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知止

自学中医理法方药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土爰稼穑,春种曰稼,秋收曰穑,稼和穑是两个过程、两种状态的事件,不像前面四行那样只能呈现一种过程和状态。《说文》:“爰,引也”,就是援引的意思,也就是接受、拿过来用。爰字上面的“爫”是一个覆手的象形,下面的“又”是一个伸出的右手的象形,中间的字形代表所交接的物品。从字形上看,爰就是这样一个授受的过程。在讲土的时候,不“曰”某一种特性,而是“爰”了两种特性,那么土所援引的是什么呢?我们知道大地是无所不受的,不过其中最大的象是接受在天的四时之气。春天来了,就接受春时木气的作用,使作物萌动、发芽;夏天到了,就接受火气的作用,奉养作物开花、繁茂;秋天来了,就接受金气的作用,使作物结果、成实;到了冬天,就接受水气的作用,封藏万物,休养生息,安然等待下一期的使命。整个过程中只有安然的承受与配合,毫无自我,而成就一切。四时有来有往,唯土不可或缺,在毫无自我中成就了恒常的自我。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土地的这种特性古人称之为“坤德”。在人类的比喻中,经常把大地比喻为母亲,确实也只有母亲才能配得上这样平凡而伟大的比喻。从临床及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观察到,具有“坤德”的女性确实是位好妈妈,她的孩子和家人都会比较幸福,出现了健康问题也比较容易解决,她自己也往往感觉到幸福。即便没有明确的幸福感,也没有那些难以化解的烦恼。相反,缺乏“坤德”的女性,不但自己的身心很容易出状况,其家人往往也有同步的问题,并且容易反复。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元纪大论》中说:“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是在讲属天的四时阴阳与属地的五行气化的规律。根据四时的气候特征,把一年分为六个时段,即“六气”。根据每一段气候中主导时令的阴阳之气的多少分别称之为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即三阴三阳。三阴三阳之不同所呈的现象就是“寒暑燥湿风火”,这些不同的实质是照射到地面阳光的多少不同。


随着四时地面吸收到阳光的多少不同,大地的万物都相应地呈现出“生长化收藏”的不同过程与现象,这就是体现为五行规律的“地之阴阳”。在中医学中,五行最重要的含义就是“生长化收藏”,结合前面第一节“生命的特征”的内容,我们很容易发现,这种“应象”的五行所揭示也就是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及其状态转换的机制。清代大医黄元御所强调的“一气周流,土枢四象”气化模型,就是源于这种对五行的认识。对此,古人还有“土载四行”之说。
发表于 2010-2-1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俺的悟性太差,还是等知止先生写完,打印下来慢慢学习吧。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朱珠 于 2010-2-1 19:28 发表
俺的悟性太差,还是等知止先生写完,打印下来慢慢学习吧。


不是您的悟性问题。

我今天才发现在写的时候一直潜在的心态:就是下意识地纠正自己以前的错误理解。

现在看看写下来的东西,全是针对我所学过的通行教材的不足之处或误导之处。这样写算是对我自己自学的一个总结。这此内容会比较适合看过一些“中医教材”的初学者和多数在校的学生,可能不太适合直接上手学习中医的人。所以您直接看三七先生、庄严先生、悠然子先生的文章就可以。不用打印浪费黑和纸张了
发表于 2010-2-1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行和六气不同,

病有生于五行者,有生于六气者,五行者,不运行也,即病也,六气者,外现也可引起病生,形以育气。气以成形,形气相合,病从何 生
发表于 2010-2-1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行图,五脏图。

[ 本帖最后由 高天上流云 于 2010-2-3 19:43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三七养生加入

x
发表于 2010-2-1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行范畴图

(不知道为啥变小了啊???)压缩一个,可能我的上传字节权限较小的原因,压缩这个打开后很大的,应该可以看清楚,若有不小心写错的地方,请老师和学友们指出我好更新。

[ 本帖最后由 高天上流云 于 2010-2-1 22:39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三七养生加入

x
发表于 2010-2-2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要通读此外还得打印出来慢慢领会,谢谢知止先生!
发表于 2010-2-2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几句

