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aliliya

属于我自己的树洞贴,一个人的倾诉(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26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95# aliliya

这是个好消息,成长的诱惑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7-26 22:18 编辑
回复  aliliya
    重要的是,在这件事情当中,你被勾起的情绪是什么?你是否能够好好面对,并且跟这个情绪在一起?这样就有疗愈自己情绪的功效。同时,要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别人身上。

丽丽,是不是多做临在练习,会帮助自己好好面对呢?
还有其它的办法吗?如果没有也没关系,不要有压力啊。新生活 发表于 2012-7-26 17:16



亲爱的,准备接招,我要开始说啦 ,我自己的看法,会有我自己的局限性

“是不是多做临在练习,会帮助自己好好面对呢?”,我的答案是:是的,会帮助自己好好面对。
“还有其它的办法吗?”,我的答案是:在我看来,这是唯一的办法,因为我一直主要是靠这个办法走过风风雨雨,所以,我也只会推荐这个

除了答案,我还想啰嗦一些其他的

《新世界灵性的觉醒》是古老师认知课每人都发了一本的书,古老师说:这本书虽然没有佛法名相,但都是佛法。(但古老师认知课上教授的内容不是只看这本书就能得到的)
这本书是张德芬翻译的
奥普拉曾经将此书惊为天书,并在2008年全球推广
禅音创立的“感觉醒了”QQ群,原本也是这本书的读书会
……
这本书,很多我心目中的牛人都给它背了书,在他们看来,它是一本极具智慧的书

临在练习的概念,是从这本书中来(作者其他书中也有提到,诸如《当下的力量》《修炼当下的力量》等等)
临在的练习是绝对需要去亲身体验的(体验的内容主要在第八章,禅音也发过一些帖子,张德芬的官网上也有好多埃克哈特的视频),之所以平时少提到书中的内容,是担心用头脑去解读这本书,把它当成知识和思想来读,那又麻烦了

至于做临在练习的效果,《新世界——灵性的觉醒》P189里有一段是这样说的:
最近有人给我看了一个规模很大的灵性机构的年度课程表,上面有各式各样有趣的课程和工作坊可供选择,让我印象深刻。它让我想起瑞典的一种自助大餐(smorgasbord),在这种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自助餐当中,有各式各样令人垂涎欲滴的菜肴任你选择。那个人问我是否可以推荐一两个课程,“我不知道,”我说,“它们看起来都那么有趣,不过我知道的是,”我补充,“如果随时随地想起来的话就去觉知你的呼吸,愈频繁愈好。这样做一年,它的转化力量比你上所有这些课都来得大,而且它是免费的。”

其实所谓的临在练习只是埃克哈特的说法,关于这个体验,佛教,中医,论语……全部可以彼此注解,只是名相不一样而已,我只知道一些。话说回来,知道一车,如果不去体验,那也是白费劲。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会不会给你太多压力,可能我自己和这位老师有缘分,谁都可以寻找属于自己的缘分,但是我这人,一般喜欢投靠各路牛人,各路牛人说它没错,我就跟着走,有巨人的肩膀可以站,为嘛不站啊?不站白不站~!自己也的的确确在临在的练习中获益了。对了,其他老师的方法我也都有掺和着用的,比如李尔纳,比如拜伦凯蒂,但都是一知半解的……

最重要的还是体验吧........体验过程中可能也会出现种种问题,到时候可以在彼此切磋分享~

希望我没给你压力,亲爱的,你的路,你来选~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aliliya

这是个好消息,成长的诱惑
麓羽 发表于 2012-7-26 20:10


哈哈,的确诱惑来着,老公前两天邀请我上称,被我一口回绝了,那个数字让人难以面对,我逃
发表于 2012-7-26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

回复 722# aliliya
    丽丽说的真好。
举个粗糙点的比喻,就像上厕所,除了自己去,谁都无法代劳。各种教法,只是告诉你地方在哪里,而解决问题,只有自己行动,否则就是知道100个上厕所的路线,都没有用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7-26 23:30 编辑

2518 孩子的画在提醒你什么?

