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姜与炙甘草

我和3周岁2个月女儿的读经日/周/月/年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0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琴棋书画,高山流水。

琴台http://www.qintai.net/
 楼主| 发表于 2013-6-10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琴有“操”“引”“畅”“弄”;
“操”者,言穷则独善其身而不失其操也。 如文王操,遁世操等。
“引”者,进德修业,申达之名也。 如风雷引,神化引等。
和乐而作,命之曰“畅”,言达则兼济天下而美畅其道也。 如神人畅。
“弄”者,情性和畅,宽泰之名也。 如梅花三弄。

湖南水云古琴雅集 后记 http://www.qintai.net/article-384.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3-6-10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新的琴师通讯录http://www.qintai.net/article-380.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3-6-10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琴“老八张”及古琴大师简介
http://www.qintai.net/article-249.html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被爱琴之人昵称为“老八张”。这八张CD的最大价值,在于“老”。作为1956年的历史老录音,它所保存的是中国最后一代传统古琴大师的集体面貌——当1994年老八张出版时,出现在这套CD中的22位各琴派第一流高手尚有2人在世,而今已全部作古,当时协助出版CD的女琴家王迪也已于去年离世。

  根据王迪先生所作的出版说明,1954年,中国艺术研究所成立后,开始着手对古琴音乐进行搜集整理工作。1956年,在著名琴家查阜西先生率领下,一众古琴工作者赴全国21个省市开展古琴音乐的采访调查,访问了86位琴家,搜集了270多首琴曲,在中国唱片社及各地电台的支持下,共录制琴曲约1500分钟。

  1960年,相关单位从这套录音中挑选编辑出部分精品本拟出版,但国运不济,无法付梓,直至1994年,方才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和中唱上海公司将1960年编创的这套唱片进行重新编辑,以“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为名分批出版,共计CD八张。这是第一次大规模出版古琴音乐的精华,它包括广陵、虞山、泛川、九嶷、新浙、诸城、梅庵、淮阳、岭南等9大琴派,22位琴家,53首琴曲,可谓旷世瑰宝,不可再得。

  旷世之意在于老一辈琴家的境界不可复得,几乎无人能够再超越。把老八张和雨果、龙音两家公司发行的一些中青年琴家的录音相比,这种感觉尤其明显。技术不是问题,晚一辈的琴家所奏琴曲,琴意或浅或偏或怪或媚或拘谨或做作,总有不入耳之声。
 楼主| 发表于 2013-6-10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琴与太极——吳兆基

太極拳和古琴

  吳兆基

  太極拳是帶有氣功的武藝,古琴屬於文化藝術領域。一個是武、一個是文,似乎有點“風馬牛各不相干”。我操琴六十九年,練太極拳亦已六十一載。在漫長的歲月內,也沒有考慮二者之間,有什麽明顯的聯繫。一位練拳的朋友來我家,看到我一楨操琴的照片說:“你彈琴的姿態有點象練太極拳的功架”,常有懂得氣功的古琴愛好者,評價我的古琴演奏,說是:“有氣有意”,“有獨特的演奏風格”,希望我能總結一下這種風格的形成,我現已年入耄耋,尚能演奏《瀟湘水雲》、《漁歌》、《胡笳十八拍》等大麯、名曲,文藝和武藝的結合可能是主要原因。

  太極拳氣功

  任何藝術入門時,都要進行一系列基本功能的訓練,以熟練地掌握這門藝術的各種技巧。但若停留在技巧的運用上,必致用搬弄技巧以嘩衆取寵。必須進入意境,方臻上乘。熟練的技巧,只能爲進入意境準備必要條件,非此則好比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但怎樣才能從技巧進入意境?

  中華數千年燦爛文化藝術,受儒、道兩家學說影響至深。儒家思想以孔、孟之道爲主,道家思想源遠流長。中華醫學瑰寶《皇帝內經》,已逐漸爲世界醫學界所承認、接受;《易經》、《道德經》、《參同契》等道家經典著作建立了古典哲學和科學的統一學說,指導著歷代文化的許多領域,包括氣功、武術的創建和發展。這些經典學說,精闢深邃,難窺其奧,僅能就氣功、太極拳方面,談些膚淺看法。

  中華正宗武藝,不論外家、內家,莫不帶有氣功。太極拳亦然。當然也有專練氣功不練拳術者。各家各派氣功有各自的鍛練方法和口訣,最主要的口訣是“松”和“靜”。先談松。松,就是要做到“毫不用力”,自古以來,人類在勞動中求得生存,勞動就得用力。不論從事什麽工作,都要或多或少地用力,即使自理生活,也要用力。“毫不用力”,可能只有在平臥著不動,或做打座靜功時能做到。既要運動,就須用力,其實毫不用力,只是使全身肌筋儘量放鬆,在意識指導下,作輕微,緩慢運動。每見練了多年太極拳的人,還是松不開。不松,就是緊,就是肌筋的收縮,這樣就會壓迫經絡,阻滯內氣的流走。懂得鬆開,即使不是練太極拳、練氣功,也能減少工作、學習、生活中,由於思維緊張而造成身體局部肌筋收縮的疲勞。

  再說靜。有人說,靜,就是什麽都不想。這是絕對化地理解靜。實際上越是不想就越會想得多。即使在睡眠中,也很難做到什麽都不想。靜,是集中思維,考慮、解決一個問題,但在思維、考慮、解決工作,學習,生活中的問題時,雖則也需要安靜,但是在消耗腦力。我們需要的是集中思維,想一件不費腦力的事物。佛教中採用“念佛”的方法,“念”就是想,“佛”就是沒有,想沒有而巳。一般可採取數息法或“聽息”法,這樣就能逐漸“入靜”。太極拳、氣功屬動中求靜的導引術,練時存想口訣、姿勢,也是個好方法。打坐屬於靜中求動的吐納法,“入靜”後可進一步要求“入定”。練太極拳關鍵在於“得氣”,“松”、“靜”是“得氣”的重要手段,這個“氣”,乃是從基本技能進入意境的橋梁。所有各式太極拳,都是和氣功聯繫在一起的。不能“得氣”的太極拳,是不會有多大效益的。我們不主張練丹田,也不主張運用腹式順或逆的呼吸法。因爲這樣做效果可能很明顯,但容易産生流弊。我們主張“我即丹田”,採用“自然呼吸”(自然呼吸,就是人人都會的那種呼吸)。

