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续写我的妈妈。
我妈妈9岁就失去了自己的亲娘,当时我外公的工资只能供养2个孩子(我妈的姐姐和哥哥)上学,由于无人照顾妈妈,所以我11岁的妈妈从城市投奔到农村的二姨家,在二姨家生活了8年出嫁。
后来我外公又娶了后妈,每次我妈妈千里迢迢去看望我外公的时候,对后妈也尽了做女儿的本分,还亲自赶去为她送葬。
我长这么大,从没有听见妈妈抱怨过谁,没有抱怨过自己的父亲没有把自己养大成人,也没有抱怨过自己一直在城市生活有工作的姐姐和哥哥不常联系自己,更没有抱怨过自己寄人篱下的辛酸,似乎也忘了城乡的差异。
出嫁后,面对一个孤儿寡母,妈妈也没有抱怨过。当时我爸爸结婚的衣服还是借人家的,爸爸说家里就是一个缸和一张床就把她娶回家了。我妈进门后,5年生了3个孩子,当时几家同住在一个大四合院里(还是我家的老院),为了让婆婆能住上上房,硬是在中午闲暇的时间和爸爸一同打糊器(一种土胚,专用于盖房子)拉土垫坑,辛苦了一年后终于盖了一座3间的上瓦房,我家终于有了独院,孩子们免去了打闹争吵的烦恼,我弟弟就出生在我们的新院。
我上初中的时候,我们家盖了一座街房,混砖的,可是我妈妈却让我哥哥住了,说是给我哥哥娶媳妇用的,自己一直住在上房旁边的小土屋(小两间)里18年,直到我奶奶去世后才搬进上房住。等我们都参加工作,有一年过年回家祭祖上坟,我哥哥特意给那间小土屋写了一幅对联“此屋虽小,伴母青春年华, 母爱乃大, 养育善儿良女”。就是在这间小屋,妈妈还安放了一台织布机,写到这里,我耳边又响起那梭织的美妙声音。
我妈妈善武,种庄稼是个好手,无论在小队里记工分还是后来分开责任田,妈妈都是非常勤劳,种植的棉花长的都非常好,还常被大队派过做大锅饭和小队喂猪,冬闲时帮助村里村外办红事的家炸甜麻糖。我家种植棉花和喂猪一直到我大学毕业才停止,村里男女老少没有不佩服我妈妈的勤劳能干。
我妈妈还能文,小时侯我妈妈带领我们劳动时候,常常讲故事给我们听,三打白骨精和七仙女以及田螺姑娘等都是妈妈一遍又一遍讲给我们听;还和我的小朋友一起抓知跳格和踢鸡毛键;夏天的晚上和我们一起摸知了放在窗上让我们观察脱壳的过程,童年的趣事实在太多了,说都说不完......更惊讶的时候,妈妈会背好多毛主席诗歌,每次都是张嘴就来,朗朗上口,我上高中时候,一起和妈妈在地里摘棉花,妈妈还背毛主席诗歌给我听。
我在妈妈身上,看到了农村人特有的善良勤劳朴实,更看到了一般人所不具备的宽容无私和心胸宽广;看到了老子的无为教育,看到了言教不如身教......
与妈妈比,我真是自叹不如,无论哪一方面,我都比不上妈妈,妈妈做饭和女红也是一流的,尤其妈妈做饭非常用心尽心,普通的家常饭妈妈做出来味道就不一样,我们走南闯北这么多年,都抵不过妈妈的味道,妈妈的一碗手工捞面条永远栓住我哥的味蕾,妈妈做的臭豆豉,永远是我心中的美味,妈妈的手工馒头是我弟弟的最爱。
我不知道我是如何的幸运和幸福,让我今生遇到一位这样的好妈妈,6月初,我对妈妈撒娇说,下辈子我们还是母女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