可求的。”这不但是道听途说,更是乱加因果联系。民间中医界,却爆发出一股有些异样的脉学热潮,民间脉诊“高手、专家、大师”突如潮涌,漫天飞舞,民间的确有大量真正的脉诊高手存在,笔者亦收益颇丰,但可惜民间鱼龙混杂,高下难辨,且很多是为了把脉而把脉,与指导临证处方渐行渐远,恐怕数年之后便销声匿迹。甚至有人出于某种目的,不惜过度拔高脉诊地位,肆意夸大脉诊技巧,有“大师”甚至号称几天的时间让人“速成脉诊高手”,领悟脉诊之秘。相比较之下,胡先生所谓“较为精准地据脉断症是应当苛求达到,也完全可以达到”,“完全达到据脉断症的佳境”也可以让人理解了。今日脉诊之局面来之不易,值得每一位中医人珍惜,过度拔高脉诊,有害无益。中医养生领域的“张悟本事件”“李一事件”可做前车之鉴。
       孙真人有言: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民间脉诊“高手”亦可作如是观。
发表于 2011-5-3 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望闻问切不是必须的。
发表于 2011-5-3 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姜姐两贴"总结性"发言非常有意思。

俺一直认为,中医还真得借助西方科技进行现代化,取其客观稳定,以机器部分替代人力;不论是制药诊断还是治疗。
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也。
发表于 2011-5-3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2# 姜与炙甘草


    小妹妹,你从那搜刮出这么多资料的,你辛苦了。
发表于 2011-5-3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姜与炙甘草


    小妹妹,你从那搜刮出这么多资料的,你辛苦了。
杏林医怪 发表于 2011-5-3 08:25



    这话说的,咋让我想起灰太狼对美羊羊说话的口气??
发表于 2011-5-3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5# ttxxhh

从民间个体中医境遇看现行中医药方针政策的偏颇
http://www.37ct.com/thread-46459-1-1.html
发表于 2011-5-3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9# jillli1


    我是个粗人,身高1.8米,体重200斤,三十多岁的高龄,就像树枝上的玫瑰,就是那个渎职玫瑰说的埋土一半的人了。
前天跟一个朋友喝酒,今天早晨急性脑干出血走了,前几天看他喝酒喝的口眼歪斜,开玩笑跟他说你快脑出血死去了。今早起来为了透酒,喝半杯白酒,喝一口感觉手脚麻木,拉到医院抢救,没过来。永远的走了。

本人喝酒喝的酒精肝,肝比别人厚一指。一喝酒肝部闷,难受。人生的价值不在长短,人生的价值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细想是人民的思想。

我有个儿子,我活者为了儿子活着呢,我们大家都是为了儿女活着。

我念书时候,感觉毛主席思想已经过时,走上社会之后,拿个好奇心情看毛主席思想。越看越越喜欢看,毛主席思想从头到尾是人性的思想。我喝多了,话也多了、
现代人有苦难时候,把心情寄托在佛祖身上,
发表于 2011-5-3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1# 杏林医怪

老怪, 就冲您这一句为人民服务, 我敬您一杯酒!
发表于 2011-5-3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4# 杏林医怪

嗨, 有的话可以忽略不计较的.

您才33岁, 我可比您大多了.
发表于 2011-5-5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是很好的学术探讨帖,可惜到后来过于感情用事,大大超出了学术讨论的范畴,几近沦为人身攻击帖了,令版主不得不忍痛割爱转入了回收站。

余偶见之,不忍令其埋没,遂删去一些容易引起误会的情绪化的过激词句,同时尽量保持讨论的完整性,恢复阅读。

请跟帖者保持文字的纯洁性,不要让不良语气污染了帖子以及自己的观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3 20:13 , Processed in 0.02168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