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qinglian

今天再开一帖,记录我和儿子在家读经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麓羽 于 2010-5-11 19:49 发表
清莲真棒,我为什么发现不了问题呢?

如果你多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你就容易发现问题了。包括我曾经非常不理解的洞庭兄的很多话,现在也理解了。

搬来我前面982#的摘抄:

关键在于问题的起点,我们工作的目标。把注意点放在孩子那儿,我们就接近了真理;当我们面对儿童,问无数个为什么,我们就接近了儿童,也接近了真理。不是为了实施一个著名的教育方法,不是为了“教育新招”,不是为了增加教育“品种”,“形式”,不是为了“经济效益”,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

[ 本帖最后由 qinglian 于 2010-5-14 03:55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为什么要学会说“不”

半夜醒来,突然觉得有个问题在我的脑子里给“通”了,于是赶紧起来写。

在本楼的第六十页里,我摘抄了《爱和自由》里面的孙瑞雪老师的蒙特梭利学校的7条规则。这7条规则的最后一条就是,学会说“不”。我一直都想不通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会说“不”?这不是公然教导孩子违抗大人的话吗?一直都不理解。直到昨晚看到寻版说,如果孩子是愿意大量读经的,内在驱动力的,就挺好。这“内在驱动力”几个字就一直在我的脑子里彷徨不去。直到刚才醒来,突然感觉自己明白了《爱和自由》里面的两个问题:1.为什么孩子要学会说“不”?在第64页951#摘抄的内容里说,孩子选择做什么,拒绝做什么,完全是受他身体里“精神胚胎”(也就是内在驱动力?)的作用,精神胚胎告诉他,他将选择只对他的生命有帮助的东西,而排斥其他。所以,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会说“不”?之所以要让孩子学会说“不”,就是要让孩子学会听从他自己“精神胚胎”(内在驱动力?)的指令,而非大人的指令。学会说“不”,就是拒绝奴役!如果孩子只会听大人的指令而非他自己“精神胚胎”的指令,那么这个孩子实际已经被大人奴役了。他所做的事情,就是大人要他做的事情,而非他自己要做的事情。他已经丧失了做自己的自由了!

由此我也明白了第2个问题,为什么孙瑞雪老师学校的孩子全都不参与校外一个人来推荐的一个“寓教于乐”的英语教学?那是因为,孙瑞雪老师学校的孩子平常有说“不”的权利,他们习惯于听从自己“精神胚胎”的指令,而非成人的指令。而在常规幼儿园里,那些孩子们被教育的很“听话”,所以这套“寓教于乐”的英文教学很受他们的欢迎,毕竟里面还有一点点乐在里面嘛。唉,被奴役的孩子们实在是太可怜了。

[ 本帖最后由 qinglian 于 2010-5-17 15:31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下午,我一下午的时间在看书,而儿子则几乎看了一下午的《喜羊羊和灰太狼》。我当时是既想给他自由,又担忧他一直这样看下去怎么办?后来,我就在网上百度了一下“小孩子长时间用电脑的危害”给他看,他看了之后,没过一会就主动退下来了,还说他可不想把身体和眼睛都弄坏。不知道今天如何。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寻找中医 于 2010-5-12 21:28 发表
真实的表达自己,有被冒犯的生气,有对孩子不合理需求的拒绝,有孩子冒犯别人你的不高兴……
这一切,都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不需要再另外有一个什么教育了。
就看你自己对别人的需求是否敏感了。
家,就是社会的缩影。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寻找中医 于 2010-5-12 22:00 发表
你看六祖慧能大师多自在,一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开悟了。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意思是不是只要不执着于某个东西,不去抓东西,就获得了心灵的大自在

[ 本帖最后由 qinglian 于 2010-5-14 06:44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寻找中医 于 2010-5-12 22:09 发表
(1)你越赶问题就越大——那是嗔恨嘛。一如我们对坏人的嗔恨嘛。圣人不是强调忠恕嘛。


(1)冤冤相报何时了。

原来,对我们的诸多问题,也不能有要去改变的心,要接纳,否则就是冤冤相报何时了了,越想改变自己,就越改变不了自己,唯有接纳。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摘抄《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

