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aliliya

属于我自己的树洞贴,一个人的倾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5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1-7-25 16:45 编辑

407 谎

      楼下几棵无花果树,硕果累累了,但是还没有十分成熟。因为我们是后搬来的,所以摘起来不如老住户们大大方方。
      刚才和婆婆儿子回来,下完雨,楼下人比较少,看到两个大的,准备摘下来。刚摘了一个,一个大姨路过,看了看,说:你摘得这个不熟,那个比较熟。
      我上去看了看,还不错,但是不好意思,说:算了吧,也不是很熟,摘下来可惜了。
      等大姨走了以后,犹豫了一下,还是摘下来了。
      回到家,又有点儿郁闷:我都跟大姨说不摘了,结果又摘了,人家看到那个大果子没了,会咋想我这个人啊?

      其实是我自己说谎了,当我说不摘的时候,心里却想摘,结果也摘了。
      想摘就摘呗,为嘛不说真话呢?

      “我们可能以为这些不经意的语言并没什么害处,但打心眼里明白它们不是真的。它们被我们内化为小小的谎言,随着时间的加剧,就发展成为一种负罪感,将你从这种感觉中分散开去。有意识地告诫自己说出的每句话都有意义,如果自己做不到、不想也不愿去实施,不要做出空洞的许诺。”——摘自《“内心清静”的练习》http://www.37ct.com/thread-49010-1-1.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1-7-26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408 爱自己

      我接受现在的自己、爱自己,即使我从来没改变!
 楼主| 发表于 2011-7-26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409 语言的力量

      这两天才感受到这个问题。
      我之前可能更关注内心的感觉,信念及意识上的变化,有些忽视语言的力量。虽然意识上的变化,一定会带来语言上的变化。但我有些轻视语言的力量,没给予过太多关注。
      想到大学交恶的那几个同学,之所以交恶,就是其中一位让我说说她的缺点,我就直白地赤裸地大说特说了一番,结果就是,直到现在,我们互相仍不友好。
      写到这里,感到有些冷。
      语言是很强大的。
      一句正向的语言会有很强大的能量,这也是我总换签名档的原因吧。反之,一句话伤了人,也是非常难以平衡和弥补的。“你请人家吃了一顿满汉全席之后,给人家臭水沟的水漱口。很多人做了非常非常多的努力,但是到最后,要讨功。他替别人卖命花了很多时间,但是在最后一刹那间,讲了几句伤人的话,结果前功尽弃,他过去所花的功夫完全白费。”

      谢谢田福带来的NVC,帮我反思这个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11-7-26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410 人自身就需要,需要爱、公平和尊重,需要知道真相

      无论生命多么弱小,只要不被强制性的驯化,他们就会天然地领悟真理、法则和爱,就像兔子会打洞寻找胡萝卜、松鼠会爬树寻找坚果、蜜蜂会寻找花朵采集花蜜一样。人自身就需要,需要爱、公平和尊重,需要知道真相,我们只要保证每个人的需要权力都是一样的,仅仅这一点就足够了——摘自《完整的成长》P50
 楼主| 发表于 2011-7-26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411 说事实说感受

      这两天孩子吃奶咬人,第一次咬我的时候,疼的要命,气急败坏地直接把孩子从我怀里推开,大喊:“再咬就不给你吃了!!”我越是推开他,他越是扑向我。
      今天还是咬,他一咬,我就把指头伸进他嘴里撬开,我学会说事实说感受:“你这样咬妈妈,妈妈真的很疼很生气。”
      这样平等的交流,感觉很舒服。不把儿子当成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虽然他只有13个月。

      而我,需要做的,是去点滴实践和体验那美好的理论——说事实、说感受、说希望。
 楼主| 发表于 2011-7-26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1-7-26 15:27 编辑

412 更从容了

      看完 《完整的成长》“儿童是情绪的主人”这一章节,我面对孩子的情绪更从容了。
      之前看过的《倾听孩子》这本书,整本书都是在讲如何面对孩子的情绪,写的也很棒!但是我感觉孙老师的理论更深刻。
      这两天孩子哭,我看他如果伸出双手需要我抱的话,就过去抱着他,如果他没有伸出双手,我就在旁边,陪伴他,觉察呼吸,尽量把临在意识带给他。通常他哭几声就好了。
      陪他一起,把情绪流走。
 楼主| 发表于 2011-7-26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1-7-26 14:56 编辑

