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王庸医先生

为朱丹溪平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8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认为,只要忠于内经,忠于伤寒。什么派别无所谓,最重要的是能治好病。
发表于 2011-4-18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可说过一句:少阴君火永不敌太阳寒水。
发表于 2011-4-18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名医都在中医的某一领域做出了极大贡献,中医无派别,只是在某个方面更有心得,道道再多基本跑不出伤寒论的理论框架。

引用:朱丹溪是个聪明的主儿,人家从理学思想出发,认识到了养心对健康的重要性,并为中医的情志病的治疗开创了一片新的天地。在中医理论中,外感病和内伤病是两大分类,而内伤病的主要病因就是饮食劳倦和情志失调,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大哥为饮食劳倦的调理确立了万世典范,而朱丹溪则对情志的调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所以,后世有人说:杂病用丹溪,就是说在杂病方面,朱丹溪的贡献最大。朱丹溪的弟子们为他总结出了著名的“四伤理论”,就是说朱丹溪最擅长治疗气、血、痰、郁四个方面的问题,气血我们大家都理解,这个痰,是我们中医治病的一个重要病因,我们讲过了,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朱丹溪极大地丰富了治疗痰的理论与经验;同时,他最擅长的,就是治疗“郁”,朱丹溪认为,人体的“气血冲和,则万病不生,一有怫郁,则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而这个郁的产生原因,主要就是情志怫郁,影响了气机的正常运行,结果导致了身体的各种疾病。
  在朱丹溪的书里面,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朱丹溪往往在医案的开端处,就点出这个患者的性格特点,这说明朱丹溪在看病的时候,是十分重视患者的性格特点的,这是高手的看病方法,看到你的心里去了。
  我们研究朱丹溪的学术思想,一定要从一个养心的角度来出发,这是朱丹溪的学术思想的最大特点,这个特点的产生,完全是因为朱丹溪有着深厚的理学功底,他从这个独特的角度出发,领悟到了养心对健康的重要作用。朱丹溪治病有很多的方法,比如就是一个解郁,他就把郁给分成了六郁,即:气、血、痰、火、湿、食六种,然后分别用药给化解开,但是,这些都是方法,是术,而在方法之上的思想精髓,就是养心。
  很多人纠缠在朱丹溪滋阴的问题上,说朱丹溪就会清火,伤了阳气,说这话的人我可以肯定,朱丹溪的书他都没看过,仔细看看朱丹溪的医案,用白术、人参的医案绝对比用滋阴的多很多。
发表于 2011-4-18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朱丹溪的这些让大家养心的理论,在今天其实是有着特殊的意义的。今天我们食物的丰富程度,是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另外,现代人所面临的生活工作环境远比古人复杂,社会上的诱惑也多,工作的节奏也快,压力大,因此导致情绪不畅的状况也非常的多,往往是在一天里面,我们都可能经历数次的七情的转变。所以,朱丹溪的这些养心的理论对于我们就更加适用了。朱丹溪告诉我们,要学会“正心、收心、养心“,这样就可以减少外界的刺激对我们的心理的影响,这样就减少了我们患内伤杂病的机会,这是正道。
……
人家朱丹溪老爷子那真是牛啊,在那么早以前,就天天喊着“养心”了,仔细看看古今文献,在这方面最突出的,还真就朱丹溪一个人,所以,人家被称为“一代宗师”。
宗师这个称谓,可不是随便给谁的,后世很多人都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称谓给朱丹溪了,大家都跟着嚷嚷,说这个职称评错了,这职称该给我,其实没错,人家贡献在那儿摆着呢,大家就别争了,您能说出这些话来,就和人家丹溪翁不是一个段位的了,根本就不是一个层面上的,再修行一下吧。
发表于 2011-4-18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杏林医怪


    这个我很有体会。遇见很多网上传的医术高明的人。结果现场一拜访,结果发现他自己就 ...
leson 发表于 2011-4-17 20:07


发表于 2011-4-18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真实 于 2011-4-18 10:44 编辑

朱丹溪的书让人看了找不着北  云里雾里花样百变    黄元御的书看了方向一目了然   以六气不变应万变
发表于 2011-4-18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8# 晴暖香


