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aliliya

属于我自己的树洞贴,一个人的倾诉(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3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人坚持联结,联结的方式由孩子决定。。。。我说好吧,你叫我我就答应。
...
噼里啪啦 发表于 2012-8-13 14:39

大人坚持联结,联结的方式由孩子决定。。。。我说好吧,你叫我我就答应。
噼里啪啦 发表于 2012-8-13 14:39


亲爱的,赞叹呀,真心地,热烈地~

想我怀孕那会儿,当当特价,20元买了一套《冯德全早教方案》,一共6本,刚才我还较劲儿上当当网查了一下,现在卖38啦,2000余条好评(咳,借用《天下无贼》里的一句经典台词:开好车的不一定是好人。我也套一句:巨多好评的也不一定是好书。  )
书里面几乎全是游戏方案、教授方案,步骤明晰,那书真是适合应试教育下长大的父母们,整个就是一套标准解题答案……
很多成人也的确有这个特点,在和孩子做游戏的时候,会有游戏应该如何进行的标准答案强迫症,做对做好的强迫症

恭喜我们,正在这个关键点上进行着强力突破!

看《游戏治疗》和《游戏力》,最让我感慨的就是,虽然两本书名都是有“游戏”两个字,但是,游戏不是它们的主角,游戏只是方式方法,只是媒介和手段。
这两本真正的主角,真正强调和关注的都是:人,人,人;孩子,孩子,孩子。

以人为本,耶!
 楼主| 发表于 2012-8-13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句话,叫做“知行合一”。如果知道某个道理,但是不能在实践当中做到,也可以说是“不知道”,也就是没有真正的搞懂。
只管耕耘 发表于 2012-8-13 19:00


是这样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8-13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叹,胸怀越来越广阔了!
小小草草 发表于 2012-8-13 19:36


 楼主| 发表于 2012-8-13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2689 我去买幼儿园

      老公买彩票,我以前说过几次,快去买吧,最好中大奖,然后给我开个幼儿园。
      周末老公去买彩票的时候说:我去买幼儿园。
 楼主| 发表于 2012-8-13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2690 游戏“莱克斯——维达——虎克船长”(《游戏力》P087)

      孩子经常觉得自己很笨——有公开的也有不公开的——他们渴望看到愚蠢的是别人,这样他们才好受一点。为了接近孩子,我常喜欢把自己的尊严放在一旁。这除了让孩子在游戏式的互助中担任比较有力的那方之外,也能够让他们使受伤的自我得到康复。我发现假装傻瓜让孩子笑得最厉害,大人也会发笑。我会唱好笑的歌曲、跌倒、四处乱舞、或者让自己看起来很蠢。要想成为放下尊严的专家,还需要一些练习。
      下面说一说游戏“莱克斯——维达——虎克船长”,这个名字是我起的。我和一个六岁小男孩一起玩时,他说他是《星球大战》里的英雄主人公路克—天行者,而我是代表黑暗的达斯—维达。这当然没问题,不过我们还没开始玩,他又帮我换了角色。“不是,我是小飞侠,你是虎克船长。”好的。“等等,我是超人,你是坏人莱克斯。”我猜他想通过扮演好人来感受自己的力量,但是当他指定坏人之后又觉得受到威胁。他不停地转换,而我们根本没有开始游戏。他很想用超级英雄来客服他的恐惧,但是这个游戏本身又带来太多恐惧。
      换句话说,如果游戏是一辆救护车,能够把我们从恐惧中拯救出来,那么,现在这辆车卡在了雪堆里,轮子空转着,不能前进半步。于是我把所有的角色都变成了一个——“莱克斯——维达——虎克船长”,这样他就无法再改变主意,然后我让自己变成最无能、最滑稽的那个。孩子扮演好人时,他们不想让坏人太强大。我开始唱着:“我是莱克斯——维达——虎克船长,我是这里最笨最蠢的家伙。”我让他们很清楚地看到,不管我多强大,他一定都会赢。他很爱玩这个游戏,反复玩了好几个月。第二次玩的时候,他为我编了一首新歌,“我莱克斯——维达——虎克船长,我最爱大便和小便……”我们开心地大笑。
 楼主| 发表于 2012-8-13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2691 安住

      你必须回来到最乏味、最无聊、最没有精彩成分的、最无期的日常活动中,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吃喝拉撒这些最基本的活动,你能安住,那里面自然有一首歌会出现。——胡因梦

      临在的练习。
 楼主| 发表于 2012-8-14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2692 生病的好处——摘自敏敏1976的微博

