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aliliya

属于我自己的树洞贴,一个人的倾诉(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0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2755 回家的背后

      想起燕果写的她看的一位日本教育家平井信义的书,燕果帖子里的文字是:“平井信义自己出生于一个父亲非常严格的家庭, 他成年后非常反对这种教育. 他的书里非常强调孩子的主动性, 他觉得从小过于听话的孩子, 是缺乏主动性的孩子. 主张老师和家长不应该过于注意那些淘气的孩子, 反而要多注意那些听话的孩子, 这些孩子到了青春期甚至成人后, 问题会比较多.他自己有两个儿子. 他对他们的教育是贯彻了他的教育思想的, 就是鼓励他们淘气. 他的儿子八九岁的时候开学校运动会的时候, 看到了爸爸能很自然地一屁股坐到他的大腿上, 别的家长见了都惊诧得不得了, 觉得他把孩子惯坏了. 他大儿子到了青春期的时候, 居然没有任何叛逆的痕迹, 他和他老婆都急得不得了, 想怎么搞的, 这孩子都不叛逆, 太不正常了. 终于有一天, 他儿子说了一句, "爸爸妈妈真烦人". 他们听了都很高兴, 心想, 终于叛逆了一下. 其实是这孩子从小主动性就很强, 没什么可叛逆的.他的儿子长大了都是普通人, 学业一般, 各自从事自己选择的喜爱的职业. 成家后也和普通的日本男人很不一样, 没什么大男子主义. 日本男人大多每天很晚回家, 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 他的儿子每天都早早回家, 回家路上打电话问老婆要带什么菜回家, 都向往家庭生活, 很有安全感. ”
   

      愿意回家的背后,有原因;不愿回家的背后,也是有原因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2756 小鸭喝水,创造力

      在王平老师的音乐工作坊,学了几个音乐小编排,就是嘴上哼着,手上也有动作的那种。
      有一首“小鸭喝水”,词儿很简单:小鸭喝水,小鸭喝水,咕噜咕噜飞,小鸭喝水,小鸭喝水,咕噜咕噜飞……(前面升调,后面降调)
      刚才和儿子一起玩这个的时候,我试用了好多节奏,调子也升升降降,手上的动作也尝试出了各种变化。
      其实老师课上也提示可以多种变化,但以前自己总好像放不开,嘴里总是那一个调,手上也只是那一个动作,跟标准答案似的。
      创造力,创造力,我们的创造力呢?
      想到之前武志红《海底捞你学不会》里说“创造力是放松的结果,而放松是因为爱与信任。我不必将注意力放到我怎么做别人才会认可我上,我只将注意力放到事情本身上,于是创造力自动会生出。”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2757 和自己的感觉在一起,感觉没有对错

      群里的朋友说,大意是,你们听大悲咒都感动得哭,我却听着心里堵得慌,感觉身体压的沉沉的,喘不动气……
      感觉没有对错,就和你自己的感觉在一起就好。
      想到儿子最近总说“跑第一”
      在感觉方面,我们也要争着跑第一,谁的感觉那么好,我的感觉怎么这么差……
      平等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感觉。
      和自己的感觉在一起。
      没有对错。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2758 啊哈,成就感!

      儿子的自行车到了,本想等晚上老公回来再安装,转念一想,自己来!
      说明书只看图片,不愿意看文字,有两处图片没太看明白,尤其是安装车把的地方。
      自己拿着实物,左鼓捣右鼓捣,左试右试,搞了半天,成功!
      很得意,很有成就感。

      想象这时身边如果有个人指导我,教给我,命令我……那一定是烦死了!
发表于 2012-8-21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小时候看不懂说明书,也是直接看说明书图片的. 这个是空间能力.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50# COCOCHEN

哈哈,你说空间能力,让我想起高中的第一次数学摸底考试,代数54,几何97……握爪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2759 雪杖、雪橇飞到半空中,头晕目眩,找不着北……(《游戏力》P115)

      即使孩子的学习很好,他们仍会觉得自己不够聪明,特别是当别人能做一些事情,而他自己还做不到时。在这时,角色置换也会派上用场。我女儿第一次滑雪时,哼哼唧唧地一直发牢骚。起先我劝她放松一点儿,就可以享受其中的乐趣。结果当然没用。就初学者而言,她已经做得不错了,但是从她的角度看,她觉得自己一直会滑倒,而我却没有。我花了很多时间才弄明白这一点。于是我让自己出了个洋相,四脚朝天地摔趴在地上,雪杖、雪橇飞到半空中,头晕目眩,找不着北,大呼小叫地说雪进了我的衣服。她笑个不停,接着就回到她的滑雪练习中,享受起其中的乐趣,还问我明天可不可以再来滑雪。我以角色置换的方法,扮演较不擅长的滑雪者,帮助她消除了无能的感觉。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2760 感触最深的一句话

      楼上这段,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我花了很多时间才弄明白这一点。
      专家都还花很多时间呢,我们当然要给自己更多一些时间,耶~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2761 讲故事,从而治疗恐惧(《游戏力》P116)

