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伯毅

转帖某大量读经班学子回忆录集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qinglian 于 2010-1-21 08:14 发表
是这样,说真话,上面goodbye 的话也让我觉得非常的不舒服。但是从lizehui_lzh 的帖子里,我能体会她真心真意地为孩子们的存心。



世界上没有坏人,区分只在智愚——智愚同时存在,人心幽明转换而已。挨骂很正常,我不跳出来自然也就没人骂。所以跳出来之前就知道因果了。我太太有时候笑话我:“说话太直截了当,冷不防连朋友都受不了你。你最善于化友为敌”。

她们的体会我知道的,我是不圆滑。
无暇圆滑。

发表于 2010-1-21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寻找中医 于 2010-1-21 09:21 发表

磁盘兄,理解您的苦心.
从良知而行.

但是反过来说,说了这么多,有谁改变了?有什么作用?
我看到的只是不断的辩论,以及继续的辩论.
那,又有什么用呢?

这句话经常被人们引用:人们总是"是其所是,非其所非",看到他们想看到的,辩论倒他们不愿意看到的.
这就是我们一般普通人呀.

还是非常感恩您. ...



谁都在这里有所改变,包括我自己,寻兄不也增进了了解吗?增进了解就是改变,改变了原有的了解,“改变了解”实际上就是理性复苏的标志。理性就在这些微细的量变积累中,逐步进至质的光明。在往复辩论的激荡中,很多戾气是可以化除的,只要我们自己不是志在求输赢,保持清醒即可。

伯毅先生现在就比以前好很多,寻兄可能不知道他以前的风格吧?呵呵好家伙,全球读经网的两大板斧将军,一个伯毅一个赵升君。现在他们都内敛很多了。这些改变虽然只是浅表的,但也可以由表及里,下学上达,一个渐变的过程而已。


我们都是普通凡夫,每个凡夫都有自觉的能力。有幸在三七网结交寻兄洞庭兄等诸位贤朋良友,我是很高兴的。南老是我非常敬仰的前辈,我自己是云门宗下后学,请多指教。







发表于 2010-1-21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退出的孩子

如“磁盘”所言:2、如果要表明“大量读经的实际情形”,就不能只列举“现在在读的孩子的主观感受”,至少同时还要列举“中途退出的孩子的主观感受”。
    我的孩子是德谦的一位退出者,那年他对他爸说,我要读点数理化了。我犹豫不决,好不容易从正规学校退出的.......,于是了解情况,同家长聊,同学聊....... 但是我到学校看到大冬天,孩子穿的单薄,手脚冰冷,把单衣一件件的加在身上,却不知把厚一点的衣服穿上,脸色都是痘痘;学校的课外活动也着实的少,孩子是好动的呀。中医之道都懂,(晚起早卧,避寒就温。。。)但是冬天,早五点,孩子在冷风中站桩,我不能想象能起到好的锻炼。学了读了不做,还是教条,对孩子有何用。.....
    于是我们撤出,两年了。
     我们总是在寻找,让孩子的身心合乎自然,然后又能得到好的熏陶的地方,但是很难。那就只有从我做起了,让家庭环境是个理想的。

     但愿现在那学校有所改善了。
发表于 2010-1-21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一下
发表于 2010-1-21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阿月 于 2010-1-21 10:14 发表

我的孩子是德谦的一位退出者。。。。。。
我们总是在寻找,让孩子的身心合乎自然,然后又能得到好的熏陶的地方,但是很难。

那就只有从我做起了,让家庭环境是个理想的。
但愿现在那学校有所改善了。


...



发表于 2010-1-21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磁盘 于 2010-1-21 09:04 发表
我没指望大家耐心把我那些啰啰嗦嗦的长文看完,尽心而说,说了有没有用,完全取决于自己。凡事,但求尽心而已。楼上那些读经家长,我对你们没有恶意,你们不喜欢我的说话方式,我也很自责。

我喜欢你的说话方式,我想想为什么,可能是我觉得你是好意,给狂热的头脑浇点凉水,所以我个人觉到还好呀
发表于 2010-1-21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磁盘 于 2010-1-21 09:04 发表
我没指望大家耐心把我那些啰啰嗦嗦的长文看完,尽心而说,说了有没有用,完全取决于自己。凡事,但求尽心而已。楼上那些读经家长,我对你们没有恶意,你们不喜欢我的说话方式,我也很自责。


