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杏李园主人

《四十以后才明白·和谐养生少生病》(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7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2.状态。
  
   喝水的多少还应当根据自己的状态随时调整。比如在炎热的夏季,还要从事体力劳动或高强度锻炼的人,当然就要多喝水,可能8杯水还不够。但如果是寒冷的冬季,本身对水分的消耗就小,加之运动量减少,却还片面的强调必须喝多少水,不就加重阳气的负担了吗?
   饿了吃饭、渴了喝水,原本是机体的本能反应。如果是因为饮水的种种好处,就得出不渴也要喝水的结论,那么,是否可以因为吃饭的种种好处,就得出不饿也要吃饭的结论呢?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3.疾病。
    患病之人的饮水就更加要讲究。水为阴性物质,需要功能也就是阳气的运化、转输全身,才能被机体利用。中医里有几句术语:“渴而不欲饮”、“渴而欲饮”、“渴而多饮”,就是说的口渴与疾病的关系。
发表于 2012-1-8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先生
感恩
 楼主| 发表于 2012-1-9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先生
感恩
栖止 发表于 2012-1-8 15:47


呵呵,客气了。欢迎交流
 楼主| 发表于 2012-1-9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种,渴而不欲饮,也就是口渴却不想喝水。一般情况下,渴了自然想喝水,那么这种口渴却不想喝水的情况就应当注意了。不想喝水是机体内不缺水分,所以它的口渴就不是真渴,而是一种假象,是口干。中医认为,阳气虚,瘀血,痰饮,都可以造成这种现象,不能因为有口渴的表象就强迫喝水。
 楼主| 发表于 2012-1-9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种,渴而欲饮。渴而欲饮是口渴,但饮水不多,浅尝即止。多出现在温病中,情况也很复杂,单纯喝水不能解决问题,治疗上也并不能单纯的养阴。
 楼主| 发表于 2012-1-9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种,渴而多饮。口渴了,要喝很多水才能缓解口渴的感觉。一般会认为是上火了,有内热,但实际情况并没有这样简单。如果是喝凉水能缓解的,可能是实热证,也可能是阴虚火旺,这两种情况都可以适当的多喝水。而如果是喝热水才能缓解的,就很有可能是阳气虚弱,不能把水分蒸化为蒸汽,上熏口舌,所以也会感觉口渴,要喝很多水。由于热水的热度可以暂时缓解阳虚,所以必须喝热水才能缓解口渴症状。这种情况,就不能大量饮水,毕竟水为阴,要消耗阳气才能蒸腾运化。
 楼主| 发表于 2012-1-9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著名中医祝味菊先生有一句名言:“阴不可盛、以平为度”。象现代医学所说的“水醉”(即饮水过多而出现的类似于醉酒的症状),西医当然会有他们的解释,而从中医角度来看,水属阴,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但如果渴饮无度,超过了本身阳气能够运化的范围,就会出现所谓的阴盛(绝对的)阳虚(相对的)、阳不化阴,从而损害肺脾肾三脏的阳气,导致一系列症状的出现。
 楼主| 发表于 2012-1-9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外来之阴精如输液、输血、饮水、阴性食物、滋阴药等都可能因为摄入过度而转化为阴邪,从而戕伐阳气。所以阴精虽然是物质基础,也的确不能过多,一定要防止转化为阴邪,戕伐阳气。
发表于 2012-1-9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很实用,对于当前盲目多喝水的现状确有警示作用。
但建议楼主发帖不要把完整的段落过于分散,一则容易被读者回帖打断,二则由于本论坛功能有些问题,楼层太高容易造成最后的发帖无法显示,只能通过倒序看帖才能看到的情况。
 楼主| 发表于 2012-1-10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很实用,对于当前盲目多喝水的现状确有警示作用。
但建议楼主发帖不要把完整的段落过于分散,一则容易 ...
三七生 发表于 2012-1-9 20:11


谢谢管理员的提醒,这是根据自然段发的,我尽量发在一起吧
 楼主| 发表于 2012-1-10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饮水水饮,脾虚虚脾
   
    乍一看,这个小标题很像是一句绕口令,实际上却是过度饮水与一种疾病的关系。中医体系里的脾,不仅是指脾脏,更多的是一种功能。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输布水谷精微,人体出生后,各脏腑组织器官皆依赖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养,所以称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但是,脾五行属湿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所以它有一个显著的特性,就是“喜燥恶湿”。脾虚可以生湿,湿盛也可以导致脾虚,往往互为因果。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体现在过度饮水上,就有了两种情况。一是健康人如果长期过度饮水,超过了脾的负荷能力,水液不能被正常的运化、输布、蒸腾,停留在体内,变成了致病因素“水饮”,就会造成“脾虚”。二是原本脾虚的人群长期过度饮水,必定会加重脾的运化负担,使原本虚弱的脾更加虚弱,是为“虚脾”。脾虚的人在大量饮水后,运化功能低下,也可以引起病理产物“水湿停滞”,即水饮。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脾虚,西医及现代检测手段无法测出,所以他们的饮水理念中根本无法考虑这一重要因素,因而显得呆板、教条。脾虚饮停可以造成下面的几种疾病:
   1.脾虚泄泻:症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病机病理: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
 治法:健脾渗湿止泻
 治疗:可选用中成药参苓白术散。
   2.脾虚水肿:症见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食纳减少,面色不华,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
 病机病理:由脾虚水停,泛溢肌肤所致。
 治法:温脾利水消肿。
 治疗:可选用中成药附子理中丸或金匮肾气丸加参苓白术散合用。或用实脾饮加减煎服。
   3.脾虚带下:症见带下绵绵,量多色淡黄或色白如涕唾,无臭,并且面色淡黄,精神疲倦,不思饮食,腰酸腹坠,或下肢浮肿、便溏等。
 病机病理: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运化无能,聚湿下注,伤及任、带二脉而致。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治疗:轻者可用白扁豆20克,向日葵瓤25克,水煎服。严重者可用中成药补中益气丸与金匮肾气丸合用,或用完带汤化裁煎服。
   4.脾虚多涎:即口水多,多见于小儿、老人,及久病之人。症见神疲,面色萎黄,涎多清稀。
 病机病理:由脾气不足,不能四布津液而成。   
   治法:补益脾气  
  治疗:可选用中成药补中益气丸。     
   5.水饮停胃:症见渴而欲饮,水入即吐;或伴发热,小便不利。
   病机病理:水停为饮,停聚于胃,胃失和降,故小便不利而上逆呕吐。
   治法:化气利水 
  治疗:五苓散化裁。
   这种证型是中焦、下焦气化出了问题。打个比喻,就是锅底的火太小了,不能把锅里的水变成水蒸气,而你却还往锅里加水,水不就要冒出来了吗?
   前面那位女教师,就属于这种情况。
发表于 2012-1-11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57# 58# 59#都很有启发,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6 05:32 , Processed in 0.02380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