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水中火

三七生答问拾遗〈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9-8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会用火就算不得一个中医。当然,只会用火也算不得一个好中医。真正的好中医应该既知道火的重要性与主导作用,同时也知道火宜藏而不宜亢。
http://www.cntcm.org/cgi-bin/topic.cgi?forum=27&topic=631
 楼主| 发表于 2008-9-8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认识事实,只能说认识存在局限,而不能指责事实不符合你的认识。中医的常识在西医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这正反应出了西医认识方法的局限和短浅。只能用事实来纠正局限错误的认识,而不能用局限的认识否定事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想不通这样的道理说明逻辑衔接有些偏差。
双盲试药,这个盲字用的好,其实西医的临床实践正如他们自己所描述的那样:盲目试验。这是他们理论天生的缺陷造成的无法避免的局限,如果有正确理论的指导,治疗就不是实验,而是实践。就像吃东西是为了不饿一样,并不是吃了之后试试饿不饿,因为经验常识是不需要证明的。
http://www.cntcm.org/cgi-bin/topic.cgi?forum=27&topic=281
 楼主| 发表于 2008-9-8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好,其实就是君火不明、相火不位了。也就是两火衰了,动力不足了,阳不化阴了,废物堆积了而已。
http://www.cntcm.org/cgi-bin/topic.cgi?forum=27&topic=635
 楼主| 发表于 2008-9-8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安徽在什么方位,再看看目前的主客气及中运司天之气的关系,就应该知道病为何气所主了?难道蒲辅周去世了病人就都不活了?
  西医自己都知道所谓的疫苗根本一点用都没有,人命关天的事何必自欺欺人呢?

从我了解到西医的本质那天起,我不再用任何西药。当然在没了解之前没少受害,这也是我对其深恶痛绝的原因。新诺明是西药,西药就是新诺明,不是偶然性,而是必然性,这是无法改变的逻辑的必然!
http://www.cntcm.org/cgi-bin/topic.cgi?forum=27&topic=638
 楼主| 发表于 2008-9-8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病为形,指标如影,二者关系如影随形。只知道在影子上做文章,能触及到病的实质吗?
中医病因在五运六气中寻,西医病因在细菌病毒中找,一通于天地,一拘于细微。本末不同,高下悬殊。岂可相提并论?
  http://www.cntcm.org/cgi-bin/topic.cgi?forum=27&topic=634
 楼主| 发表于 2008-9-8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抗生素除了真正的细菌感染,什么病也治不了。它的所谓疗效,是把病情引向深入,在表面上短期隐藏的结果。从实质上来说,病情实际上是加重了。
http://www.cntcm.org/cgi-bin/topic.cgi?forum=27&topic=1578
 楼主| 发表于 2008-9-8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就是湿热证吗,怎么还弄出个肠伤寒?
http://www.cntcm.org/cgi-bin/topic.cgi?forum=27&topic=13
 楼主| 发表于 2008-9-8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医就象现在无知的女人,染个黄头发就自以为先进而且科学了,自以为高人一等!

    luanjiaqin先生比喻准确之极,西医不过是靠欺骗无知愚昧者哗众取宠自抬身价的跳梁小丑而已!
http://www.cntcm.org/cgi-bin/top ... amp;show=0&man=
 楼主| 发表于 2008-9-8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寒气入骨,非风药所及。大剂辛温,或可起废,然需布置得法方可。
http://www.cntcm.org/cgi-bin/topic.cgi?forum=27&topic=1044
 楼主| 发表于 2008-9-8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反复思维,此病与寒热湿燥四气有关,病位波及手足少阴手足太阴四脏,寒热燥湿不能相济,反各以偏刑脏,致令营卫不通阴阳离绝,遂置人死地。寒湿伤足太阳少阴,寒燥伤手少阴太阳,湿热伤足太阴阳明,燥热伤手太阴阳明。而终以木火刑金之势先令肺金罹难,天时使之也。治当先救其肺,同时外散寒结,内清热郁,润燥除湿,并行不悖:
   当归10克  麻黄20克  黄芩15克  黄连15克  柏子仁10克  大黄10克  黄柏10克  苍术10克  茯苓10克  附子10克