报告一下,全文看完,对磁盘兄的理性分析表示赞叹,这才是真正的讲道理。
全日读经,大量读经,双十教育,他们是无法预测结果的,所以只能回避,他们自己不是这样教育出来的,他们的孩子估计也不一定能够如此,果真如此,时间也还不够,无法说明问题,他们怎么回答这些呢,他们有的只是热情,其情可嘉,其做法则不足道,一个家长糊里糊涂选择跟着他们跑,极有可能收获一个苦涩的结果,甚至毁了孩子的一生,这样的后果,他们是不愿意告诉任何人的,悲哉!
发表于 2010-1-21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我爱莲花 于 2010-1-21 11:35 发表

全日读经,大量读经,双十教育,他们是无法预测结果的,所以只能回避,他们自己不是这样教育出来的,他们的孩子估计也不一定能够如此,果真如此,时间也还不够,无法说明问题,他们怎么回答这些呢 ...



一种可能的回答是:那义务教育又能保障你的孩子将来成就什么呢?你为什么不去质问教育部,而非要质问大量读经呢?这个回答是不能成立的,因为他并没有正面回应问题,而是以一个反问遮掩了过去。我前面已经说过,甲的不合理与乙不相干。不能因为甲存在问题,而得出乙就没问题。

再说,对孩子的将来负责,并非说要什么承诺性的回答——除了孩子自己,谁能做这个承诺呢?所谓对孩子负责,就是要深刻反省自己!反省自己的决策究竟出自于何处——是某种目的,还是真的良知。这是根源,此处错,处处皆错。

当然,我们不能要求人们必须悟得良知,再来教育孩子。但是,我们更不能明知自己也没底,却要宣扬说自己的教法是最佳教法,我们对自己一定要诚实。我们不能利用天下父母的功利心去引诱他们做我自己也没底的事情。这是天理。自觉地这么做,就是“实践地”呈现了良知,呈现了释迦悲悯本怀——良知也好,佛性也罢,说得天花乱坠都是假的,他的光明只在实践中呈现。除此别无幻想。

我研究过王先生的讲话,当然知道他的苦心孤诣,也见到他讲话中的问题。当“双十读经法”出台,我更确定了自己的判断。不然我不会发起一轮又一轮的追问。王先生对我的追问有过一段回复,我看过了,更坚定了我的判断。

追问的作用只有一个,就是激发每一位家长的“自我思索”功能,唤醒“责任承担”的自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私塾自身的完善,促进偏执教法的调整。































