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慧阳

女儿读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31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而且给大家带来了不快。真是罪过! ...
慧阳 发表于 2011-5-31 09:09


我很生气,并不是因为你,是因为我对事情的看法。
每个人都得对自己的感受负责!
和你无关。
发表于 2011-5-31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常自省 于 2011-5-31 09:25 编辑
有时间了,开始絮叨。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姐弟三人,父母都是小学只上过三四年的农民。我 ...
慧阳 发表于 2011-5-30 11:40

为什么??为什么??,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的文章来回答你,可见,你父母是第三种父母,你姑父母是第二种父母,所以结果也就像作者写的那样了,呵呵。

从对教育的理解和家长对孩子的管理强度来看,家长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就是既懂教育,又对孩子很用心的人;第二种是不懂教育,但是对孩子很用心的人;第三种是不懂教育,但也不太管孩子的人。
    这三种家长里面,第一类家长是最好的。懂教育,管理基本上都是合乎教育学原则的,肯定会培养出不错的孩子;第三种次之,一个家长,可以不懂教育,但是如果减少对孩子的胡乱的干涉,把很多的自由交给孩子的话,你的孩子多半会成长得非常好——请我们回想一下我们自己的成长,我们的父母们也没有文化,但是我们那个年代,也会产生出很多优秀的人才。因为那时的家长恰恰契合了给孩子自由这样一个最根本的原则。
    第二种家长,即不懂教育,但是对孩子很用心,破坏力是最大的。
    令人担忧的是现在我们社会上充满了第二类家长。这些家长,他们文化程度有的高有的低,但对教育的理解都不是很深刻,对孩子管理特别细,孩子的各方面、每个生活小细节都会关照到,但由于他们的行为不符合教育学原则,越管得多,越用心,情况越糟糕,破坏越大。
    来找我咨询的家长,多半他们的孩子已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心理障碍,问题已经非常多了。他们基本上都属于第二类家长。这些家长的共同特点往往都是自身非常强势,至少父亲一方特别能干,或者是妈妈一方能干,大多数情况下是父母双方都非常能干,学历及收入都不低。
    这些家长非常痛苦,他们不能理解,我们两口子智商那么高,做人那么好,我们对工作那么认真,为什么我们就养育出来那么一个不成器的孩子?
    面对这些家长的痛苦,我给出的答案就是,因为你自己太能干了,你对自己要求高要求完美,这些标准推行到组织管理中也是非常有效的,但你的高标准严要求对孩子却不适用,因为孩子首先要的是自由和快乐。家长不理解儿童,不懂教育,却自以为你懂教育,处处要去管制孩子,以反儿童天性的做法来对待孩子,使得孩子反而产生严重的扭曲。
    我前不久接待了一个家长,妈妈是大学教师,是一个博士,爸爸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公司的总经理。按说这样的家庭,真的应该是培养出非常好的孩子。妈妈可以说对孩子也非常用心,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从孩子上学第一天起,我没有一天不关心他的学习,哪怕我出差,也会打电话问他,作业写完了没有?考试没有?考得怎么样?班里面排第几名等等,包括他吃饭、穿衣都关照到。结果她的孩子却从学习到个性等各方面都表现得不如人意,心理接近变态。
从妈妈的话中得知,孩子的父亲对孩子的要求也非常严格,他经常训斥孩子,口头禅就是我像你这么大都如何如何了,我当年是如何做的。总之,总是用自己的强来蔑视孩子的弱,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对孩子的瞧不上。
    他们的孩子现在也已经上大学了,考大学的时候,考得非常很不理想,通过爸爸、妈妈的关系,勉强上了一个二本。上二本并不是什么坏事,二本大学也照样可以培养出优秀人才来。问题是这对父母在孩子上大学的事上的态度,他们一方面对孩子的成绩唉声叹气,另一方面又以自己的强势强行为孩子做出选择。本来孩子想学设计专业,想到外地上大学。但是父母亲坚持让他学化学专业,因为父母亲就在这个行业里,将来可以给孩子找到很多的关系,可以给他安排工作;而且坚持让他在本地上大学,可能是为了方便监督。孩子无可奈何,只好按父母的意思进入这个专业,但他非常不喜欢这个专业,再加上上大学后,住在学校里,家长管不着了,他就天天上网不学习,结果第一学期就门门功课不及格,妈妈就着急了,到学校找了很多关系,让孩子补考通过。但接下来的一个学期,这个孩子不但不去上课,居然连考试也不参加了。毕竟大学要上4年,一二年级可以凭家长的关系让他过,四年能都这样吗?因为父母没办法天天跟到大学里监督孩子,后来这个母亲就想个办法,悄悄到孩子班里找了另一个同学,花钱请这个同学来天天监督她儿子,要求这位同学什么时间看到他儿子上网或不去上课,就赶快给她打电话。做母亲的立即跑到学校去把儿子从网吧里面拎出来,或从宿舍拎到教室里。
    这个妈妈累死了,快要崩溃了,孩子也受不了。后来儿子发现有同学在跟他妈妈通风报信,就跟这个同学扬言,你要是再告密,我就杀死你。
    我赶快对这位家长说,你不要这样了,这样下去,一个是你累坏了,而且绝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二是孩子也要累死了,他这样的表现,自己内心其实是很痛苦的,是无助的,你们这样对待孩子,他想成长都不可能;最可怕的是有潜在的危险,万一哪天孩子真的被激怒,做出过激行为怎么办?这会害了两个孩子。
    这对父母就是非常典型的管制过度者,分析一下,他们的孩子的成长经历中,没有任何自由可言,也很少受到来自父母的欣赏,孩子在父母面前更多地是自惭形秽和被迫依赖。孩子的心理及自我控制能力完全没有成长起来。相当于一个人的双腿从小被捆绑着,现在到18岁突然放开让他走路,他怎么会走路呢?这种强势的家长太多了,每一种强势背后,都是对孩子的伤害。

