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嘉静

生命的礼物——感恩古老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1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好的妈妈呀,向这位妈妈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0-9-13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13

郑渊洁:前天皮皮鲁讲堂下课后,一位妈妈和我聊天。她说孩子放学后总是先玩后写作业,她纠正无效很发愁,还说孩子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我说我观察你的孩子出类拔萃,不是他生在福中不知福,而是你生了福不知福。合格的家长发现孩子的长处告诉孩子什么地方行。不合格的家长发现孩子的短处告诉孩子什么地方不行。
发表于 2010-9-15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感动。
发表于 2010-10-14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合格的家长发现孩子的长处告诉孩子什么地方行。不合格的家长发现孩子的短处告诉孩子什么地方不行。

非常赞同这句,现在以发现孩子优点的眼光看孩子,鼓励孩子,真的觉得他非常棒,孩子表现也出乎意料的好,我人也变得平和,不会再哀怨再生气.
发表于 2010-10-18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楼主的分享,感动的稀里哗啦!

我需要时间好好梳理自己的情绪,我也要好好的向父亲表达我爱他!
发表于 2010-11-13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动!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4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14 熟悉的陌生人

11月13日亲子同学会

觉舍师兄当爸爸了,他告诉我们,当他看着女儿的时候,感觉是“陌生”的,但是因为这种陌生的亲切感,让他对所有陌生人都有了亲切的感觉。

这给了我启示。
原来爸爸和妈妈真是很不一样呢!妈妈才不会觉得自己的孩子陌生,但是爸爸会。爸爸没有十月怀胎,他和这个刚刚来到世界的孩子是陌生的,但血缘又让他们有了最密切的关系。这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于是不再苛求爸爸的爱了,要他和一个陌生人建立最亲密的关系,真是一个难题呢!
他已经做得很好了,不是吗?
发表于 2010-12-1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inglian 于 2010-12-1 13:24 编辑

重新看姐姐的帖子,很感动,顶上来慢慢看
发表于 2010-12-1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8# 好了

前一阵看《爱的艺术》,看不进去,看得稀里糊涂,但是有一个观点打动了我:妈妈的爱是无条件的,爸爸的爱是有条件的。
发表于 2010-12-3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你写给爸爸的信,忍不住大哭!
我也有这样的爸爸啊
发表于 2010-12-7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着看着就哭了,我可以转到我的空间吗?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2# minmin4600


    亲爱的,当然可以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1-10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15    谁破坏了孩子的专注?

专注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专注、专心。

古老师曾说,不专注,是因为不感兴趣。

那兴趣从哪里来呢?

记得我读小学的时候,学写字,当我很认真很专注地写着,爸爸走过来,一看,就说:你看你,横不平,竖不直,看你写成什么样?我父亲的字写得很好,所以无论我怎么写都无法达到他的要求。一次,两次,三次……每次都如此,渐渐的,只要他在家里我就不想写字,我对写字不再感兴趣。因为,写字让我充满了挫折感。

我做数学,很认真很专注的时候,爸爸走过来,一看,就说:怎么做这么少?老师让你做两题你就做两题吗?把这一课的全部做了!一次,两次,三次……每次如此,渐渐的,我对数学充满了厌恶和恐惧。

后来,四年级,开始学英语了,我在很认真很专注地读着今天老师教的单词和课文,爸爸走过来,拿起我的书就开始考问,要求我把整页里的只要是英语就要读下来。一次,两次,三次……每次如此,渐渐的,我的兴趣也从英语里逃离了。

小学时我最喜欢看的是《儿童文学》,爸爸也给我订,但是每次我正陶醉在书里时,他就会来告诫我:不要只看故事,要学习人家怎么写作。之后,我发现,我不会看书了,因为我不知道怎么看如何写作,故事也变得看不进去了。

