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aliliya

属于我自己的树洞贴,一个人的倾诉(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22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65# aliliya


    原来,拥有那么多的好东西,感恩,常乐!
向aliliya学习,多想想自己拥有的东西。
发表于 2012-7-22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00# aliliya


    看到这里,不再为孩子老呆在家里而烦恼了。跟自己在一起,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哦,原本就可以这样。虽然,孩子喜欢单独活动,但跟对胃口的同学在一起,还是很开心。很愿意分享的。不必担心,孩子有自己的生活状态。

感受到内心的力量被强化了,aliliya,你的树洞贴真的到处是宝。
 楼主| 发表于 2012-7-22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aliliya

跟自己在一起,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红泥 发表于 2012-7-22 16:36


,耶!
 楼主| 发表于 2012-7-22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7-23 00:10 编辑

2488 精力的重新分配

      游戏治疗工作坊回来,我自己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就是——精力的重新分配。
      花在电脑、网络上的精力减少很多,花费比以前更多的精力陪孩子。
      说老实话,以前家里人多的时候,就会把陪孩子的责任让给老公和婆婆。
      最近,发自内心地认为,全身心地陪伴孩子爱孩子,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
      而且,和自己的成长也不矛盾的,高质量地陪伴孩子,也可以同时做临在的练习。
      日记还会更新,估计不会像以前那么频了。
发表于 2012-7-22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7-22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49# aliliya

 楼主| 发表于 2012-7-22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2489 亲子游戏治疗工作坊分享

     一个人跑到YY录的,上传到115网盘。
     网盘地址:www.115.com
     用户名:50960243
     密码:37ct.com
     文件名:亲子游戏治疗工作坊分享
发表于 2012-7-23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2488 精力的重新分配

      游戏治疗工作坊回来,我自己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就是——精力的重新分配。
       ...
aliliya 发表于 2012-7-22 20:38


亲爱的,你无论做什么,我们都觉得是那样的对,而且马上就想效仿,这是为什么尼?
发表于 2012-7-23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亲爱的,谢谢你的游戏治疗的分享,我觉得孩子最近的反常,也许只是需要我全身心的陪伴
 楼主| 发表于 2012-7-23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亲爱的,你无论做什么,我们都觉得是那样的对,而且马上就想效仿,这是为什么尼? ...
又闻花香 发表于 2012-7-23 09:04


,亲爱的,我觉得,还是你自己有这样的需要~
 楼主| 发表于 2012-7-23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7-23 21:56 编辑
亲爱的,谢谢你的游戏治疗的分享,我觉得孩子最近的反常,也许只是需要我全身心的陪伴 ...
爱乐 发表于 2012-7-23 16:30


是,孩子需要,其实,我们也需要

最近一个感悟,最简单的东西是最难的,最平凡的东西是最不平凡的。
看《游戏治疗》,也许会觉得:这些东西如此简单!可是,神奇的转变却在那些孩子们的身上发生。

又想起读书会上讨论的身心,身心的关系
身心诚然是互相影响的
但,主人只有一个
心是主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7-23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7-23 22:25 编辑
平时我要是拿个土豆不小心掉地上,她也能笑个很久很久。。。
那天在超市一个橙子从上边滚下来,她就在那笑了很久。春天天 发表于 2012-7-13 21:49


今天看书看到这段儿,就想起你的回复,想要和你分享,《游戏力》P011

孩子也靠游戏认识世界。两岁的小家伙把食物扔到地上,为什么我们大人不会感到有趣?因为我们知道地心引力的存在(还有,我们又得擦地板了)。但作为孩子,他并不知道,食物掉到地上一百次了,他还是看得津津有味。世界对他而言,是全新的,有趣的,到处都等待着他去发现。
 楼主| 发表于 2012-7-23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2490 《游戏力》

       今天拿起这本书,想看看它到底和《游戏治疗》有什么不一样。
 楼主| 发表于 2012-7-23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7-23 22:24 编辑

2491 他们借助游戏,从或轻或重的坏情绪中复原的典型例子(《游戏力》P013)

      能够光明正大地了解到身体的隐私,不过是孩子玩看病游戏的目的之一。而有时,孩子要扮演医生,并假装真的有人生病了,这就是他们借助游戏,从或轻或重的坏情绪当中复原的典型例子。一个三岁孩子在诊所挨了一针,回家后,他会玩什么游戏呢?当然是打针游戏。他会想当谁呢?当然是医生或护士,那个给他打针的人。那谁会被打针呢?他的第一选择通常是爸妈或别的大人,如果没大人在场,他会拿一个毛绒玩具或是洋娃娃。那他会要你做什么呢?你得一边装的你真的很痛、很害怕,一边大声喊:“我不要,我不要打针,请不要给我打针。我讨厌打针!求你了,不要!不要!”
      这个游戏让孩子处于强势的一方。让被打针的一方变成给别人打针的一方,这种角色转换虽然简单,效果却令人满意。被打针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是无能,使他想到过去的那些小挫折,想到自己不能选择做什么、吃什么、穿什么,以及其他数不尽数、无法由他决定的东西。去医院当然不是他的主意,但是打针游戏却能让他心情好起来。他看到大人也有无能为力、绝望、丢脸的时刻,而他这次却是强大无比。
      游戏可能只是假装的,但从悲伤里振作起来的要求却很真切。孩子选择这个幻想游戏,是因为他需要克服打针所留下的真实痛苦。它不仅仅是好玩而已(尽管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不少乐子),而是带着很强的目的性。它的目的是让孩子自己再次经历整个过程,让恐惧感通过游戏表达释放出来。这就是孩子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玩这个游戏的原因。



      看到这段,很兴奋,因为我在游戏治疗工作坊中,看到两个学员朋友的分享(其中一个是录像分享),都提到了孩子在医院受到创伤后,喜欢玩这个假装医生的游戏。如上这段是对这个游戏很好的理论解释。
发表于 2012-7-23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57# aliliya
看到你的分享了~
我觉得也许还有听声音的乐趣在里边。
现在我有时和她玩,把不同的东西丢地上让她猜是什么。八九成都能猜中喔。
可见人家丢出经验来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5-5-4 06:05 , Processed in 0.03060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