      我收到的《最家长》7月号下,P24,文章的标题就是——《孩子的画在提醒你什么?》
      内容非常的有意思(我在网上搜这篇文章和图画,没搜到),是《最家长》俱乐部举办的一次亲子绘画活动,这次亲子绘画的主题是“我画我家”

      第一个小朋友把家画在了一棵树上,而且门上好多锁……
      第二个小朋友四岁半,画了自己和奶奶,但是画里两个人都没有嘴巴……
      第三个小朋友画了一栋楼,这边是爸爸和自己,那边是妈妈,还画了六个太阳……
      第四个小朋友画的非常规矩,云朵,房子,花,树等等,但是没有任何色彩,也没有人……

      心理专家对孩子们的画进行了解析。
      我真是不得不惊叹,这就是孩子的语言!11岁以前的孩子,用语言逻辑表达自己是有困难的,但绘画,游戏等等都是儿童的语言。
      孩子,你想表达什么?
      翻译机哪儿有卖?我想买!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7-26 23:20 编辑
回复  aliliya
丽丽说的真好。
举个粗糙点的比喻,就像上厕所,除了自己去,谁都无法代劳。各种教法,只是告诉你地方在哪里,而解决问题,只有自己行动,否则就是知道100个上厕所的路线,都没有用的;-)...
禅音 发表于 2012-7-26 22:07


不糙不糙
同意!没有地图不行,但是只拿地图,那一样是到达不了目的地。
还得左右迈步,一二一,一二一,开走~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7-26 22:55 编辑

2519 日加满

      中午摘抄《游戏力》书里关于依附理论的比喻——蓄满我的杯子。
      下午突然想到一种饮料的名字,就叫:日加满!
      每天都来给自己和孩子——日加满!(暂时加不满,甚至还会晃出去一些,没关系的,慢慢来)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2520 注意力,联结

      嗯,想到《游戏治疗》里反复强调的一点:我们关注的是孩子,而不是孩子的问题!
      关注孩子,和关注孩子的问题,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前者,两个人是联结着的,打个《游戏力》里的比方,是给孩子蓄水,打个我自己的比方,是给孩子充电。
      后者,联结很可能是断了的,孩子的杯子可能已经空了,但是,水蓄不上,电充不上。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2521 摘自《南怀瑾老师1月24号答复网友信》http://216.24.199.190/viewthread.php?tid=65541&extra=

      你们以为拜了老师就会得道?就会成佛?当面授受就有密法?就得道了吗?真是莫名其妙!口口声声求法渡众生,自己的事都搞不清楚。先从平凡做人做事开始磨练吧,做一份正当职业,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做事,不要怨天尤人,要反求诸己,磨练心智,转变习气,才有功德基础。否则就成了不务正业,活在幻想的虚无缥缈中罢了。修行重点首在转变心理习气,修习定力是辅助。人贵自立,早日自立,便早日自觉。功德够了,自己会开发智慧。

      (禅修班)结束之后又怎样呢?还不是要回去老老实实平凡地做人做事、磨练心智、转变习气吗?路当然是要自己走的。求人不如求己!真相信因果,就要从自己起心动念处检点,才是智者所为,也是修行核心。眼睛向外看,怨天尤人,崇拜偶像,依赖他人,玩弄境界,都是自欺欺人!



      咋那么喜欢南老先生犀利利的风格呢~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7-27 08:31 编辑

2522 如何理解儿童和儿童画

      http://216.24.199.190/thread-65545-1-1.html

      觉得绝大部分内容说的超级好,开启了自己对儿童画的认识,将来儿子画画的时候我就可以少犯错误。
      极个别内容不太认同呢,比如有一条——有家长说俺不懂儿童画,在家怎样辅导孩子呢?如果是学龄前的儿童就好办了,我可以给你开个“方”子,你只要在你孩子画画时准备好一大堆“挺好、不错、棒极了”的“高帽子”不断地戴在孩子头上,孩子在你的鼓励下,一定画得很高兴、很投入。孩子在这种精神状态下完成的作品肯定差不了。专家们把幼儿的画成为无错误学科,所以他们怎么“折腾”都不过份。

