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aliliya

属于我自己的树洞贴,一个人的倾诉(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7-31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7-31 21:22 编辑

2566 他们更需要安慰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一次与内政大臣吃饭,服务生不小心将一碗热汤扣在内政大臣的身上。撒切尔夫人立即起身,拥抱吓傻了的女服务生,说:别介意,谁都会犯错的……服务生比内政大臣更需要安慰。当你的孩子不小心打了杯子,弄坏了玩具,你是否懂得,孩子比那些东西更重要,他们更需要安慰,而不是训斥。
 楼主| 发表于 2012-7-31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8-1 08:36 编辑

2567 《超级大坏蛋》

      武老师推荐的电影,真是不错!相当不错!(只是各大知名视频网站上都没有,最后在一个不起眼的小网站搜到了)
      剧情中超级大坏蛋其实是需要爱的,渴望爱的,这一点,我倒是不震惊,和以前禅音推荐的《卑鄙的我》类似。
      比较让我震撼感慨的剧情是,大英雄都市侠,从都市赋予他的角色——拯救者——中解脱出来,成为一个自由的普通人。
      让我想起孙老师变瘦,她说她过去的背负太沉重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天下儿童的命运,都一肩扛,当她把这些卸下来,她人也瘦了。
      孙老师看我的体型,说我负担的也蛮重,的确如此,每天在这里更新不断,就有这种拯救者情结在其中发挥作用,我觉得似乎很多人都需要我,而我也要去拯救。
      当我想要去拯救的时候,其实我对对方的智慧是不够信任的,对对方的家人和祖先以及家族中发生的命运事件,也不够尊重。
      当然也有闪光的地方,就是内心有爱吧,这爱,虽然还没有转化和觉醒,但仍很宝贵。
      我需要看到的是,每个人的改变与努力,其实都是他自己的智慧,他自己的需要和寻找,是自己给自己的。
      也许有一天,我依旧会在这里絮絮叨叨,只是,不再有拯救者情结。
      我也不打算着急了,慢慢走吧,水到渠成。
 楼主| 发表于 2012-7-31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2568 寻版的回帖

      刚才无意中搜到寻版在我树洞贴(一)里的一个回帖,忍不住爆笑,回帖时间:2011-10-13 08:54,回帖内容:

      aliliya,你的“滚蛋”很好用啊。
      我学到了。
      不过我改造了一下,我改成了,“去你妈的”,对我来说更够劲。
      这些我真成了你的徒弟了啊,
      不承认不行啊,
      也就是李尔纳的徒孙了,
      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12-7-31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2569 《维摩诘经*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

      于诸众生若起爱见大悲。即应舍离。所以者何。菩萨断除客尘烦恼而起大悲。爱见悲者则于生死有疲厌心。若能离此。无有疲厌。在在所生不为爱见之所覆也。所生无缚。能为众生说法解缚。如佛所说。若自有缚。能解彼缚。无有是处。若自无缚。能解彼缚。斯有是处。是故菩萨不应起缚。何谓缚。何谓解。贪着禅味是菩萨缚。以方便生是菩萨解。又无方便慧缚。有方便慧解。无慧方便缚。有慧方便解。何谓无方便慧缚。谓菩萨以爱见心。庄严佛土成就众生。于空无相无作法中而自调伏。是名无方便慧缚。何谓有方便慧解。谓不以爱见心庄严佛土成就众生。于空无相无作法中以自调伏而不疲厌。是名有方便慧解。何谓无慧方便缚。谓菩萨住贪欲瞋恚邪见等诸烦恼而植众德本。是名无慧方便缚。何谓有慧方便解。谓离诸贪欲瞋恚邪见等诸烦恼而植众德本。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有慧方便解
 楼主| 发表于 2012-7-31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2570 清淨心

      做任何事只管一念清淨心去做,所謂清淨心就是無所求地去做。
发表于 2012-8-1 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24# aliliya
感觉一部分是这样,妈妈很小的时候就承载了太多东西,主要是外婆给她的压力。
发表于 2012-8-1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2567 《超级大坏蛋》

      武老师推荐的电影,真是不错!相当不错!(只是各大知名视频网站上都没有,最 ...
aliliya 发表于 2012-7-31 21:16



    学习了,回头也看看这两部电影,我好爱你,丽丽。
 楼主| 发表于 2012-8-1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aliliya
感觉一部分是这样,妈妈很小的时候就承载了太多东西,主要是外婆给她的压力。 ...
可玉 发表于 2012-8-1 06:47


