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aliliya

属于我自己的树洞贴,一个人的倾诉(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7-28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2537 表面行为有欠缺,但深层动力没有欠缺

     《游戏力》P056:打开孤独之门的关键,就在于把他的表面攻击,翻译成为建立联结的内心请求。
     《他们为何成校园杀手?》最后一句话:他们内心的动力并不是屠杀,而仍然是渴望与别人建立充满爱的关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7645590100czq4.html


      表面行为常常很有欠缺,但深层动力没有欠缺,问题只是,如何能找到更好的方式去表达这个动力。
 楼主| 发表于 2012-7-28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2538 重建联结非常重要,那么做起来为什么又会如此困难?(《游戏力》P057)

      重建联结非常重要,那么做起来为什么又会如此困难?因为当人感到联结断裂时,他必然会经历诸多的糟糕感受,如恐惧、遗弃和失败,等等,只有战胜了它们,才能重新联结。重建联结势必会经历一些痛苦,所以孩子宁可选择孤独,也不愿意重建联结,直接面对这些脆弱的感受。成人通常也会为了同样的理由而躲避联结。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2539 当孩子看似不要我们管他时,实际上是在渴望着联结(《游戏力》P059)

      我在想,有多少父亲,当他们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到家里,儿女将他一把推开、拒绝联结时,他们会想:“去你的,算了。”我们很容易忽略的一个事实是:当孩子看似不要我们管他时,实际上是在渴望着联结。孩子心里想:爸爸比较在乎工作,不在乎我,而且,想念他很痛苦,我要装酷,让他来找我。爸爸想:我只是赚钱机器,算了,如果他想跟我玩,他会来找我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2540 孩子长到十八个月至两岁时,人身虐待的案例即大幅上升(《游戏力》P66)

      有关虐待儿童的研究一致发现,孩子长到十八个月至两岁时,人身虐待的案例即大幅上升,而这时其实正是孩子开始产生独立意志的时期。成人之所以使用暴力,是因为他们把孩子身上冒出来的任性行为,看成了无礼挑衅和故意作对,而没意识到它也是迈向独立意志的积极动力。于是,他们认为从重处罚是必需,暴力管教是必要。这个极端当然不对,但是另一个极端也不可行,如果父母不设置任何界限,孩子的无法无天会让他自己觉得失控,进而感到茫然,最终造成另一类无力感,这一点我们前面已经提过。平衡的做法,是承认、乃至欣赏孩子身上出现的这种独立性,同时又清楚地告诉孩子,他的界限在哪里,怎么做才是安全的。


      自我意识敏感期……
发表于 2012-7-29 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燕果 于 2012-7-29 01:28 编辑

回复 754# 只管耕耘

同意你的说法. 我其实是在看了海灵格以后才对儒家开始重新认识. 儒家的最重要的理论是'礼', 而礼是对社会秩序的一种规范, 这种规范和秩序是顺应能量流动规律的. 小到长者和幼者的站和坐的先后顺序, 大到君臣之礼, 都是如此. 人去世了以后对他的悼念, 葬礼的规模, 都应该不是凭空想出来的, 也不是某些控制欲的强行规定, 是符合天道人伦的.

但关于儒家的分歧在于, 如何去维持这个礼. 封建社会发展到了后来, 是通过暴力, 窒息的规矩和惩罚, 社会对出格行为极度的不容忍的态度来维持这个礼, 最终造成了强大的逆反心理, 所以会有五四运动. 所以在学习儒家的时候, 不由得又回到老子, 人为地去维护甚至强制这个礼, 是多此一举. 只要这个礼是符合'道'的, 是能使得能量平衡的, 只要不乱加干涉,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能量运行紊乱和不平衡后, 最终人们会回归于它, 而回归的时间长短, 又是佛教所说的业力深浅决定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7-30 10:33 编辑