    回复 28# 晴暖香


  我不这么认为,首先说工作量。这些人大多都是网上的人去看,附近的人去看的反而少。前者日子看了一个中央台的96岁的国家名老中医。几乎每天都要做坐飞机。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坐三次飞机。下了飞机每次都是直奔门诊,直奔讲台。无论门诊量还是授课量都是这些人无法比拟的。但是看人家老爷子,鹤发童颜,面色红润。据说他三十岁时陪师傅在上海力战霍乱。昼夜颠倒不眠不休。仅数月精气大伤。,亏空严重。无奈自开调养食疗方,服用至今。他这么大的工作强度二十岁的人都吃不消。
        孙思邈少年的时候底子也极差。后来还不是调理过来了?孙思邈工作强度低?现在人的工作强度不是高而是低了
发表于 2011-4-18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4# 禅音

禅音老师,都出来参与了。呵呵
发表于 2011-4-18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丹溪倡导滋阴学说,著书的态度十分严谨,在此以前,“不从  朱丹溪
弟子之请而著方”,恐后人拘泥其方,不再详审病情。至67岁时,他的见解更加精粹,“其自得者,类多前人所未发”,遂应弟子张翼等再次请求,著《格致余论》一书。不久又著《局方发挥》、《本草衍义补遗》、《伤寒论辨》、《外科精要发挥》等,共五种。今仅存前三部书。   《格致余论》是丹溪医论的专著,共收医论42篇,充分反映丹溪的学术思想,是丹溪的代表作之一。该书以《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沦》两篇为中心内容,创立“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论点,强调保护阴气的重要性,确立“滋阴降火”的治则,力倡导滋阴学说,打下牢固的基础。其他如《饮食色欲箴》、《养老论》、《慈幼论》、 《茹淡论》等篇,围绕着养阴的观点,深入论述养生的道理。《生气通天论病因章句辨》一篇,提出“六气之中,湿热为病十居八九”的观点,又对某些章句的断句进行探讨。《石膏论》中,纠正了石膏的名实之误。李时珍盛赞其说,认为“至朱震亨始断然以软者为石膏,而后人遵用有验,千古之惑始明矣”。其他各篇,侧重论述滋阴降火和气、血、痰、郁的观点,内容十分丰富,每篇中又多以治验相对照。   《格致余论》的“相火论”和“阳有余阴不足论”,体现了学术思想的主要方面。“相火论”,深入说明了相火为人身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的道理,若反常妄动则变为贼邪而致人于病,并以此为基础,在“阳有余阴不足论”中创立人身“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   丹溪“相火论”,是在师承了寒凉派刘完素火热病机的基础上.又参之以“太极”之理,进一步加以阐发和补充而发展起来的。首先,他说:“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认为天地万物,都是恒动的,而“凡动皆属火”。火有君火、相火之分。丹溪说:“心,君火也”, 《内经》 “心主神明”,可见,君火主持人身的思维活动。关于相火,丹溪说:“生于虚无,守位禀命,因其动而可见”,又说:“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可见相火指推动人身生生不息的原动力,又指出肝、肾、胆、三焦为相火的根源,主要发源于肾,君火、相火,只有互相配合,才能温养脏腑,推动人身的各种功能活动,所以,丹溪说:“彼五火之动皆中节,相火惟有裨补造化,以为生生不息之运用耳。”但是,相火之性易起,若五志之火变动反常,则“五性厥阳之火相扇”,相火就会妄动,产生病理性的变化,以致“火起于妄,变化莫测,无时不有,煎熬其阴,阴虚则病,阴绝则死”。可以看出,相火既有推动人身生命活动的一面,如果反常妄动,又有“煎熬真阴”,而使人生病的一面。   在“相火论”的基础上,丹溪又于“阳有余阴不足论”中创立“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首先从天人合一的观点出发,用天地日月这些自然界的现象来说明阴阳的变化。他说:“天,大也,为阳,而运于地之外;地,居天之中,为阴,天之大气举之。”又说:“日,实也,亦属阳;月,缺也,属阴。”由于“人受天地之气以生,天之阳气力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协常不足。”   古人必近二十、三十而后嫁娶,《内经》亦认为“年四十,阴气自半,     朱丹溪
起居衰矣”,又说“男子六十四而精绝,女子四十九而经断”。可见阴气之难于成,且人的情欲无限,此难成易亏的阴气,自然更不足了。何况,肾主闭脏,肝主疏泄,两脏皆有相火,皆听命于心。“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相火龛然而起”,阴气无形中自然消耗了。既然阴气之难于成,故丹溪谆谆于阴气的保养,教人“收心养心”、“动而中节”,以免相火妄动而伤阴。又“人之阴气,依胃为养”,如“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有食人补阴之功”。菽,指豆类。粮食、豆类、蔬菜、水果,才是人的最佳食品。丹溪提出“节饮食”,是指烈酒、肥肉等偏厚之味。又提出“节情欲”,“夫妇之间,成之以礼,接之以时”,如“殉情纵欲,惟恐不及”,又用燥毒药品以助之,难免阴气虚耗,身亦憔瘁,所以要“节情欲”。 