      生病是有很多隐藏好处的:1、疲劳的身心得到休息补给。2、释放负面能量。3、索取爱与温暖。4、缓和紧张气氛。5、逃避当下问题。6、挽回一段关系。我碰到过很多爱生病的孩子,他们大多来自关系纠结气氛紧张的家庭。孩子用生病来索取父母的关注、缓和家庭气氛、拉回游离的一方。
 楼主| 发表于 2012-8-14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2693 摘自敏敏1976的微博

#让孩子做选择题# 当父母试图用权威“战胜”孩子时,我们已经输了。直接对孩子发号施令会招致他们的反感、拒绝,从而引发对抗。而给孩子2-3个选项既设定了规则范畴,又赋予了孩子选择的权力。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自然会合作。让孩子作选择题,你会发现和孩子相处再也不用声嘶力竭、殚精竭虑。

#越界# 父母要分清“你的事”与“我的事”,孩子要真正拥有“我的事”。这是学习感恩与负责、区分贡献与索取的必要条件。当女儿不耐烦地叫我帮她穿鞋时,我会说:“穿鞋是你的事,需要帮忙请说礼貌的话。我忙完就来帮你”。父母越界贡献或纵容孩子越界索取都是溺爱,这样的孩子怎能学会感恩?

#肛欲期# 孩子在肛欲期时喜欢憋大小便,经常拉在裤子里。这是孩子性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肛门和尿道括约肌的收缩和放松带来性的快感体验。另外大便对孩子来说是身体的一部分,排出意味着“贡献”,很多孩子在幼儿园憋大便以表达对环境的不服从。肛欲期需要父母的理解接纳,切不可训斥催促。

#养育的目的是分离# 为人父母要时刻准备着迎接孩子不再需要自己的那一天。“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很多时候不是孩子需要我们,是我们离不开孩子的需要。“四顾苍茫,唯有目送”或许标志着父母完成了藉由孩子成长的使命,从而迈向各自的新征途。

#情绪优先# 当孩子出了状况并带有负面情绪时,父母要采取情绪优先的原则。先共情陪伴,让负面情绪像水一样流走,然后再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负面情绪像一桶臭气熏天的污水,你很难背着它跳过一个大坑。不如先把它处理掉,然后再想办法跨越障碍。将能量用于前进而不是负重,因为路在远方。

#孩子为何不认错# 我们常常带着负面情绪批评孩子,而孩子往往拒绝认错。其实,孩子并不是拒绝承认错误,他们只是拒绝我们的负面情绪。中立地描述看到的景象(满地都是玩具),平静表达我们的感受(我看着真是心烦),并探讨解决方案(你自己收还是一起收?)。将能量用于改进而不是对抗。

我对#教育之道# 的理解是:尊重生命、育己达人。尊重生命成长规律和发展方向,育儿育己、成就他人。曾经很热衷于为他人答疑解惑,后来发现如果不碰触底层信念系统,再多表层的方法也没用。父母需要醒觉。像剥洋葱一样,看清楚自己的内在。这个过程很不好受,会流眼泪。但却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错乱的角色# 1、自己:常被内在小孩控制,不断外求索取。2、父母:也在成长的路上,容易越界或缺位。3、伴侣:有时我们要求另一半同时客串我们的父母。4、孩子:往往会肩负伴侣的部分责任。5、朋友:容易越界,成为父母或伴侣的替代。是不是感觉全乱套了?归位,归位。各就各位,并肩同行。
 楼主| 发表于 2012-8-14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2694 把尊严放下(《游戏力》P88)