    做好家长其实并不难,只是需要你改变一点点——学会给孩子自由,学会欣赏你的孩子——这是最容易做到的,也是最难做到的。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家长要通过修行,学会回头。
发表于 2011-5-31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借用上面作者的文章。

“日托”好还是“全托”好

兼谈中小学生上寄宿学校好还是走读好



    我上周到北京电视台少儿频道录制了两期节目,其中一期的话题是,孩子上幼儿园送“日托”好还是送“全托”好。现场请了另外两位家长,她们分别代表“日托派”和“全托派”。我的观点是明确的:支持日托,不赞成全托。

    两位家长的观点各有代表性,认为日托好的,考虑的是跟孩子交流沟通和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建立;认为全托(一周接一次)好的,关注的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集体意识。

    我为什么支持日托,不支持全托,理由如下。

第一、一个人,他必然首先是自然人,然后才是社会人。

    孩子出生后的成长过程,是从“小动物”逐渐向“人”过度的过程,他首先要获得温饱、安全感、爱和亲情等这些基本的需求,然后才能发展出更高一级的自律、合作、利他等意识和能力。“人性”的实现取决于他幼年时期是否获得了充分的人性关怀,就像麦苗生长必得先有良好的土壤一样。无论是每个人从小到大依时间顺序的发展,还是一个人处在每一件事务中自然的反应都如此。我的一个同事曾开玩笑说,“我如果失业了,就满地吐痰去!”即使一个成年人,当他的基本需求出现问题时,都会影响到他社会属性的表现,何况孩子。

    对于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他还处于自然人的状态,所以他首先需要的是被爱和自由。他需要在早晨睁开眼睛时看到妈妈的笑脸,需要在吃饭时可以跟爸爸说几句话,需要天天感到父母怀抱的体温,需要用小手抓抓妈妈的头发……如果我们在孩子幼年时期就急于去发展他的社会属性,早早减少他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原始需求得不到满足,那么社会属性也不可能有良好的表现。

    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看一下孤儿院的孩子即可明白。这些孩子,他们从小过着集体生活,自理能力确实比一般孩子强,按照“全托”的逻辑,他们应该是既不娇气又有能力的,事实是,他们成年后的面貌并不见得出色;即便就“集体意识”这一点,在他们身上也实现得不够,因为这一点比“自理能力”的社会属性更强。(这样说不是贬低这些孩子,事实是我写到这里,想到这些孩子内心就有怜惜和隐痛)不是他们天赋不好,也不是保育员的工作不尽责,是命运不公,只给他们提供了一块先天贫瘠的、仅能糊口的土地,他们从小缺少和亲人的情感及语言交流,以至于成年后在心理及能力方面表现出永久的缺陷。

