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aliliya

属于我自己的树洞贴,一个人的倾诉(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7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72# aliliya


    同怒 简直是/偷天换日
 楼主| 发表于 2012-8-7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2641 临在的练习(二),摘自http://216.24.199.190/viewthread.php?tid=47604&highlight=%E4%B8%B4%E5%9C%A8


刚开始,你可以充分使用你的感官感受,留意此时此地,环顾四周,光看就好,不要阐释,看着光线、形状、颜色、质地,觉察到每一件实物寂静的临在,觉察到那个让所有事物得以存在的空间。

如果想让自己与内在身体连结,可以尝试这样的方式,花几分钟关注自己内在身体的感受,不要去思考它,只要感觉。一开始做这个练习时,可以闭上眼睛,等很熟练的时候,就可以不用闭上眼睛了。

可以尝试用呼吸,把自己的注意力导向自己的身体,从内在去感受它。感受一下,自己的身体是活生生的吗?自己双手、双臂、两条腿、两只脚,以及腹部和胸腔中,是否有生命存在?

还有,自己能否感受到一种微妙的能量场遍布自己的全身,并且把活鲜的生命力带到每个器官、每个细胞之中?自己能否同时在身体的所有部分感受到那个单一的能量场存在?

你愈是关注这种感受,它就会变得更清晰、更强烈。你就会感受到每个细胞感觉上好像都变得更有活力,而如果你视觉观想能力很强的话,也许还会看到自己整个身体变得透明光亮。

也可以试试下面这个静坐冥想,可以让自己更深入地进入身体,让自己感受超越自己肉体的感受,让自己能跟源头连结上。不需要花太多时间,一般用十到十五分钟就足够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8-7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2642 临在的练习(三)

与你的内在身体恒常连结----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它,这将会快速深化且转化你的生命。

你将愈多意识导入内在身体,它的振动频率就会愈高,就像你把调光开关愈转愈大,灯就会愈亮,因为通过灯的电流增加了。在这个较高的能量层次,负面性不再影响你,而且你也会吸引能够反映这种较高频率的外在情境。

如果你尽可能把注意力放在身体内部,你就可以安住于当下,而不会在外在世界、在心智中迷失自己。思想和情绪、恐惧和欲望也许或多或少还会存在,但它们再也无法掌控你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8-7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2643 临在练习(四)

(1)你是一个惯于等候的人吗?有多少时间是花在等待上面?在邮局排除、困在车阵中、在机场候机、等候他人到来、等着把工作做完等等,是我所谓的“小规模等待”。而“大规模等待”,就包括了下一次假期、一个更好的工作、孩子快快长大、一份真正有意义的亲密关系、成功、赚钱、成为重要人物、开悟等。
(2)有些人等了一辈子都还没好好开始生活,这也是很常见的。等待是一种心智状态。基本上,它意味着你要的是未来,不要此时此刻;你不要你拥有的,要的是你没有的。
(3)无论何种等待,都会让你无意识地在两个状况之间创造内在分歧:一个是此时此地(你不想呆的地方),另一个是投射出的未来(你想要去的地方)。这样一来,你会失去当下,也大大降低了生活质量。
(4)当你尊重、认可,并全然接纳你当下的实相----你所在之处、你是谁、你此刻在做什么----当你能全然接受你所拥有的,你会对拥有的这一切、对现状、对本体感到感激。而对当下和生命此刻的圆满感到感激,才是真正的丰盛。它无法在未来现身,然而随着时间的演进,那份丰盛会以不同的方式显化出来。
(5)如果你对自己拥有的觉得不满意,或是对你现在的欠缺、不足感到挫败或愤怒,这可能会激励你去追求财富,但即便你真赚到了几千万,还是会继续经历内在匮乏的感觉,内心深处还是无法感到满足。
(6)你或许会有很多金钱可以买到的刺激经验,但它们来了又走,总是留给你空虚的感觉,反而会让你感到需要更多肉体或心理上的满足。你不曾安住在本体之中,因此也无法感受到此刻生命的圆满----光是这份圆满就是真正的丰盛了。
(7)放下“等待”这种心智状态。当你逮到自己又陷入等待之中时,赶紧撤离,转而进入当下时刻。然后停留在当下,并且享受那个存在的状态。如果你处于临在状态,就根本不需要等待任何事物。
(8)所以,下次有人跟你说:“抱歉让你久等了。”你可以回答:“没关系,我没有在等。我只是自己站在这里享受----在我自己的享受之中(Enjoy myself ---- in joy in my self)。”
 楼主| 发表于 2012-8-7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2644 临在的练习(五)