孩子的兴趣,从专注里培养,专注又反过来滋养了兴趣,如此才是良性循环。当孩子的专注一遍又一遍的被打断、打扰、甚至破坏,他渐渐就会不知道自己应该对什么感兴趣了。真的,我用了很长的时间来寻找自己的兴趣,也为自己的无法专注而痛苦不已。没有兴趣的人是很可怜的。就如一个拿着遥控器的人,把所有电视台都按了一遍都找不到想看的节目。大多的成人都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兴趣,所以他们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按遥控器。

专注是儿童的特质,世界上没有什么人比儿童更喜欢学习了。不信?看看那在沙地里玩沙的小孩,一次又一次把沙子装到小桶里,再倒出来,再装进去……如此重重复复,其乐无穷。他在做什么?他只是在玩吗?他通过玩构建了专注的特质。

专注不是教育出来的,而是儿童通过各种自发的学习,自我构建出来的。父母总是认为,坐在课桌前做数学,描字帖,读英语,看书才是正事。殊不知,当孩子一眼不眨地看电视时,他在培养专注;专心地砌积木、玩泥巴时,他在培养专注;慢慢地一口一口吃饭时,他在培养专注……父母可以做的是,不要打扰他,并为他排除一切有可能打扰他的因素,然后在旁边静静地观察他。你可能会发现,当完成一件事情之后,孩子的脸上会出现一种平静,那就是他在这件事上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他曾经被打扰,或者他没有从里面获得满足,他会表现的有些焦虑,内心会有一些压力会造成情绪的宣泄。(关于情绪的讨论,可参考《给压力一个出口》)

观察孩子的另一个目的是适时给孩子提供帮助。记得小学的某个暑假,我不知从哪里得到了一本智力书,里面都是迷宫、找不同等等有趣的题目,我把自己感兴趣的做完,然后把一般感兴趣的也做完,最后把其他的也做完了,当时的那种满足感和成就感,至今还不曾忘记。然后我又把这本书来回做了两遍,到第三遍的时候我就厌倦了……我想,当时如果父母能够注意到,然后提供给我另外一本更有趣的智力题,可能很多事情就会变得不一样了……

“适时”,是指在适当的时机,这个“时”的把握很重要哦。早了,会破坏孩子的专注,迟了,又会错过孩子的发展。确实不容易做到。但是,只要成人能够放下自己的优势,用心去观察孩子,努力了解孩子的需要,就能够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让孩子更好的发展自己。

记得看过一张照片,一个4岁左右的小孩在砌一个高高的积木,他的眼神那么坚定,他的嘴唇紧紧闭着,小脸闪着光,全身心都投入在自己的工作里,专注到仿佛整个世界只有他。这张照片深深地打动我,太美了。专注的孩子,太动人了。

请相信孩子的天性吧。我们只要不去“建设”,就会减少很多“破坏”。
 楼主| 发表于 2011-1-10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 16   给压力一个出口

果果(妹妹的女儿,2个月不到)每晚快2点就开始哭,保姆给她喂奶,吃完还是不睡觉,要抱着,一放下就哭。
有一晚,外婆带果果睡,1点多,小家伙就醒了,不吵也不闹,外婆给她喂奶,吃完就继续睡。

为什么会这样?

首先要问:小家伙为什么哭?
哭是因为内在有压力需要释放。

压力是如何形成的?压力不是一下子就积聚起来的,是一点一滴慢慢积蓄,累积到内部无法承受,才会一下子释放出来。
如饥饿,不会一下子就饿到受不了,而是随着能量一点一点消耗而慢慢积聚起来的,当饥饿在体内积聚到婴儿无法承受了,她就会用哭来释放,以此来引起注意而获得食物。这是生存的本能。

保姆每晚都在果果压力到了极限需要释放的时候喂食,虽然婴儿获得了食物,但是压力依然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全释放殆尽,被拥抱也是一种缓解压力的方式,所以一旦放下,她就只能通过哭来释放压力了。
而外婆在发现果果醒了之后就喂食,聪明的外婆在婴儿压力刚开始积聚的时候就让压力释放了,所以婴儿没有哭,没有闹,吃饱了就继续睡觉觉。

哭是一种情绪的发泄,情绪发泄的内因是压力需要释放。再看一个例子:

