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aliliya

属于我自己的树洞贴,一个人的倾诉(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7-26 14:01 编辑

2504 祝福

      今天白天,楼下,马路对过,一个砖砌的小平房被城管拆掉了。
      自从我们搬来这个家,就见到这个小房子里住着一家四口,父母和两个女儿,靠收废品为生,互为邻居也好几年了,和女主人见面也有打招呼的。
      拆之前,听到吵吵嚷嚷的声音……等我们下楼,一片废墟。

      我愤怒吗?我挫败吗?我郁闷吗?我悲伤吗?
      是的,这些感受我都有的。
      很难过,写着写着,又是流泪

      如果我不去觉察和处理自己的情绪,我就会凌驾于更高的命运之手,傲慢地把他们放在受害者的位置,然后跑到网上肆意地骂,还可以招来更多的骂。
      我想结束世界上的这些痛苦,然而,我却制造了更多痛苦。
      滑稽吗?
      不想那么做。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即应。     
      尊重他们这样的命运,祝福他们一家人!

      我能做的,就是对自己内在发生的事情,负起责任,减少自己带给这个世界的痛苦。
      这并不意味着,我其他什么都不做,而是说,我会做我力所能及,但是,做事就是做事,可以不把自己的痛苦投射给这个世界吗?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2505 静水深流

      艾克哈特会在下雨的时候听几个小时的雨声
      哈,看上去很无聊吧
      其实,如果体会得到,那种清净的感觉,很美好,南怀瑾老先生说:清福难享啊。
      下午Q群里看到老师下面这个比喻,觉得比喻得真好
      静水深流,不同于一潭死水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都是挺平静的
      但一个是流动的、活泼的,另一个则是没有来头也没有去头

      以上文字,并不单单是由漂亮词汇堆砌成的美丽思想
      临在的练习做得多,对这些是会有些体验和感觉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2506 无聊也蛮好的

      看到一条微博:“英国两个小伙子花了一下午的时间在西瓜身上勒上橡皮筋,当被勒到第500条时,西瓜终于爆了……最后被他们用慢镜拍了下来。在场目睹了整个事件的刘先生称:“我活了42年,他们是我见过最无聊的两个人。”,并附有一张西瓜爆炸的动态图片。

      这条微博看着感觉不错,成人的世界充满太多意义,做什么要有意义,听什么要有意义,玩游戏要有意义……
      简单点儿、无聊点儿,傻呵呵点儿,也蛮好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2507 我都会觉得惊讶……这不是很自然的吗?为什么不给他们呢?(《游戏力》P039)

      也许他们需要更多一些的关注。每当有大人说,孩子做这做那“只是想引起大人注意而已”,我都会觉得惊讶。那些需要被注意的孩子,想尽办法来获得注意,这不是很自然吗?为什么不给他们呢?


      摘后语:我也遇到过这样的抱怨:这孩子就是想让你多陪他!这孩子就是想让你注意他!呃……就像作者说的,这不是很自然的吗?为什么不给他们呢?
      想起武志红的一条微博:表面是痛恨,其实是恐惧。自己渴望爱但渴望变绝望,这太痛了,所以也恨你为什么渴望爱。灭了你对爱的渴望,也是再一次灭了我对爱的渴望。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2508 翻译机!(《游戏力》P040)

      某系科幻小说会提到一种宇宙翻译机,可以将各种语言飞速翻译成自己的母语。对于亲子间对准频率,“翻译机”是个很好的概念。父母需要的翻译机,是要把孩子恼人的言语和找麻烦的行为,在脑袋里转换成更有意义的语言。在游戏力亲子方式中,如果你能把所闻所见,都能翻译成亲密或孤寂、自信或无力,那么将会非常有用,以下是一些例子:

      例子一
      原型:一个六岁的男孩一走进课余班,就去打他最喜欢的老师,然后躲进桌子底下。
      翻译:“我想靠近你,但我害怕靠近所有人。而且,我现在很生气,你大概会讨厌生气的孩子,所以我先讨厌你好了。”
      明智的回应:“我想你会打我然后躲起来,是因为你想接近我,但是又不太敢。那这样好了,下次你来的时候,我们就先伸出手来击掌,好不好?”

      例子二
      原话:“这个作业真是蠢透了。”
      翻译:“我觉得很沮丧,因为我还不会做分数的习题,你可以帮我吗?”
      明智的回应:“我很愿意帮你一起弄分数。”

      例子三
      原型:“我讨厌你。”
      翻译:“我还不知道怎样对我爱的人生气,真困惑。”
      明智的回应:“我爱你,如果我对我爱的人生气,大概我也会困惑。”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7-26 08:01 编辑

2509 哦!翻译机!

      其实所见到的大多数家长所说的自己孩子的种种问题,大都只是表面的现象,现象下面发生着什么?
      要是给每个家长配台翻译机,这育儿是不是会少了N多困惑与苦恼啊。
      可惜了,孩子投胎的时候,不附赠说明书和翻译机,家长,辛苦了,学吧~
      心理和心灵,其实真的蛮好玩的,一切都不只像表面呈现的那样简单。
      深入缘起,了达实相!