(1)当你初次瞥见意识的无时间状态时,你会开始在时间和临在在向度之间来回摆荡。首先,你会觉知到你的注意力真正放在当下的时候并不多,但光是知道你没有临在就是一个很大的成功了,因为这份知晓就是临在----即使它起初只会维持几秒钟,随即又消失。
(2)然后,随着次数增加,你会选择让你意识的焦点维持在当下,而不是在过去或未来。当你觉察到你又失去当下的时候,这次你就能够停留在那里,不仅仅是几秒钟,而是更长的时间----从钟表时间的外在观点来看。
(3)所以,在你能够稳定地在临在状态中安住下来之前----也就是说,在你能够全然地有意识之前----你会有一阵子在意识与无意识之间、临在状态与心智认同状态之间来来回回转换。你会一次又一次地失去当下,然后又转回去。最终,临在会成为你主要的状态。
 楼主| 发表于 2012-8-7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2645 临在的练习(六)

如果你正在做的事情,无法让你感到喜悦、安逸和轻松,并不意味着你必须改变你所做的事,改变做事的方法可能就够了。
做事的方法(how),永远比你做的事情(what)来得重要。
看看自己能否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做事”本身,而不是放在你想要透过做事而获得的结果上面。
当你的行动是出于当下时刻的觉知时,无论你做什么,都会带有质量,以及关怀与爱的感觉----即便是最简单的行动。
不要关切你行动的果实,而是关注行动本身。瓜熟自然落地,行动的结果也自然会在最佳时刻呈现。这是一个强而有力的灵性修持。
当你不再强迫性地偏离当下,本体的喜悦就会流入你所做的每件事情当中。当你的注意力转向当下,你会感受到那份临在,那份定静,那份平安。你不再仰赖未来提供你成就和满足----你不会在未来之中寻找救赎。因此,你就不会执着于结果。无论失败或成功,都没有力量改变你本体的内在状态。
当你的注意力转向当下,你便在生命情境之下找到了生命。
当你的注意力转向当下,就俗世来说,在生命情境的层次,你是可以变得更加地富有、学识丰富、成功、自由自在,但是,在更深的本体向度中,你在当下就已经是完整且圆满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8-7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8-7 23:22 编辑

2646 临在的练习(七)

你可以问:“此刻我的内在发生了什么事?”----不要立刻回答这些问题,把你的注意力转而向内,看看自己的内在。
对内在发生的事,至少要像对外在发生的事情一样感兴趣。如果内在搞定了,外在自然各就其位。首要的实相在内,次要的才是在外。
 楼主| 发表于 2012-8-7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2647 临在的练习(八)

你是否曾在一个清朗的夜晚,凝视夜空的无限,对它绝对的寂静和不可思议的广大无垠感到无比的敬畏?----我们需要临在,才能感受。
你是否曾经聆听,真正地聆听森林里山涧的声音?或是在寂静的夏日黄昏聆听一只黑鸟的歌声?----想对这些事情有所觉知,心智就必须定静。
在每日生活中保持临在,这样做可以帮助你在内在深深地扎根;要不然,有着不可思议动能的心智,就会像一条狂奔的大河一样拽着你往前走。
日常练习----始终把一部分注意力放在你内在身体的能量场之内。
 楼主| 发表于 2012-8-7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8-8 09:26 编辑

2648 游戏力实践

     好伤心,前两天写过一个蛮长篇的游戏力实践,结果,没存下来,也没发表成功……真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懒得再写。

