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红泥 于 2013-2-23 19:48 编辑
燕果帖子摘录:
晚上通宵读罗杰斯的On becoming a person. 书里的很多观点, 在今天已经被当成理所当然的教育方式了, 但在他的那个年代提出, 是很大的突破. 他的核心观点是, 在治疗或者别的关系中, 只有做到关键的三点, 才能建立起有利于帮助对象自我实现的关系. 这三点是:
1. 要完全接受自己和自己的感觉
2. 把自己和关系对象分离开
3, 从关系对象的立场和角度来理解他, 从而能够毫无保留地接受他的感觉
这里面, 做到第一点是最最难的. 第一点做到了, 后面两点就要容易得多. 对于一个自我接受程度还不那么高的人来说, 只能先放一放2和3, 先诚实地面对自己内心的声音和需要. 而面对自己, 暂时忽视别人的需要的时候, 又会伴随着别人的愤怒和不认可, 让接受自己变得更加艰难. 个人觉得武志红和很多关注心灵成长的老师对这个矛盾的面对办法说得非常实用, 就是这时候一定要关注自己的感受, 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 而不是别人身上. 这需要不断地练习. 如果跳过了1和2, 总是想先做3, 结果经常是灾难性的. 因为不被自己接受的自我忍受不了被搁置, 总是会想冒头, 不断地跳出来挑战, 最后又变成了一个压抑的自我和愤怒的自我, 使得所有理解别人的努力前功尽弃.
自己的回帖:
罗杰斯的核心观点是不是可以这样子理解:
1、接纳真实的自己,了解自己真实的感觉;
2、建立界限
3、学会换位思考。
自我感觉,正是走在这样的路上。
只有真实的接纳了自己的感觉,分清楚自己和别人的界限,才不会被别人的情绪牵着走。才会回归到自己。
明白自己真实感受的时候,才可能懂得别人的感受。
寒假某天睡到11点,儿子可能9点多就起来了,但没来打搅我。打算叫外卖,打算等我洗漱好了再电话。儿子表情转阴。我没有生气,只是疑惑,然后,就想到了自己刚起来并不十分饿,那么儿子呢,起来1、2个小时了,做了那么多的作业,肯定是饿坏了。因此,听到说要再等当然不开心了。于是,立刻跟儿子说抱歉,妈妈没有考虑到儿子的感受,儿子一定饿了,而妈妈自己没觉得饿呢。于是立马电话外卖,儿子释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