    还有,为什么“留守儿童”品行问题多?因为他们和父母相守的时间太短,父母的爱经常是太远,够不着,电话线中传来的爱和父母真实地坐在身旁,目光笼罩、体温互暖的爱是不一样。爷爷奶奶们并非不爱自己的孙子,但是,上帝是要让父母亲自去爱他们的孩子的,任何人的爱都不可以代替父母之爱。反自然的成长经历一定是有问题的,最终都需要代价。天天见到孩子,或者一周见一次,这在当下只是形式和数量上的差异,最终却是一个孩子生命质量的差异。

    现在不少家长在培养孩子中都犯了这种只想其一不想其二的错误,急于要发展孩子的某一方面的能力,任意剥夺孩子的一些天性,没想到这种剥夺的恶果是等在几年或十几年后。教育中捡芝麻丢西瓜的行为,反映的是家长在教育认识上的局限——对儿童、对教育没有整体的认识和思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站位太低,迷路了。

    有些从没上过“全托”、一直和父母在一个家庭中生活的孩子成长得也并不出色,有的后来还成了问题少年,这是事实。这个事实要这样认识,这些孩子虽然从形式上天天和父母在一起,但由于父母教育方式不当、亲子沟通方式不良,比如对待孩子态度粗暴或冷漠无情,也有的是家长自己的做人就有很多问题等等,这些同样会阻碍孩子天性的发展,损伤了孩子的自然属性,从而抑制了社会属性的发展。



第二,“自理能力”等品质同样可以在家庭生活中实现。

    有的家长想把孩子送幼儿园全托,是因为家中老人对孩子过度包办或骄纵,也有的是因为父母中的某一方和孩子相处有问题,希望送全托能阻隔不良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家长的用意虽好,但孩子体会的是失落。他无法明确地分辩,但他会慢慢意识到,当家庭生活中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时,家长可以无视他的感觉,以牺牲他的利益为首选。“自己不重要”感,与包办骄纵下形成的“唯我独尊”感对孩子来说是同样有害的,都会造成孩子自信不足,都会让孩子在将来与他人交往中没有自信,不能很好地把握分寸感。

    家庭教育环境不理想,这是一个需要在家庭范围内解决的问题,需要成年人自己改变。没错,改变一个成年人错误的做法确实比多交点钱送孩子上全托难得多——但是,教育哪里有捷径可走?家长们不要动不动把难题交给孩子自己去扛,而应直面家长自己的过失,通过学习,形成共识,艰难地去改变自己,这才是最根本的办法。简单地把孩子送幼儿园全托,指望借助一个客观外力来成全教育结果,这是不可能的,是下下策。外部机构最多能解决点皮毛问题,不可能从根本上影响孩子。

    另外,孩子成长中会发生许多大大小小的事情,如果他天天能见到父母,那么他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想法,就可以及时被父母察觉,能及时和父母沟通。不要指望孩子能把一个问题放一个星期,然后周末给你带回来。他们往往对一些具体的事过后就忘了,事情虽然忘了,但由事情引起的问题却会积攒起来,积攒得太多了,就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希望通过“全托”解决孩子的一些教育问题,结果却是造成了更多的问题。

    为人父母者要坚定地相信,一个孩子的成长大部分取决于家庭,所以孩子的品行培养必须首先在家庭中实现。



第三,工作忙虽然是事实,但也不过是个借口。

    很多家长是因为工作忙把孩子送全托。我想说的是,孩子小的时候,家长们普遍都很年轻,三十岁上下,都是正处于事业的打拼阶段,谁不忙呢?只能说,当你想做一件事时,会有很多理由;不想做一件事时,会找到很多借口。