      嗯,我看书看到这段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明明如月。她之前在“翻译机”方面的很多探索和分享,让我也着实受益。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7-26 14:01 编辑

2510 你想听到孩子说重要的事吗?(《游戏力》P041)

      包括我自己在内,成人们经常犯的一个错误,便是孩子在说“无关紧要”“无意义”的事,或者不断重复时,我们横加打断。然后我们又期望他们说出我们想知道的事。这很不公平。即使孩子说的事似乎不重要,听上去很蠢,我们必须耐心倾听。这一点很好理解,因为他们首先想要确定我们是否认真在听,会不会打断或责骂他们,然后才决定告诉我们一些重要的事情。


      看完这段,觉不觉这情节,熟悉得很呢?我觉得好多影视片里都有的哇!
      在孩子和你说重要的事情以前,一般都会说好多“无关紧要”“无意义”“啰哩吧嗦”的事——来试探你。
      如果觉得你可靠,说之。
      如果觉得你不可靠,收工闭嘴。
      影视导演倒是对这些看得蛮清楚的嘛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7-26 14:00 编辑

2511 曾经觉得夸张

      嗯,这个帖子里,一楼是孙瑞雪写的《传统园的家长应该怎么做去帮助孩子?》,后面有几层楼是寻版的原创。(http://216.24.199.190/viewthread.php?tid=45232&highlight=%E4%BC%A0%E7%BB%9F%E5%9B%AD

      我想起自己第一次看到孙老师这篇文的时候,虽然赞同她,但觉得孙瑞雪老师说的也太夸张了,不至于吧!陪孩子是对的,但是有那么急切的必要吗?
      绕了一大圈,再想到这篇文,真是觉得字字珠玑。

      今天之所以又想到这篇文,是因为,这两天在山上的平台,一个叫做YY的小朋友,拉着我的手,有时叫我妈妈,有时叫我阿姨。
      我抱儿子走,他就扯着我的衣服角,走在旁边,他爸说:啊?这都可以?!(他爸抱他他不干)
      我和这个孩子只见过两面,上一次她妈妈下班来山上接她,孩子对妈妈基本没有反应,就是武志红说的那种回避型依恋。
      我问孩子爸爸,妈妈下班后陪不陪孩子,孩子爸说:他妈自己的事忙不过来。
      这样下去的话,毫无疑问,亲子关系一定会有问题的,然后又会多听到一个妈妈说:我家孩子有这个问题,我家孩子有那个问题……
      孩子只是家庭问题的镜子(家庭问题包括很多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2512 蓄满我的杯子——依附理论和重建联结的动力(《游戏力》P046)

      贴在养正轩了http://216.24.199.190/viewthread.php?tid=65533&extra=
      向《游戏力》的作者致敬!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2513 学会蓄满自己的杯子

      如果我们的杯子都是空的,是等待别人给自己蓄满,还是自己学会给自己蓄满。
      想起周鼎文那段与父母重新连接的冥想里,提到的一句:爸爸妈妈,其他的如果我有需要,我有办法从其他地方找到……
      成长,从这个角度说,就是学会去蓄满自己的杯子。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2514 孩子是杯子,父母是蓄水池

       如果蓄水池是空的,又如何给杯子加水?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7-26 16:22 编辑

2515 联结

      游戏、倾听、陪伴、凝视、拥抱、讲故事……不论是哪种形式,关键都在于——创造亲密的联结,蓄满孩子的杯子。
      如果缺了核心,所有的形式都成了空壳,不起作用。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2516 游戏力的一个重要原则:大人坚持联结,但由孩子决定联结的方式(《游戏力》P55)

  有一位母亲在上过有关联结的课之后,和她的儿子有这样一段对话:
  “我们需要联结,你想要怎么联结?”
  “什么意思?”
  “你看,我们两个好像没有联结。你想要撒野,我想要休息;你想要我的注意,我想要做晚餐;你想要看电视,但是我想跟你在一起。”
  “所以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可以相互抱抱,也可以玩个游戏,或者玩下角力……”
  “我可以在你的床上跳吗?”
  “好呀,我们把它变成一个游戏”
  “好!那我在床上跳,你要来抓我。”
  他们一起玩得很开心,笑声里少不了许多拥抱和亲热(这个男孩平时很反感同妈妈亲热)。这反映出游戏力的一个重要原则:大人坚持联结,但由孩子决定联结的方式。这样,效果才能最好。上面案例里的母亲对孩子指出了联结的必要,但是没有在方式上强迫孩子。她很聪明地先列出了几种可能,解释了游戏内容,最后是由儿子作出了决定。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7-26 15:47 编辑

2517 没那么容易

      有时候觉得,成长真的很麻烦,需要捋顺的关系不只只是亲子关系,还有夫妻关系,和自己父母的关系等等(其他关系都会影响亲子关系)……
      不累的时候觉得蛮有趣,累的时候觉得这些搞不完的关系,也的确让人烦。
      成长没那么容易。
      但也没有那么难,注意力回到自己这里就好。
发表于 2012-7-26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79# aliliya


    重要的是,在这件事情当中,你被勾起的情绪是什么?你是否能够好好面对,并且跟这个情绪在一起?这样就有疗愈自己情绪的功效。同时,要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别人身上。

丽丽,是不是多做临在练习,会帮助自己好好面对呢?
还有其它的办法吗?如果没有也没关系,不要有压力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5-5-3 17:13 , Processed in 0.03187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