回复 770# 燕果

嗯,我绝对不怀疑儒家,我坚信儒家是大智慧,我坚信孔子是大菩萨
我现在之所以不能也不愿意去力挺现代所谓的儒家和国学大师
是因为我对他们不信任
他们自身的人格发展到了什么高度?他们对人性有多少的了解?他们对人伦天道有多深刻的认识?
没有这些做保证做前提,就不能说他懂得孔子
恐怕就成了玩弄思想,玩弄的极漂亮,玩弄的极玄妙(尤其是文笔极好,学富五车的,将可能会更有欺骗性)
跟着他们走,很可能会陷入一个牢笼——思想的牢笼
因为人不是只有一种思考功能,还有感觉,还有知觉,还有情绪,还有感受
思想家通常是无视这些的,喜欢给自己的讲道理的,喜欢说教的
一旦陷入其中,解脱是极难的
《爱和自由》中也有几处谈到了孔子和论语,你会发现,当作者的人格高度到了一个状态,她所讲的,便不是单纯的思想了,好像在讲——道
又像你提到的海灵格,他本人是尊崇老子的的道德经的,但是他展示出来的“道”,却和儒家暗合
各种大智慧,如果正确,到终点,是合一的,说的是一回事,而这一回事又不会离开人本身,人性本身,也就是道
武老师说“但这个臣服不是臣服于某人,如父母或君主,而是臣服于‘道’”,这个道是什么?是人性深处彼此的爱和连结,这个道展示出来的是,没有哪个孩子是不爱父母的!孩子对父母的爱有多么的不可思议,海灵格已经说得极为清楚
孩子不需要臣服某个人,父也好,母也好
孩子本来就是爱父母的,这就是道(当然道也没有我说的这么简单)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7-29 10:12 编辑

2541 非儒之儒,儒之非儒

      把人性搞的通,搞的对,即便不是儒家,也是儒家,非儒之儒。
      搞不懂人和人性,即便满口仁义礼乐,也不能算是儒家,儒之非儒。

      郑板桥说——和尚,释迦之罪人;道士,老子之罪人;秀才,孔子之罪人!

      去圣时遥
发表于 2012-7-29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2541 非儒之儒,儒之非儒

      把人性搞的通,搞的对,即便不是儒家,也是儒家,非儒之儒。
      搞不懂 ...
aliliya 发表于 2012-7-29 09:44

发表于 2012-7-29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只管耕耘 于 2012-7-29 19:43 编辑

我想向楼主道歉:
1、此为楼主卸下防御之地,我却全副武装跑来捣乱。
2、本人学佛不懂佛,学儒不懂儒,却好与人争,深感惭愧。
发表于 2012-7-29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只管耕耘 于 2012-7-29 19:39 编辑
回复  只管耕耘

同意你的说法. 我其实是在看了海灵格以后才对儒家开始重新认识. 儒家的最重要的理论是'礼 ...
燕果 发表于 2012-7-29 01:24



    儒家在发展的历史上并非一成不变。孔子时代,以及孔子以前,清新自然。越往后发展,就像滚雪球一样,内容越来越多。这是沉甸甸的历史,应该获得足够的尊重。
    在这大变革时代,如何续我民族之慧命,事关我族存亡。上世纪以来,国学大师们做出了很多努力。我看的不多,懂的也不深。熊十力先生写了一本书,叫《原儒》,意思就是回到孔子那里,从孔子开始,把我们的慧命续上。
    我想,我们每个热爱自己民族的人,都是这场变革的参与者。我有很多的困惑,希望在大师们那里找到答案,更逼得自己努力用功,去领悟,去探索。
发表于 2012-7-29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向楼主道歉:
1、此为楼主卸下防御之地,我却全副武装跑来捣乱。
2、本人学佛不懂佛,学儒不懂儒,却好 ...
只管耕耘 发表于 2012-7-29 19:06

赞叹和学习只管耕耘师兄勇猛精进的自省行为!
发表于 2012-7-29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燕果和丽丽的观点,一直想把读经与爱和自由结合起来,不知从何着手,我相信圣贤的智慧,读经是对的,圣贤的教育也是对的,也相信爱和自由是人性所需要的,丽丽最近的帖子还有清莲的感悟,都给我很多启发,感恩诸位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7-29 21:54 编辑
我想向楼主道歉:
1、此为楼主卸下防御之地,我却全副武装跑来捣乱。
2、本人学佛不懂佛,学儒不懂儒,却好与人争,深感惭愧。只管耕耘 发表于 2012-7-29 19:06


师兄,没关系
尊重你拥有属于你自己的观点
也尊重我自己
君子和而不同

如果超越我的界限,我想我会提示的,但是并没有

嘿嘿,我也一样,喜欢争,喜欢赢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7-29 21:58 编辑
儒家在发展的历史上并非一成不变。孔子时代,以及孔子以前,清新自然。越往后发展,就像滚雪球一样 ...
只管耕耘 发表于 2012-7-29 19:36


总是从师兄那里感受到沉甸甸的民族使命感,责任感
一份很深沉的爱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叹和学习只管耕耘师兄勇猛精进的自省行为!
qinglian 发表于 2012-7-29 20:23


同赞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5-5-3 04:29 , Processed in 0.03029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