     几个和儿子的动态游戏——
     1、跑,单纯地跑来跑去,我和儿子一前一后地跑,我在前(儿子要求),他在后。
     2、藏猫猫,今天我家几个能藏的地方我全都藏了,即便你每次都藏一个地方,孩子也不会腻歪。
     3、追抢,儿子拿一个东西前面跑,我在后面“拼命”追并有意图想要把东西抢回来,可是追怎么也追不上呢~
     4、抢,儿子拿个东西过来站住,说:妈妈抢。然后我抢,怎么抢也抢不过呢~
     5、儿子把东西放在前面一个地方,他说:妈妈跑。我先跑先拿到,他才跑。

     体会:
     1、大孩子的情况不清楚,小孩子真的是,玩的很简单,也许只是单纯地跑,就够了。再简单的游戏,孩子也很乐呵,最重要是游戏中的充满爱陪伴和联结。
     2、让孩子来主导游戏的玩法和规则。“游戏力的一个重要原则:大人坚持联结,但由孩子决定联结的方式”
     3、感觉孩子的状态和需要,留意他给你的讯息。有的时候,他希望他自己赢,比如上例中的3和4,但有时候,他却希望你赢,比如5。有个问题我也狐疑,孩子这么小的时候有没有输赢的概念?我觉得并没有,其实只是想主导和控制的更多一些,更凸显一些“我”的力量,游戏显示出来的结果好像是输赢之分,但孩子本身可能没有输赢这个概念。(我自己的感觉,需要进一步确认)
     4、嗯,还是更喜欢像《游戏治疗》那样退守一些“无为”一些。不过,总的来说,都不错,都用得上。
 楼主| 发表于 2012-8-8 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8-8 09:28 编辑

2649 没有感觉和感受

       昨天看《土拔鼠之日》,之前N天,菲尔对自己路过的一个街头流浪老爹,都没有感觉,压根看不见他……后来,他发现了他,感受到了他。
       最近很严重的一个有关一位母亲唐慧的案件中,组织卖淫方,嫖客……他们对一个11岁小女孩的痛苦,没有感觉。

       没有感觉,不和自己的感觉连结,用埃克哈特的话说——心智功能失调,用《不要用爱控制我》里的话说——人格分裂!

       然而,今天放眼望去,我们的家庭教育,正在大批量地制造着人格分裂的人。
       孩子天然是和自己的感觉紧密连结的,但是,不准哭,不准痛,不准生气,不准难过……
       孩子最终和自己的感觉失去了联系,也和他人的感觉失去了联系,没有了感同身受的能力。

       痛心。
 楼主| 发表于 2012-8-8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2650 摘自武志红微博

      婚恋中一种常见的组合:一个从不愤怒的人,遇到一个愤怒越来越多人的伴侣。后者的愤怒,常常是替前者表达被压抑的愤怒。然而,前者会打压后者,认为后者这样子会太有问题,于是后者觉得自己被限制了,其实关键是前者对自己的愤怒有愧疚。


      真如寻版所说:压抑愤怒也是造业。
发表于 2012-8-8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85# aliliya
亲爱的,要是生活中,面对的是这样 感觉的爱人,那该怎么办呢?
要用很大的耐心来等待他“醒”过来吗?
 楼主| 发表于 2012-8-8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8-8 22:29 编辑

回复 987# 如意轩

亲爱的,看到你帖子里的情况了,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文,有人和古老师哭诉,老公学佛成了道貌岸然、和感觉割裂了的人,古老师说:学偏了……

谢谢你信任我,我自己的想法是,不要把能量耗费在“等待他‘醒’过来”,就像树洞2643里说的一样“无论何种等待,都会让你无意识地在两个状况之间创造内在分歧:一个是此时此地(你不想呆的地方),另一个是投射出的未来(你想要去的地方)。这样一来,你会失去当下,也大大降低了生活质量。”

亲爱的,把注意力回归自己,放在当下。
和自己建立温暖的、贴心的联系,不在未来,不在别处,就在此刻,就在当下。
我知道一定会很痛苦,那就全然拥抱痛苦,最重要的是,对自己不离不弃。
陪伴自己,爱自己。