  中華氣功,源遠流長,派別甚多,各有所長,也各有其缺點。練習方法,大同小異、或大異小同。同者,在於任何一家一派氣功,莫不強調以“練血化精,練精化氣,練氣化神”(還有”練神還虛”,筆者未能涉足,不能妄議)。精、氣、神三者統一爲目的。“氣”,是流走於全身經脈的具有明顯的自我感受的一種物質,經脈不是象血管那樣的管道,也不是神經,它既存在又不存在,仿佛空中閃電時,一道電光所顯的電流的空中通道。它是電流按自然規律所選的一條空間阻力最小的通道,既存在又不存在。由於空中氣流、水份、塵埃的分佈狀態,瞬息萬變,即使是在原地第二次閃電,也決不會再現原狀,經脈在全身的分佈不象空間那樣多變,各人大致相同,但也有小異。氣的實質究竟是什麽,如今國內外有關研究機構都在進行實際測試,尚未有統一的最後結論。“神”是在大腦控制下的思維意識(武術中認爲是“心”和“意”的統一)。

  太極拳集武術與氣功于一身,初學者必須在著重松和靜的基礎上,有正確的身形運動,“以身行氣”發動體內真氣的迴圈流走。氣是否已經發動(稱得氣),會有明顯的自我感覺,最明顯的標誌是雙手雙足會有極舒適的麻,脹感。“練精化氣”的目的,在於“氣遍全身不少滯”,手、足是身體的末梢,手、足有氣感,能充分證明氣巳遍達全身。仿佛管道中的水流和導線上的電流,當管道最後一個龍頭能放水,或線路最後一盞電燈能發光時,管道、線路中的水流、電流無疑是暢通的,或說“水巳遍全管道”,或“電巳遍全線路”。能做到“練精化氣”,才能逐步“練氣化神”。當然,二者也不能截然分割,只是在一定的階段,應有一定的重點。

  氣功和古琴

  我國的許多藝術,都和氣、意密切相關,書畫、鐫刻,鼓琴等皆然,當然不能也不必要求學這些藝術的人都要先學氣功(如果能懂點氣功,對藝術境界的昇華,是會有幫助的)。我國的書法,繪畫,莫不講求先做到“以身行氣,以氣運身”,然後進一步做到“以心行氣,以氣運身”,達到精、氣,神三者的統一。書畫家大多長壽,這是因爲他們行書、作畫時,仿佛也在打太極拳。

  掌握基本操琴技能,經過長期操縵和習武,通過“氣”以進入意境,這就是我幾十年來學習古琴的體會和經驗。

  和書畫相似,在操琴曲過程中,也要能做到在不同程度上自發地養氣。書畫家在行書作畫時,很講究姿勢,演奏古琴時也必須十分注意姿勢。這些姿勢和做座式氣功、打太極拳的某些架式要求十分相似。它的要求是,端坐凝神,調勻呼吸(自然呼吸),兩足掌平行著地,兩足、兩膝間距離均約齊肩,上身脊樑領直,尾閭中正,頭容正直,不仰不俯,可以左顧右盼(這些和《琴學入門》上規定的不盡相同;《琴學入門》上規定兩腿叉開,兩足成外八字式)。全身放鬆,虛靈頂勁,徽微含胸拔背,松肩垂肘,兩臂隱含繃勁,順腕(手掌背和下手臂間,腕關節處的角度,小於150°時謂之坐腕,在150°~180°間謂之順腕)。

  凡學過坐式氣功、太極拳的人,都能知道以上這些要點,是和練坐功,太極拳時的部分要點相一致的。凝神使思維安祥集中;端坐、脊樑領直、尾閭中正,使勁、氣先集中於軀幹腹、腰間,以利於輸送發射;全身放鬆,以利於氣遍全身(肌筋收緊,使經脈通道受阻,氣難以遍全身;虛靈頂勁,使神提起、內斂。勁、氣發自腰脊,宜防三停:一停於肩,二停於肘,三停於腕。含胸拔背有助於勁氣自腰脊貫出,松肩垂肘以克服勁,氣停於肩肘,兩臂微繃則陽脈舒展,以利貫氣,順腕克服勁、氣停於手腕)。

  有人認爲寫字、作畫、彈琴都要運用腕力、臂力,肩力,這是錯誤的。初學彈琴時有雲:“按欲入木,彈欲斷弦”這是指的運勁而不是用力。不管是發自哪個部位的力,凡使力寫字、作畫、彈琴,都只能使作品生硬,終致停留在機械技巧階段。勁和力的區別何在?力是肌肉的作用,它利於收縮,存在於身體各局部;勁是筋和肌腱的作用,它富有彈性,渾身是一整體,利於發射(一般動物身上都是筋多於肌。以貓爲例,它善彈跳躥躍,但試把它的兩前爪拎起,它的引體向上升能力極弱)。寫字、作畫、彈琴就要懂得勁的整體運用,所謂:“其根於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如取坐的姿勢時,主要是運用腰勁,克服三停,使勁下達足趾,上貫手指;與此同時,由於舒展了經脈,氣也會逐漸發動起來了。以勁、氣運行操縵,使藝術境界逐漸昇華。這就是操琴中的“以身行氣,以氣運身”,也就是“練精化氣”過程。

