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aliliya

属于我自己的树洞贴,一个人的倾诉(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4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4755 如果非要总结成两个选项

      那就是:爱,非爱(非爱包括打骂教育和溺爱)。
 楼主| 发表于 2013-2-24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4756 两个,三个

       再来,今天非得把这个二二三三的给掰扯明白。

       两个选项:爱,非爱!
       三个选项:爱,打骂教育,溺爱!
 楼主| 发表于 2013-2-24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3-2-24 17:53 编辑

4757 当一方过于严苛,另一方很可能会出于内疚和亏欠,而溺爱孩子

      看《鲁豫有约》。
      李双江对梦鸽的虎妈教育还是颇有意见的。
      我有一种直觉,当一方过于严苛,另一方很可能会出于内疚和亏欠,而溺爱孩子。
      (我身边也有这样的例子)
 楼主| 发表于 2013-2-24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4758 让人窒息的“爱”

http://www.37ct.com/thread-71288-1-1.html

禅音的回帖——

溺爱,过度满足,或是纵容。孩子内心压抑了很多愤怒,很多溺爱长大的孩子,也很可怜。我就认识一个孩子,妈妈就像服侍皇上一样,他感觉都快窒息死去。一个没有自我的家长,会看似爱孩子,但实际上孩子是他们的精神支柱,牢牢地靠在了孩子身上,孩子是不堪重负的。当人得到太多无法偿还时,有时候就是靠反目来达到平衡的。

我的跟帖——

李双江提到李天一出生的时候,在保温箱,保温箱有保温的电线,有保湿的电线……
李双江三天三夜没合眼,就怕某个护士把线踢断。(他还提到三零一医院条件是很好的)
角色代入,假设我是孩子,父母这样的爱,的确是挺让人窒息的。
这样的无谓的付出和牺牲,让人感觉压力重重。
 楼主| 发表于 2013-2-24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3-2-24 18:25 编辑

4759 不得不佩服西方人

       http://www.37ct.com/thread-71296-1-1.html

       文中的视频,让人不得不叹服,西方人的确讲实践,重事实。
       又比如,心理学的客体关系理论,人家都是N多年跟踪N多母婴关系,N多样本,才得出的科学谨慎的研究成果。

       但是现在东方人呢?不重事实,不重实践。更喜欢讲道理和臆测!
       能用脑思考去讲道理和臆测都算好的,还有很多人云亦云的……

       这一点,真该向人家学习。
发表于 2013-2-24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好像一说爱孩子,就是指孩子为所欲为,无法无天。就变成无止境的满足孩子。这也暴露了,对爱的误解之大。不过,真的很难,童年没有得到充足的爱,真的让很多人,失去了对爱的理解。把爱变成了一个反义词一样。
禅音 发表于 2013-2-24 17:03



    是的呢,太多的我们,没有得到真正的爱,所以不知道真正的爱什么,把溺爱等同于爱。
 楼主| 发表于 2013-2-24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4760 对爱的误解——摘自禅音的树洞

      好像一说爱孩子,就是指孩子为所欲为,无法无天。就变成无止境的满足孩子。这也暴露了,对爱的误解之大。不过,真的很难,童年没有得到充足的爱,真的让很多人,失去了对爱的理解。把爱变成了一个反义词一样。

      爱是理解,是尊重,是允许,是接纳,是温暖的思念而不是焦虑的牵挂。是淡淡的喜悦,是宁静的注视,是信任,是祝福,是欣赏,是放手但站在身后默默的支持,是允许孩子失败,允许孩子疗伤,允许孩子做个弱者······这些都是爱。
 楼主| 发表于 2013-2-24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4761 家长失去自我,让孩子感觉窒息的“爱”

      一个没有自我的家长,会看似爱孩子,但实际上孩子是他们的精神支柱,牢牢地靠在了孩子身上,孩子是不堪重负的。

      下面的文字摘自《努力不一定成功——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
      http://www.37ct.com/viewthread.php?tid=66886&highlight=%E5%8A%AA%E5%8A%9B

  在我们中央音乐学院周边,租住着许多想考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附小的琴童和他们的家长。他们忍受着非常恶劣的居住条件,甚至有些家长是辞了公职,来到这个地方,陪着孩子学琴,生活的拮据与窘迫可想而知。但是他们都坚持着信念与理想,希望孩子能够考上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附中,进而有朝一日,成为一个优秀的音乐家,甚至是明星。