一直以来,莹莹都是一个习惯压抑自己情绪的孩子,情绪来临时,她选择把情绪往肚子里吞,不释放,时间一长压抑的情绪终于大爆发了。

上午的语文课刚结束,莹莹和皓皓便发生了冲突。原来莹莹擦掉了黑板上皓皓的名字,皓皓见状也擦掉了莹莹的名字,还骂了她一句“坏蛋”。莹莹非常愤怒,追着皓皓满教室跑,紧紧握着拳头要打皓皓。此时的她完全像一只脱了僵的野马,瞪着双眼,挥着拳头,不停地跺脚,见到东西就抓咬,从她的双眼中我看到了她内心是多么的愤怒。

为了不影响正在教室里工作的孩子们,老师把莹莹带到隔壁的卧室。进入卧室后,莹莹的愤怒并没有消减,冲过来要咬老师,老师阻止了她说:“你有权利愤怒,生气,但你不可以伤害别人,如果咬东西能让你舒服点的话,你可以咬枕头或被子。”说着给她拿来枕头和被子。莹莹先是愣了一下,之后迅速拿起枕头用力撕咬,眼泪哗啦哗啦不停地往下掉。撕咬完枕头后,莹莹似乎还不满足,抱起床上的被褥扔到地板上,接着又开始捶打墙面和地板,脸庞上除了大颗大颗的泪珠之后还有汗珠,整个人几乎被汗水浸湿。

大约半个小时之后,莹莹没有力气了,整个人松懈下来,一屁股坐在了地面上。此时的她显得格外安静,与刚才的她判若两人,她发泄情绪的时间终于结束了。老师给了她一个拥抱,并递给她一条毛巾,温和地说:“擦擦汗吧,头发都湿透了。”她接过毛巾,擦了擦头发和脸蛋。“我们来整理好这些枕头和被子吧。”待她擦干后,老师拉起莹莹的手整理被褥,莹莹顺从地在老师的引导下归位好了被褥。

这件事之后,老师们对莹莹的经历非常感慨:“不容易啊,终于释放得淋漓尽致了。真替她感到开心。”通过莹莹这件事让我们清楚知道,当情绪来临时,给予儿童空间和时间让他们释放情绪,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让儿童更好地发展自我。

(文/广州市白云区孙瑞雪实验幼儿园 伍元清)文章来源:爱和自由育儿网

可以想见,压力积聚到极限点就一定需要释放出来。

压力来自哪里?
婴儿的压力来自饿了、冷了、热了……这是生理本能。
成人的压力呢?当成人解决生理问题之后,更多的压力来自心理,心理的压力来自情绪无法释放。

就像上面幼儿园的例子,莹莹过于压抑自己的情绪,等到爆发的时候,是会很惊人的,幸好有这么好的老师来帮助她疏导她。让她知道她是可以有情绪的,她也可以发泄情绪(只要不伤害别人),这样的引导是健康的有益的。有情绪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然而,大多的人并没有这样的幸运。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发脾气是一种不好的品德,好孩子不可以发脾气,不可以哭,不可以大喊大叫……而我们必须要做好孩子,这样爸爸妈妈才会爱我们,老师才会喜欢我们。

长大以后,我们要求自己不可以发脾气,不可以抱怨,不可以生气;有孩子之后,我们也沿用自己所受到的教育来教导孩子,你要做好孩子,不可以哭,不可以发脾气,不可以大喊大叫,这样爸爸妈妈才爱你……我们习惯了有条件的爱,于是所给予出来的,也只能是有条件的爱。

然而,人一旦不被允许,内心就会产生一股与之抗衡的力量,压制这股力量,就像摁住一个要弹起来的弹簧一样,但那股需要释放的能量是如此强大,总会有一天摁不住。当摁不住时所释放的能量,杀伤力就大了。

我们都应该给压力一个出口。
请允许孩子有情绪,允许家人有情绪,更重要的是——请允许你自己有情绪。
发表于 2011-3-10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感动,哭了,又笑了.
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2 04:29 , Processed in 0.02223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