  前面已說過,精,氣、神三者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只是在一定的階段有一定的重點。勁、氣的運行,也都是在意識的指導下進行的。太極拳經所說的“毫不用力,完全用意”又應怎樣理解?凡藝術作品,都必須在意識指導下,逐步前進,但表達這些藝術的效果,又必須通過肢體的運行,也就是必須通過肌、筋的作用,和在經脈中流走的“氣”的作用,才能使肢體運行,得出相應的作品。力和勁能“驅動”,毫無疑問,“氣”也能“驅動”,已是難以理解的了。但當前各地對氣功師運用發射外氣以治病的實驗,已證實了這點。“氣”果真能“驅動”,它既能“驅”外界人、物動,豈不能憑內“氣”以“驅”自身動嗎!這,不是目前所傳的“自發動功”,而是練功得氣後,在意識指導下的“自覺動”,即所謂“以心行氣,以氣運身”。但若既不用力,也不靠“氣”,全憑意識而能“驅動”,似乎是不可思議的事了。近幾年來,從國內國外不少大學實驗室及研究所實驗的結果,也巳證明瞭意識真能“驅動”。這在練功中,就是進入“練氣化神”階段了。據我的體會,在操琴過程中,要完全做到“純以神行”,是難以實現的,能做到身、氣、意三者的統一,而以意爲主,是操琴以及研究其他藝術以冀進入高級境界所應追求的。

  在實際操縵活動中,我有以下體會。強調“松”和“靜”,但松和緊,動和靜都是互爲依存,相輔相成的,失去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就不能存在。練太極拳,操琴都是由靜而動,動中求靜,根據拳式的要求,琴曲的內涵和節奏,以確定以動還是以靜爲主(這裏所說的“靜”是相對於“動”而言,除意識上的深沉安祥外,在肢體動作上,是以“快”和“慢”來區別於“動”和“靜”。宇宙萬物,動是絕對的,靜是相對的。緩慢的運動相對於高速的運動就是“靜”)。這是練拳,操琴的人都懂得的,但所有各派太極拳都只講松不講緊,這是不科學、不符合運動規律的。事實上,太極拳的每式,都有一鬆緊(或稱弛張),只是必須以松(或弛)爲主。在操琴過程中,“含胸拔背”、“兩臂繃勁”是緊(或張),但此時兩手反而取松(或弛);而當正身松背、松肩、松臂時,兩手則取緊(或張),一緊一松、一松一緊、緊中有松、松中有緊,也就是一虛一實、一實一虛、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方始能使勁、氣貫於指尖。這和用氣簡打氣的情況相仿。再在意識指導下,做到精、氣、神三者的統一,臻於藝術上的較高境界。

  操琴時,左手指法中,常有上、下移動的運行。在運行過程中,要根據樂曲所描述的內容,有時快些,有時慢些,或由快而慢,或由慢而快,這樣才有跌宕起伏。快慢一律,節奏呆板,淡而無味。定位彈撥時指掌取緊(張),也就是“實”,實中有虛;指掌運行中取松,也就是“虛”,虛中有實,當運行到指定的徽位時又取緊,也就是“實”,右手彈撥緊密配合左手進行。慮實相間,輕重,緩急有致,均以意行,這樣才能充分表達樂曲的情趣。而且每當虛松運行至某一點而突然實緊時,會産生一個自發的顫動,聽來韻味飄逸盎然十分自然有致。仿佛把一個乒乓球自由落在臺上,彈跳幾下後,突然用球拍在球上一壓,會使球在台與拍間,産生一個自然顫抖一樣。

  在演奏古琴樂曲(包括其他器樂曲)時,思想必須高度集中,因而“靜”是容易做到的。但“靜”和“松”是密切相關的,常常因不能“松”而導致不能“靜”。例如公開演出或錄音時,常會因過度緊張而出差錯。古琴的許多指法,只有在以鬆開爲主的基礎上才能發揮得更好。右手指法的抹、挑、勾、剔,滾、拂、撥、剌,才能得到剛中有柔,柔中帶剛,實中有虛,虛中有實,剛柔虛實既濟之趣,否則不是失之軟弱無力,就會火氣過度(要避免使用鋼弦時的脆音、刹聲,尤應注意及此)。左手的吟,猱、綽、注、逗,撞亦能得圓、和、細膩之韻味。

  最後談淡“心”和“意”。古人有雲“總包萬慮謂之心,爲情所意念謂之意”。太極拳口訣中有時用“心”,例如“以心行氣”,“心爲令,氣爲旗”,“先在心,後在身”,有時用”意”,例如”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意氣君來骨肉臣”,“意存丹田”等。也有心意並提的,“勢勢存內揆用意”。心和意的作用都是大腦思維作用,只是在用語習慣上,用“心”字,或“意”字。但太極拳的“內三合”,有“身和氣合,氣和意合,意和心合”之說,要合必先分,有分才有合,這樣,“心”和“意”是看作二個有區別的概念,分則爲二,合則爲一。我們的理解是把思維分爲兩支,意是存想,心是注視(有雲“目爲心之苗”,“目爲心靈的窗口”)。太極拳是在一開一合中運動的,當拳勢開時,兩手分開,一虛一實,意念存想實手,謂之“注意”;拳勢合時,兩手由分而合,虛實暫時統一,目光看手,謂之“注目”,這時是既“注意”又“注目”,這就是“心和意合”。生活中也常有這樣的舉動:眼睛看著某甲,但“心不在焉”注意力卻集中在目光所能及的某乙,注目於甲是假是虛,注意於乙是實是真,這時“心”、“意”暫分,如突然地把視線也從甲移向乙,就是“心和意合”。

  在操琴中應怎樣運用心,意的作用呢?按歷代留傳的操琴常規,在掌握了兩手的各種指法後,由於右手指法較簡,且彈撥位置主要在七根弦的嶽山與一徽之間,活動範圍較小,而左手指法較繁,取音有散、泛、按、走之別,活動範圍幾乎遍及七根弦的所有徽位(包括十三徽以外),益以琴身較長,坐的適宜位置在四、五徽之間,使七徽以下的琴面徽位和絃上的對應徽位之間,有一個視差,按准弦上相應徽位有一定困難?懘耍一般規定注意力要集中於左側,也就是說,對左手的活動,既要“注意”,又要“注目”,而對右手則全憑熱練的基本指法,和對琴曲相應指法的記憶進行演奏,這樣是不夠全面的。

