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晴暖香

从细节看你的出离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2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5 糊涂之道 的帖子

您说的对:“对不知道的事情要慎言”。
发表于 2010-5-12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uwanping 于 2010-5-12 14:10 发表
寻版,我不是要挑战您作为版主的权威,我只是真实的说出我对这篇文章的看法(并不是针对晴暖香,而是这篇文章的作者)。如果在三七网都不能说出真实的想法的话,那我们还上古老师的课有什么意义呢?再说每个人对 ...


你说得挺对。
是我大惊小怪了。
发表于 2010-5-12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你再前进一步。
我个人认为你说的很多还是很在理的。包括对分别的认识。
但是很多东西不是全靠逻辑推理就可以出来的。

[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10-5-12 16:31 编辑 ]
发表于 2010-5-12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藏传佛教走的次第很严格。<BR>首先走的是小乘,所以强调出离心,我在五台山就曾经碰到过真正的藏传佛教修行人,搭茅棚的,穿百衲衣,劝我出家,盛赞出家的功德。<BR>没有小乘,大乘是大不起来的。<BR>当然,先从智慧入手的也有,看你智慧到不到了。但即使智慧到了,小乘的功夫还是要经过的。不过用的方法不一样。大乘见得大。<BR>但见得大就容易有流弊,变成口头禅——以为自己懂了。<BR>这是唐宋之后,为什么佛法衰败的重要原因——都耍嘴皮子去了。<BR>反过来说,咱们一般人都是浑浑噩噩过一辈子了。痛苦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痛苦。生不知来处,死不知去处。<BR><B>真说点东西,还来插科打诨,以为开玩笑呢,没得办法。<BR></B>真的佛法,严格来说,就是五乘道。不过大乘见得彻,路子走得快,而且不容易迷惑——因为目的地看准了。<BR>人天乘,小乘,都是必走的,里面有很多的秘密。<BR>真正难的是智慧。<BR>小乘也不容易,出离心很令人赞叹。<BR><B><FONT color=red>但是出离心并非不分别,不要将二者混为一谈。</FONT></B><BR><STRONG>因为我们很容易靠逻辑思辨来搞这个问题,没有真的去参究。而且也没有去研究佛经。把佛经返回到自己身上来。</STRONG>

[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10-5-12 18:04 编辑 ]
发表于 2010-5-12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顿悟离不开渐修。
没有顿悟不是从渐修来的。
六祖只有一个,而且生命也不是一期的。
佛法最重要的是智慧。
虽然阿罗汉确实在《楞严经》和《法华经》《圆觉经》里面被佛陀有所呵斥。
但那是佛陀,他老人家有资格,咱们没有。
而且,阿罗汉的道路,也是大乘必须经过的。
又想留恋红尘,又想出离痛苦,那是不可能的。
看清楚红尘,那是假相。
咱们舍不得,用大乘来做借口,那就是自欺欺人了。
真的懂得大乘,自然洒脱多了,没有小乘那么费力。
但是出离心是必须有的。
彻底的出离了。放下了,才能彻底地帮助人。

[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10-5-12 18:11 编辑 ]
发表于 2010-5-12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世上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发表于 2010-5-12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咱们口口声声说,佛法就是世间法,你真的弄懂了吗?
弄懂了再说不迟。
否则不过是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而已。
随便说说,按照佛法来讲,早就犯了绮语戒了。
别人再看到你说得,以为就是如此,那个就更是自误误他了。

[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10-5-12 17:57 编辑 ]
发表于 2010-5-12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是很容易骗自己的。
当年达摩祖师东渡来中国的时候,他就说,来找个不受骗的人。
人,往往自己骗自己而不自知。
发表于 2010-5-12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上,我个人的认识,本文的作者,已经是难得见到的真谈得上修行的了。
发表于 2010-5-12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藏传佛教,因为跟我们文化不同,很多习惯不一样。
其实都是佛陀传的法,不过酒瓶子不一样,外表不一样,装的酒还是一样的。
道都是一样的,天下的公道。
藏传佛教可能有一些我们文化里匪夷所思的事情,确实很多人也利用这个来骗人。
但是,我们如果搞不清楚的话,千万不要胡乱发表意见——人是很容易这么做的。
(真去研究,其实我们汉地也有那些东西,原理一样。我们智慧缺乏不知道而已。显教佛经里也有这些秘密,我们参究不出来而已。)
发表于 2010-5-12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5 寻找中医 的帖子