最后定方,似乎更能与“寒湿伤足太阳少阴,寒燥伤手少阴太阳,湿热伤足太阴阳明,燥热伤手太阴阳明”相应:
   麻黄20克  桂枝10克  当归10克  麦冬20克  黄芩10克  大黄10克  黄柏10克  苍术10克  茯苓10克  附子10克
其实方意在辨证过程中已经阐述清楚:除足太阳少阴寒湿,温手少阴太阳寒燥,泻足太阴阳明湿热,散手太阴阳明燥热。虽有凉药,乃急救其上炎之火,非凉血之意也。兵分四路,意正在调理肺部(经)以及其他相关脏器的虚实顺逆,欲从实际出发,非敢于书本之下胶柱鼓瑟也。
  http://www.cntcm.org/cgi-bin/topic.cgi?forum=27&topic=716
 楼主| 发表于 2008-9-8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济苍生以中药救苦以医名世
    弘医道以论坛为家以身殉职

    继承桂枝汤先生遗志,振兴中医!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君子懿行,垂范后昆
    前辈嘉言,常铭座右

    桂枝汤前辈精神永驻!

建议先生墓碑这样镌刻:
    中医刘济苍之墓

    先生尝言,取桂枝汤为名,亦有贵知之意。子曰:温故而知新。又曰:致知在格物。先生好学不倦,日新又新,与时俱进,壮心不已,不知老之将至,诚学人之典范焉。
http://www.cntcm.org/cgi-bin/top ... amp;show=0&man=
 楼主| 发表于 2008-9-8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几乎一字不差,与大剂附子理中当沉疴顿起。竟落入奴隶人之后,惜哉!
http://www.cntcm.org/cgi-bin/topic.cgi?forum=4&topic=297
 楼主| 发表于 2008-9-8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妙哉!上病下取,下病上取;右病左取,左病右取。平衡之妙,对称中求。
http://www.cntcm.org/cgi-bin/topic.cgi?forum=4&topic=298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77岁,高年。主因反复咳喘30年,久病(寒凝手太阴足太阳之象)。间断浮肿1年,加重伴心悸、纳差、乏力1周,阳虚水湿不化上逆凌心之象。患者30多年前出现咳嗽,咳白色泡沫样痰,伴喘息,每于冬春季节加重,每年持续2-3个月,病情反复发作。后发展为“幔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春日持续发病,生气不能外达,内郁排荡之象也。近4月来间断出现浮肿、少尿,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症状时轻时重,寒湿气上下弥漫,阳衰不能化阴气机不畅之象。近1周症状加重,伴嗜睡、烦躁,呼吸急促,纳差、乏力明显,元阳已有外脱之势,险!
    嗜睡、面色暗而少华,阳虚之象显然。眼神散漫少神,气促而浅,呼吸无力,咳嗽无力,口角断续流出稀白痰,舌苔白厚腻,气虚不化之形毕现。脉尺中弦略数,坎阳不安,缘木外脱之象。右寸浮大、右关弦而不柔,火克金,木克土之象。左寸关略数似尚有少许胃气,下水不能上济之象。
现当开足太阳降路,收手太阴浮越之气(右寸浮大),先使之下达,下达后不能即升,必现昏睡之象,先勿扰之,以收敛之品护住下焦元阳,再以大剂白术参芪之属滋其上用。待右尺安静之后,再以大剂扶阳之品助其生气上达,然此时不可再以参芪之类升提之,恐其致拔本之祸也。
  1、麻黄10克,黑附子10克,细辛5克,桂枝20克,白芍10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党参30克,黄芪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干姜20克,白术2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山药30克,山茱萸15克,熟地15克(3-6剂)
    2、附子理中汤:党参30克,白术30克,炙甘草30克,干姜30克,附子30克(尺脉安静之后)
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枣仁10克,党参30克,白术60克,干姜30克,炙甘草60克,山茱萸30克,山药15克,熟地15克,肉桂10克,附子20克

   十碗水泡一小时,煎剩四碗,早七时,中午十二时,下午四时,晚十一时各服一碗。
http://www.cntcm.org/cgi-bin/top ... amp;show=0&man=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例当是水体不藏所致,金水收藏则病止。切中病机,是以显效。好!
    6000之于48相差何止百倍,故知治病之道非金钱所能买通者也。
http://www.cntcm.org/cgi-bin/topic.cgi?forum=28&topic=5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2 08:39 , Processed in 0.02915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