在临床治疗中,丹溪强调“滋阴降火”。他说:“阴易乏,阳易亢,攻击宜详审,正气须保护。”又说:“脾具坤静之德,而有乾健之运”,“脾土之阴受伤,转输之官失职,胃虽受谷,不能运化”;“脾为消化之器,清和则能运”;“嗜酒则伤血,血伤则脾中之阴亦伤”,谆谆于脾阴的保养,充实了养阴理论。丹溪又提出“其人素有火盛者,是水不能制火”的病理,与“相火者,……阴血愈耗,其升愈甚”相参着,说明丹溪较深入地认识到阴虚火旺的病理。   在用药方面,丹溪发现龟板大有补阴之功。由于丹溪的发现,龟板一药才以著名的滋阴药为后人广泛使用,并被后世医家誉为“大补真水,为滋阴第一神品”。丹溪又以龟板为主药,创立大补阴丸,用熟地、龟板、知母、黄柏等,滋肾水、降阴火。并深刻批评习用温燥的《局方》。在以上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丹溪确立“滋阴降火”的治则,倡导滋阴学说,丹溪也因此被后世尊为滋阴派的代表。“滋阴降火”治则的确立,对后世影响很大。温热学派“养阴清热”治则的确立,实导源于此。
发表于 2011-4-18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影响
    浙江义乌朱丹溪陵园
明清时期一些学者,对丹溪推崇备至,常远道前来祭奠。今日之丹溪故里赤岸,丹溪之滨狮子岩顶建有朱丹溪纪念亭,狮子岩麓建有朱丹溪纪念堂。东朱村辟有朱丹溪陵园。赤岸镇区、义乌城区、金华市区分别有丹溪街、丹溪路之命名。丹溪在人民心目中,正如“云山苍苍,高风不磨,世远弥声,仰止者多。”   朱丹溪墓,位于赤岸镇东朱村东朱山现名谷潭渊。朱丹溪(1281-1358),名震亨,字彦修,义乌人。著有《局方发挥》、《格致余论》、《伤寒论辨》,在医学理论上创立滋阴学说,与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并列为“金元四大家”,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原墓与妻、长子合墓。墓始建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经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及1946年修葺。20世纪60年代破坏。现墓系1982年重修,墓丘圆形,下部石砌。墓前立有“元名医朱丹溪墓”碑,介绍朱氏生平。
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朱丹溪的学说,后世有褒和贬,但以褒为主。如明代医家方广说:“求其可以为万世法者,张长沙外感,李东垣内伤,刘河间热证,朱丹溪杂病,数者而已。然而丹溪实又贯通乎诸君子,尤号集医道之大成者也”(《丹溪心法附余》序)。但由于朱丹溪只明一义,过分强调了“阳有余”的一面,而不谈阳也有亏损的一面;在临床上太强调“滋阴降火”,因此,未免有它的片面性,从而遭到后人的激烈反对。 张介宾也因其执着一端而攻之不遗余力,说:“丹溪之言火多者,谓热药能杀人。而余察其为寒多者,则但见寒药之杀人耳”(《景岳全书》)。历代对朱丹溪的学说评价,尽管有褒有贬,但总的来说,朱丹溪的学说在国内外仍有很大影响,在祖国医学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面。日本医家曾成立“丹溪学社”,专门研究丹溪的学说。   纵观朱丹溪一生,有苦有泪,尤其是当他立在风雨中,乞求罗知悌收他为徒,教他习医时的情景,我们不难想象出他的毅力,为了一个目的,即使千折百转,不达目的仍誓不罢休。就是到了今天,这种精神仍值得我们学习。所以说,他不仅在医学方面,就是在做事方面,思想方面,也为我们积下了一笔可贵的财富,不愧为一代名医,一代名人。朱丹溪的医学成就,主要是“相火论     朱丹溪
”、“阳有余阴不足论”,并在此基础上,确立“滋阴降火”的治则,倡导滋阴学说及《局方发挥》一书,对杂病创气、血、痰、郁的辨证方面。其他,如恶寒非寒、恶热非热之论,养老、慈幼、茹淡、节饮食、节情欲等论,大都从养阴出发,均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朱丹溪学说,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而且在15世纪时,由日本人月湖和田代三喜等传入日本,成为沿用至今的日本汉医的辨证纲领。日本又成立“丹溪学社”,进行研究和推广。迄今日本尚存“丹溪学社”。日本仅医滩、气、血、水病因学说,由张仲景的水饮和朱丹溪所创之气、血、痰演化而来。   朱丹溪得罗知悌之学后,不断进行实践,又集张子和、李东垣二家之长处,将刘完素之说一变而为阴虚火旺之说,专于泻相火、补真阴,形成丹溪学派。   明清时期一些学者,对丹溪推崇备至,常远道前来祭奠。今日之丹溪故里赤岸,丹溪之滨狮子岩顶建有朱丹溪纪念亭,狮子岩麓建有朱丹溪纪念堂。东朱村辟有朱丹溪陵园。赤岸镇区、义乌城区、金华市区分别有丹溪街之命名。丹溪在人民心目中,正如“云山苍苍,高风不磨,世远弥声,仰止者多”。
发表于 2011-4-18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师一定会有大师的境界!我相信,如果朱丹溪先生健在,一定会携起李可先生和所有希望振兴中医的有识之士的手,放弃门户之争,为中医,为儿孙,为我们这个民族,尽心竭力,死而后已!中医在现实生活中,已经落到如此的境地!还有什么可争的!唉,痛心!
发表于 2011-4-18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52c4710100daml.html