洗耳恭听。
发表于 2010-5-12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糊涂之道 于 2010-5-12 20:58 发表
洗耳恭听。

您客气了,我所知有限,但愿大家都能老实去探究,老实读佛经,老实放到生活中去揣摩,反省,善莫大焉。
人之大患在好为人师,如果我有什么自居知道很多的样子,那肯定是我犯毛病了。请多提醒,谢谢。

[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10-5-12 21:19 编辑 ]
发表于 2010-5-13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从观察一朵花上来分析一下我们自身的“识”是如何运作的。假设我们在花园里散步,有一朵花吸引了我,我走过去,凝神看花,用鼻子闻了闻,结论:这是一朵红色的带有香气的,茎上有刺的玫瑰花。这个过程我们都使用了哪些识呢?当我想去看花这一念提起的时候,是在干什么?是执着的一念,是把念头执在那朵花上了,把眼帘抬起,用双眼正视这朵花,接着开始分别,红色的(眼识在作用),有刺扎了一下(身识在作用),有香味(鼻识在作用),花的韵味等等细致的描述(意识在作用),我只是把观察花这一动作放慢放大,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只是分别的太快而已。我们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有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根尘相触产生识,所以我们认识周围的世界就是时刻在用自己的6识,时刻在执着和分别。如果识的功能受到障碍,有可能是残疾人(盲人就没有眼识,聋人没有耳识),或者熟睡和昏迷的状态,识不起作用。
发表于 2010-5-13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uwanping 于 2010-5-13 15:41 发表
我们从观察一朵花上来分析一下我们自身的“识”是如何运作的。假设我们在花园里散步,有一朵花吸引了我,我走过去,凝神看花,用鼻子闻了闻,结论:这是一朵红色的带有香气的,茎上有刺的玫瑰花。这个过程我们都 ...


分析得挺好的。
真正的佛法,禅宗大师,悟得大,悟得彻底的,没有不通唯识的。否则就真是颟顸佛性,笼统真如了。
那个是很细,很科学的东西。
玄奘法师的《八识规矩颂》是简单的概要,《百法明门论》也要看。(这两个不长)
另外,最好能看《瑜伽师地论》——这是玄奘法师九死一生去印度取回来的最主要的一本经典。(这个比较长,有一百卷)
南怀瑾先生的讲解很值得一看。

但是要注意一点,唯识是用来帮助修行的,不是用来增加知识的,那个就完了。

唯识是讲胜义有的,弥勒菩萨的法系;龙树菩萨的般若宗是讲空的,毕竟空。
两派经常争论,那是没有见道的缘故。
其实两者之间是有关系的,合一的。
乃至跟中国的道家都有关系。跟《易经》《黄帝内经》都有关系,都可以融会贯通的。
中医来自道家,真懂得这些,中医也不在话下。

[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10-5-13 20:09 编辑 ]
发表于 2010-5-13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P>
原帖由 <I>liuwanping</I> 于 2010-5-13 15:41 发表 <A href="http://37ct.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amp;pid=293560&amp;ptid=28785" target=_blank><IM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http://37ct.com/images/common/back.gif');}" alt="" src="http://37ct.com/images/common/back.gif"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border=0></A><BR><STRONG>如果识的功能受到障碍,有可能是残疾人(盲人就没有眼识,聋人没有耳识),或者熟睡和昏迷的状态,识不起作用。</STRONG>
<BR>六识成立,都各有条件,但是盲人并非没有眼识,聋人并非没有耳识,(这个佛陀在《楞严经》里面有说)</P>
<P>玄奘法师《八识规矩颂》言:“愚者难分识与根”。</P>
<P>完全熟睡和完全昏迷状态,确实识不起作用了。你参一参,此时“我”在哪里?</P>

[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10-5-13 20:12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6 05:28 , Processed in 0.02230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