发表于 2010-1-21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财贵先生讲读经与德行教育

王财贵先生讲读经与德行教育
问:德行的落实和读经要怎样调配?
答:这种问题很早以来就出现了,尤其这两三年来更多人疑问。自从净空法师提倡《弟子规》(现在称德行教育)以后,非常多的读经老师和家长受到很大的影响,然后产生很大的疑惑,常常问这个问题。
其实这是不需要有疑惑的。为什么?因为德行是本,我们读书的目的就是要完成德行,我们应该这样想,本来读经就是为了这样。
“德行是本”又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我们要用很多的时间来学习德行,而读经的时间就少一点?
这样想是不对的。德行教育是不需要花时间的,它是打散在你的24小时每一分每一秒里面的,是不需要另外花时间来做德行教育的。(鼓掌)
德行教育就像空气;读经呢?就像米饭。你不呼吸立刻会死;你不吃饭,就会饥饿,没有力气。虽然呼吸那么重要,空气那么重要。我们并不很需要留下一段时间来练习呼吸,不需要的。你在24小时里自然呼吸。所以,德行教育是在家长跟老师绵绵密密的与孩子一起生活当中,随时的来提倡,来纠正的。
当然你也可以有一段时间来训练,比如说训练礼节,像刚才闵教授作揖、跪拜。这种训练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养成习惯之后,他就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做。
而读经是需要花时间的,我们花四个小时、六个小时、八个小时来读经,包括中文的经典,西方的经典。用这么多时间来读经,当他心静下来的时候,他的心就越定,德行就会更加的提升。
更重要的是,读经以后,德行才能够自己从内心里面真正的开发出来。这种德行才是真实的德行,如果你用一些时间来要求他做德行,甚至讲德行故事给他听,然后教他怎么做,有些还设计剧本,让孩子演戏来练习,像这些都是从外在来规范,外在的规范不是真道德,自己内在的规范才是真道德。
当然,我们不能够直接否定外在规范的教育功能。一个人,就是大人,甚至是圣人,也很难对每一件事情都从内在里反省出来,往往还要外在的规范。外在的规范与内在的体会同时做,这样内外才能渐渐地合一。假如一个人都要从内心里面来领会,才能够有德行,有礼节,这样是要求太多了。所以,我们往往用简便的方法,从外在来学习礼节。现在的德行教育就是一种简便的方法,是一种非常便宜的事情。
真正的德行是自己内心的领悟。外在的礼节、行仪所表现出的谦卑,是外在的规范,这是非常容易的。所以德行教育是很容易的,而经典教育,让经典从一个人内心里面领会出来,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们正在做不容易的工作。(鼓掌)如果能够两方面内外兼修,这是最完整的教育。
所有的读经班和读经私塾,一定都会做德行教育,就是《弟子规》的教育;但是,有一些提倡《弟子规》的人,他不读经,这是不对的。我相信这也不是净空法师原来的意思。所以,千万不要误会了,用三年时间每天读《弟子规》,其他以后再说。这是浪费孩子了,(鼓掌)千万不要浪费孩子。
还有,什么叫德行?“大德不踰闲,小德出入可也。”这一句话当然不可以随便用,而作为自己放肆的借口。但是,为国为民,悲天悯人,这才是德行,跟人家鞠躬、跪拜这不是德行。(鼓掌)
我说不是德行,不是排斥之意,它只是一种生活的规矩。真正的德行是从内心里焕发出来的与天地同在,这样的情操,这才叫德行。
当然,有这种情操的人一定会要求自己非常的行礼如仪。现在的礼节教育都已经荒废了,所谓礼崩乐坏。以此,我们要求一些礼节也是应该的,我们也提倡一些的仪节,甚至将来若有空闲和精力,我们要制作出一些相见礼,朋友朋友相见的礼节,师生相见的礼节等等,甚至“乐”也要出来,乃至连服装都要出来。
现在,有人在提倡汉服,汉服不是现在说的唐装,唐装其实是旗人的服装,当然旗服也很好,少数民族他们服装也都很美,我们都很尊重。而汉服也很好,将来你可以穿各种民族的服装,不是说你是汉人就一定要穿汉服,不穿满服,满人就一定穿满服,穿汉服就代表你是第一格,千万不要这样想啊!像西方的衣服也相当的方便,我们也可以穿一穿。不过,如果我们让孩子穿上汉服,在书堂里面读书,这个气氛会更加的相配。
发表于 2010-1-21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这些不是要求,而是你注意了这些细节,就会更加的精致。而在创业初期,你要求得这么精致谁来做呢?大家会却步不敢向前。所以,初期,我们是糊里糊涂的推广,大家糊里糊涂的读就好了,有没有德行是无所谓的。顽皮孩子也可以读经嘛!
这是初期,风气刚推动时必须这样做的,等到已经形成风气了,你可以有所要求,而要求是有无穷无尽的。所以,我开始都是介绍一个大要,你往这方向走就是了,不管你怎么走。
我说教读经,甚至阿猫阿狗都可以,我不是说董老师是阿猫阿狗哦。(众笑)为什么呢?因为在一切都是荒废的情况之下,百废待举,你怎么可能要求那么精致呢?有能力的人去要求精致,没有能力的人就随便做。
你对德行教育有很深的认识,你就多做一点别的要求,如果没有,野孩子也可以读书啦!读经起来还像野孩子也没有关系。有人就说:“你看读经读了这么久,还是一个野孩子嘛,这读经有什么用?”千万不要这样想,这样想是不对的!何况真的读经了,他的野性也会无形之中改变,也就是说没有要求德行教育,他的野性也会渐渐地减低。所以,我们讲事情要很公平。
我常遇到这种例子:有学校老师推广读经,他很认真教读经,每天都教一两个小时,最少教半个小时,能常常听到他们班读经的声音,这位老师也教得很愉快。学生进步,老师、家长也都知道,但是,这些孩子偶尔还会调皮啊!有时被别的班老师发现了。别的班老师就来讥笑他:“你看,你们不是读经吗?读经不是可以增进品德吗?你看你们班读经两年了,你这么认真教,我昨天还看到你们学生打架!”这位老师非常的惭愧。“我们班的孩子还在打架,读经读这么久有什么用?”就来问我:“教授,你不是说读经可以增进品德吗?我们班的孩子还是那么调皮啊,还会打架。”我说还有偷钱的呢,这位老师没看到而已啦!“那我被别班老师批评了,我很伤心,请问怎么办?我要怎么去加强德行教育?”