  心和意既構成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必然在運動中有分有合。對右側的全然不顧,和對左側的集中注意,都是具有片面性的兩個極端。但由於左、右兩側在指法上確實存在著繁和簡的差異,而“心無二用”、“目有專注”,注意力應有所側重是正確的,但均應採取“意領心,心領指、指、心、意統一”的方法。在右側,對於較簡指法例如抹、挑、勾、剔、擘、托等,只須顧及所彈弦次的左側;對於較繁指法,例如滾、拂、撥、刺、長鎖、歷等,由於運用這些右手指法時,左手常常極少移動,就應暫時把注意力移向右手。先存想,次“注目”於相應的弦,指到弦動,心意合一,能收到音律圓潤、輕靈,避免鋼弦脆刹音之效。在左側,對於定位指法,例如綽、注、吟、猱、撞、逗、掐起、帶起、抓起、罨等,先存想運用該指法的弦次、徽位,次看准,再運行;對於移位指法,例如上、下、進、退,分開、淌、往來等,先存想下一步得音所須指法位移終點的微位,次看准這個位置,再運行。“存想”不僅要想指法、弦次、微位,還要想音準、音律。這樣做,不僅使演奏效果較易進入意境,而且每彈奏一曲的同時,也是對該曲的一次從思維到實踐的全面復習。

  當然,要做到上述各種要求,必須對於該琴曲的含義有一定的理解,演奏方法已較熟練,方能進行,以免導致“顧此失彼”、“手忙指亂”。但當逐步實施了上述要求,又能加深對曲意的理解和演奏的熟練,起到相輔相成作用。在操縵中“練精化氣”,“練氣化神”,“身”、“氣”、“意”統一下進行,也是良好的養身之道。

  本文發表於《中國音樂》一九八五年第四期,現略加刪補、整理。

  一九八八年初夏
 楼主| 发表于 2013-6-10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母女趣图 (祝福天下所有母亲)
http://bbs.qintai.net/forum.php? ... 141&from=portal

左思娇女赋,今有画图新。
阿母依怀抱,温柔最可亲。
 楼主| 发表于 2013-6-10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琴怎么买
http://www.qintai.net/article-227.html

      一、挑选古琴首先要了解基本的古琴板材和灰胎、漆面的知识。

  1、先说说板材:目前做琴的材料很多。古时的琴以梧桐为面、梓木为底的琴较多,其次是上好的杉木为面的古琴也比较常见,比如赫赫有名的唐代雷琴就选用的杉木。《琅嬽记》(14)载:“雷威斲琴,不必皆桐,遇大风雪,独往峨嵋酣饮,着蓑笠,入深松中,听其声连延悠扬者伐之,斲为琴,妙过于桐。”此处的“松”指“峨眉松”,也就是峨眉杉了。现在梧桐(白花桐)已十分稀少,难以寻觅了,目前的桐木基本以泡桐为主(还有一些地方用的川桐)。泡桐因为木质问题,音色寿命较短,故常做为中低档古琴的琴材选用。而现代斫琴师的上品大多为老杉木做为的琴材。购买古琴时琴材作为因素之一需要酌情考虑。当然光有好的琴材是远远不够的,有好的料不一定是张好的琴。

  2、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琴的灰胎:明前的琴灰胎以鹿角霜或八宝灰为主,音的松透度和传导性非常好。明末清初,民间斫琴为了考虑成本,基本开始用大量瓦灰加一点鹿角霜做胎,虽然音色也容易松透,但漆灰容易脱落,寿命很短,为藏琴者不喜。现在低档琴市场大量充斥着瓦灰加鹿角霜或纯瓦灰或者根本没有灰胎的古琴,此种古琴价格低廉,但为琴人不喜。购买古琴时灰胎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3、关于漆面的挑选:中国传统大漆漆膜坚硬而富有光泽,具有良好的耐腐性,耐热、耐水、耐油和耐多种有机溶剂的功能,电绝缘性能也很好。今天我们有幸落指抚触上千年的老琴,上好大漆的作用不可抹杀。大漆也有优劣之分,价格也不同,这里就不祥述了。当然,目前低档古琴还是有合成大漆和纯化学漆存在的,毕竟能降低些成本,能有较强的价格竞争力。

  二、乐器琴必备要素

  古琴作为乐器,必须要能够弹奏。所以不抗指、不沙音、不打板是一个优秀古琴的必备条件。因为南北演奏风格和力度的区别,有些详细的数据也并不相同。然后是声音,作为练习,能发声基本就能满足练习,但作为与琴人相伴的良友,音色又是不可以忽视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习琴者的兴趣的培养。合格的古琴,其散音、按音和泛音的音色和音量要统一。古琴声音要有下沉感,声音不散而韵味悠长者为良。购买古琴这几个必备条件不可忽视。

  三、古琴的南北方的地域问题

  1、北方的琴友购买古琴前需要明白南方古琴到北方以后,因为空气湿度和温度的变化,其木材和漆面由湿润环境转到一个干燥环境中后,很容易出现开裂现象。打算购买南方古琴的琴友需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爱琴,不要长期裸置在空气中,尽量弹毕放入琴囊或琴盒之中。屋内最好有加湿器,保证一定的湿度来减缓或避免琴体的小问题的出现。尤其是川琴,因其地域最为潮湿,过来后更要加倍爱护。北方琴友购买南方琴时,一定要有爱护他的准备!

