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姜与炙甘草

我的中医爱好之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3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0# 姜与炙甘草

我有版主类似的经历,也跟版主一样对中医有执着的追求,也读了许多版主所读过的中医书藉,但却没有版主的中医能力。向你学习,当继续努力,提高自己!
发表于 2013-5-3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看完了,敬佩!
发表于 2013-5-4 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0# 姜与炙甘草


    您的经历很平常,但是得需要毅力,向您学习!
发表于 2013-5-5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好,我也是因为孩子半岁多生病,开始接触三七,接触中医,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庄先生给了我性理方面的指点。   现在对中医、以及修身入迷  。  多年来的困惑迷雾渐渐拨清。     生命从没有像今天一样美好。   ---------------向姜姐致敬
 楼主| 发表于 2013-5-5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年多来,一直学习李国栋老师的文章,他是继承刘绍武先生的三部六病学术,用伤寒来解伤寒,水平很高!

李国栋老师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lgdaz
 楼主| 发表于 2013-5-5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疾病的七分养               李国栋
      
      得病“三分治七分养”,这是众所周知的一句俗话。但是,七分养,养的是什么?可能就有不少人不是很清楚了。或有人说,养,就是养身体。是啊,养肯定是养身体,而不是养疾病。但是养身体的什么东西呢?就有很多人不太知道了。

      不少病人说,中医治本。这个本,是什么呢?这个本,就是人体内的阴阳气。

      疾病的发生,不论是新病还是久病、是外感疾病还是内伤疾病,是急性病还是慢性病,是身体的疾病还是精神的疾病,都是人体内的阴阳气失调了,或者说是人体内的阴阳气不谐和了。那么,人体内的阴阳气是什么呢?要明白中医所谓的阴气阳气,首先要明白中医学“阴阳”在疾病上的概念。

      中医在疾病上的阴、阳所指,是对于寒证、热证、虚证、实证等证候性质的概括。虚寒病证怕冷、口不渴、大便稀,属于阴病。实热病证怕热、口渴、大便干,属于阳病。那么,虚寒病证,是什么虚了、什么寒了?实热病证,又是什么实了、什么热了呢?这个问题,就回到了阴阳气的话题。也就是说,虚、寒病证,就是阴阳气或虚或寒了;实、热病证,就是阴阳气或实或热了。那么,阴阳气究竟是什么东西呢?不说不知道,一说您会笑。阴阳气,就是人体内的血液和津液。简单吧?就是这么简单。拿津液和血液来说,阴气是血液,阳气是津液。不过,中医学对阴阳气的认识,还有不简单的,中医学认为,阴阳气是运动变化的,不是静止不变的。阳气入于里则变为阴气,阴气出于外,则变为阳气。津液入于脉中,则变为血液,血液出于脉外,则变为津液。中医学还认为,上为阳,下为阴,外为阳,内为阴,故唾液为阳,胃液为阴,汗液为阳,尿液为阴。阴阳气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变化着。话说到这里,就知道“七分养”,养的是血液和津液;也知道“中医治本”,治的也是血液和津液。中医治病,就是调理血液、津液的或弱或强而出现的阴阳气不谐和。阴气弱则补阴,阳气强则损阳;反之阳气弱则补阳,阴气强则损阴。治病的法则就是补虚泻实,使阴阳气达到不弱不强的谐和状态,疾病就会痊愈。如《伤寒论》所说:“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亡血、亡津液之“亡”,是亡失、损失的意思。凡病,若经过或发汗、或催吐、或泻下的方法,损耗病人多余的血液或津液,达到阴阳谐和者,病必自愈。

      人体有很强的自愈能力,也就是说,人体与生俱来就有着自身调节阴阳失调的能力。比如说表部阳气强了,就是人体表部有阳邪,人体就有表热,这时人体就会以出汗的方式发散表热,出汗就是损阳,通过出汗排热,表阳不强了,也就没有表部阳邪了,人也就没有表热了,出汗也就停止了。再比如里部阴气强了,就是人体里部有阴邪,人体就有里寒,这时人体就会以腹泻的方式排泻里寒,通过腹泻排寒,里阴不强了,也就没有里部阴邪了,人也就没有里寒了,腹泻也就停止了。出汗和腹泻,就是人体自身调节阴阳的基本方式。

      中医治病,就是辅助人体调节阴阳。若邪气在表而不出汗者,其治疗原则就是帮助人体出汗。若邪气在里而不腹泻者,其治疗原则就是帮助人体腹泻。所以,出汗、腹泻、呕吐、怕冷、怕热等病理现象,实际上也是人体排邪或者给人以警示的生理现象,是自身调节阴阳的自愈能力。人体的自愈能力,就是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也就是人体的免疫能力。这个自愈能力,是靠血液和津液能够正常运行来完成的。所以说,七分养,养的就是血液和津液。那么血液和津液是怎么生成的呢?简要的说,是靠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来完成的。脾胃健运,消化吸收功能好,那么就能够正常消化饮食物。饮食物通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就变成了血液和津液。所以,七分养,就要养胃。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胃气平和,是人体健康的基本保障。

