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taolin00

一例尿毒症中医治疗体会进行中,敬请各路高人批评指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7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脾阳根于肾阳,脾克肾。肾阳根于心阳,肾克心,见肾之病,知肾传心,先当实心,余脏准此,这是仲景的原话,好像是这样的吧,我这些都是道听途说,不成敬意,得罪了,欢迎批评指教
发表于 2011-2-10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行相生相克,肾阳虚会克成心阳虚,肾阴虚会克成脾阴虚,肝阳虚会克成脾阳虚,肝阴虚会克成肺阴虚,这在仲景的药方里面的方向都可以看出这样的理论。
发表于 2011-2-16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看不懂,但很感动,因为各位对中医的执着和贡献。
发表于 2011-2-16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上班无意间看到这个帖子,花了近半个小时看完。
两个月来,楼主一直没有找到正确的治法,真是可惜。这期间三七先生开出柴胡桂枝汤合并真武汤,楼主也只是服用了柴胡桂枝汤三剂,却把真武汤漏了,实在可惜。我就纳闷,难道两个月来就不能完整地试一次柴胡桂枝汤合并真武汤吗?三天可不可以?看得我心焦的很。可参考:柴胡4、桂枝3、黄芩2、党参2、半夏2、白芍2、炙甘草2、白术2、茯苓2、黑附子2、生姜3片、大枣2枚(掰开)。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三时,晚睡前各服一杯(200毫升以下)。三剂。
发表于 2011-2-16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联系过楼主一次,得知那时候患者每周都去医院做一次透析的,楼主非中医专业人士,仅凭亲属关系动员患病的舅舅接受中医治疗,已经很难能可贵了,要影响并说服舅舅本人就不容易,更何况还有家庭其它成员。
这个时候我能深切的感受什么叫做“爱莫能助”。
不过能透过这个案例,得到诸多老师的指点,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分析,我都受益颇多。谢谢楼主的记录,感谢黑脸版主的指导。
虽然不知道患者现在如何,但是衷心希望他能好转!
发表于 2011-2-28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寒水泛滥,侵逼心阳,胸闷支满,肝胆受饮,小便不禁,阳根微薄。
金櫃言:
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
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
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气短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胃口较差。大便糖稀,频率不定。  痰饮之象。
咳嗽咳血,自诉自胸口左乳内,一直到后背感觉闷痛,仰卧位时似有重物压胸口,感觉心脏泡在冷水里一样。                悬饮之象。
感觉头晕,有恶心感,睡眠21点睡,23点半开始醒,到凌晨3点后才可再睡着。
                                支饮之象。


1楼:阳根微薄,五苓散岂可建功!加黄连川芎桃仁,治标不达本,如石沉大海。
5楼:本已阳微,还余剩勇发汗?本已水患,还“多喝水和米汤”?
     “出院了,精神状态好”中药之效抑或透析之效?嘿嘿,看看透析后的尿毒症患者。
     “12月23日改方服用:附子20桂枝10白芍20生姜80红枣12枚干姜20黄芩20石膏40党参30甘草20”真不知如果评价,大概以为“好了”。
6楼:“2010年12月25日换方:党参9麦冬8五味子2白术5干姜10炙甘草10砂仁5(捣破)山楂8山茱萸8黄芩9  6付”所料不错,楼主当以为病好了,以致以麦冬补水。
14楼:“白天在室外呆了一整天,还走了很远的路,加上正好是湖南雨雪变天时候”患者也是嫌命长。

      “头疼就明显加重了,胸口闷,呼吸困难,整晚没睡好。下肢水肿明显。真武汤(茯苓15白芍15白术10生姜15炮附子15)黄连10丹皮10”此处在下认为:虽然意有相近,但症状与仲景真武之意不够贴切,或言时机未合,或此方未是最合。
      引伤寒:真武证五 太阳九十六
【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
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证十八 少阴十九
【316】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疼,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
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不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营卫不通,附子量过大。楼主自己尝试过附子没有,若无甘草相制,附子之烈性不能相制,而经络不畅。“两侧眉骨胀痛,太阳穴处疼痛,社区测血压160/100。”就很自然了。原方用生附子一枚,然乃一剂三服之量,若以此量,则45克炮附片=生附子一枚,在下经验,显然45克炮附片要比一个生附子的药力要大。
        既然水肿明显,15克茯苓能凑效?方入黄连,清上热?真正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2011年1月2日改用的处方是小柴胡汤”,与“头疼就明显加重了,胸口闷,呼吸困难,一整晚没睡好。下肢水肿明显。”及“两侧眉骨胀痛,太阳穴处疼痛,社区测血压160/100。”也不合,奇怪之至。
         “于是3日改用五苓散(桂枝8白术12茯苓12泽泻20猪苓12)黄连10川芎10桃仁10,3付,打成粉,米汤送服,服后多喝温水。
但是迟迟没发出汗来,因为头痛胸闷呼吸困难症状加重,元月4日,被家人生拖硬拽去了医院,透析加降压。。。”水在五脏,满溢而出经络,病本在里,还指望发汗,乱来之至,如果不是家人硬拉去医院透析,当时就不行了吧。
25楼:“本人对本例尿毒症的理解,如果把少阴病治回到太阳病就说明是快好了,愚以为前面三七先生说没有上柴胡桂枝汤可惜,可能是因为快治到太阳病了,反而把病人送到医院去了。”  不知如何评价,真如杏林医怪兄所言,看书当看真书,伤寒金櫃难经内经当看,看完再看别的,或者看别的就得批判的看,参着四圣的书看。少阴病太阳病,就算是那么步骤也不可能那么容易从少阴转太阳吧,不觉得太容易太快了?
38楼:赞同杏林医怪兄之言。“应该还有这样情况,比如疾病直中少阴,例举尿毒症,突然得尿毒症了,那就是直中少阴了。”本例之症是突然而至,还是由轻至重,逐渐形成的?
39楼:水患本重,还事滋阴,病不重不为治也。“应该还有这样情况,比如疾病直中少阴,例举尿毒症,突然得尿毒症了,那就是直中少阴了。”
”倪海厦老师提及炙甘草有蓄水作用,尤其对于尿毒症患者他多次提及,因此他常选用的五苓散和真武汤中不含炙甘草。然炙甘草使用见仁见智,不知各位老师可有高见?”
    看倪海厦不若看黄元御看《长沙药解》。

