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6-12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艾草和菖蒲
每年端午都会买大把大把的艾草,回来插在门头,插在阳台。倒不是自己多么重视传统节日,只是喜欢艾草浓浓的香气。貌似这种芳香气味,提醒我又是一年吃粽子,品绿豆糕的时节了,也许这就是节日氛围吧。把去年陈艾草移去,换上新鲜的。
早些就知道艾草可以杀菌,除虫,最近才知道艾草是可以食用的。在中国南方传统食品中,有一种糍粑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原料做成的(参见艾糍)。即:用清明前后鲜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一比二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及白糖等馅料(部分地区会加上绿豆蓉),再将之蒸熟即可。现在我再想想,原来南方的食品-青团,应该是就是艾草制作的食品啊。除了制作青团,幼小的嫩芽还可以当青菜蔬菜食用。艾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如朝鲜半岛、日本、蒙古。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以及陕西及甘肃等均有分布。目前,我们安徽省的宣城就成立了一个艾草食品加工基地,专供日本市场。艾的别名叫冰台,《博物志》言削冰令圆,举而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则艾名冰台,其以此乎?”意指将冰块做成凸镜可于日光下聚光取火,艾承其下,故名。我奇怪的是为啥要用艾草来做台子呢?有啥讲究?嘿嘿~~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各地风俗不同,我们这里貌似是悬挂艾草和菖蒲。先民崇拜某些草类,如把天南星科的菖蒲当作神草。《本草·菖蒲》载日:“典术云:尧时天降精于庭为韭,感百阴之气为菖蒲,故曰:尧韭。方士隐为水剑,因叶形也”。人们在崇拜的同时,还赋予菖蒲以人格化,把农历4月14日定为菖蒲的生日,“四月十四,菖蒲生日,修剪根叶,积海水以滋养之,则青翠易生,尤堪清目。”正由于菖蒲神性,加之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数千年来,一直是我国观赏植物和盆景植物中重要的一种。菖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草四雅”。菖蒲先百草于寒冬刚尽时觉醒,因而得名。菖蒲“不假日色,不资寸土”,“耐苦寒,安淡泊”,生野外则生机盎然,富有而滋润,着厅堂则亭亭玉立,飘逸而俊秀,自古以来就深得人们的喜爱。
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却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伸为「蒲剑」,可以斩千邪。也有地方习俗是挂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虫毒;山丹方剂治颠狂,榴花悬门避黄巢,石榴花正是这个季节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民俗专家介绍说,农历五月,古代称之为“恶月”,从气候上来看,渐入热夏,湿热弥漫,人易得病。所以,在端午节前后,我国民间时兴吃蒜头,同时在门上插艾蒿、悬菖蒲、挂大蒜。艾蒿、菖蒲和大蒜被称为“端午三友”。端午节这天,人们以菖蒲作剑,以艾作鞭,以蒜作锤,又称“三种武器”,认为可以退蛇虫、灭病菌、斩妖除魔、驱毒避邪。难怪我看见每把艾草后面都有几根似令箭的青草,也就能解释为啥艾草都用红色丝线包裹的,这点点滴滴汇聚成了千百年来不变的风俗习惯。民俗有话:五月节不戴艾,死去变妖怪。虽然我不信,但是总想着讨个吉祥。这些古老的习俗,今天看起来,仍然非常有趣和神秘。端午节,买把艾草菖蒲插在门头,早上用艾草炖大蒜,相信我手里有了这三样武器,任何妖魔鬼怪都会滚的远远的,哈哈哈~~~我就会幸福久久,快乐久久,嘿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