老人家不容易
 楼主| 发表于 2012-8-1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回头也看看这两部电影,我好爱你,丽丽。
又闻花香 发表于 2012-8-1 10:20


两部都是动画片哦
 楼主| 发表于 2012-8-1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2571 夸奖——摘自敏敏1976的微博

      父母喜欢用夸奖操控孩子,并天真地以为在夸奖中长大的孩子会更自信。其实不然。对于孩子来说,夸奖是他人认同(他尊),并不等于自我认同(自尊)。在夸奖泡沫中成长的孩子会迷失于外在认同中,患得患失、怕输、怕挑战。因为外在夸奖消弱了孩子的内在体验,所以更谈不上建立自信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8-1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8-1 22:52 编辑

2572 放下道德感,负责任地表达你的愤怒

      http://216.24.199.190/thread-50908-1-1.html

     “怒火可以让你解脱,这两个字可以让你解脱。宇宙给我们这两个字,就是让我们可以真正地去表达怒气,否则怒气会累积并转向内在,进一步让你失去力量。”
     “你必须学会表达怒气的艺术——以游戏和负责任的方式来表达。所以,对你看到的每个男人,不管是走在路上或在超市碰到,都练习默默地对他们说这两个字。别管你是否认识他们,只要不断地咒骂直到你满意为止,好吗?”

      http://216.24.199.190/thread-50724-1-1.html

     “这就是从你遇见那个醉汉起,一直在你内在压抑的东西。由于你没有去表达出来,它就转向内在。这种程度的暴力压抑在你的内在,是会毒化你的。”
     “我不是说你该去发泄在任何人身上,而是说你必须找机会允许那个能量以负责任的方式被表达出来。你必须把它向外表达,否则它会向内发展,造成强大的压力。当你试图去控制这压力时,你的能量就被封锁了,因而导致抑郁。”
     “如果你一直持续否认这么强烈的能量,它就随时可能把自己向外投射。而‘投射’可以在无意识的层面减轻我们内在的压力,这正是你的写照。在你之内压抑的暴怒和愤怒的暴力能量会投射到别人身上,于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你经历到来自外在的暴力和杀戮的欲望,结果就会使你变得多疑妄想。”
     “你必须承认你暴力的天性,你是暴力的,你是个杀手,如果有任何人伤害你或侵犯你的空间,你就想宰了他们。不带任何批判地去拥抱它、接纳它、坦白它和表达它,这就是解脱的方式。一旦你承认了在你之内的暴力能量,你就不会再把它向外投射。当你全然地、负责任地把它表达出来后,你就会从抑郁当中走出来。”




      如果像李尔纳这样了解人性,就不会对自己貌似过分的行为有什么道德批判了。
      武志红的好些博文,也一提再提这一点:愤怒不被表达,一定会找一个其他的出口。(一些自杀的动力就是如此,愤怒不被表达,从而转向自己。)
      海灵格科学也证实了这一点,比如树洞2445里提到的个案,母亲没有表达的压抑的愤怒,转移给女儿。女儿彻夜不归,其实是在表达自己母亲对父亲的愤怒。
      道德感很强的人,不见得没有愤怒,而是愤怒被道德感压下去了而已,否认而已,自欺欺人而已。           
      暴粗口也好,拳打脚踢也好,记得,这是你一个人在表达自己压抑的愤怒,和他人无关。
      表达它们,是为了让这些负面的力量不再到处屠戮,此后,才真的能有力量去爱。

      这是了解人性的勇敢者和真诚者的游戏。
 楼主| 发表于 2012-8-1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2573 那行为的结果却是具有毁灭性的(《在爱中升华》P18)

      你可以说这位母亲有一种“殉道的美德”,但那行为的结果却是具有毁灭性的。在人类系统中,压抑的怨恨会在另一位毫无抵抗力的成员身上重现。而这大部份会是由孩子或是孙儿承继。如此而已就出现了“双重转移”的现象。这样的苦难由一个人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在上述的案例中,转移的对象是从母亲到女儿身上。
 楼主| 发表于 2012-8-1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2574 很多孩子的自杀倾向,看似是攻击指向自己,其实真相是,指向父母的愤怒被压制了