  2、南方的琴友购买北方名家古琴前要知道北方干燥,琴到南方后会有一段适应期,这段时间音色可能会略闷,盒内放些干燥剂会有利于音色的恢复,经过很短一段时间您的爱护和弹奏,琴就会适应南方的环境了。

  四、斫琴师的挑选

  古琴业内的都知道,好的古琴基本全部出于个人斫琴师之手,好音色必须要求琴为纯手工。纯手工和琴内部的构造是有必然联系的。如何选择自己喜欢的古琴呢?要向专业人士询问每个斫琴师的特点,琴偏重的音色特点。这样就会找到合您心意的古琴了。

  五、价格和性价比

  很多购琴者会陷入一个价格误区。有的觉得越贵琴越好,有的认为价格越便宜的越合算。其实这两种看法都是比较幼稚的。选购产品重要的是性价比。只是便宜,质量一般,其实是不合算的,只是价格贵,质量一般那就更亏了。我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某做琴的1500就是杉木,某斫琴师为什么6000多才是杉木?”这个问题就是眼睛只是盯在了价格和木头上,没去想质量,把自己弄晕了。还有的问:“桐木琴好还是杉木琴好?”,这个问题就忽略了各斫琴师的斫琴水平问题。同一个人的作品,肯定老杉的要好些。可不同的斫琴师就无法比对了,因为水平高的斫琴师往往用最次的料做的琴也比一般的斫琴师用最好的料做的古琴强得多。挑选古琴首先确定自己能够承受的价格,然后在这个价位里挑口碑好的名斫琴师,这样质量就保证了。

  一、首先要弦能下指,也就是说琴弦离面不可过高。琴弦过高叫做抗指,会影响弹琴方法甚而累坏手指。以七徽的位置说,琴弦离琴面应在○•五公分。过低易产生煞音(或叫沙音,古称□音),而且空弦可能拍琴面。一般琴弦抗指除岳山太高外,还因为琴的低头不够。外行琴基至没有低头,所谓低头是指琴面自四徽或三徽半或三徽的地方向琴头方向作弧形斜下去,这弧线自然的达到顶端。有的琴在岳山之外的地方另成直线,即是外行造成的。有许多琴抗指并非因为岳山太高,而是因为低头不够。如果岳山一•五公分而琴不抗指,则最为理想。这样右手也不会在琴弦之间碰到琴面。有的琴低头不够而靠岳山低取其不抗指,那么就会有拨弦时右手指碰到琴面的毛病了。还要注意有的琴低头也够,岳山也适当,但琴中部下弯,称为折腰,也是要抗指的。相反如果拱背,则会有抑弦、沙音等问题。

  二、琴面不可过于扁平。过于扁平左手按七弦尚无妨碍,但在七徽或七徽以上按一、二、三、四弦就会感到困难。琴面扁平是一弦到七弦之间的弦路上弧度过小,有的琴在四、五徽处弦路上真的就几乎是平面,这样的琴不可用。有的琴虽有扁平之病,但因弦外的两侧弧度很大,或只在四徽以上才呈扁平状,就易被忽略掉。

  三、弦距不可过宽过窄。弦距的宽窄是指岳山处琴弦间的距离。有的琴因取料不足而两条弦之间距离很窄,会令弹琴的人手指变得拘紧平板。过宽则会感到不易控制。应以一•七公分为宜。多数古代琴都是差不多这样的弦距。这样弦路练出来的演奏习惯,可以适应大多数情况下所遇到的琴。琴尾弦距以一弦至七弦之间在三•五公分为多见和适当。太近则在按其中一弦时不易让开相邻之弦,太宽又不利于一指同时按两三弦及连续过弦。有的古代琴,尤其是宋琴,尾部一弦到七弦只在三公分左右,亦是正法。如果是古代之琴,不可改动,应保持文物原貌。

  四、琴的有效弦长是指由岳山的山口到尾部龙龈之间的长度,以一一○公分至一一一公分为正制。因为我见过的一两百张古琴在制作上各方面规范者,多数如此弦长。而且以现在琴弦之粗细和张力大小,如此长度在正调弦法,以五弦为A,三弦F为宫,合F调,与其它乐器合奏最为适当。太长上不到F,无法与他人合,如一定上到F调,则不是按弦困难就是易断弦。琴弦太短,张力不足,振动不够,发不出应有的音质和音量。

  五、琴面要平整。有的琴面制作不精细,除了漆不平整不光滑外,尚且有高低凸凹现象,则会产生沙音。挑选时,可以把琴面对着光慢慢前后左右偏转,看琴面反光,所有不平,明显可见。在该处按弦拨奏并作左右移动,会有沙音。如未产生沙音,则也可不计。一张琴,不管其它方面如何,上面各项如无问题此琴就可以落指了。至少作指法的练习是可以用的了。

  六、琴音的挑选是琴本质的判断。能弹之琴作为练习之用已经可以了,而要作为琴人相伴的良友,则琴音又是不可忽视的。但又不能要求过高,因为自古以来良琴难求,我曾为查阜西先生的二、三十张古代琴全部上弦试音,除一清代琴之外全是明代古琴,竟无一张声音过得去者。选择新琴,对于初学琴的人或者尚未开始学琴的人更为困难。但在无人帮助下,也可有个基本选择标准作参考。首先是琴的弦要上到标准高,不可过松过紧。琴要放在不会产生共鸣的桌子上,也不要放在腿上,那样的声音都不真实。先听七条空弦音的音量和音色是否统一,然后左手在七条弦上每个徽上按住,如未学过弹琴者可用左手大指指甲,或以无名指末端外侧之角按弦,再弹动琴弦,听各处音量音色是否统一、相近。不应有的地方声大有的地方声小,有的地方音亮有的地方音暗。再找到按弦的音和某一个空弦音成同度、八度或两个八度的地方,

  把按音和空弦音反覆连续弹奏,听是否音色音量统一。再将按弦手指在弹奏之后左右移动,每拍移动一两下,至少移动四次,其音不绝方可用。如果余音更长则是优点。空弦音不必太长,而按音和移动的音应该长。空弦音太长,倒会使演奏时音韵不清。