阳  气  论

中医的“阴阳”观一向是被奉为重中之重的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一开始便讲到阴阳五行,讲到阴阳是如何依存互根及消长变化的。在临床上,“阴阳”观同样每时每刻地都在指导着遣方用药。“阴阳”为八纲辩证之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你看,《内经》一开始就把“阴阳”观放在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这还没完,紧接着就说“治病必求于本”,也就是说,“阴阳”是根本,你把握了“阴阳”也就把握了人之根本,也就把握了辩治之根本。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这句话说明了阴阳的相互关系。简单说,阴主静,藏于内,为阳气化生之源泉;阳主动,为外在之活动。换句话说为一体一用。体是基础,用是外在表现及功用。好比一辆汽车,它的功用是载人或载物。如果汽车没有动力,也就是没有了“用”,再好也不能奔跑,那这汽车就是废铁一堆。反之,连汽车都没有,也就是没有了“体”,载人或载物则无从谈起。

但这里有一个主导问题,也就是阴阳谁为主导的问题。我们知道,中医的理论是源于自然之道的,主张天人合一,即老子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把阴阳的问题放到自然中去看看,就会觉得豁然开朗。我们生活在地球上,而地球是围绕太阳旋转的。就太阳与地球而言,太阳为阳,地球为阴。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都来自太阳,换言之我们生命活动的能源本原于太阳。假设没有太阳,我们地球上会有如此繁多的物种及繁衍不息的生命吗?答案是否定的。因此阳气为主导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故《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这就是说,把阳气比作天与日,没有阳气的彰显,也就没有任何的生命形式存在,也就无所谓人了。

就人体而言,如果我们把阳气算作一百,那人从生到死,是阳气从一百到零的过程,也就是说人从生到死,是阳气的消耗过程。我们人身之阳气受之于父母,不管你接受了父母多少阳气,当我们呱呱坠地之时,这禀赋之阳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百分之百的,故古人说小儿为“纯阳之体”。但当你面对一具死尸时,浑身冰冷,此时他的阳气为零,姑且把他叫做“纯阴之体”。这就是说,我们的阳气养护的愈好,身体也就愈健康,寿命也就愈长,反之也就没有健康及长寿。因此,笔者认为,人不是“阴常不足”,而是“阳常不足”。

据此,在我们医疗活动中,不论潜方用药还是针灸理疗,必须时时刻刻顾护人身的这一点阳气!因为阳气为人的生命之本。没有了阳气也就没有了生命。无端的滥用苦寒攻伐之药,徒伤阳气,于病无补,反生弊端。尤其是中老年人,阳气渐衰,当需要苦寒攻伐时,一定要寓补于攻,攻补兼施,即便是必须急伐急攻,恐嫌温补掣肘时,一定中病即止,切忌攻伐太过。如仲景在大承气汤方后有云“得下,余勿服”,小承气汤方云“勿令至大泄下”。又如桂枝汤方后云“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大陷胸汤方后云“得快利,止后服”。这些话都在谆谆教诲后学临证祛邪而勿伤正气,并因此而设立了大黄附子汤之温下法;麻黄附子细辛汤之阳虚发汗法;竹叶汤之体虚发汗法等等。为后学树立了典范,同时也说明了阳气的重要性。

