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贴子的发言更像传销的味道多一点,一有一点不同的声音,马上群起而攻之.传统文化的重建过程中,只要是任何一点贡献,都应该赞叹是无疑的,但是如果把某一个人或者某一种观点说成是绝对的,不可商榷的,这个就不知道是在帮育心经典还是毁育心经典了.教材的问题,其实谁也没有权威说某一个版本就是绝对的正确的,只是众多版本中的一个版本而已,而且我觉得经典教材的某一两个字的读音到底应该怎么读,其实不是那么重要的问题,那怕你是偏远山区的,用当地的方言去读经典,我觉得与用标准的普通话去读,对孩子生命的成长,可能不会有太大的不同,我就有一个朋友五年前就一直用自己的家乡话教自己的女儿诵读经典,孩子长大到十几岁了,诵读经典对她成长所造成的效果一样非常的好,那些读经教材,其中个别文字的读音,值得我们那么努力的去强调吗?乃至强调到好像如果读错了一个字的发音,就会前功尽弃一样.
我们再想想古代的私塾,那些教书先生,在信息那么不发达的年代,教材又没有注音,一定是各个教书先生的发音都会有很多出入的地方,加上不同地区的方言,但从来没有说这个问题会成为读书的障碍,如此的话,我们过分的强调要标准的普通话那是大可不必的.南怀瑾先生九十多岁了,一口重重的浙江口音,但这完全不会影响到他伟大的道德和学问.
那些念佛念咒语的学佛的朋友,我们会发现,同一个咒语,在藏语的发音、印度的古梵音或者汉族的汉音,其发音都会有很大的差别,如果再追索到各个不同的朝代和地区的发音,不知道有多少千万种的读法,但是据一些佛教典籍的记载,无论用哪一种发音,对生命修行都几乎具有同样的效果,从这里我们也许可以得到很多启迪和思考.所以有时候我觉得,对孩子来说,那些影音光碟中的发音标准得像播音员的发音一样,和孩子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那带着浓浓的乡音的发音,两者比较起来,哪一个声音对孩子生命的成长更有力量,我不敢随便的下结论,我很自然的想起那些印刷出来的字和一笔一画用毛笔写出来的字两者的对比.
[ 本帖最后由 hovshslm 于 2010-1-31 01:40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