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aliliya

属于我自己的树洞贴,一个人的倾诉(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7-30 12:34 编辑

2552 活着

      活着就是活着本身,简单,美好。为啥总要活的更好?
      孩子会比我们更清楚这一点,到后来,被我们搞的,越来越不清楚……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7-30 12:21 编辑

2553 期待的背后,请回到自己的内心(摘自网络)

      父母为什么期望孩子成龙成凤?请回到自己的内心。
      或许是因为对无价值感的抗拒,促使你把“出人头地”的期待强加给了孩子?
      如果你当真认为成绩好的孩子才有前途。那么孩子前途好对你来说有什么隐藏好处?
      或许是倍感自豪教子有方?减少了老无所依的恐惧?从此人前腰板挺得更直?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2554 飞

       当一心想要飞的更高,就会忘了自己此刻正在飞。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7-30 13:32 编辑

2555 他想赢的欲求耗尽了他的能量——摘自《新世界灵性的觉醒》奥普拉网络课堂

(当我想找这一段的时候,网络上怎么搜也搜不到,后来突然想到“感觉醒了”群共享里有朋友共享了视频文字版,下载,打开,找到……感谢!)


托   利:有一个忍者,他看到一个参加射箭比赛的人,非常努力地想要赢得比赛,但就是不成功。于是有人问忍者,“他的问题出在哪里?”忍者回答说:“他想赢的欲求耗尽了他的能量。”

奥普拉:哇

托   利:因为他总想在未来的某一时刻赢得胜利,他总是期待未来的某一时刻能够完满。

奥普拉:哇

托   利:所以他的注意力不能完全集中于当下,而当下,才是所有力量凝聚的地方。因为分心,当下的力量无法流进他正在做的事情,因为他没有打开心门。要想在任何事上有所成就,你必须全神贯注。

奥普拉:这就是那些战绩显赫的运动员所做的。

托   利:是的。当他们全神贯注的时候,他们便进入了状态。
……
奥普拉:在我们的留言板上还有一个普遍的问题。上周来自加州的克达达讲到,作为一个年轻人,她总在思考未来,希望将来有可心的职业,心仪的丈夫等等。我想不少听众对你的答复不大满意,他们当中很多人说:“我跟克达达的感觉一样。”很多人都很疑惑,按照你所说的,难道人们不该有激情吗?不该有雄心壮志吗?我想克达达也是这个意思。。。

托   利:哦,好的

奥普拉:这种新的觉醒,会不会把我们都变成消极的人了?

托   利:不会。如果你能专注于当下,你将感受到更加巨大的激情。但是,如果你总在思考明天,你的激情就会变成一种压力。你虽然还会具有很高的能量,但它们却变成了消极的能量。所以,如果你想要保持积极的能量,你就要关注当下,即便你每天做的是最微不足道的小事。因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即使是最伟大的事业,也是从小事开始。比如说你做着伟大的工作,但每天,你的生活都是由很多小事构成,你来到演播室,你.....

奥普拉:对。

托   利:你着装、化妆,你每次只能说一句话,所有这一切行为,都需要你的关注。所有能量的流入,都蕴藏在当下的每一时刻之中,而不是确保未来某一时刻更大的成功。未来是一种错觉,当然这并不是说你没有计划。你可以计划未来:“我想要创建一个公司。我想要做这样或那样。”但你的思想要集中于现在,集中于正在做的事情,只有这样,你才会发自内心地感受到激情,感受到深度的享受,感受到强大的活力。

奥普拉:强大的活力?

托   利:是的。

奥普拉:你能再重复一遍那个忍者的话吗?“他想赢的渴望。。。”

托   利:他想赢的欲求耗尽了他的能量。

奥普拉:想赢的欲求耗尽了他的能量。

托   利:所以关注当下。。。

奥普拉:在每一刻,你只需要专注于那一刻应该关注的事物。

托   利:对,在那一刻。

奥普拉:我相信忍者的话会启发很多人。

托   利:是的。

奥普拉:当你太在乎输赢,太在意成功,你其实就分散了自身的能量。所以说,我们应该专注于当下这一刻,这一步,然后是下一步,再下一步。

托   利:对。你很努力,或者非常有压力,有时候你的确能赢,但这不值得,因为你已经精疲力尽了。长此以往,你会失去生活的乐趣。如果你在压力中生活5年,即使你实现了你想要的目标,可那值得吗?

