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aliliya

属于我自己的树洞贴,一个人的倾诉(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2559 照镜子

      今天在商场,大穿衣镜,儿子跑过去,对着镜子喊:祥祥!接着,又对准镜子里自己的小嘴啵儿啵儿地亲两口。
      孩儿呀,你妈照镜子的情况和你也相差太多啦,我啥时候也能像你这样爱自己呢~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7-31 10:27 编辑

2560 揪心

     儿子在超市自己挑了一个小兔子的陶瓷储蓄罐,交完钱后我提议放包里,他坚持要自己拿,然后,边走边摆弄,甚至还一个手拿……
     我担心小兔掉到地上,我揪心,我焦虑……体会着自己的情绪
     直到儿子发现了其他新目标,把小兔安全交给我,我吁了一口气,好像人一下子放松了
     我为啥怕小兔掉地上?我会立即损失10元?我怕儿子因此受伤?还是不去给情绪作解释?
 楼主| 发表于 2012-7-31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2561 摔倒后,孩子通常首先去对可能发生的二次心理伤害进行防御

      今天见到一个孩子摔倒,自己站起来定住回头怯怯地看着妈妈,妈妈走过来说:你说你跑那么快干啥?
      我自己观察,大一点孩子摔倒后,是无法先照顾自己身体的第一次伤害,而是先对可能发生的二次心理伤害进行防御,可能有几个情形
      一、摔倒后起来装作若无其事。
      二、摔倒后起来迅速逃离现场。
      三、摔倒后怯怯地看着家长。
      真的很少有摔倒后和家长说这里或那里摔疼了,哭一哭或者抱一抱啥的。
      家长也很少有安慰,一般首当其冲都是责备。   
      但是越小的孩子,越真实,摔倒后一般都是用哭的,没有防御,防御都是渐渐发展出来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7-31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2562 爱很多,还是爱很少

      打车途中,车上放着广播
      一个电话拨进来,说自己岳母超级有爱心的,殚思竭虑,为兄弟姐妹付出,为他人付出,并说一句:这么有爱的人越来越少。
      主持人说是啊,感谢世上存在着像你岳母这样有爱的人。

      拜托,这很可能不是爱很多,而是爱很少哎!
 楼主| 发表于 2012-7-31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7-31 10:58 编辑

2563 自己昨天说的内容,有些问题

      觉得自己昨天说的有关于规则的内容,是有些问题的。
      规则应该是建立在爱和自由之上的。
      说立规则,可能得先问问,爱和自由给的怎么样了?孩子的杯子蓄满了没有? http://216.24.199.190/thread-65533-1-1.html      
      只有在孩子满杯的时候,才能谈及规则,如此,规则不会伤害到孩子,还会给孩子安全感。
      如果孩子是空杯或半杯的时候给孩子立规则,规则很可能会把杯子里剩下的又洒掉一部分,严重的时候,杯子还会给自己盖个盖子。
      所以,如果讨论规则,首先得提一提,爱和自由给的怎么样,陪伴孩子的质量如何,孩子的杯子满了没有?
      高质量的爱做前提,再谈规则。
 楼主| 发表于 2012-7-31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7-31 11:16 编辑

2564 让批评的声音安静下来(《游戏力》P073)

      成人擅长把学习的乐趣变得无影无踪,不管学习的对象是游泳还是数学。更糟糕的是,我们有批评孩子的倾向。因为它发生得过于频繁,以至于我们根本注意不到。批评是一种危险的习惯。我们认为自己只是想帮忙,但是实际上用处不大。它的作用,只是在孩子的脑袋里装进一个小小的声音(有时候又震耳欲聋),不断在孩子的生命中无情地批评着他们。也许,我们自己的脑袋里也常驻着同样的声音。在一次写作研讨中,一位名叫迪普塔特的老师念了一封信中的几段给我们听。这封信十分优美,即使在百年之后也风采依旧。三页信的最后,作者充满歉意的写道:“这是一封简单而愚昧的手记。”迪普塔特要我们注意到批评的声音有多么的固执。

      孩子总会这样做 —— 贬损自己的作品或是能力。他们也会毫不留情的批评别人(当然会了,因为他们从我们这里学到的)。有时如果我们够幸运,他们只需要一点点的鼓励,微笑和点头,就足以使他们忽略那个批评的声音继续创造或是学习。但是,假如这个内在的批评声音,使孩子连尝试都不愿意,假如它成功地说服了孩子放弃画图、足球、数学、骑马或是写诗,那么,我们就必须做出更多的努力。我们必须鼓励他们继续尝试,告诉他们那个批评的声音不是真的,也不是最终的评价。坚定地反对批评 —— “我知道你可以的……你是个很棒的小画家。”内在的批评声会做出垂死的挣扎。当我们对孩子这样说时,他们有时会哭泣或者喊叫,或者坚持自己不够聪明、不会画画、讨厌数学,或是他们永远不可能在运动方面有好的表现。而此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倾听,并且在他们表达感受时,继续保持我们对孩子的信心。这也是游戏力亲子方式的关键部分,即使听起来和游戏没什么关联。孩子会在成长、学习和练习技巧的过程中面临许多挫折,而失败感将会通过笑声(当你幸运时),或者哭声(当感受太强而无法以笑声疏解),得以释放。