终于看懂了一段故事情节,就是“土爰稼穑”的那段,很认同老师对"坤德"的论述。在家庭生活中,如果母亲太强势,家人及子女大都会郁郁寡欢。常言道,大树底下不长草,可能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我也觉得老师的这本大册子应属于高端学术交流,最起码是高等教育教材,我等业余爱好者哪能看明白。请老师以后有时间写幼教版的小册子吧,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0-2-2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靖枚 于 2010-2-2 16:58 发表
终于看懂了一段故事情节,就是“土爰稼穑”的那段,很认同老师对"坤德"的论述。在家庭生活中,如果母亲太强势,家人及子女大都会郁郁寡欢。常言道,大树底下不长草,可能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这本大册子应属于高端学术交流,最起码是高等教育教材,我等业余爱好者哪能看明白...


认同您的感觉。高端谈不上,教材更谈不上,高不成低不就了,卡

我再努力调整一下。写幼儿读物那更需要水平啊。
 楼主| 发表于 2010-2-2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综上所述,阴阳与五行都是揭示自然界普遍规律的,它们所揭示的运动变化规律与机制,也是人体所固有的基本规律与机制。从“应象”的五行可以看出,阴阳与五行所描述的是同一个过程,不过强调的角度和细节有所不同。这样的描述有利于我们在整体上参考各方面的相关因素而动态地把握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例如《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夫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就是讲天地间以阳光为主体的“气”与在地的“形”之间的整体变化规律。


          根据在天之气所呈现出来的气象,分为六气,即前面提到的三阴三阳,这是从在天的四时阴阳角度而言。在地的有形质的万物直接或间接地与阳光相感化合而有的生、长、收、藏过程,即体现为五行的规律,这是从在地的事物角度而言。事实上“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是天地间的一个共同过程,三阴三阳与五行这两个角度的运动变化是同时运作的,所以对具体的气化过程需要把两个角度的描述合起来观察。以阴阳来统摄的这些气化过程在天的征象和在地的五行属性,即分别称之为: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
发表于 2010-2-2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的工业文明造就了太多玩命的“狂生”,我们没有能力改变一个时代的趋势,只有把合乎自然规律的中医道理尽可能地让自己和更多的人知道并落实,才可以不被时代的浪潮吞没,为天地间维系多一份的和谐。

赞叹知止老师的胸怀和学识!
发表于 2010-2-6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我也觉得老师的这本大册子应属于高端学术交流,最起码是高等教育教材,我等业余爱好者哪能看明白。请老师以后有时间写幼教版的小册子吧,呵呵。”

也想这么说来着
 楼主| 发表于 2010-2-8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脏腑

《内经》中并没有详细介绍各个脏腑的形态结构,只有在讲述脏腑功能时大略地涉及到脏腑的大、小、偏、正等形态特征。《内经》中关于脏腑的内容更多是的基于功能特征而论述脏腑对整体生命过程的调控机制。所以中医学所说的脏腑,不仅仅是解剖学意义的实体概念,更重要的是涵盖了生理病理过程的气化的概念。也就是说,中医学所讲述的脏腑忽略了实质脏器的结构性细节,直接关注了它们的系统性功能,尤其是发生于这些脏器载体上的生命过程与现象。据此可以把中医学的脏腑理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偏重于形质与功能的内容,以《灵枢•本藏》为代表;一类是偏重于现象层面的规律性内容,以《素问•六节藏象论》为代表。这两类内容都散见于《内经》多数的篇章中。这样分类只是为了学习的方便,事实上在人体中这两方面是同时进行的完整过程,根本是不可分割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5 00:20 , Processed in 0.02731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