  七、徽位准不准是一个重要问题。检定徽位要用泛音来听。因为如用按音和散音对照,除了初学者音位不熟难以准确外,琴弦的张力影响及有的琴弦本身制作不均等问题也会妨碍判断。在试徽的准不准同时还应该听泛音是否清楚,泛音余音是否长。弹泛音时左手触弦要轻,但却不可离开弦太早,略慢一些倒是可以的,慢离开一点泛音仍清晰可听,如离弦早了泛音不纯,就会冤枉了良琴。

  八、关于古琴音质音色的选择,对于初学者是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因为音质音色是长期弹琴所形成的内心感觉,很难用语言文字去表达。所以,只求琴的声音不要太小、也不过大、余音长、按音和空弦音大致平衡泛音清楚余音也长,就是一把能用之琴了。至于琴音空不空、噪不噪、木不木、飘不飘......等等,难以一下子掌握。但如果是已经具有音乐修养的人,却又可以有个大体的判断了。

  九、琴的漆是对音质有直接影响者。但既已先作了声音选择,则只看漆是否平整光滑。更紧要的是有的新琴没有底灰,只是刷几道表漆,则不能承指头的按弦压力。看琴时可以用指甲在线路部分的琴面用力下掐,如有甲印则不可买琴。如主有异议,可以向他指出这是未完成的不合格之琴,必须补上灰,掐入指甲是帮其发现问题以及时补救而已。以上所谈是一个能用之琴最起码的要求。如果面前有两张琴可以挑选,甚而是不同人的制品,那就要再看其它方面了。佳与不良是在各方面都可以表现出来的。以我所见过的古今制品来说,有毛病的琴、外行的琴比比皆是。所以要作选择就应在可用不可用确定之后再比较其它。如果一张琴的造型无问题,但上面诸项有问题,也不可取。反过来,如果一张琴制作上有问题但不严重,而上述各项俱无问题,也是可取的。因为我们是在找一个可以学和练习用的新琴

  现在谈一谈怎样看一张琴的外部制作规格。琴的结构和原理是统一的,但也有各自的不同。比如有的有音柱,有的没有音柱。有的天地柱皆俱,有的只有天柱。有的琴打掉天柱声音倒变好很多。最为特殊的是我曾见过一张明代蕉叶式古琴,做工极精,但却没有底板。并非去掉了底板,而是制作时就是不要底板。而声韵音量皆属中上。不知此琴是否空前绝后之奇。琴的结构和原理如此,但其造型却又是完全自由的,外观的各部尺寸形状皆可随制者之心。甚而弦长和弦距都可自由决定。一般说唐圆宋扁是指琴面拱形的弧度不同。而明琴则多数是尾窄,清琴袭明制,但较小气,无特征,极少精品,所见几乎都是外行所做。也许因为明琴遍地,精品亦可得,所以清人可以享其成,作琴者大约也只是不精于此之热心者或好事者。北京故宫和孔庙的雅乐之琴则几乎如儿童玩具,更不足论。我曾见一民国时琴人所制之琴,音韵颇佳,做工亦精,但结构外行之处亦不少。所以初学琴的朋友自己选择时不必要求太高,购买之后也不必责已过严。

  制作较好的琴应无下述毛病例或下述之不足:

  一、徽要大小适当,而且宁小勿大。小者还可以有清秀淡雅之感,大了则显得臃肿愚笨。有的琴制者自作主张把徽做成菱形,更为可笑。其它种种花样也不可取。徽以贝壳制者为常见,用白玉、金亦佳。而其它颜色之料如碧玉等,色泽不鲜明、不醒目,不易于一瞬间看到,不可取。有的徽凸出琴面,则是大病。古代有凸徽之琴,那是为盲人所用的,极为少见,正常人是不需要的。

  二、岳山有两种,一种是通体的,即两端与琴头齐,一种只在一弦和七弦外有余,都不妨碍琴音,也和岳山的稳固无关,可以不计。但岳山过厚则对音质和音量有可能妨碍。岳山以一•二公分左右为为常制。岳山对音质音量有无影响,在前面试听各位置之音时已经包括,所以此处只说岳山之形。岳山上部极为重要的是要有斜度和弧度,这却又是许多琴所忽略的。所谓斜度是说琴头的一侧略低,琴尾的一侧略高,相差最少○•一公分,但不可多于○•三公分。如果没有这一斜度,则琴弦被绒□(糸豆)垫起离开岳山,其音必哑。斜度过大,则可能伤及琴弦。所谓弧度是指岳山靠琴头的一侧。这里应有小小的弧度,不可成为直角,以免转轸调弦时不易拉动绒□(糸豆)。而且如果岳山这一侧是生硬的直角,还容易磨伤绒□(糸豆),则不能耐久。与此相联的是弦孔。一个向我学过制琴的朋友,后来做的弦孔竟然离开岳山○•一到○•三公分,不知何意。所造成的后果是绒□(糸豆)不能贴紧岳山而使得绒□(糸豆)稍紧即返回、放松,造成调弦幅度明显缩小。来到英国还见到南方某工厂所制之琴也有这一现象。选琴时应特别留意。

  三、龙龈是与岳山有相同原则的重要部分。其斜度和弧度的位置方向与岳山刚好相反,但弧度应该更大些。因为上弦时弦在此处有大幅度的移动,而且不比岳山那边是柔软的绒□(糸豆)在岳山外侧移动,故而龙龈弧度不足最易伤弦。尤其北京新琴用扬琴的销子固定在小木板上挂在雁足上的调弦器,如果龙龈不易过弦,则常常会令弦在销子根部断掉,而且以七弦最甚。龙龈弧度要足够之外(越圆越好),还应是以硬木抛光为佳,绝不可以上漆。因漆性软,尤其北京琴所用化学漆,琴弦压上极为涩,也易拉断琴弦,所以如有漆应磨掉。有的琴在龙龈开有浅浅弦槽,以使不左右移动,而保持弦距,这是可以的。但如弦槽过窄过深,又不利于上弦,也易造成断弦。龙龈与琴面处,不可高于○•一公分,否则无名指按十徽以下困难。如不足○•一公分,空弦会拍琴面。如果龙龈未低于○•一公分而有空弦拍琴面问题,那就是尾部琴面有拱起之处,不应以垫高龙龈来解决。