      这个夸奖方法好像是有些问题的,推荐《游戏治疗》中的回应方法,或者孟迁文里的表扬方法。
      但是我现在对如何才是正确的夸奖方法也不是过于纠结了,最主要的是,家长真的在那里,和孩子在一起,和孩子有一份连结。
      如果身心不在孩子身上,注意力不在孩子身上,即便用了正确的方法,那一样是敷衍,不起作用,没有连结。(如果批评指责孩子,就更甭提啦)

      附孟迁文章链接http://216.24.199.190/viewthread.php?tid=65019&highlight=%E5%AD%9F%E8%BF%81
发表于 2012-7-27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2509 哦!翻译机!

  可惜了,孩子投胎的时候,不附赠说明书和翻译机,家长,辛苦了,学吧~
...
aliliya 发表于 2012-7-25 23:28


喜欢丽丽说话的风格,喜欢听你说话的声音,给人感觉一下子就轻松起来了。
就是喜欢,呵呵。
发表于 2012-7-27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心在心里 于 2012-7-27 10:03 编辑
2517 没那么容易

      有时候觉得,成长真的很麻烦,需要捋顺的关系不只只是亲子关系,还有夫妻关系,和 ...
aliliya 发表于 2012-7-26 14:06



    是的,好不容易啊。“但也没有那么难,注意力回到自己这里就好。”,这句话对我来说很重要。
亲爱的,谢谢你!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丽丽说话的风格,喜欢听你说话的声音,给人感觉一下子就轻松起来了。
就是喜欢,呵呵。 ...
心在心里 发表于 2012-7-27 10:00


,被人喜欢的感觉,真好啊~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7-27 13:30 编辑

2523 画出自己的情绪

      忘记哪本书上看到的一个故事,好像是《正面管教》?
      故事内容是,妈妈去学习如何育儿,爸爸和孩子在家,妈妈回到家的时候,爸爸和儿子正怄气斗争呢,爸爸一看妈妈回来了,就气鼓鼓地说:好呀,你不去学习了吗?孩子交给你!妈妈来到孩子身边,对孩子说,你很生气是吗?给你笔和纸,画一画你的生气是什么样子的?孩子就拿着笔开始画,狠狠地来回画,画了一会儿,孩子的情绪就流淌出去了。爸爸一看,这家伙,不白学习啊,就对妈妈说:下次育儿学习,你继续去吧,我来看孩子。(呃.......只有一点儿印象,不排除我杜撰创作的可能性

      之所以想到这个故事,是因为刚才在明明如月的帖子里看到她们娘俩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绪,流淌自己的情绪,真的是很有意思。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2524 理解儿童画的方法(摘自《最家长》7月号下,P25)

      1、孩子画画的出发点不是他“看到了什么”,而是他们如何看待“外面的世界”。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关注的不是周围环境中存在的形状,而是孩子们在画的过程中自己发现的形状,孩子们不是临摹,而是在创造。所以,一定不要以像与不像去衡量孩子的画,别对孩子的创作指手画脚。

      2、绘画对孩子内心的创伤有疗愈的功能。很多的时候,孩子是遵从一种内心的冲动去画画,在画画的过程中,他们会修复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伤痛。所以家长即使看到孩子去画一些奇怪的,不符合我们既定想法的画,也不要打断他们,批评他们。特别是那种随手的涂鸦,你要做的是静静地陪伴着孩子,倾听他内心的声音。

      3、孩子明显在画中省略掉的东西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因此,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决定他们什么时候画完,画中应该出现什么,不应该有什么。只要我们以一种坦诚的态度去对待这些倾诉,就很容易接收到孩子们给出的信息,与他们进行一次感同身受的谈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5-5-3 08:25 , Processed in 0.03177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