413 吸引力法则

      孩子吃奶的时候,会忍不住想:“别咬妈妈呀,别咬妈妈呀……”,后来一觉察,嗯,根据吸引力法则,咬妈妈这件事会因为我这样的焦虑而被强化哦。
      觉察呼吸,感觉内在的身体,尽力让大脑停下来……呃,孩子最后还是依然会咬我
 楼主| 发表于 2011-7-26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1-7-28 08:20 编辑

414 每个人需要的权力是一样一样的

      古老师提到的那些人性需要的,和人性不需要的……见寻版的贴http://www.37ct.com/thread-22448-1-1.html
      因为太简单了,觉得自己会的。
      今天某个刹那发现我过去几乎没怎么理解这个问题(现在的理解也不代表是对的,只是自己目前理解到这个程度)
      这是人性哎,是人性哎

      那个可恨的人和那个可亲的人,他们的人性需要是一样的
      那个控制小孩的母亲和那个被母亲控制的小孩,他们的人性需要是一样的
      那个虐待狂和那个受虐待的人,他们的人性需要是一样的
      那个我讨厌的人,那个我不喜欢的人,他们的人性需求和我们有不同吗?没有不同
      只要是人,人性需要就是一样的啊

      “人自身就需要,需要爱、公平和尊重,需要知道真相”      
      每个人需要的权力是一样一样的,我们只要保证每个人的需要权力都是一样的,仅仅这一点就足够了

      在这里,人和人是平等的

      看似很简单就能明白的,未必真懂
 楼主| 发表于 2011-7-27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415 愤怒与快递

      穿着睡衣睡裤,打开电脑,接到快递电话:你的件到了,下来拿。我问:能上来么?答:不能。
      我怒了!!
      如果给愤怒一个原因:就是对方的命令语气和冷漠的态度——这些都是人性不需要的,还有,我家是顶层,我正想做的事情被打断……
      也可以不向外寻求愤怒的原因,怒了就是怒了,没有其他人,只有我自己,只是我的痛苦之身苏醒了而已,我需要做的就是在它刚刚苏醒的时候去抓住它,觉察它。
      下楼梯的过程中,处理我的愤怒,走到一楼的时候,我已经平和了。
      阴天,下着毛毛雨,快递小伙子的头发和衣服都被微微地打湿了,摩托车的前后都散落着很多件儿。     
      签完字笑着说了一声谢谢,小伙子走了。依旧冷漠,没有笑容。 他需要什么?他需要爱和尊重,和我有什么不同?是什么把他变得如此冷漠?

      一定要先好好爱自己,才有爱给别人。
      爱是先爱自己,爱到满溢,流淌出来的。
      当我们自己这里没有爱的时候,还需要向别人索求的时候,当我们只有一元钱的时候,又怎么掏得出一百万给别人呢?
      问题是,怎么才是爱自己呢?
发表于 2011-7-27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7-27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75# 禅音

 楼主| 发表于 2011-7-27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1-7-27 21:22 编辑

416 感觉与认知(理性),真心与思想

      1762年,卢梭在他的《爱弥儿》中提出:感觉是知识的门户,感觉教育可以把人从独崇理性的驯化中解放出来,成为“自然人”。
      这里卢梭所说的“理性”就是我们所说的认知。他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个斯巴达妇女在等待着战事的消息,她的5个儿子都在军队里。一个奴隶来了,她战栗地问:‘有什么消息?’奴隶回答说:‘你的5个儿子都战死了。’‘贱奴,谁问你这个?’‘我们已经胜利了!’于是,这位母亲便跑到庙中去感谢神灵。”
      卢梭认为:这样的人常处在自相矛盾中,她的感觉和认知(理性)是分离开的。用心理学的说法是这样的人内在分裂而常处于焦虑状态,他经常在内心的倾向和应尽的本分之间徘徊犹豫。因此,他既不能成为一个人,也不能成为一个好公民。


      早上看《完整的成长》P81里,孙老师引用卢梭的这一段,这个故事实在是太让我震撼了——感觉与认知(理性),真心和思想。
      想到五一在古老师的课上,我问老师:面对父母的时候,我有时候感到很烦,但是我告诉自己不能烦,因为他们是父母,但是我真的感觉很烦,我感觉人在里面打转,走不出来。
      老师说: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情况,和她有一样感觉的举一下手。
      并示意我,可以站起来看一下,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触。
      我当时还不明白问题在哪里,只是觉得自己实在是太矛盾了。
      现在,才有些渐渐清晰了。就是因为——内在分裂而常处于焦虑状态,经常在内心的倾向(感觉、真心、情绪)和应尽的本分之间(思想、理性、信念)徘徊犹豫。
      用思想和信念去压抑真心和感觉,不允许、忽略或压抑那些真实存在着的感觉和情绪……又因为这些是真实存在的,“不允许、忽略或压抑”都不奏效的,矛盾和分裂由此而生。

      看到卢梭列举的故事里的这位母亲——失去5个儿子,内心一定是巨大的悲痛,思想却说: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胜利了!
      是谁给了她这些信念和思想?让她如此的分裂和徘徊?     