但是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有些一般大的孩子还没有养成工作的习惯,如那些在家里被照顾得过于精细的孩子,父母不以工作为引领方向的孩子,在幼儿园里以读,写,算为教学指导的孩子,他们都不习惯于动手。如果成人一直用语言,读书等方式来教育孩子,那么孩子就只习惯使用大脑而不使用肢体。这样会造成孩子过于信任自己的想法,但对想法怎样实施却没有认知。如果偶尔孩子想实践自己的想法,一动手却发现结果与自己的想法不一致,就会放弃实践,更加沉迷于幻想,进而对真实的人类的行为和真实的事物都不太感兴趣,也没有耐心去进行探索和研究。这样的孩子在将来会受到打击,因为在他能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无法被自己实施也无法被别人实施的时候,就会产生自己不行,和自己不如别人这样的认知。

[ 本帖最后由 qinglian 于 2010-5-14 18:35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73 qinglian 的帖子

我明白了高分低能的孩子是怎么来的,就是小时候学习成绩比较好,又从小没有什么动手和实践的机会,于是只好集中全部精力来学习学校功课。于是就出炉了只会夸夸奇谈却不会做实事的人。

如果孩子从小以玩为主,这样就能充分发展他的动手和实践的能力,动手和实践能力强了,就容易把学到的知识活用到生活中来,而不是死读书了。

我也初步想到了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的思路,就是想办法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这样孩子肯定就有兴趣了。

[ 本帖最后由 qinglian 于 2010-5-14 18:37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摘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美国科学家通过对一些成功人士的调查发现,一个人能否成功,情商比重占80%,智商仅占20%。我们不禁要问:知识的位置在哪里?如果说知识的掌握,是高智商的产物,那么知识的使用却不能没有情商。而高的情商来自哪里呢?肯定来自于健康的心理和能够为自己带来自信的人格。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摘抄《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

如果孩子从小就跟其他孩子一起,遇到失败,就会自动修正,而不会因为发现小朋友不能像妈妈那样顺从自己而哭泣,或者哭着去找妈妈,找老师,哭诉“他不跟我玩......”

我在想,大自然为什么造就儿童在童年的时候要跟他的伙伴在一起玩,而社会性能力的基础要在这一段时间成长?这是因为在童年的时候,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想法,他们不会因为同伴对他们的态度和对待他们的方式不令他们满意而自暴自弃,或者伤心绝望,由此受到深深的心理伤害,不愿意再与人来往。

一个被很好保护的孩子不会产生这些不良的情绪,不会由于这样的冲突而造成人格发展的缺失和心理伤害,因为没有受到伤害,所以他们会继续努力,继续去亲近人群。等他们懂得伤害的时候,他们的社会性能力以及成长了起来,使他们不再受到伤害。是什么保护了孩子,不使他们受伤害呢?是他们的单纯和天真。我们可以称乐乐这样的宽厚为高贵。如果成人具有这样的心态,那他一定是个天使,或者被叫做傻瓜。

[ 本帖最后由 qinglian 于 2010-5-14 07:34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76 qinglian 的帖子

孩子的天真和纯洁,造就了他们在探索这个世界的时候百折不饶的精神。正是这种百折不饶的探索世界的做法,造就了他们顽强的意志力。无比地赞叹孩子!

[ 本帖最后由 qinglian 于 2010-5-14 08:02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寻找中医 于 2010-5-12 22:09 发表
(2)贪爱同滋,爱不能离。有爱故有恨。轮回根本。
  

为什么会有贪爱呢?贪爱是从哪里来的呢?
发表于 2010-5-14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痴贪嗔。因为痴才会贪,贪不到就嗔恨,恨就更加痴,轮回嘛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79 洞庭烟雨 的帖子

那为啥会痴呢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为抓住一个东西,就可以安慰一下自己,实际上是骗自己了。可是如果不抓住的一样东西的话,就会焦虑,失落,不知所措。为什么?是因为,我已经失去了自己吗?非要靠抓住一样东西来安慰自己骗自己吗?

我失去了自己,于是死劲抓住孩子来证明我的存在。因为我把孩子抓的太牢了,让孩子也做不成他自己,于是孩子又失去了他自己。我抓的越紧,孩子逃离的越快,终归我什么也没抓到!

找回我自己!让我成为我自己,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 本帖最后由 qinglian 于 2010-5-14 12:50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4 00:40 , Processed in 0.02997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