      把尊严放下,对父母来说是很高的要求,有很多大人没有办法摆脱自己的日常角色。在工作时或者其他场合,我们都要求一本正经,而孩子却巴不得我们摆脱出来同他们一起玩。当大人不确定要怎么才能跟小孩开心地玩时,我问他们:“你能做到的最夸张的事是什么?如果你真的做了,天会塌下来吗?”
      ……
      罗杰斯(Cosby Rogers)和索亚(Janet Sawyer)写道:“成人的游戏(如网球、桥牌和钓鱼)都被准确地描述为……不好玩,不自然,死板地要命,只注意如何做对和做好。”而像孩子一样地游戏,就意味着你需要笨拙地犯错,夸张到极致,把严肃的心情放松,试着去享受乐趣。
      对于我们当中很多外出上班的人来说,每天工作结束之后,还要调整情绪来照料孩子,确实是最难得了。在大部分的办公隔断里,咯咯的笑声本来就是稀缺品。这句话放在做家务、看小孩的家里也适用。创造一个充满笑声的游戏空间并不容易,我们成人大多通过电视、酒精和小睡来放松,但这些都不属于游戏力亲子方式的范畴,而且也没有顾及孩子的需求。当然,父母也有自己的需求,但如果下班后孩子就又成了我们的困扰,那么我们就不得不做出一些改变了。腾出一些时间,做些能带来乐趣的游戏,享受笑声,这样可以满足每个人的需求。辛勤工作的父母可以放松,孩子可以充满生气,每个人都可以联结。
      父母的工作很辛苦,而不快乐的心情,则会雪上加霜。大多数的父母都绷得很紧,有些人甚至过度忧郁。你可能觉得,生活中所有不得不做的事,刚好把你的精力榨干,你根本没有余力享受游戏和乐趣。也许,直到你试着加入孩子的笑声和游戏时,才发现自己并不快乐。如果因为你自己的一些感受而完全无法接受上述的方法,那么请你诚实地面对这些感受。检视自己的内心,和别的父母聊一聊,找专家协助你。你的孩子可以等待,也可以原谅,但他们更希望你能放松下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4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2695 心灵的事,要慢慢来

      武志红老师的最新博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7645590102e48i.html
      他提到两次:心灵的事,要慢慢来。
      海灵格也说:心灵的移动,是缓慢的。

      送给走在成长路上,有时候会着急的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2-8-14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8-14 13:49 编辑

2696 安心

      昨天晚上提到老公如果彩票中奖,我就开个幼儿园。其实,如果真中了一千万,我不确定自己真的会去履践这个事儿。
      也是一位三七好友,在孩子上了幼儿园以后,开始自己的创业,当老板,而且干得风生水起。
      我真心佩服她,聊天的时候我跟她说,我真的好怕操心,不愿意操心,如果出去工作,我目前也只是想打工。
      这样的心态,可能是源于曾经有的一些雄心壮志,忙忙活活,但最后都成云烟,嗯,云烟也有云烟的价值
      一个朋友她参加过周鼎文的工作坊并饭后聚餐,聚餐中,周老师分享,关于他本人的这份工作:是这件事选择了我,而不是我选择了它。
      也像张德芬说的:我何德何能,写一本书,居然能卖到一百多万,又赚名气又赚钱,得到这么多。这不是个人的功劳,只是生命之流经由我,借我之手写出来而己,是老天的功劳。
      我也想有一份这样的安心。
      看看命运会选择我做点儿什么。
      南怀瑾说:人有三个基本错误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如果我注定是个小人物,那我就安心做个小人物。
      如果命运选择我做一些更大的事,那我也愿意服从,跟上。
      安心。
 楼主| 发表于 2012-8-14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2697 五元店

      和儿子玩过家家,他是外送小弟,我会要求他坐大巴车过来送玉米,开摩托车过来送面条……
      送到以后付款,问:多少钱?
      儿子一直答:五元。
      五元店
 楼主| 发表于 2012-8-14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2698 怒

      一个成长Q群,一位妈妈来哭诉,她正在哭着,大家开始给这位妈妈大讲特讲灵性道理。
      比如,凡是抗拒都会持续啦,脱离受害者心理啦,不要维护“我是对的”啦……
      这位妈妈在哭,大家在讲。
      我真想骂,tmd这些狗屁道理,谁不会说上一车一箩筐。
      拜托,情绪之中,请不要说教,好不好?
      麻烦不要用菩萨的行为标准要求一个正在哭的普通人好不好?
      不要压抑她的情绪,理解一下,安静地给个倾听好不好?
      最后,这位妈妈收声不讲了。

      最简单的东西,也是最难给的,最平凡的东西,最不平凡。
发表于 2012-8-14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06# aliliya


很喜欢这篇 暗合我的心思 给懒散不求上进的我些许安慰
 楼主| 发表于 2012-8-14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09# 海蓝蓝

写完那个帖子,我心里也感觉很踏实。
其实我一直是一个挺平常挺平凡挺平庸的人,但我又一直不甘于这样,所以,会自卑,会自负,会各种折腾……
好像也就是这些天,才有了这种,我真的甘心平常、平凡、平庸的感觉
我不必那么伟大、那么优秀、那么有成就
安心做自己就好
我真的有一些力量可以安心做自己了,不需要向外看那么多,做自己就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5-5-1 07:38 , Processed in 0.02909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