      卢梭的话说的太直白的——他既不能成为一个人,也不能成为一个好公民。
      “试着变成好人并不会让你变得更好,而是经由找到那个早已存在于你之内的良善,并且允许那个良善彰显出来,才会让你变得更好。但是如果想要那个良善显现,你的意识状态必须有一个根本的改变。”——《新世界—灵性的觉醒》
 楼主| 发表于 2011-7-27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417 四步舞

      从小到大一直有人在教导我们应该如何走过这一生,应该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成为一个好孩子,成为一个好学生,成为一个好职员,成为一个好老板,成为一个好伴侣,乃至成为一个好佛教徒。我们的目光一直注视着外面,看着他人的脸色,活在别人的心中,一心想着怎样才能更漂亮,怎样才能更有价值,怎样才能更可爱,怎样才能更有影响力,怎样才能更加被尊重与认同,我们处在不同的社会团体、宗教团体中,我们扮演不同的角色,但始终如一的是,我们坚持跳着同样的四步舞:
      第一步:看别人的眼色;
      第二步:看自己的状态;
      第三步:修理、压抑、强迫自己;
      第四步:端出化妆后的自己给别人看。

      我们就是在这样的舞步中,学会了放弃和压抑自己,学会了不和自己内心接触,学会了强迫别人,学会了实际活在压迫和恐惧中,却在嘴上宣讲着快乐与平安。我们生活在人人争做“好”人的世界里,人人要去成为那个“好”,那个在他人眼中的“好”。因着这份追求,我们被引导到外面的世界。我们不断的向外在世界去索取,期望透过他人来发现自身的价值。这份索取和期望背后就是深深的匮乏,因这份匮乏而心生恐惧,害怕被人拒绝,害怕被人看轻,害怕被人看不起,害怕被人看不见,乃至害怕被人抛弃,在这份深深的恐惧中,我们成功的让自己活得卑微,活得焦虑,活得沉重,我们也成功的在这股恐惧不安的力量推动下,让自己走向了“成功”,活在聚光灯下,活在大众瞩目中,扮演着大众情人,扮演着社会典范,但越是这样,那份不安越是强烈。什么人要追求成功?心底认定自己不够好的人才会一心想着成功,而事实上,匮乏与索取是渴与盐水的关系,而外在的一切全是盐水。

      原文链接http://www.innerspace.com.cn/d/showArticleDetail_1077
发表于 2011-7-28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11-7-28 08:06 编辑
406 你甚至应该感谢他们才对(《回到当下的旅程》P114)

      当我鼓励你去表达愤慨和暴怒时,我相信你会以负责的态度去做,在这些感受的表达中,不要扯上任何人你的怒气不是别人的错,因为没有人可以让你生气
      你生气是因为你内在聚积了压抑已久的愤怒,你必须为此负责事实上那些惹你生气的人是你的朋友,他们为你你带来了释放一些压抑愤怒的机会,你甚至应该感谢他们才对
aliliya 发表于 2011-7-25 09:46


这些观点很重要。仔细去实践揣摩,反省,一旦真的领会到了。将是一种真正的解脱。

我也很受益。
谢谢。

这也是说事实,说感受的很重要的一个内涵。
说事实,说感受的指向,是自己,不是别人——仅仅是表达自己当时的感受——不要扯上别人。
因此,一旦我们说事实感受的语气中有指责别人的意思,一旦有都是你的错的味道,那已经是偏了。

这是需要我们反复练习的地方。

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于把一切归咎于外在了,那是一种强大的习惯势力。即使道理完全懂得了,还是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慢慢消融这种习气。
发表于 2011-7-28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409 语言的力量

      这两天才感受到这个问题。
      我之前可能更关注内心的感觉,信念及意识上的变化 ...
aliliya 发表于 2011-7-26 10:25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是有力量的。

玄沙示众偈

玄沙游径别,时人切须知。
三冬阳气盛,六月降霜时。
有语非关舌,无言切要词。
会我最后句,出世少人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4 07:08 , Processed in 0.02244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