我说,你就这样教下去就好了,你回去问那位讥笑你的老师,就说:“我们班学生打架,这是真的,请问你们班学生没有打架吗?”“打得更多,好像。”(众笑)读经班还打得比较少一点。所以你不要紧张,说我们要做德行教育,不允许有一个孩子打架,不可以这样子的!这不是人生,人生不是这样子的,这是假的人生。真实的人生是大大方方,孩子调皮就调皮嘛。但是,我们尽量改善,你要求一点一滴都做到这么规规矩矩,这是假的。(鼓掌)
首先,人自然有一颗求完美的心,这是人向上向善的动力,可以说是一种「圣性」;但这个求完美,如不善用,会变成责备的心;求全和责备,都在「理」的层次上对人生有所希求。「理」,是纯粹的,是容易一下把握到的,但,理总会被要求要实现在「事」上而后止,而「事」是多样的,有程序的,不容易一时达成的。所以,责备一不善用,就变成挑剔批评,见「事」一时不得完美如理,就起了愤世嫉俗的心;愤嫉之极,常发狠而致鲁莽毁灭在所不惜;而这些责求挑剔愤恨及毁灭,本皆来自于「求完善」的「本心」,所以有人,甚至带动大批徒党,进行绝世浩劫,而还自以为是「替天行道」。人间一切大罪大恶从此而出。人一时昏昧胡涂,即会由善而变为不善,所谓「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不可不察。
如何善用此向往神圣之本心本意,而无差错?中庸教人要有「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之宽容的雅量,大学又教人知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若能于此「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譬如读经与德行两种教育,既皆有意义,皆欲匡导人心,理应乐观其并育并行,共扶圣业。若一时不能完全顾及,亦应以「本末」问题安排,徐徐而图,令得两面圆满,方是道理。若有人以「是非」问题来看待,以至读经与德行形同水火,必欲其「你死我活」,何其愚昧也!何其可悲也!
至于何者为本,何者为末?亦不是截然可判者。以人生之总体言,固当以德行为本,而学问为末,尤其「呫哔咿唔记诵之学」,更是末中之末。然以人生之成长经历看,则要求小儿「循规蹈矩」,未必合乎人情,而「呫哔咿唔」,乃小儿之本领,幼年不读,老来难成,所以,欲求学问,当在「幼时」以「记诵」为本也。
又,学问有两类,一者知识,二者智能。空有知识,而无德性者,知识反济其奸。但有智慧者,必兼尊德性。读经所诵者,是智慧之书,虽未必即能开启智慧,然必增其开启智慧之契机,则无可疑也。于读经之时,可同时施行德行教育。不必停下读经,专做德行也。又,因读经而开智慧者,必然有大德,斯又有越乎「循规蹈矩」之教者矣。
又,责问教读经的人:「你是诚实的人吗?」,认为诚实了,才可以教读经。犹如责问人:「你是圣人吗?不是圣人,还敢用圣人之道教人?」注意!这是五四时代胡适之的技俩,他说:「你懂经典吗?不懂经典,还敢教孩子读经,不是自欺欺人吗?」这也是误用了「求完备」的思考模式,让中国人误入歧途将近一百年,到现在,很多人还是这样胡涂,这种思考法,真是可叹!我在「读经教育说明手册」中,就曾经反问:「如果家长不懂经典,就不可以教孩子读经,那中国人什么时候可以懂经典?」结论当然是「永远不懂」!同理,如果一个德行不够完美的人,就不可以教孩子德行,甚至不可以教他圣人的道理(读经),那中国人何时会有德行?何时文化能够复兴?
我们推广读经,不仅是希望孩子能从经典中,得到聪明和学问,最重要的,乃在期待他立君子圣贤之志。所以实施读经的人,必定同时注意德行教育。
但不会等待大人们都成学者圣贤了,才来教读经,才来教德行。我们这一代是被牺牲了,我们的学问不好,德行不高,但我们的教育不能等。
我认为教育的最高意义,不在于由圣贤教出圣贤,乃是能由匹夫匹妇即能教出圣贤。因为教育所凭借者,一是身教,一是言教。粗浅的看,「言教不如身教」,是不错的。但一个普通的家长老师,有何高德之行,可以做为「圣人之师」?所以,深入来看,应该说「身教不如言教」,如果此「言」是圣贤之言的话。
经典,即是圣贤之言,家长教师与儿童,同时读经,皆受经典之启发,改过迁善进德修业,将日进而不自知,此方真是「德行教育」。毕竟德行是一辈子的事,是要从内心处考察的,是不能量化的,不能只看表面的,不能以一些既定的标准来苛求,也不是当前有了一两个合乎德行的举止,便可视为成功,便可保证一生无憾的。
近年来,我们希望教读经者,同时必教德行,而期相辅相成,使天下老少渐进乎善而已。不知教德行者,何以要求读经师生必俱为圣人,苟一时不成圣人,便要排斥读经,岂非求全太过,而至鲁莽乎?(此页摘自全球读经教育交流网)
发表于 2010-1-21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贴的内容.想说明一点我对大量读经的认识.
我认可大量读经,是认识了只有当孩子大量读经了,自然会出现圣人与孩子在时常对话,会提升孩子的境界.孩子还会变得好学等等有诸多的益处.
读经是学好一切学问的根本,先要从读经处入手,一门深入长时熏修.
本人今后少说话,多读经.修身为上.
发表于 2010-1-21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zehui_lzh 于 2010-1-21 14:36 发表
王财贵先生讲读经与德行教育问:德行的落实和读经要怎样调配?答:这种问题很早以来就出现了,尤其这两三年来更多人疑问。自从净空法师提倡《弟子规》(现在称德行教育)以后,非常多的读经老师和家长受到很大的 ...



