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卯田妈妈

从澳洲到中国-宝宝陪妈妈长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7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12-6-13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田今天起床就嘟着个嘴,没有和我说早上好,没有尿尿,没有洗手,没有喝水。呵呵,不知道哪里出状况了。我在称药。因为不知道什么一点小事,小田大声宣称“我很生气”,然后自己跑房间并且关上了门。我称了一会,嗯,应该进去看一下。推门进去,轻轻抱过小田,“嗯,你今天也许起来早了,没有睡够?不高兴,是吗?妈妈抱一会”。抱一会,一切恢复常态。
 楼主| 发表于 2012-6-13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天,卯儿坐在小田的小床栏杆上,我第一反应,“别把床压坏了”。“妈妈,你怎么没有想到我会摔下来摔坏?”我当下羞愧,凛然。
 楼主| 发表于 2012-6-13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卯儿此次小升初的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中国家长的无奈。面对有限的教育资源,这是我们无法一下改变的,我们应该怎样帮助我们的孩子。反思我们的学前教育,我们应该怎么帮助孩子,让他们即不会遭遇竭泽而渔的命运,也不会因为没有一个有意义的童年而遭遇小学一年级的白眼与差生的标签。

这是我的一个新的课题。
 楼主| 发表于 2012-6-13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可很多很多的关于成长的理念,但是我也见到过太多太多理念虽然得到大家的追捧,但是并没有多少人真正在起而行之,基本是坐而论道。

就如同送考时那个长得没有边际的大流,每个人都在往那个方向走,你甚至不需要知道路是怎样的,尽管跟着,就会到那里,至于到了以后结果怎样,似乎大家并不关心。
 楼主| 发表于 2012-6-13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过这次的体验,我更认识到当自己没有体验过的时候,所有的都是空谈。原来我无法理解为什么中国的家长在孩子2岁时就要规划孩子的小学,还没有上小学,就要考虑有什么样的中学可读。但是这次在给女儿找初中的时候,我真正体会到了多数父母的那种无奈何焦虑,我真的理解了他们。没有孩子的人不会体会到孩子生病时母亲的那种无助,孩子在读书的人不会体会到考试时考试后进没有进分数线那种坐立不安和寝食不安。于是,我真的真的敬佩那些为孩子选择一种与众不同道路的父母。我, 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是一个恰巧从事了教育的,又热爱着教育的人。
发表于 2012-6-13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49# 卯田妈妈

小升初不都是免费上的, 有什么焦虑的事情呀?

我侄女今年也是小升初.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52# 姜与炙甘草

是,9年义务教育啊。但是,教育资源好的中学并不是人人都有机会的。而好的中学对于中国大多数父母来说意味着什么,是要父母们自己来说的。
发表于 2012-6-14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小学的话,家长的位置还是第一位。至少在我看来,就即使孩子的认知活动落后,我还可以充当小学老师。另外在心智发展这一块,在那个阶段,他还是非常依恋父母的,所以,我们的影响力依然是最大的。到了中学的话,同辈的影响力蛮大。毕竟,也只有莲花是可以妖娆地长在淤泥里,不是所有的花。如果孩子的承载能力足够可以,选择一个比较好的地方,毫无疑问,这是非常不错的一件事。

象我同事,很多在自己孩子3,4年级的时候,就开始给孩子进行对口的培养:到外语学校去。那个竞争有多激烈,怎么形容都不过分。我几个到剑桥读博的学生都来自外语学校。不是崇洋媚外那么简单。我那个学生说的:MISS HUANG,到了国外,才知道,学习是那么可乐的一件事。
发表于 2012-6-14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几天看新闻报道, 中国连续4年高考人数下降说明了什么问题?

我的分析:
1) 沿海城市的孩子或内地官二代和富二代的孩子大都从初中开始的出国留学了, 稍微晚也在升高中的时候出去的.
2) 学习不好的农村孩子基本看不到就业的前途, 自己早早地自我了断---弃学, 或去学一门手艺来打工挣钱.
3) 剩余的都是哪些想通过高考换来比较好的文凭来谋取自己的人生价值.
发表于 2012-6-14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姜姐分析的很现实,还有一点就是现在的学生人数也在慢慢的减少(应该是计划生育造成的结果),我上学的时候我们村每个年级都两个班,每个班大概是45个同学,现在村里的初中已经关门大吉了,小学每个班级也就剩下二十几个同学了(当然不排除也有一部分家庭条件好的都送到县里上学了)。
发表于 2012-6-14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圳这边的孩子,确实是走出国这一条路居多。我的同事,反正他孩子大的,你随便问就是这一句:现在在哪个国家啊?根本不问在哪个大学。

我们同事给我传递的一个挺美好的梦:英美读名牌研或者博,然后到香港工作。家在深圳,就是20分钟的事。
 楼主| 发表于 2012-6-15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55# 姜与炙甘草

这也是好现象,至少自动分流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6-15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57# 麦兜唱歌
因此,英语培训和中国文化培训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出去的孩子首先是一个中国人,如果不能把自己的东西带出去,光把人家的带进来,越来越多了,我们的就被稀释了,慢慢就没有了,这是可怕的。
发表于 2012-6-15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太对了。万马千军走同一条路,这本身就是一件蛮可怕的事。

说到中国人到外国留学的IDENTITY这个问题,我跟好几个学生聊天都谈过,她们给我很多的思考。她说我到了英国,我就觉得自己的口语那么纯正,特别不高兴。我应该带着中国腔。我们香港的同学,我们印度的同学,都是自己讲自己的方式,你们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我就这么说。一个香港教书的学生也说:反正我不讲白话,我就讲普通话。

或者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狭隘的种族主义。这是一种屏障,可以保护自己的内心根源保持茂盛?这是一种标识,可以让自己在千万人中能够不被淹没?

我同事的一个孩子,我给他辅导英语两三年。(呵呵,当然,辅导费也收获不少。)一到了美国读大学,就做好去美国定居的准备,跟周围的白人同学甚至跟他们的家人都相处甚欢。他口音纯正,思想活跃,行动力强。估计这又是另外一份认识?另外一场人生经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2 21:00 , Processed in 0.03461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