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我非鱼

宝宝夜间烧 哭闹 拉稀 三彩姐帮看一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1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uyunfei 于 2010-5-10 23:46 发表
我家孩子18个月了庄先生还只给用八分之一贴,你也真太胆大了。不怪姜姐说你哈。

医理我也不懂,不过庄先生讲过丁桂用量的多少应该是取决于孩子当时的病情需要,多升少降!
 楼主| 发表于 2010-6-2 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拉稀,已经有四五天了,开始是条形的有些软,后面就是喷射出来的水,不过没有发烧,头热四肢凉,丁桂继续贴上,貎似不管用,这两天凌晨二点就开始碾转返侧,挥手蹬腿,咳嗽,虽然不醒,但很难过的样子。早上六点拉稀,晚上小便少,有时一整晚都没有,二点多闹的时候我把他才会尿一小点。白天精神还好,流清鼻涕,能玩能闹。
  知止老师说:“所有症状表现与病情发展过程的不同,都是由不同程度的正气水平在与病邪抗争时所呈现出来的。上述不同类型的太阳病表现,就是由于不同的阳气水平与状态决定的。在阳气呈不同状态的同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津液状态的不同,如汗出的有无。此外,太阳病时还会呈现出其它形式的津液失常状态,这也是我们在临床中需要辨识的要点。


  例如,机体在阳气充足,抗邪力量强盛的情况下,受寒后卫气会率领津液迅速向体表颁布,呈现出发热、恶寒、脉浮等表证,在没有成功地恢复肌表气机而汗出热退之前,不断地向体表输送营气与津液的支持,对在内的胃肠即是一种负担,也是一种压力。这时如果病人平素胃肠功能偏弱或胃肠也受到了刺激时,从内到外的所动员起来的津液就会在没有变成汗发出来前,因胃肠不堪重负从腹泻而出。


  因为这时机体的阳气足,所以水液虽不能外出为汗,也不会凝滞于腠理某部而形成“水饮”,只会在被郁遏的阳气激迫下自寻出路。在阳气与水液郁遏到一定程度而下泻时,就像河堤决口时一样,这个失控的部位会变成整体态势的宣泄之处,所以腹泻的表现是来势急迫,水样的稀便喷射而出,并且是一日多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这里的“下利”,就是腹泻的意思。此时机体的主要状态还是卫气倾移于肌表欲恢复体表的气化,所以仍有发热,为太阳病。但同时影响到了内在胃肠的气化而出现下利,所以阳明的气化也失常了,即为阳明病。所谓的“合病”,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气化失常同时发生。这时虽然剧烈的腹泻是个明显的主证,但主要机制仍是太阳气化不利,只要恢复了太阳的气化,体内没有压力,腹泻自然就会停止。此所以时的治疗要点仍然是开太阳之表,而不是直接的止泻。”,“例如新生儿很容易在感受风寒后会出现口中吐泡泡和拉肚子的表现,这在医院经常被诊断为“吸入性肺炎”、“新生儿肺炎”或什么感染、胃肠炎之类的,然后开始堂而皇之的住院治疗。其实这种吐泡泡的症状相当于大人所吐的寒痰和湿痰,只是表现不同而已,因为新生儿身体里还没有那么多的脏东西来形成典型的痰。这些情况下只需要用温通开表的方法宣畅一下气机,就会帮助他好起来。在刚开始有症状时用拧干的热毛巾敷一下头顶、少喝点姜枣汤或稍稍用点辛温解表的中药,喝上几口就会有很好的效果。而在喝辛温解表的药后,可能并不是出汗而解,而是拉肚子,或在原有的基础上拉得更急或更多一点,但一般都不会拉得太多,只要拉出一点粘粘的东西症状就会明显减轻,然后很快好起来”
  7224162老师这样说:“附子理中汤(丸)证:感冒发烧,昏睡喜卧,两眼乏神。头晕心慌,恶心欲呕或呕吐,小便频少,便溏次多而里急。恶水怕触水。舌苔腻。
       党参5克,生白术5克,干姜5克,炙甘草5克,黑附子3~6克或用丁桂儿脐帖外敷肚脐,一日一换。
       煎法同前,三餐前各服一煎或隔二至四小时服一煎。小儿一煎分两或三次服。
加减法:痛则欲便、便后痛减或额热足冷加肉桂3~6克;腹泻次多量多,加肉桂10克,兼口干饮水多、有轻度脱水者党参白术用10克,加生淮山10克;浑身酸痛畏寒恶风者加桂枝8克;年高体弱者,不用黑附子。

       注:⑴、此证型为少阴病的寒水证,类象于阴雨天的烂泥地。正治一方面给予睛天,一方面筑渠排水。
       ⑵、此方有成药可替代。加肉桂者在南方名为桂附理中丸,北方名为参桂理中丸(北京同仁堂产,参为人参,药效显)。大人一次服一至二丸,小儿服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丸,或以丸煎汤饮。