      受过惊吓的孩子,需要某种途径而从恐惧中康复过来。其方法之一,是重演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用说或者玩的方式都可以。孩子通常会一边又一遍的重演同一个情节,这个情节与他们经历紧密相关,或者多少有些瓜葛。不过孩子有时可能会忘记一些事情的细节,或者拒绝谈论那些细节,因为那太痛苦了。他们可能需要大人以温和的方式,帮他们回忆起所害怕的事件,从而完成疗愈。最终将恐惧释放出来。大人和小孩一样,都想把最可怕的事情忘掉。然而,掩盖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面对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布鲁克斯和席格尔认为:“让孩子陈述故事,其意义在于让他释放与事件或经验有关的情绪。没有这个出口的话,这些残留在孩子心里的感受,会在未来干扰他。”我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中会更多地讲述,大人同样需要讲出自己的故事。父母们需要相互分享育儿过程中的苦与乐,尤其是那些痛苦的、尴尬的、或是可怕的事件与感受。
      讲故事,能轻松地引出孩子生活中的重要议题,如果还能在故事中对现实稍加改变的话,那它的作用就能得到最好的发挥。也就是说,故事紧密地关系到现实事件和感受,但与现实不一样的是,在故事里孩子能感到足够的安全。讲故事可以让孩子间接地引入话题,避免直接谈论、扮演的方式。我朋友的儿子在第一个幼儿园有过不太愉快的经历,所以回家对学校的事情闭口不谈,也不玩什么“上学游戏”。这个孩子其实很有想象力,很能说。转到另一家幼儿园后,虽然他很喜欢这个新地方,但似乎仍无法忘却在老学校不愉快的经历。
      母亲觉得他只是把感受掩藏了起来,但又不能强迫他去玩他不想玩的游戏,于是她编了一个故事。故事里的小老鼠在暴风雨的海上,被困在一艘破陋不堪的船上,但后来被另一艘坚固的船救起,船上的人给它很多的温暖和帮助。母亲并没有跟孩子说,破船代表了他的第一个学校,好船代表了第二所学校,但孩子还是在某种层面找到了联系。孩子要妈妈讲了十几次这个故事后,就把这个故事演了出来,还加入了许多的细节。母亲看出,那些细节代表了前一所学校发生的事。在这之后,他在新学校表现得更有热情,也更多信心来尝试新事物了。他是否知道这个故事和学校之间的联系呢?这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这位妈妈太牛了,膜拜!!!
发表于 2012-8-21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2756 小鸭喝水,创造力

      在王平老师的音乐工作坊,学了几个音乐小编排,就是嘴上哼着,手上也有动作 ...
aliliya 发表于 2012-8-21 09:52


赞叹!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55# 枕书东篱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8-22 12:56 编辑

2762 《绿里奇迹》

       一个和死亡如此接近的三个小时的电影,我竟然看完了……如果不是被推荐,我是不会看的。(我一直都对死亡啊,灾难啊这类的主题很害怕,尽量保持安全距离)
       片中的好人不让我感到那么难过,倒是佩西和比利,让我极伤感。
       他们是坏人,所以他们得到了更多人性不需要的东西,于是,他们变得更坏,如此恶性循环,终于,坏到十恶不赦……
       可是,没有天生杀人狂。
 楼主| 发表于 2012-8-22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2763 乖孩子——摘自敏敏1976的微博

      有一些孩子,他们从小乖巧懂事、表现优异,他们是爸妈的骄傲、同伴的标杆。他们不断努力,以满足父母老师的期望。有时候,他们甚至对结果产生了洁癖,只要好的,不要坏的。久而久之,满足他人成为己任。恋爱时,他们背负着另一半的喜怒哀乐。工作时,他们似乎扛着整个流水线的压力。

      他们温文尔雅,举止得当。他们觉得别人好,就是自己好。他们伸长触角去感受他人,却很少有空关心自己。他们有时也会无力脆弱,于是多吃一些,让自己看起来更强壮、更有力量,然后可以加倍努力为别人和别人的事操劳。他们也有恐惧,只是不愿让别人担心。他们也想哭,只是自己的肩膀早已借给了别人。
发表于 2012-8-22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2763 乖孩子——摘自敏敏1976的微博

      有一些孩子,他们从小乖巧懂事、表现优异,他们是爸妈的骄傲、 ...
aliliya 发表于 2012-8-22 12:45

哈哈,很赞同
 楼主| 发表于 2012-8-22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2764 《入殓师》

      昨晚突然来了兴致和胆量,熬到凌晨,看完了张德芬今年清明推荐的日本电影《入殓师》,8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以前对死亡类、灾难类的片子,唯恐避之不及,绕道走。
      现在觉得,没那么可怕,就像周鼎文在家排视频里说的那样,死亡也是件很自然的事情。
      好电影,也会对人有帮助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5-4-30 23:28 , Processed in 0.02889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