    在养育孩子的问题上,我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任何困难,只要你自己愿意承担,它就一定有解决的办法。可加可不加的班,坚决不加;新上映的大片,不看;朋友邀约吃饭,尽量少去;屋子很乱,让它乱去吧;睡眠不足,真的很累,累就累吧,反正年轻……天下没有因为带孩子累死的,何况大多数人有老人帮忙,有保姆帮忙。也就几年的时间,孩子越大越好带。这几年的“损失”,它们都会以某种方式在以后的日子中加倍地补偿回来。比如我一直坚持自己带孩子,曾累到血压降到65/45,十几年没进过一次电影院。我换回来的收获是,不需要为孩子学习不好而烦恼,不需要花钱给她上补习班,不需要为她未来的工作担忧,不需要为她会不会跟别人相处而操心。如果在孩子小时候,家长图省事,把孩子一送了之,则很可能在几年后,你需要花费多少倍的精力来解决他身上的种种问题了。

    事实是现在不少家长把太多的时间花在了另外的地方,本来许多时间是可以挤出来分配给孩子的。坦率地讲,很多因为忙而不去认真和孩子相处的家长,其实他们的第一动因往往是自私,“忙”只是一个拿得出手的借口——我这样说会让很多人感到不快,但是,请先不要急于生气,请真诚地关注一下你的潜意识。

    当然,有的家长工作确实忙,再忙也要回家吧,哪怕每天只有半个小时和孩子相处,或经常只能每天跟孩子交流几分钟,它都是有意义的。你对孩子的爱和责任,会让家中形成甜蜜的气场,这种气场会包围着孩子,让他内心有抚慰感,让他的心理更健康。



第四,能和孩子在一起,这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

    我们已习惯于为每一件事或每一个决定找到目的和意义。比如送日托还是送全托的探讨中,我们总是把关注点放到教育的功能上,总是围绕它们对孩子有什么好处展开辩论。

    但是,生命中有许多事情本身不就是目的吗。一个灵动的小生命,他在你的面前笑了哭了,一句天真的话,一个好玩的动作,甚至睡梦中一个有趣的表情,是不是都会让你怦然心动,内心充满深柔甜蜜的喜悦——这是怎样的享受,多少钱可以买来这样的感觉,什么目标可以取代这种满足感?

    爱,就是为了在一起。

    一个孩子真正属于父母的时间只有十几年,到孩子18岁,成人了,他不仅从心理上要自立,从空间上也要和父母分开了。先是离家上大学,然后工作,成家立业。如果不珍惜早期和孩子相处的时间长度,其实就是错过了生命中许多最美妙的时刻。父母们应该充分享受和孩子相处的每一分钟,当孩子长大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美丽的回忆会点缀在你的生命的天空中。这就是人生的幸福,这就是全部的意义。没有比和孩子“在一起”本身更重要的目的!



    在关于“日托”好还是“全托”好的辩论中,我们还会不时地听到这样的说法:日托和全托各有优缺点,不能一概而论哪个好哪个不好——我讨厌这种A也行B也行的说法——在教育领域中,许多观点和做法就是有好坏之分!如果一种选择有80%是好的,另一种选择只有20%是好的,这种情况下,我们难道还不可以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吗,我们在选择中还需要犹豫吗?



    孩子不仅在幼儿园期间不应该全托,上小学和中学后也不应该寄宿。“全托”的时间应该推迟到他上大学。我遇到一些家长,他们会有这样的计划,孩子上幼儿园小班和中班时还太小,先日托;待他上大班了,再全托。也有家长会在孩子上小学和中学时,因为考虑附近的学校不太好,就会为孩子选择一所离家很远的学校,这样孩子就需要寄宿。

    事实是,无论上幼儿园,还是上小学、中学,都应该让孩子天天回家,最好不要住宿。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最好的寄宿学校也不能代替母亲。”所以为了择校而让孩子寄宿也是不可取的,虽然择校能获得一些东西,但背后有很大的损失。

    我女儿在初中时曾上过三年寄宿学校,当时一方面是客观条件导致的无奈,另一方面是我们自己作为家长当时对住宿存在的问题认识不清。它的不良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尽管我女儿一直优秀,尽管她是个可以主动化解问题的孩子,可那三年是我在教育上感觉最力不从心、且我女儿状态最不佳的三年。这件事至今仍让我后悔和内疚。我会在第二本书中就相关这些内容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至于有些家长实在由于工作特殊等原因,无法亲自带孩子;或是家里老人实在固执,对孩子的影响极不好,而年轻的父母又确实无法改变老人,这种情况下当然是可以选择全托的。两害相权取其轻,华山一条道,只能这样走了。但说到底,这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只要有办法不这样选,就还是不选吧。
发表于 2011-5-31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4# 常自省

这3种说法流行了好多年啦.