54楼:“患者服用加味生脉理中汤,症状如前述,因见下肢日益水肿加重,于1月28日处方真武汤加丹皮。服用2付后,出现严重呼吸困难,不能平躺,一夜未睡。至第二天早晨、中午稍有好转,下午做了足疗,到傍晚仍然感呼吸困难,胸闷。因见症状难以控制,临近年关,如有钾升高、酸中毒时,恐随时有心搏骤停危险,于是又被家人硬拉去医院了。
入院后查胸片是左侧胸腔积液,心电图心动过速。其余抽血指标为肌酐、尿素升高。尿中有红细胞。”水患越来越重。


病者正气不断受伐,长期积弱,乃至元阳虚极,不能制其阴邪。阴邪强盛,本已是多亡之症,若要勉力救之,非力大俊猛之剂不能达,五苓散虽对症,然势单力薄,其效亦微,然亦不至于助纣为虐。至于真武汤,也未合时宜。其余诸方,或解表,或去上热,或去胆火,或疏肝,或活血,或敛降,或聚火,三焦皆已邪满,一身寒水,如何能行?
     以在下之浅见,法当决堤泄洪,大泻水邪,医圣仲景之方以去水之力而论,莫如十枣汤。然后水患稍轻,交替以真武四逆辈温肾而扶阳根,以姜,术,夏、苓、桂、甘之品燥土温中举陷降逆,恢复阴阳升降之机,使四象轮转,阳根接续,回复阴生阳,阳生阴之态,由微而渐,由渐而壮,方可再世为人。
     药本是阴阳之偏性者,故言毒药,平人无病,故服五谷等无偏之品而养,若人有病,当以药之偏而纠和人之阴阳之偏。本已生机渺茫,若还畏药毒,积重难返矣。世人愚昧,不畏放疗化疗,而惧中医中药。非中医中药之不和,乃自古以来庸工群出,杀人无数,故世人欲绝中医。非中医无功,非道远人,只因人人自昧,投机取巧,不学圣贤,正如伤寒之序言,人心累世不变。不然四圣之书举世皆是,佛道儒之典流传千古而无教。有书有法在此,怨天尤人不若省心细读自救,道不远于人而人自远于道耳。
 楼主| 发表于 2011-3-18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老师的批评指教!
关于gzlail 老师的发言,很多地方分析花了很多功夫,分析也有道理,在下很受启发。老师关于“看倪海厦不若看黄元御看《长沙药解》”一说,至少说明了老师对当代名医(或称权威)的一种态度,很让后学敬佩!
在下有一问题:gzlail 老师说:“以在下之浅见,法当决堤泄洪,大泻水邪,医圣仲景之方以去水之力而论,莫如十枣汤”。我的问题是《难经》有言:阳虚阴盛,汗出而愈,下之而死;阳盛阴虚,汗出而死,下之而愈。本例患者水患为阳虚所致,阳虚症状明显时,敢问下之能愈几何?安全否?先生可有经验?