奥普拉:对。

托   利:生活是用来享受的。“我是输是赢?我从事的工作带给我快乐吗?我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吗?强大的活力?”这些都是问题。人们常常相信,在现代的文明社会,如果我们花很多精力做事,我们就一定会感到压力。他们完全无法想象,全身心地投入一件事却不感到压力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习惯思维,我们总是在思考下一件事。但那种更加巨大、更加强烈的能量的确存在。

奥普拉:我正想说那股能量更强烈、更集中。

托   利:关注当下,没有任何压力。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7-30 13:46 编辑

2556 真好

      昨天课上,今天群里,很多朋友都实践和分享着亲子游戏治疗,孩子和妈妈,都发生着改变。
      真好啊~
      最平凡的,就是最伟大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2557 摘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7645590102e3ra.html

      父慈子孝,君仁臣忠。
      这其实只是一个说法而已,你听到过对此说法的细致解读吗?
      我们最常见的人生哲学,都是对“孝顺”的种种变异,如“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棍棒出孝子”“忠孝两全”等。相反,你听到过多少关于“父慈”与“君仁”的人生哲学,后者还算有一些,而“父慈”的人生哲学,貌似只有那么一两句而已。
      我们就靠这么可怜的一两句,来为“孝顺”找平衡。
      现实中也如此,中国父母们,一直以来,很少有关于如何做父母的可靠教诲,而关于如何孝顺父母的教诲,则是不可胜数。
发表于 2012-7-30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92# aliliya
比如看动画片的问题,对于全放开自己本身就犹豫,在自己家可以,但是到了吃饭时间他不吃我老公就生气的叫他,虽然我跟老公沟通过给他放开(晕,是不是我该跟老公先商量好再放开?)。到了老人家里,明明说好了,快开饭了动画片正好演完就关掉,等待吃饭,但是真到了那个时候他根本听不进去,完全钻电视里了,搞的我和他爸爸很被动,弄的我们很累孩子也不高兴。我心里又很怕他爷爷说我们管不了孩子,怕他嫌孩子不懂孝顺,我家儿现在是我的翻版,一不如意了就歪脖子大声嚷,固执。
以前他们园长也说过,要给孩子建立规则,但是我犯了极端的毛病,只给自由了,又觉得执行规则很累心
发表于 2012-7-30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93# aliliya


    Lili,看到你转的那段微博,心里真的很难过,对着电脑屏幕眼泪流了下来。好讨厌充满比较的人生!好讨厌挣扎了很多年仍然无法自信的自己,好讨厌那么在乎别人评价的自己!让这些让人忧伤的东西统统滚蛋吧!

  我知道,改变只能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我要好好爱自己,即使看上去不完美的自己!

  谢谢Lili,你真好,总能让我感到温暖!
发表于 2012-7-30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uiyisanbao 于 2012-7-30 20:44 编辑

LiLi,在看你的帖子之前,正好在看 武志红老师的博客,很想贴一段和大家分享:

快乐有三个层次:竞争式的快乐、条件式的快乐和无条件的快乐。

我们社会的教育体系,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其实都停留在了竞争式的快乐这一层面。

所谓竞争式的快乐,即,一定得我比你强,这样才快乐,否则就痛苦。比方说自己孩子考上中山大学,这本来是一件很好的事,很值得开心,但你一听说别人家的孩子考上了北京大学,你的快乐一下子消散了,转而恨自己的孩子为啥就不如人家孩子争气。

所谓条件式的快乐,马丁纳说,这里面去除掉了竞争的成分,这是很客观的快乐,你要一个条件,只要这个条件得以满足,你就会很快乐。譬如你的愿望是挣到多少钱以获得经济上的自由,当这个愿望实现后,你很快乐,而不会沉浸在比尔-盖茨比我有钱多了的痛苦中,这就是条件式的快乐。

第三个层面无条件的快乐,马丁纳称为“至乐”,处于这一层面的人,不需要外界的任何条件,就能感觉到快乐与祥和。这是很美的状态,他写道:

毫无条件地生活,就是接受自己是个可能犯错的血肉凡躯,并欢迎改变、死亡和受苦。处在至乐中,无论不舒服或愉悦,我们都欣然接受;我们不执著于结果,而能享受和体验充实的人生,我们对于沿途的幸福安适与种种经验充满了感恩之心,而能心平气和地对待他人和自己⋯⋯

第三个层面的快乐,并不容易活出。尽管有些父母能够给予孩子一些无条件的爱,但整体上,几乎没有谁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如此丰厚的馈赠,从小就彻底沉浸在无条件的至乐中。想获得这种快乐,我们都需要自己去学习。

不过,至少我们可以意识到,快乐有这三个层次,比“别人家的孩子”强只是最低层次的快乐,而我们的应试教育的核心逻辑,就是在追求竞争式的快乐,不仅教育系统的官员和老师如此,家长们也如此,而这些大人们也试图让孩子相信,这就是一切。

其实,我们反过来可以从孩子的身上学习到,快乐其实是很简单的。孩子想吃糖,吃到了就很快乐。他要玩游戏,玩时就很快乐。他们有竞争式的快乐,但这绝非就是一切,假若大人不强烈地参与其中,制造“别的孩子”比你更值得爱这种信息,那么孩子对竞争式的快乐不会太痴迷,他们只要得到自己想要的,那就很快乐了。 可以说,孩子可以因为一切事情而快乐,他们对身边的一切都抱有一种天然的好奇心,如果没有受到干扰,孩子能够专注地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这种专注本身就是一种至乐。