教育得法不得法是因人而已.
发表于 2011-5-31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5# 常自省

呵呵, 再往上细分就可以说到孩子在婴儿或幼儿时期"独睡"和"陪睡".
发表于 2011-5-31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谢谢楼主,为了回答你的问题,我又学习了一遍。
发表于 2011-5-31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春在ZZ见过老常, 可惜没有时间与老常交流一下.

不过, 今夏我有时间去北京, 一定要去找您聊天哦.
发表于 2011-5-31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24小时读经或者读英语是很荒唐, 不过我到是对楼主慧阳的心态很欣赏, 他很放松, 他虽然没有紧跟孩子的一举一动, 但他对孩子的整体状况有所掌握, 而且看得出来, 他也很爱孩子. 有放松的家长,孩子就会放松, 对24小时读经破坏的免疫力会强一些. 心态好的家长给孩子带来的好处, 大概比什么教育都强.
发表于 2011-5-31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9# 姜与炙甘草
好,啥时来呀,干打雷不下雨啊。
发表于 2011-5-31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以来我对孩子读经持保留态度,因为我不懂,所以只能以学习的态度旁观。但是自从昨天看了这个贴子到现在我胸口都有一口气出不来,不吐不快。
其实我们部分人生气的不是孩子读经与否,而是你们读经的方式可以用残忍形容,你们把人应三天吃的饭强制让孩子一餐必须吃完,完了还展示给别人很有成就的说:“没事的,你们看,孩子的肚子没有撑破,是不是?他(她)还能笑出声,吃的很开心呢!”
每个爸妈都是爱孩子的,像楼主应是更爱自己的孩子。所以就出现有诸多父母打着冠冕堂皇的理由做着恨铁不成刚的残暴事件!
大家都初为人父母,因为我们年轻,所以我们可以无知,但不能对孩子即无知又残忍;
你们没有得到爱,但你们不能剥夺孩子获得爱的权利和自由;
你们有宏图大志可以自己去实现,自己24小时去读去听,但不能以折磨孩子为代价;
你们不懂爱孩子,没关系,但请你们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请求你们不要再折磨和摧残孩子了!

如果你们做不到,那你们就去陪孩子一起读经吧!
发表于 2011-5-31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养正轩的2个典型案例都是来自于王财贵老师读经理念的读经学堂.

学堂是一南一北, 孩子是一大一小, 结果是一悲一乐.

笔墨口伐之声不绝于耳.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个同事,是个年轻妈妈,对营养学很有研究,张口蛋白质,闭口维他命。她听说我孩子不吃肉、不喝牛奶,只跟着大人吃萝卜白菜豆腐,惊我为天外来人,后每每见我,必严厉批判,并不厌其烦,循循善诱,谆谆教导,见我无动于衷,甚是失望,刚开始用词是“过分”,最后忍无可忍,说我“残忍”。我默然无语。
前段时间有几天没见她上班,后在电梯里碰到,顺口一问,答:“孩子生病住院半月余,全家乱成一团粥。”接着说孩子身体不好,总爱生病。问我孩子情况,我说去年一年仅感冒一次。我说:“你不是对营养很有研究,堪称专家吗?孩子身体应该好才对啊?”彼无言以对。
从此免去了被教育之苦。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成想今日在论坛上又受此待遇。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慧阳 于 2011-5-31 11:08 编辑

刚又上学校网站看了一下,顺便粘张照片,证明学校的照片并非“精选”,也请某些朋友不要随便以己之心度彼之腹。

你看看这这一个个或痛苦或呆若木鸡的模样。

发表于 2011-5-31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谁不觉得自己最正确啊,呵呵,地球球主,银河系系主任,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3 21:55 , Processed in 0.02141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