      不幸的是,孩子不会到我们面前来告诉我们:“我真的很想继续我在雕塑上的兴趣,但是我的内心有一个声音告诉我说,我一点都不行。你可以帮我吗?”他们会用这样的方式表达:“我就是没有兴趣了。”所以我们必须做个好侦探,嗅出这些信息的真相,是因为兴趣的转变,还是因为挫折感而放弃。




      这个部分其他内容都很好,但是这一句,就和《游戏治疗》立判高下了—— “我知道你可以的……你是个很棒的小画家。”(《游戏治疗》是不会这么说的。)
      还有这一句,“我们必须鼓励他们继续尝试”,《游戏力》有些时候,太有为,有期盼有控制,在对人性探讨的深度上,不如《游戏治疗》……不过话说回来,已经不错啦,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毕竟家里不可能一直都是《游戏治疗》中的那种亲子互动方式,《游戏力》中的游戏方式也是家中常发生的互动模式。
发表于 2012-7-31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2563 自己昨天说的内容,有些问题

      觉得自己昨天说的有关于规则的内容,是有些问题的。
      规则应 ...
aliliya 发表于 2012-7-31 10:57

关系比教育重要,当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了,就愿意为我们做出改变,自然,也愿意遵守规则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7-31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17# qinglian

是,孩子顺从的前提条件是,得到了爱、尊重、满足。
发表于 2012-7-31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2409 一件事

      尊重和允许一个人的情绪感受。
      如果已经麻木了,试着重新和自己的感受连结,恢复自己的感觉,充分地经历它们。
      帮助分裂的自我,走向合一。
…… ...
aliliya 发表于 2012-7-5 19:29


很多时候,总是在徘徊犹豫中度过,现在,让我们尊重和允许自己的情绪感受,帮助自己
稳定合一,太好了。aliliya.
每一次,都会在你的帖子里学习到一些,寻找到一些自我肯定稳定自己的好东西。真的感谢上苍,让我有机会来到这里,让我有机会读到那么些有启发的文字。
发表于 2012-7-31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13# aliliya
亲近的你的观察很细致,以我观察到的情况看来确实是象你写的这样,通常大人是先责备而不会先看是否有伤着了,孩子摔倒后最需要的是什么,大人好象从来没想过。这样的处理方式让孩子误以为自己的感受不重要,不想重演摔倒会挨骂的模式,孩子那样做也不奇怪了。孩子哭的时候大人最容易急,不要哭是最急听到的,接着是哄只要不哭就行,吃的玩的随便许诺。在我看来还有三次伤害,对于哄和欺骗成人似乎认为孩子无所谓。只要能达到当前目的就好,比如让孩子不做某件会让大人心烦的事,比如想让孩子做大人期望的事,孩子不愿意就哄。
发表于 2012-7-31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14# aliliya
唉,想起我妈妈。她就是那样,一辈子都为别人而活。她太需要爱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7-31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尊重和允许自己的情绪感受,帮助自己 ...
红泥 发表于 2012-7-31 14:00


尊重和允许自己的情绪感受
 楼主| 发表于 2012-7-31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7-31 22:01 编辑
回复  aliliya
亲近的你的观察很细致,以我观察到的情况看来确实是象你写的这样,通常大人是先责备而不会先看是否有伤着了,孩子摔倒后最需要的是什么,大人好象从来没想过。这样的处理方式让孩子误以为自己的感受不重要,不想重演摔倒会挨骂的模式,孩子那样做也不奇怪了。孩子哭的时候大人最容易急,不要哭是最急听到的,接着是哄只要不哭就行,吃的玩的随便许诺。在我看来还有三次伤害,对于哄和欺骗成人似乎认为孩子无所谓。只要能达到当前目的就好,比如让孩子不做某件会让大人心烦的事,比如想让孩子做大人期望的事,孩子不愿意就哄。可玉 发表于 2012-7-31 18:12


“通常大人是先责备而不会先看是否有伤着了,孩子摔倒后最需要的是什么?大人好象从来没想过。”
看似一个小问题,真是一个大问题!无意识的批评指责似乎成了一个常态……真是需要有一代人站出来乾坤大逆转,否则,代代复制。

哄和骗的内容,常常都是孩子平时渴望而没有得到的,比如糖,这会给孩子埋下一个潜意识:想要得到,我就必须付出代价、必须伤痛一番!德芬以前写过一篇文,就是写这个问题呢。至于只是哄只是承诺,而不去履践……这种伤害就更别说了,孩子潜意识会被埋下的是:我不值得。
 楼主| 发表于 2012-7-31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aliliya
唉,想起我妈妈。她就是那样,一辈子都为别人而活。她太需要爱了。 ...
可玉 发表于 2012-7-31 18:25


是,太需要爱,太想证明自己是值得爱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7-31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2565 批评与指责

      正好《游戏力》昨天也抄到关于批评的这部分,所有的儿童心理学家全都承认的一点是:批评和指责,对于孩子,是不会有任何帮助的,只会伤害孩子。
      唯一的作用,就是缓解大人情绪感受的压力和痛苦,让大人自己舒服一些。
      无意识,频繁高发是批评和指责的主要两个特点。
      只能是觉察吧,在觉察中创造一个新的反应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5-5-2 16:48 , Processed in 0.03697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