但长大了,我们好像都忘记了那些简单的快乐,我们最后只剩下了一种快乐——人群中的快乐。尤其是,在人群中我要成为最被赞许的,否则我就不快乐。

条件式的快乐和至乐能点燃我们的生命,让我们觉得不虚此生,但假若只剩下竞争式的快乐时,那么你会时时感觉身处地狱中。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7-31 10:43 编辑
回复  aliliya
比如看动画片的问题,对于全放开自己本身就犹豫爱乐 发表于 2012-7-30 15:38


亲爱的,你真的能够接受全面放开吗?因为我看到你说你犹豫。
你们吃饭的时候,孩子看动画片,你心里真的无所谓和不在乎吗?
大人自己内外不一致(或者不真实),会给孩子带来非常大的困惑。(《父母效能手册》被借走了,那本书一提再提这一点)
另外只给自由而没有界限,孩子也会无力和没有安全感的。小巫有个比喻的,森林里有个房子,如果这个房子没有栅栏,那孩子就只会在房子旁边玩耍,但是这个房子如果有了栅栏,孩子就会在更大的范围内玩耍,只要栅栏内就可以了。
建立规则的确是需要内心有力量的,建立规则时,有的成人是砖墙,很坚定,有的是纸墙,一推就倒。(我家就很明显,我和我婆婆就是一个砖墙,一个纸墙)
建立规则设置限制时,非常推荐ACT技术。
平时对孩子多陪伴多游戏多连结,除了电视,孩子可能更喜欢和爸爸妈妈玩些有意思的游戏,或者自己做些事,爸妈来陪伴。
多给孩子爱、尊重、满足,把孩子的杯子蓄满。
……
呃......最后,我想说,我咋觉得你自己很清楚自己问题在哪里啊,知道自己应该给孩子建立规则,就像你前些日子说,觉得自己应该多陪伴孩子。
我感觉你很清楚地,也许差个do it。
亲爱的,那就do it~

我说的只供参考,因为我孩子小,纸上谈兵比较多,经验没有那么丰富的,也可以周四来读书会看看是否能得到你需要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7-30 23:42 编辑
回复  aliliya
Lili,看到你转的那段微博,心里真的很难过,对着电脑屏幕眼泪流了下来。好讨厌充满比较的人生!好讨厌挣扎了很多年仍然无法自信的自己,好讨厌那么在乎别人评价的自己!让这些让人忧伤的东西统统滚蛋吧!

guiyisanbao 发表于 2012-7-30 19:55


亲爱的,
被比较的人生的确是好讨厌!!好讨厌!!
你说了“统统滚蛋”,那我来一句——去他妈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7-31 09:52 编辑
其实,我们反过来可以从孩子的身上学习到,快乐其实是很简单的。孩子想吃糖,吃到了就很快乐。他要玩游戏,玩时就很快乐。他们有竞争式的快乐,但这绝非就是一切,假若大人不强烈地参与其中,制造“别的孩子”比你更值得爱这种信息,那么孩子对竞争式的快乐不会太痴迷,他们只要得到自己想要的,那就很快乐了。 可以说,孩子可以因为一切事情而快乐,他们对身边的一切都抱有一种天然的好奇心,如果没有受到干扰,孩子能够专注地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这种专注本身就是一种至乐。

但长大了,我们好像都忘记了那些简单的快乐,我们最后只剩下了一种快乐——人群中的快乐。尤其是,在人群中我要成为最被赞许的,否则我就不快乐。

...
guiyisanbao 发表于 2012-7-30 20:40


你的分享,太解渴了
孩子的意识层次的确是高于成人的,结果,后来,活生生被成人拉下了马
找回简单的快乐~~~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2558 游戏治疗分享

     好像在语音分享里提过,不过分享的不那么细,文字再记录下
     背景:同学孩子今年9月上学,去他家做客,他画画,我和他妈妈陪伴
     孩子开始画,我开始跟随他
     我:你把它涂成了蓝色……你把它涂成了绿色……你画了一个小房子……你决定让我来写售票处……
     孩子画游乐园一个系列,画到第四张,彩水笔好像水不多了,他妈妈说:笔没水了,再换一支吧。
     孩子不同意,说:一个系列就应该是一个色。
     我:你认为一个系列应该用一个色。
     孩子问我:好看吗?
     我:你觉得呢?
     孩子:挺好看。
     我:你的想法最重要。
     孩子一连画了七八张,包括一张游乐园的正门,最后用订书机装订成册。
发表于 2012-7-30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爱乐 于 2012-7-30 23:29 编辑

回复 805# aliliya
嗯,关于放开动画片我其实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只是看到这样做的好处也想效仿。我不具备深入思考的能力,只是停留在表面功夫,所以大多事都是盲从。有时候在写的过程中也许能发现一些问题,大多时候我用每天头脑混沌来做借口。规则的问题我就是墙纸,很容易中途退缩,对自己的决定产生疑惑,怕做错了或执行的时候太偏执伤害到孩子。说到底还是内心力量不够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09# 爱乐

亲爱的,不是你头脑混沌,而是,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能感受到,你真的很爱乐乐,为了他你付出很多
我们一起慢慢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5-5-2 17:21 , Processed in 0.03785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