  四、雁足也是上弦的关键之处,尤其传统上弦法。雁足最常见的问题是过高,把琴尾抬得太高破坏琴的文雅气度。雁足的最大毛病是接琴底处粗于下部,造成上弦时琴弦由琴底滑向外面,不能稳定琴弦,也不能使琴弦贴紧琴底,以便在琴底压住最后的弦头,令上弦大为困难。有的雁足用圆柱型,而且打磨很光滑。美也许美,但一、二两弦上去之后再上三、四弦,已经压在下面的一、二弦很易受振而整体滑松。令人十分头疼。雁足足端可以是任何形状的,足柱以方形为佳。如果是圆形的,可以将根部略为修细并用粗砂纸将它打磨粗糙,也可解决问题。

  五、琴轸可以用多种材料制作。要注意不可过粗或过细。手指扭转的地方应该在一•三公分左右。长度不可太短,以四公分为宜。最要紧的是穿孔绝不可太细。但这种毛病又是许多轸子所俱之病。轸孔过细绒□(糸豆)穿过极为困难,用力过大常常弄坏指甲。用工具帮助,不是伤及绒□(糸豆)就是碰破手指,要想一调绒□(糸豆)穿过琴头部分的长短,实在令人生畏。如已买回之琴,一定要下决心把轸孔改大,可用火烧红粗铁丝去通大。另外有的轸子紧弦后易滑回,如琴音可取,此病易治。可以用小刀开些放射形小槽令其生涩。内行精致的琴轸顶端应该是中心稍低周围略高。有的琴把轸池内垫以硬木,以取其坚固耐用,但却打光令琴轸在上面打滑而易跑弦。如有此情况,则可以用粗砂纸把轸池的硬木磨粗。古代精美之琴轸池都比

  较深,一般在○•二公分,无轸池之琴属于外行。

  上述各项和琴直接使用有关。下面再谈两琴相较如何选择的另外一些问题。

  以造型说,琴尾比较宽者大方、有气度。唐宋琴皆如此。琴尾不可过尖,也不可太平而近方形。琴的侧板最易被忽略,易被做得太高,精美之琴绝少高过一•五公分。我所见过两张国宝琴,北京故宫九霄环佩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春雷皆唐代精绝之作,侧面在二公分。但因琴体长大宽圆,气度宏伟,所以侧面与之完全相衬。另外我所见和所抚过之唐代精品古琴数张侧面都在一•五公分左右。但侧面如小于一•五公分也会变得小气。良琴侧面除在头腰两处之外,宽窄首尾相同,但在护轸起始处和焦尾、尾托处宽起。古代良琴尾托都比较厚,一般高出琴底○•一公分,有的唐宋精品高出○•二公分,甚是古朴凝重。明代以后之琴常无此气韵。焦尾以朴实典雅为宜,不应花巧。焦尾和尾托都不可以上漆。如已上应该磨去。琴的腰和头弧度或内收尺度不可过深,侧面不可过高。尤其头处,如果过高,则是头处琴面弧度不足。琴的额不可过长,岳山外缘至琴头顶边以七公分左右为宜,令人感到精美雅致,而过长则显得蠢笨。琴顶部有龙唇和凤舌,这也是造琴人容易马虎之处,常常模糊小气。正常的唇应和底面板外缘成平行线或大体平行。舌的中线其棱如刀,两端如锋。护轸不应过长,从琴面算起以四公分左右为宜。有的人将龙池凤沼镶边,固无不可,古代已有此制。但必须与琴底平,可以在琴腹内起边,反之则是外行琴。制琴以桐木和杉木为佳。旧木又比新木更易出好声音。有的琴用两块拼成亦无妨碍,甚至有很大的结子也可能不影响声音。查阜西先生有一明代古琴,在池沼之间穿面板处有一大结,其音中上。一日忽然其结脱落,粗近一公分长将近二公分,而琴面亦未漏,可见并无大碍。此外还有些进一步细致的要求,既已无碍大体,亦难以传之纸笔,所以我想以上诸项已可以对初学者自行购新琴有所帮助了。

  呵呵.总的概括一下

  购买古琴参考

  (1)高音区要清脆有金石声,中低音要浑厚丰满。

  (2)发音要松透、明亮、圆润、有韵味。

  (3)琴弦离琴面不可过高,琴面要平匀,不可有杀(噪)音。

  (4)徽位排列要正,否则会影响按音的准确和泛音的发音。
 楼主| 发表于 2013-6-10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度一琴馆(学堂)
http://www.dyxt.org/

一室一琴一天地
                                                         文/ 蔡煜
                                                                                                                                                         
      垂落的帐幔搁出一段无暇的好时光,白墙上的古琴在无声地倾诉度一琴馆的喜乐悲欢。我们在这里第一次和古琴亲密接触,第一次由年轻的王哲老师手把手教会基本的指法,第一次在吴氏伉俪的带领下步入钧天坊,拜谒斫琴大师——王鹏先生,而我也第一次在众人面前磕磕巴巴地弹完《阳光三叠》。而今天,这一切都如寒风中的飞絮,悄然沉入寒潭湖心,化作我们全体学员脑海中一抹最美的华章,一遍遍在静夜里回放。难忘度一琴馆的一室一琴,难忘王哲老师的一颦一笑,难忘同窗之间的一点一滴,即便是为王老师告别,我想亦只有在琴韵中续写离别的音符,才不枉对他前途的珍重!

      我很想告诉王老师:他年少持重,讷言敏行,琴声中自有苍古之气。如果他行走在魏晋的大好河山,一定是秉持琴德守候在嵇康身边那位虔诚的护琴使者,哪怕一柄刀刃夺去恩师的性命,他还能以琴当剑,飞舞他泣血的琴魄,声声唤师复活在唐、宋、元、明、清的琴坛,与日月争得一朝一夕的光辉!