你是怕我没研究过这些讲话吗?这些讲话的道理其实很简单。王先生的讲稿,他的思想,我比你熟悉的多。但是,王先生这些讲话里面,以你目前的水平,是看不出什么问题的。如果你想要达到他的水平,就请你自己逐条回答我的问题,不要照搬王先生的讲稿。

我并不是要求你反对王先生,而是要求你懂得王先生。只有这样,你才不至于辜负他的一番苦心。当你逐条回答我的问题时,你就在进步,就在向王先生靠拢,看齐。到那个时候,我们彼此才可以谈深一层的问题。

你如果对自己的孩子真的有责任心,当你准备将孩子托付给王先生“大量读经”理念,你自己就必须达到他的水平。否则就是迷信——请问,是你内心的偶像重要,还是你的孩子重要?当你离开你幻觉中的偶像,才是真的向偶像靠拢的时候——那个时候你才能感觉到孩子更重要。

等你什么时候感到孩子比偶像重要了,我再告诉你,你的人生才刚刚起步,你离你自己的良知,还有遥远的路途要跋涉。我看出一些问题的时候,你才刚开始读经,那会儿你只能跟在后面看帖,你可能忘了。






[ 本帖最后由 磁盘 于 2010-1-21 15:07 编辑 ]
发表于 2010-1-21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4 磁盘 的帖子

您说得很有道理啊!一直在看呢!很理解您的良苦用心!也没觉得你的语气有什么不对!感谢您!
发表于 2010-1-21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6 磁盘 的帖子

没这么严重吧!如果抱着谦虚、就低的心态听您说话,就不会化友为敌了!
发表于 2010-1-21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6 lizehui_lzh 的帖子

说一句直话请不要见怪,你们现在真的还不够为王先生做辩护,况且我也从未与王先生个人为敌,那都是你们的误解——你耐心从头到尾看看帖就很容易明白。想一想,假如你们这些家长都理性地成长起来,王先生是不是会很高兴?你也不要担心谁谁谁听了我上面的讲话就不读经了,那是瞎想出来的,没有事实依据的。你难道要为了一个瞎想出来的东西去跟人争辩吗?

你放心,王财贵先生将会笑容满面活得好好的,坏掉的只是人们自己“幻想自造的偶像”,那玩意很坏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6 17:42 , Processed in 0.02483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