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晴暖香

从细节看你的出离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3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悟不到本性,搞唯识是很痛苦的。
要么有证量境界也行。
光靠我们逻辑推理以及平常人的一些经验,可以提高一些认识,多认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是有好处的,但要搞出来是搞不出来的。那是证量境界。证成道理。不是观待道理。

[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10-5-13 20:13 编辑 ]
发表于 2010-5-13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liuwanping</I> 于 2010-5-13 15:41 发表 <A href="http://37ct.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amp;pid=293560&amp;ptid=28785" target=_blank><IM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http://37ct.com/images/common/back.gif');}" alt="" src="http://37ct.com/images/common/back.gif"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border=0></A><BR>
<DIV class=t_msgfont id=message293560>我们从观察一朵花上来分析一下我们自身的“识”是如何运作的。假设我们在花园里散步,有一朵花吸引了我,我走过去,凝神看花,用鼻子闻了闻,结论:这是一朵红色的带有香气的,茎上有刺的玫瑰花。这个过程我们都使用了哪些识呢?当我想去看花这一念提起的时候,是在干什么?是执着的一念,是把念头执在那朵花上了,把眼帘抬起,用双眼正视这朵花,接着开始分别,红色的(眼识在作用),有刺扎了一下(身识在作用),有香味(鼻识在作用),花的韵味等等细致的描述(意识在作用),我只是把观察花这一动作放慢放大,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只是分别的太快而已。我们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有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根尘相触产生识,所以我们认识周围的世界就是时刻在用自己的6识,<STRONG>时刻在执着和分别</STRONG>。如果识的功能受到障碍,有可能是残疾人(盲人就没有眼识,聋人没有耳识),或者熟睡和昏迷的状态,识不起作用。</DIV>
<P>
<BR></P>
<P>对外界可以不执着,但是仍旧可以起用。</P>
<P>永嘉大师云:分别亦非意(《六祖坛经》)。</P>
<P>这就不仅是见道的境界,也是证量境界了——见地,功夫都有。</P>
<P>如果没见道,没有证量,妄言“分别亦非意”,那就是自欺欺人了。</P>
<P>到了那个地步,自己知道。</P>
发表于 2010-5-13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2 寻找中医 的帖子

发表于 2010-5-14 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达摩祖师东渡震旦,传禅宗一脉,并交付《楞伽經》印心。你悟没悟,是靠这个印章来印证的。
《楞伽經》里面大慧菩萨向佛问了宇宙人生的108个问题,佛归结到心意識来作答。有禅师总结,《楞伽經》主要是: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搞清楚这个,唯识基本纲要掌握了,乃至可以囊括一切佛法。(里面大慧菩萨据南怀瑾先生讲,就是弥勒菩萨)
我们中国人历来喜欢简洁,所以到五祖之后,以《金刚经》印心。《金刚经》是了不起,非常彻底,非常简要。不过一般人看不出来东西。里面见地,功夫,行愿都有。我们看不出来的。大智慧人才能一闻千悟。
乃至于《华严经》都跟唯识有关。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最后到的是弥勒宝阁,重重无尽。

[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10-5-14 16:54 编辑 ]
发表于 2010-5-14 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东西,你不达到《楞严经》所谓“理则顿悟”,没有相当的证量境界,搞不清楚的。
学道先须细识心。找到本性是第一步。五祖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六祖坛经》)。《圆觉经》第一位出场的菩萨是大智文殊菩萨,所谓的“清净心”,正是此意。
成佛,最开始是智慧,最后还是智慧。
福慧二足尊,最大的福报就是智慧。真懂得智慧,福报含摄其中。你真的会积累福报,智慧自然会生发。(可惜我们不大会积累福报,跟智慧又有关,二者分之不可分)
依般若成就。妙观察,观自在,大止观,大智度,大智慧到彼岸。
成就的是无为法——本自无为。

[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10-5-14 08:05 编辑 ]
发表于 2010-5-14 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佛的基础是观心,这也是积累福报和智慧的基础,自己对自己的心念不清楚(要时时刻刻都清楚),那就白瞎了。浑浑噩噩。
真修行,就会知道这个是很可怕的。
发表于 2010-5-14 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个要明白,不分别并非就不能清楚,这个一般人都能做到的。
譬如你坐在那里,对四周的一切清清楚楚,一切现成。但是你没有动心,没有分别。那正是第六意识的现量境。第六意识的清静面。
譬如你工作累极了,回到家,在沙发上一坐,啥都不想了,放松到极点。周围的一切都是清清楚楚的,只是你懒得动心了。
很多人到了这个境界,以为悟道了,差远了。不过呢,经常在这个境界,慢慢慢慢定力会增强,身心会转化倒是真的。入道之门而已。
一般人不认识,也不能一直做到的——颠倒妄想惯了嘛,那个动力是很强的。不然为啥要念佛念咒,嗡啊嗡,系心一处呗,咱们心这个猴子习惯跳来跳去了。另外,靠佛菩萨的加持。佛菩萨供养我们呗。
所以,不要认为不分别就不清楚了。
我们现在是五体不勤,五谷不分,整天玩脑子,妄想杂念停不下来。身体弱了,脑子的开关开太大。能量都耗掉了。
唯识都是很细微的。
一般人对自己的心念不清楚,不会观心,习气来了做不了主,一天到晚造业而不自知,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10-5-14 08:28 编辑 ]
发表于 2010-5-14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是精神不济就昏沉,精神好点就散乱——胡思乱想。
身体好点就从男女二根溜走了。
都是如此啦,这就是我们普通人啦。
发表于 2010-5-14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什么?我的定义是什么?
我见识什么?我见的定义是什么?
断我见是什么?断我见的定义是什么?
断我见的实际方法是什么?从小乘解脱道讲断我见就是声闻初果人了。
发表于 2010-5-14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寻找中医 于 2010-5-14 08:07 发表
学佛的基础是观心,这也是积累福报和智慧的基础,自己对自己的心念不清楚(要时时刻刻都清楚),那就白瞎了。浑浑噩噩。
真修行,就会知道这个是很可怕的。

那心是什么呢?
发表于 2010-5-14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uwanping 于 2010-5-14 08:39 发表

那心是什么呢?


你的心在你那里,你先问你自己。
发表于 2010-5-14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分真妄吗?心与识有什么不同吗?还是相同,观心的具体操作方法是什么呢?
发表于 2010-5-14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仅自己要思维,还要看佛经。放到心里去揣摩。

信解行证,
教理行果,
闻思修慧。

光靠自己搞,没有佛菩萨的因缘,善知识的因缘,不可能的。再聪明也不可能。
实在搞不来,就皈依净土,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呗。一样的。

[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10-5-14 16:37 编辑 ]
发表于 2010-5-14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uwanping 于 2010-5-14 08:44 发表
心分真妄吗?心与识有什么不同吗?还是相同,观心的具体操作方法是什么呢?

请参看南怀瑾先生《圆觉经略说》
发表于 2010-5-14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字简单,一个字代表很多含义。
心,有时候指我们这个妄想心,有时候指形而上本体的本心本性。
譬如“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里的心,就是本心本性了。当成我们这个妄想心,就错到番国去了。错得离谱了。就变成我们现在哲学所谓的“唯心主义”了。我们现在很多人学佛,都是这个观念,错得离谱。
学佛第一步就是要悟到这个宇宙和生命的根根。哲学上所谓的本体。咱们东方文化所谓的“道”。

[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10-5-14 08:55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6 05:19 , Processed in 0.02322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