  有一次,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招生考试期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个招生考试的专题节目,当中采访了一个母亲带着孩子学琴的情况。母亲告诉记者,她离了婚,辞了职,卖了房子,从外地带着孩子来到北京,租住在这个地方,跟这里的老师学琴。她坚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够考上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以她这样的努力,将来她的孩子,也一定能够成为一个优秀音乐家。
 楼主| 发表于 2013-2-24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4762 摘自王人平的微博

       没有人是完美的,无论我们自己,还是孩子。唯一能确定的是我们都会犯错。而解决的办法是:发现错了马上改,不管多大的代价都是最小的代价。
 楼主| 发表于 2013-2-24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4763 马上……要求有点儿高

       楼上王人平的微博里说:“发现错了马上改。”
       我觉得,这个要求还是太高了。
       毕竟习性和业力的作用力还是很大的。
       稍微多给自己一点时间和空间。

       但话说回来,习性和业力的作用力虽然很大。
       但同理,如果真的愿意改变,愿力的作用力也是很大的。
 楼主| 发表于 2013-2-24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4764 引导孩子专注于问题的积极应对,而不是将注意力放在孩子品格或者行为的纠正之上——摘自微博

      “水洒了,我们需要一块抹布把桌子擦干。”这样善意的提醒和引导,远胜于空洞且带有些指责意味的:“下次小心点!”引导孩子专注于问题的积极应对,而不是将注意力放在孩子品格或者行为的纠正之上,反而给了孩子信心和空间,来进行自我纠错和自我完善。



      谢谢,这条我现在正需要呢。
 楼主| 发表于 2013-2-24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4765 学会和内疚在一起,学会带着内疚生活

       今晚十点的时候,才发现有一条昨天中午朋友发给我的手机短信,约我聊天。
       第一反应:这下惨了,这才看见!
       立马回给朋友:“对不起,亲爱的,我刚看见你的昨天的短信。我现在有空,你在线么?”
       发送之前,自己停了一下。
       我发现“我现在有空,你在线么?”并不是我的真实心声,因为我今晚真的不想聊天,但是我有内疚,这么说是为了缓解自己的内疚。
       改了一下短信,把“我现在有空,你在线么?”删掉,换成三个字:“很抱歉。”
       发出信息杳无回音,我想朋友心里的滋味一定不好受,这是我内疚的原因。
       这也是我们各自的功课。

       此刻,我仍然有点儿内疚。
       感受这份内疚,学习带着内疚生活,而不是无意识地把内疚投射出去,被内疚无意识地支配和使用。
 楼主| 发表于 2013-2-25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3-2-25 10:22 编辑

4766 内疚

       内疚,有健康的内疚,和不健康的内疚。

       健康的内疚是,我们伤害了别人,自然会有内疚。
       不健康的内疚是,我们没有伤害别人,但是我们却仍然以别人的感受为中心来生活,比如看到对方不高兴了,我们会感到自己哪里有哪里不对,并由此有诸多猜想和臆测。

       我婆婆就有很多不健康的内疚。我也有,但比婆婆少。
       平时的生活里,婆婆经常对我察言观色,如果我不高兴,她就认为是她自己哪里有问题。
       搞得我也好累,我无法正常的在她面前拥有流动的情绪,“说事实说感受”这招我也不敢对着她用。
       我得是那种乐乐呵呵的,她才觉得自己是安全的。

       如果是两个都在学习成长的年轻人,比如我和老公,我就会比较自如地说事实、说感受。
       但是在老人面前,真的很难,我对她们的学习能力和承受能力也不是很信任,毕竟岁数这么大,业力模式也相当顽固,承受力也相对脆弱。

       慢慢来吧。
 楼主| 发表于 2013-2-25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4767 羞耻体的发酵工作

       当看到别人有情绪,我的羞耻体就开始各种发酵工作……哦,是我不好,是我不对。
       当我有情绪,婆婆的羞耻体就开始各种发酵工作……哦,是我不好,是我不对。

       哎……彼此孩童般的纠缠。
       真正长大独立的人,太凤毛麟角了。
发表于 2013-2-25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93# aliliya


    俺也曾经干过类似的勾当,别浪费了粮食。很好吃,你要尝尝的。哎!晒晒发霉的过去。人家喜欢吃就吃,不喜欢也可以。坚决改正。了解、接纳孩子的真实感受,让家庭成为孩子的乐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9-28 18:18 , Processed in 0.02423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