      摘自武志红博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7645590102dzof.html

      相对不容易理解的,是第二个原因——对愤怒的压抑导致了悲伤。
      任何一种情形中,我们都面临着选择的问题,选择是按照自己的意志来,还是按照别人的意志来?
      按照自己的意志,就会有一种自由感,所以存在主义说:我选择,我自由,我存在。
      从天性上讲,没有谁愿意按照别人的意志来,但你可能被逼迫,会被人要求按照他的意志来。
      这样的时刻,你会有愤怒产生。
      这样的时刻,你需要表达愤怒,捍卫自己的疆界,忠于你自己的存在。
      若你没做到,你就是在失去你自己,背叛你自己。同时,愤怒还是产生了,但愤怒不能指向外界,转而指向了你自身。
      愤怒指向自身的表现方式有很多种,譬如内疚,譬如羞愧,譬如自卑……这些东西日积月累,最终也会导致极度糟糕的心境。
      压抑愤怒所伴随着的,也有一个更为可怕的失去——丢失你自己。
      失去你自己,总是慢慢发生的,尽管在重大选择上,你也是在失去自己,但要命的是那些琐细的一个又一个细节,每一个细节中你都不能做到忠于你自己的心,于是你的存在本身就被否定了。
      我无选择,我无自由,我无存在。

      走饭的微博,触动了无数人的心。
      之所以这么多人被触动,关键原因或许是,我们的文化鼓励服从,鼓励丧失自我,而压制精神独立,所以太多人的心处于没有重量的状态中。为什么感觉不到它的重量。     
      我的研究生同学徐凯文在北京大学做过许多次危机干预,干预对象即是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他说,先做到一点,就可以将他们先从死亡边缘拉回来。
      这一点,他说是“打死父母,孩子就可以活了”。
      他的意思是,让父母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些孩子就可以暂时取消自杀的念头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因为,很多孩子的自杀倾向,看似是攻击指向自己,其实真相是,指向父母的愤怒被压制了。只要这愤怒能重新指向父母,对自己的攻击就会停止。
      走饭的心中明显   有强烈的愤怒,她在一条微博中写到:
      我要是白天思绪像现在如此活跃估计会杀十个人。
      她的愤怒不能指向养育者,她的微博中有多篇留言,是站在父母的角度,攻击自己内在的小孩的,一篇如:
      现在拉扯大一个东西可真不容易啊,估计我只够格养个不说话的花花草草什么的,打下前一句话时我有些犹豫因为我在想花花草草们的感受。
      除了心理学,我们的世俗氛围、伦理学、哲学乃至政治,都不会支持一个孩子对长辈表达愤怒,而只会要孩子感恩,最后孩子的愤怒很容易指向自己。
      同时,与此相伴随的是,我们的文化鼓励父母、老师与各色权威,控制孩子,剥夺孩子的选择权。
      所以,我想说,切勿攻击走饭的长辈,这并非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这是中国特色的悲剧。
      这种悲剧,我们将越来越熟悉,因孩子自由选择的空间,现在是越来越少。
 楼主| 发表于 2012-8-1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2575 摘自我自己的自我认知课体会,http://216.24.199.190/viewthread.php?tid=53046&highlight=%E8%AE%A4%E7%9F%A5%E8%AF%BE

      第二天下午教挤牙膏,师母问谁愿意示范,我立即就举起手来!(颇有花了大价钱吃自助,不吃回来就亏了的心态,哈哈,感谢这种心态),我的示范并不成功,可是我很感谢这次失败,我跟师母说我做不出来,师母说你下午可以分享一下,很多同学可能都有这个情况。之后在课堂上做了分享,果然有同学说和我的感觉一样……老师和师母又做了解释和说明,我目前的理解是:我当时无法在挤牙膏这个环节中做出击者,而是做了一个无助的悲伤者,是因为我觉得如果我那样做,就是在伤害别人,其实不是的。事实是,我们只是借助那个场景,借助了当时的人和事(乃至可以是自己的父母),来突破自己的业力团,我们并没有伤害别人,恰恰相反,只有卸载和释放心里的垃圾和阴影(平时我们很可能看不到它们,但是它们却一直在作怪),我们才能更好的善待别人,更好地爱自己想爱的人,否则,即便想去爱,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楼主| 发表于 2012-8-1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8-1 22:55 编辑

2576 又算得了什么呢

      相比以上列举的种种愤怒被压抑所带来的摧毁性后果,一个人负责任地骂“去他妈的!”“滚蛋!”,一个人负责任地拳打脚踢,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5-5-2 17:20 , Processed in 0.03082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