再者,在养生中,必须遵循自然之道,万不可逆自然而动,否则,非但不能养生,反落得劳倦内伤。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此处之“阴阳”即指自然规律,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以冬藏为例,冬季本属封藏,于摄生之道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此之谓“无扰乎阳”。并不是春夏秋冬都要运动的汗流浃背才能健康。如果我们在冬季既不“封藏”,也不“无泄皮肤”,这肯定是伤阳之道,可能得一时之利,但从长远看,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健康。

话说到这里,并不是说不重视阴,因为毕竟阴是阳的另一状态,是阳的化生源泉,没有了阴同样没有了阳。阴与阳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之所以侧重强调阳气的重要,是由于当今临床清热解毒、苦寒攻伐泛滥,清热解毒几乎成了抗菌消炎的代名词。医者潜方用药全然不顾患者的身体状态,更确切的说是患者的阳气状态,一遇现代医学所谓“感染性”疾病即行清热解毒,滥攻滥伐,致使变证频出,危机四起,中医的临床疗效在别人看来不过如此,中医理论的正确性横遭非议。中医再这样下去,无疑是危险的!

此一番关于阳气之论,为一家之见,却是肺腑之言,乃至于和朱丹溪老先生的“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论点唱起了反调。但究竟是“阴常不足”还是“阳常不足”,读者宜于临证中细心体会,只有疗效才是硬道理。
发表于 2011-4-18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秀才遇着兵了,没到丹溪的层次,你就读不懂丹溪。无非是贬低名医抬高自己。余不善辩,亦不再参与辩论, ...
王庸医先生 发表于 2011-4-17 20:49



    有理,多说无益,会说的不过赚一口舌之快。
发表于 2011-4-18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内经】五郁“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也就是心肝脾肺肾郁闷了,很生气了,不舒服了。木郁达之,也就是疏肝。火郁发之,泄心火。土郁夺之,理

脾胃气机。金郁泄之,调肺气宣降。水郁折枝,泄肾水。
朱丹溪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六郁;气郁,湿郁,痰郁,热郁,血郁,食郁。
朱丹溪的气郁是胸胁痛,可以联系内经的金郁肺病,心郁心脏病。
朱丹溪的湿郁可以联系到内经的土郁脾胃病,风湿病。
朱丹溪的痰郁可以联系到内经的金郁肺病哮喘。
朱丹溪的热郁可以联系到内经的火郁,口舌生疮小便赤色。
朱丹溪的血郁可以联系到内经的火郁,现代温病派的血热妄行,血热煎熬成块。这个可是胡说八道,经不起临床验证。
朱丹溪的食郁可以联系到内经的土郁,各种脾胃病。
肝郁和肾郁该怎么跟朱丹溪的六郁联系呢?我这个不专研丹溪的还能乱配对,望高手给我配伍内经的肝郁和肾郁跟朱丹溪的六郁怎么配对。我知道丹西有越鞠丸


【丹溪心法。盗汗】说;盗汗属于血虚,阴虚,意思是阴津亏耗,虚火内生,阴液被扰,不能自藏而外泄。我想问各位大师,你们按阴虚盗汗,治愈过几个患者的

盗汗?大补阴丸,六味地黄丸,好使吗?
【金匮要略】说;“病痰饮者,当温药和之’’。
【丹溪心法,痰饮】:“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随气而顺,,治痰必先清心火,因痰之生,非火烁灼津液而不成痰,要清火必先调气机。请

问各位大师,你们清火调气机治疗痰饮,效果怎么样呀?
妇科病经血有血块,本属寒凝血液凝滞成块,温病派非说血热煎熬而成块。妇科经漏崩漏本属阳气不摄制阴液,温病派非说血热妄行。
医学著作有的是,看他们写的都是道理,对错你自己去验证,在治病过程中亲身去悟道。
【格致余论。阳不足阴有余】与温病派的清热解毒相结合,在与西医炎症结合。珠联璧合,狼狈为奸,祸害死多少个患者。现在看看这些主任中医,学院派的导师

,有几个不在干这个勾当。昨天在民间中医网上看到一个故事,福建中医大学国医堂的导师,根据西医理论为依据,证明男科前列腺炎为气虚,血瘀,热毒。他被一个前列腺炎患者捅死了。我大概看了内容。这个就是我们的中医大师。有心着自己去看看,是我在胡说八道乱编还是这些导师干无耻扯蛋的勾当。
发表于 2011-4-18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可说过一句:少阴君火永不敌太阳寒水。
周新刀 发表于 2011-4-17 13:30



    更正一下,当为:阳明燥火永不敌太阴湿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5 00:05 , Processed in 0.02153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