      世人对沉静的人事自是偏爱不已,古淡、和寂的琴声是通达上苍的太古遗音。先民在人类童年时期对自然的敬畏和渴求,便籍以一把五弦琴将天、地、人、神共融在幽玄的琴声中,是灵魂的诉求也好,抑或是宇宙的和弦也罢,在文人心中、艺人手中,它们承载了千古的流水,万年的高山,将长流不息的音乐之美轻淌在尚古、尚雅、尚意的亿万子民心田。

      而此刻户外的天寒地冻屏蔽不了室内的春意融融,在料峭的寒风中,刘亚东老师的古琴演凑融化了积郁一冬的萧肃和严寒,我们端坐在草蒲团上,慢慢讲身心收束在贞弦上,随他的琴声漫游在天地之间。

      有同学说:古琴是表达灵魂深处的声音,它最适宜表现远古的苍芒和深邃。我对此却另有怀抱,任何一门乐器,从诞生的那刻起便深深地烙上创作者的时代气息,古琴的确能表达人、神的忧思,述说天、地的博大。可如今的高科技,人类已经登临月球,遗憾的是没有看到传说中绰约的嫦娥、洁白的玉兔、砍树的吴刚,那些神话里的美丽幻想全然不见,只有突兀的岩石和山棱。而与大地的呢喃细语,古琴一度书写了《流水》、《渔舟唱晚》等不朽经典,可是当今的地震、海啸、火山将一幕幕地球的惨烈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些往昔名曲、名诗、名画中描绘的山川大地的美顷刻间被撕得粉碎,我们在痛心疾首之余只能无奈地感喟生命的无常变化和大美的无情幻灭。

      而龚一大师,他将琴曲的触角深入永恒的人心,将欢欣鼓舞的《春风》带给今人,他刻画的春风浩荡场景给世人耳目一新的新感觉,营造的异域风情使我们陶醉。古琴不单单可以静对寰宇脉脉的低语轻言,同样会打造人类共有的欢乐和愁苦,它能沉入心灵深处,谱写人类的苦乐忧欢!
http://www.qintai.net/article-366.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3-6-10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山流水觅知音

古琴学习交流园地
http://www.dyxt.org/forum.php

古琴考级流程与规定
http://www.dyxt.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49

1)《古琴曲集》
新版《古琴曲集》属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全国乐器演奏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委员会系列丛书,是古琴考级指导性教材。
总  编:朴东升 
副总编:张殿英
执行主编:李祥霆 龚 一
编委有:杨青  洪晨  钱思伟  陈冰  巫娜  张子盛  李全生  李慧  等人
《古琴曲集》一套三本,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全国各大新华书店有售。

2)古琴考级曲目参考
人民音乐出版社《古琴考级曲集》(2009版)所列最新考级曲目如下:

第一级:
1.古琴吟2.凤求凰3.慨古吟4.兰花花5.小白菜6.秋风词

第二级:
1.极乐吟2.良宵引3.清夜吟4.湘妃怨5.双鹤听泉6.拉纤歌7.满江红8.泣颜回

第三级
1.春晓吟2.风雷引3.精忠词4.秋江夜泊5.玉楼春晓6.映山红7.小草

第四级:
1.石上流泉2.神人畅3.酒狂4.韦编三绝5.孔子读易6.阳关三叠7.归去来辞8.秋夜长9.渴望10.信天游

第五级:
1.鸥鹭忘机 2.楚歌 3.关山月 4.高山 5.洞庭秋思 6.碧涧流泉 7.岳阻三醉 8.采茶调 9.茉莉花

第六级:
1.梧叶舞秋风 2.长清 3.平沙落雁 4.获麟操 5、山居吟。6、醉渔唱晚。7、双乙反调。8、沧海龙吟。9、普庵咒。10、忆故人。

第七级:
1.长门怨2.龙朔操3.佩兰4.天风环佩5.风云际会6.春江花月夜7.山水情

第八级
1.流水2.渔樵问答3.梅花三弄.4.欸乃(节本)。5.雉朝飞.6.渔歌。7.孤馆遇神

第九级
1.离骚(节本)2.捣衣.3.龙翔操4.乌夜啼5.秋塞吟6.墨子悲丝.7.阳春。8.大胡笳.9.楼兰散

第十级
1.潇湘水云2.樵歌.3.广陵散.4.胡笳十八拍。5.幽兰.6.梅园吟.7.三峡船歌.8.风雪筑路.9.春风
 楼主| 发表于 2013-6-10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沈阳古琴 / 歇心馆
http://blog.sina.com.cn/xiexingua
 楼主| 发表于 2013-6-10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15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早上巳时初,我和古琴老师通了电话,老师答应一定帮我们选一个适合的琴,我与小贝以后就是古琴同学了,呵呵,真是开心!

暑假就敲定去学古琴了,不过古琴的价格已是3年前的2倍,好遗憾当时没有立马买琴呀。

太极拳和书法只能往后推推。
发表于 2013-6-24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你们是如何看待"育心"经典的?前一阵子想买几本让孩子暑假读读。结果一了解,五千多元一套的价格让我止步了。
发表于 2013-6-25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姜姐,看了你这个贴子花了两天时间,真是受受益匪浅哪,今天也买了几本书想让我家宝宝也开始读,但是有个问题就是,我宝宝一岁半了还不是特别会说,很顽皮,正处于叛逆时期,不达到要求就会哭那种,我现在都感觉带她很累很累的,不知道怎么就变成这种性格了,看样子还是我没有教育好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去古琴老师那里相聚,小贝相中了一款琴,我们在那里呆了整一天,学会了2个指法:挑和勾。

老师依然那样质朴随和,没有一点架子,每次都要亲自泡茶给我们喝。

7.28日参加老师的个人音乐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9-28 03:24 , Processed in 0.02420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