  这个到底那个才是对的哦,求解!
 楼主| 发表于 2010-6-2 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拉稀,已经有四五天了,开始是条形的有些软,后面就是喷射出来的水,不过没有发烧,头热四肢凉,丁桂继续贴上,貎似不管用,这两天凌晨二点就开始碾转返侧,挥手蹬腿,咳嗽,虽然不醒,但很难过的样子。早上六点拉稀,晚上小便少,有时一整晚都没有,二点多闹的时候我把他才会尿一小点。白天精神还好,流清鼻涕,能玩能闹。
  知止老师说:“所有症状表现与病情发展过程的不同,都是由不同程度的正气水平在与病邪抗争时所呈现出来的。上述不同类型的太阳病表现,就是由于不同的阳气水平与状态决定的。在阳气呈不同状态的同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津液状态的不同,如汗出的有无。此外,太阳病时还会呈现出其它形式的津液失常状态,这也是我们在临床中需要辨识的要点。


  例如,机体在阳气充足,抗邪力量强盛的情况下,受寒后卫气会率领津液迅速向体表颁布,呈现出发热、恶寒、脉浮等表证,在没有成功地恢复肌表气机而汗出热退之前,不断地向体表输送营气与津液的支持,对在内的胃肠即是一种负担,也是一种压力。这时如果病人平素胃肠功能偏弱或胃肠也受到了刺激时,从内到外的所动员起来的津液就会在没有变成汗发出来前,因胃肠不堪重负从腹泻而出。


  因为这时机体的阳气足,所以水液虽不能外出为汗,也不会凝滞于腠理某部而形成“水饮”,只会在被郁遏的阳气激迫下自寻出路。在阳气与水液郁遏到一定程度而下泻时,就像河堤决口时一样,这个失控的部位会变成整体态势的宣泄之处,所以腹泻的表现是来势急迫,水样的稀便喷射而出,并且是一日多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这里的“下利”,就是腹泻的意思。此时机体的主要状态还是卫气倾移于肌表欲恢复体表的气化,所以仍有发热,为太阳病。但同时影响到了内在胃肠的气化而出现下利,所以阳明的气化也失常了,即为阳明病。所谓的“合病”,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气化失常同时发生。这时虽然剧烈的腹泻是个明显的主证,但主要机制仍是太阳气化不利,只要恢复了太阳的气化,体内没有压力,腹泻自然就会停止。此所以时的治疗要点仍然是开太阳之表,而不是直接的止泻。”,“例如新生儿很容易在感受风寒后会出现口中吐泡泡和拉肚子的表现,这在医院经常被诊断为“吸入性肺炎”、“新生儿肺炎”或什么感染、胃肠炎之类的,然后开始堂而皇之的住院治疗。其实这种吐泡泡的症状相当于大人所吐的寒痰和湿痰,只是表现不同而已,因为新生儿身体里还没有那么多的脏东西来形成典型的痰。这些情况下只需要用温通开表的方法宣畅一下气机,就会帮助他好起来。在刚开始有症状时用拧干的热毛巾敷一下头顶、少喝点姜枣汤或稍稍用点辛温解表的中药,喝上几口就会有很好的效果。而在喝辛温解表的药后,可能并不是出汗而解,而是拉肚子,或在原有的基础上拉得更急或更多一点,但一般都不会拉得太多,只要拉出一点粘粘的东西症状就会明显减轻,然后很快好起来”
  7224162老师这样说:“附子理中汤(丸)证:感冒发烧,昏睡喜卧,两眼乏神。头晕心慌,恶心欲呕或呕吐,小便频少,便溏次多而里急。恶水怕触水。舌苔腻。
       党参5克,生白术5克,干姜5克,炙甘草5克,黑附子3~6克或用丁桂儿脐帖外敷肚脐,一日一换。
       煎法同前,三餐前各服一煎或隔二至四小时服一煎。小儿一煎分两或三次服。
加减法:痛则欲便、便后痛减或额热足冷加肉桂3~6克;腹泻次多量多,加肉桂10克,兼口干饮水多、有轻度脱水者党参白术用10克,加生淮山10克;浑身酸痛畏寒恶风者加桂枝8克;年高体弱者,不用黑附子。

       注:⑴、此证型为少阴病的寒水证,类象于阴雨天的烂泥地。正治一方面给予睛天,一方面筑渠排水。
       ⑵、此方有成药可替代。加肉桂者在南方名为桂附理中丸,北方名为参桂理中丸(北京同仁堂产,参为人参,药效显)。大人一次服一至二丸,小儿服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丸,或以丸煎汤饮。

  这个到底那个才是对的哦,求解!
  我采取的措施:1、让他继续拉,拉完了就好了,这样有点残酷,现在心里有点不忍,因为已经四五天了;
         2、喂宝吃了一丁点儿理中丸,我觉得他胃有点不好,吃的小米拉的小米;
         3、看书无解后来这里求助。

[ 本帖最后由 我非鱼 于 2010-6-2 05:44 编辑 ]
发表于 2010-6-9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哪位高手给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10-6-10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用看了,宝宝自己好了!
发表于 2011-7-25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宝宝也拉稀,带泡沫的。我看到楼上真热闹,理解楼主的心情。我老公坚决不让我上网学中医,在家里看到我看这些就把电脑关了。老公跟婆婆都认为我中邪了,在练法轮功,无药可医了,很不正常。要怪真的是怪我自己懂得的真的不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7 09:38 , Processed in 0.02031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