      那么养胃,从那些方面入手呢?主要还是从饮食上入手。不要过量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影响脾胃消化的食物。以脾胃的基本需要为原则。脾胃的基本需要,就是饿了要进食,渴了要喝水。现在有相当一部分人,片面理解喝水排毒的意义,于是不管人体缺不缺水,都要经常喝水,这是不利于健康的。因为喝水过多,与进食过多一样,都会加重脾胃负担,不能正常消化吸收。需要提示的是,水也是要经过脾胃的消化吸收,使水变成津液,才能营养人体。若喝水过多,超过了人体对水的需要程度,就像进食过多会发生食积一样,喝水过多也会发生水积,中医叫作蓄水。水积的表现,轻者会大便不成形,重者会腹泻,或者会出现四肢酸沉,甚至肢体浮肿,小便不利。这是饮水过多或者脾胃功能较弱,不能正常吸收和排泄身体内多余的水分,而出现的水邪作怪的表现。所以,养胃,正常的做法,也是最基本的做法,就是根据需要进食或喝水。有的人胃热,常口渴,小便多,大便干,消化水的能力强,就要适当多喝水,以保障身体对水的需求量。有的人胃寒,口不渴,小便少,大便稀,消化水的能力弱,就不能多喝水,甚至不需要专门喝水,靠正常吃饭摄入的水分就够用了。这就是养胃的最基本的内容。养胃的目标,是保证胃口好,有食欲。有食欲,才能正常消化吸收摄入的饮食物,使其转变为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若不注意适量喝水,喝水量超过自身的需要量,体内多余的水分得不到消化,就会影响食欲。若一个人的食欲不好,就不能正常消化吸收摄入胃内的饮食物,在这种情况下,无论食用何种补养品,都是无助于人的,因为不能消化吸收,所以食用补品也是白搭。

      综上所说,七分养,首先要养好胃。胃和才能寝安,胃和才能二遍通畅。胃和,寝安,二便通畅,食纳和排泄正常,就反映了人体内的阴阳气谐和,反映了津液和血液运行正常,这就没有不健康的道理。
发表于 2013-5-5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叹楼主的毅力和决心,楼主读了那么多的书真是了不起,对于我来说别说是内容,光看看书名就已经很晕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5-6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在经方论坛知道民间中医蔡长福老师。

他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718441822
 楼主| 发表于 2013-5-17 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行者老师录音讲座整理文稿
http://bbs.yangsheng5.com/redire ... o=lastpost#lastpost

5月份,早上5点起床看行者老师09年的讲座,今年终于能轻松看懂了,去年5月份还一直迷惑呐。目前,我对厥阴病的理解和脉法有了系统的概念,老是忍不住击掌而慨!

每天早上只看2篇,多看一篇就有点消化不良,呵呵。
发表于 2013-5-17 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行者老师录音讲座整理文稿
... o=lastpost#lastpost

5月份,早上5点起床看行者老师09年的讲座,今年终于 ...
姜与炙甘草 发表于 2013-5-17 05:59

太牛了。行者老师的讲座我读着感觉就像天书。
 楼主| 发表于 2013-5-17 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xingzhe93.com/forum.p ... p;fid=57&page=3
以上连接是行者老师讲中医(去年新讲)的,我也看不太懂,所以只好重温09年讲座。
 楼主| 发表于 2013-5-21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比三年的三之气方

辛卯年三之气(小满5月21日-大暑7月23日):主气少阳相火,客气阳明燥金。燥气下临,木气受制,“凄沧数至,木伐草萎,胁痛目赤,掉振鼓慄,筋痿不能久立”。相火上冲,燥邪下乘,“燥极而泽,民病寒热”。上宜苦,下宜辛,可分阴阳体质以柴胡桂枝汤、大柴胡汤之辈调之。

壬辰年三之气(小满5月21日-大暑7月22日):主气少阳相火,客气太阳寒水。“天政布,寒气行,雨乃降,民病寒,反热中,痈疽注下,心热瞀闷,不治者死。”火气主令之时,寒气外收,火郁不发,痈疽起于肢体,瞀闷生于心中。外宜辛温解表,内宜苦寒清热。汗出烦热者可柴胡桂枝汤合四逆散并加栀子、黄连之类(1)。腠理密固汗不出而发为咳喘或痈疹者,火为寒郁不能外泄也,可试与小青龙加生石膏汤加味(2)。

癸巳年三之气(小满5月21日-大暑7月23日):主气少阳相火,客气厥阴风木。三之气,天政布,风乃时举,民病泣出耳鸣掉眩。太阳病不解,乃深入少阳,又兼风木司天,风火相煽,气升不降。可处以大小柴胡之类,精不足者可柴胡加龙骨牡蛎收之。食可黑豆绿豆类代茶饮。

我爱人的身体连续两年(2011和2012年)都在三之气出了点小问题,今天又到了2013年的三之气,我要盯紧些。
发表于 2013-5-21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姜姐请问您的QQ号是多少?可以到您的空间逛逛吗?您的空间肯定都是宝贝,跟在您后面一定能捡到宝。
 楼主| 发表于 2013-5-21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3# 子龙妈妈

我的QQ空间是1390117525,其实,我的宝贝全都在37网上,空间里放一些反转的文章和各家中医学说。
发表于 2013-5-21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功夫不负有心人,姜姐姐真是进步神速啊。妹妹都自叹不如,佩服姐姐的这股子钻研劲。记得那年三七先生到郑州讲课,我们见了一面,对姐姐印象很深,转眼3年了吧,姐姐精进了这么多,而我还是徘徊在中医大门之外,惭愧惭愧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6-19 01:38 , Processed in 0.02743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