另外,心脏如泡在冷水里只是患者的口诉症状,心脏不停搏动产热,要感觉心口如有冷水似乎很难,除非是食管或者胃的寒凉假象。本例患者后来本人细问才更正,其实是他说的心脏如泡在了冷水里一样,并非有冷的感觉,而是指他听见心口下面有水流动的声音,因冬天发病也就自然说成冷水了,后来在医院用了保护胃黏膜的药后此症状就消失了,应该可以成为一个佐证!这也给医者一个教训,患者描述的话也要仔细去审核。如有误导各位敬请原谅!
发表于 2011-3-27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言:伤寒有汗出而愈,下之而死者,有汗出而死,下之而愈者,何也?然:阳虚阴盛,汗出而愈,下之即死,阳盛阴虚,汗出而死,下之而愈。
人之病有因外感六气,有因外感失治而寒热积聚,有因五劳七伤,有因年老体衰。医圣仲景书伤寒,以六经为纲领,让人知表里内外,故特言汗下之法,病在表当用汗,病在上可用吐,病在里在下当从下窍出。然又有金櫃而专言,五脏风寒积聚,劳伤,体虚等病,其中多用补泻之法。痼疾如何能言汗下而成功,必由阳生阴成,有小而大,逐渐消磨,如暖日融坚冰,愚公敲石而移大山。而即是补泻,当申时度势,例如,由寒变热之时,冬令不退,春令如何得行,寒水不消,温气如何能进。假若大寒遇大热,必定阴阳相争,风雷交加,人岂能安。伤寒言其不可下,病在于表未解不可下,下之内虚则引寒入里。
人之顽疾,非等同当风卧湿,冒暑涉寒之时病,本质大多为阴盛阳虚。人之身位,里为阴,外为阳,下为阴,上为阳,故五脏之中,腹脐之下阴寒厚重,本证下阴水泛滥而上,泻阴不从下窍出难道应从上窍吐或从毛孔汗出?远水岂能救近火,治病不求于本?

十枣汤,甘遂大戟寒泻,芫花温降,三将俱是力大而俊猛之剂,故以肥大枣十枚,以土性而缓和三将,使其能为己用。且观伤寒原文,仲景岂不知甘遂大戟芫花之烈性,故有(强人服一钱匙,赢人服半钱钥匙,平旦温服之。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钱匙。得利快后糜粥自养。)

医者当知药之性,试药为本职之事,若惧药何不先试药。谁人从来便知附子半夏等毒药能治病而不至于死。在下亲尝较大剂量的芫花,生尝附子无数,生服半夏而至咽喉食道等肿痛十数日,麻黄细辛更不在话下,上吐下泻为试药之常事。甘遂大戟在下未曾亲尝,谨小慎微就算无功也能无过,其实世上本有救命方,只是人人无心学,此命绝去,悔之不及啊。无仁心如何能成就仁术。
    最后,看书应从阴阳根本中穷究,与经典中相互印证,于天地日常之理中印证,切莫道听途说,又或断章取义。且医只枝节,穷理多参释道易。
 楼主| 发表于 2011-6-28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个月后,换了角度立场,再看gzlail先生之论,如拨云见雾,令在下茅塞顿开,感谢先生教诲,如有缘定要去拜访先生!
另:患者现在已经做了肾移植,在家调养,感谢各位关注。
发表于 2011-6-29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帖子看得过瘾
发表于 2011-7-2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顶~~~确实过瘾,这么重的水邪,确实不是一下就能够转出去啊,当时估计还是操之过急了。还是学经典!!
发表于 2011-9-1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父亲得了尿毒症,伴有高血压,症状相似,请教。
发表于 2011-9-11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1-9-17 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oook 于 2011-9-17 00:12 编辑

吃素是当务之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6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患者肾移植术后半年内,一直服用他克莫司等抗排斥的药在家休养,调养期间眉毛变黑变长,手指和双下肢汗毛变黑变长,亲友以为枯树转青。2011年11月下旬,患者突然并发严重呼吸系统感染,经西医多种抗生素、激素治疗,病情反复,未见好转,一直间断发热,胃口难开,大便秘结,医生和家属均拒绝再次中医治疗,患者进行性消瘦,大肉尽脱,皮肤失泽。12月25日凌晨,2次出现心搏骤停,12月25日下午,因心力衰竭抢救无效,在湘雅去世。值得一提的是,移植的肾在患者去世前,仍然能够正常泌尿。。。
在此奉劝各位患者家属,如果尿毒症肾移植术后,西医院给予中医治疗的机会几乎为0.未来生死都只悬一线。
在肾移植术前,通过正确辨证的中医治疗理论上还有复原的机会,然而症状变化反复,要求医生换方准确娴熟。
在肾移植术前,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中医,一边接受透析治疗,一边四处寻找中医,一边自己寻求古训,是较为折中的方法。如果中医效果好,可逐渐减少透析次数。然而,通常透析是一条不归路,一旦开始透析,中医治疗也是难上加难,至少目前还没打听到哪里有中医能达到这个水平。
另外,也劝告各位大胆的中医,中药治疗辨证准确症状可以暂时缓解,然切不可大意,中草药的树枝树皮里面,含钾浓度高,如果不注意或缺少经验,患者很容易出现高钾而导致患者心搏骤停,这样的事故一旦发生,普通中医师是肯定背不起责任的。
对于经济条件好的患者,从发病到换肾之前,留给中医的时间和机会并不多,而且不能出分毫差错,这对于中医是很大一个挑战。
所谓上工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万望后人多重视自身健康,尤其学中医的人,更要以身作则,不断影响周围的人。
在此再次向本网站的各位老师致敬,代表患者家属向各位致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0-3 06:33 , Processed in 0.02071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