先和自己结婚。
 楼主| 发表于 2012-8-8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2651 跟随笑声的脚步(《游戏力》P079)

      我却要指出,游戏力亲子方式中,开怀大笑至关重要。对于想用游戏来拉近亲子距离,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父母来说,听到了笑声,他们才能确定自己的路没有走错。“跟随笑声的脚步”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件事能把孩子逗得咯咯笑,那就应该再来一次。一而再,再而三,一做再做。所有的笑都是好的,但是咯咯咯的笑声所传达出的愉悦太富有感染力了,因此也就被当做了判断游戏成败的指标。
      让孩子开怀大笑并不困难:你可以对婴儿做鬼脸;你可以在两岁小孩后面,装出笨拙追赶的样子,在即将抓住的那刻马失前蹄;你也可以让六岁小孩追你,让自己被抓住,然后咆哮说:“哦,你追到我了?不可思议!”;你可以抓一个枕头,和你的十岁小孩大战一场;你也可以穿戴上你十几岁孩子的衣服和饰物,把你的发型弄得跟她一样,然后看看需要多久,她的眼光会离开电视,转而注意到这种在平时让你抓狂的服饰效果。
      在一般情况下,当成人表现得夸张而过度,总可以让孩子发笑。愚蠢和糊涂也通常能换来笑声。滑稽的表情、声音、跌倒,就是获得笑声的关键,对年幼的孩子尤其是这样。如果你不好意思这么滑稽,那就用一个布娃娃或是活动人偶来替代,让它用幽默的口吻说出可笑的事。
      随着孩子的年龄越来越大,挑战也越来越大。扮鬼脸或跌倒都无法保证笑声——但不要害怕尝试,尽管你遭到白眼的几率可能会比获得大笑要高,但还是值得试试。你也可以尝试一下讲笑话或是夸大现实。因为大部分的孩子都不想在众人面前哭泣,即使哭了还会自我责备,因此我会用假哭来引发笑声;用很假的方法,特别是在他们打我或者嘲讽我时。“哇哇哇,呜呜呜呜,我要告诉我妈妈你说我秃头。”
      ……
      我相信,大多数上面列出的引人发笑的方法并不是什么新点子。每个人都知道怎么笑,怎么让孩子发笑。我之所以再将它们陈述一次,是因为我们经常忘记大笑的重要性。当我们面对不讨人喜欢、具有攻击性、或者不合作的孩子时,当我们把耐心和幽默耗尽时,我们就变得特别容易健忘或是严肃认真。日常的压力也会来火上浇油。在这些情况下,正好是游戏力最能发挥作用的时候。
      一方面,游戏和笑声的联系是很明显的。游戏很有趣,笑声是乐趣的配乐。从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笑声与游戏的深层目的之间,有着重要的关系。笑声,是建立联结的信号,是成功完成挑战的象征,也是孩子不再觉得痛苦和受伤的标志。咯咯笑和捧腹大笑,是孩子和大人自然地释放恐惧、困窘和焦虑的本能途径。父母可以运用跟随笑声的技巧,来缓解冲突,放松紧张的心情。
      还有一个注意事项必须加以说明。呵痒,虽然可能会带来笑声,但是如果它的形式是要把孩子压住并制服,然后违反孩子的意志而迫使他笑,那么就不要做这类游戏。它带来的笑声并不是我们想要的,因为不想笑却被迫笑,所造成的将是屈辱感。
发表于 2012-8-8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84# aliliya
"     2、藏猫猫,今天我家几个能藏的地方我全都藏了,即便你每次都藏一个地方,孩子也不会腻歪。"
笑死我了,呵呵,孩子的笑点真的很低。
前晚,我和表姐带着儿子在广场,她们带了一个充气的大锤子,表姐拿着锤子有规律的上下摆动,两个孩子经过并避免被锤,当他们发现辱骂了表姐会遭到锤击时,咯咯笑个不停,就不停的说脏话达到再次被锤的目的,突然我发现周围的孩子都在注视并跟着笑,我心里说有什么好笑的,估计我也被这句话分裂了,才觉得无聊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5-5-1 18:45 , Processed in 0.03589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