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先天一机

教育部原副部长韦钰称幼儿在5岁前背诗根本没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5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伯毅 于 2009-12-15 17:39 发表
呵呵您说的略混杂了,好听是好听却混淆了形式与内容的各自关键,圣贤或讲学或修道实践也是理路分明系统严谨的,非寻常约莫大略互相援引一气就可以的。不知道您的地址,否则我可以送您两本牟先生专门讲佛家的书, ...

谢谢伯毅先生美意.
通达儒释道实在不敢当.鄙人只是读了几本圣贤人的书,用生命去参究了一段时间而已.
教理完全是需要的,还有一句是:"通宗不通教,开口便乱道".
按照我的一个老师的说法,宗旨就是指南针,否则方向都不知道在哪里,门都没有."不明自心,修法无益"
教理就是具体地图了.

这个东西确实是很严谨的,您说得很对.

牟宗三先生的文字除了maya还是 您在这里发的看过以外,其他的没有看过.

我现在受南怀瑾先生书里的鼓励,一般喜欢参究圣贤原文,诵读原文,依经不依论,用自己的身心实际去证明.
南先生在书里说,人家书都写得出来,你就看不懂?
因此这点骨气还是有的.

说到这里吧,实在是忍不住说的,我还做我的凡人,尽量当一个好老公,好爸爸,呵呵.

[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09-12-15 18:20 编辑 ]
发表于 2009-12-15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超版能在这里时常提醒我们保持一颗柔软的心,因此我愿意以坦诚相应和。:)一切尽在不言中
发表于 2009-12-16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伯毅 于 2009-12-15 22:13 发表
感谢超版能在这里时常提醒我们保持一颗柔软的心,因此我愿意以坦诚相应和。:)一切尽在不言中


鄙人惭愧得紧.感谢伯毅先生如此通达.
实际上伯毅先生转的很多文章以及发言的字句中,都能看出其中诚意,确实好些是切中问题.
感谢厚爱.

只是千圣万圣传此一心("吾道一以贯之","道可道,非常道","觉性,般若,清净心,乃至于"这个"...),不明此心,实在如无眼之龙.它非思想,非情感,非感觉,非我们所能知能看能感觉能知道的一切.它又不离开这一切.如此亲切.生生世世,回头就是这个.狂心顿歇,歇即菩提,不从人得,当人自肯.

圣贤言教,首重此心.指月之指.
开示此心,令我等悟入此心.

明白此心,才知道世间法无非圣贤法,世间治生产业,皆是佛法.无处不是道场.才能灵活通达.才能打开择法之眼.
否则,抓住任何一个东西,不管它多么精美,多么高超,一句合头语,千古系驴橛.法身慧命,何时超脱.

愿我等携手齐进,方不负千圣之愿.

在此馨香祝祷.

[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09-12-16 10:28 编辑 ]
发表于 2009-12-16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超版的意见,直心是道场我亦坦白说,儒家讲心,道家讲心,佛家讲心,虽在道体上讲可马虎作此融通说,但实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不同不可如此混同着讲,各自重点与契入亦很大不同。您所举意思亦各具门路与内涵,若这样笼罩着讲,看起来方便透辟,实则浮泛混淆,必然浅尝即止大惑终身难解也。此心非彼心,分别非分别。纵说为圆通横说为圆满,圆通圆满本自内心,一切圆教如儒释道三家必然都是如此圆融圆满圆通无碍,否则非大教也.但此只是本着形式上说,本着心之体贴证悟的形式上说千圣同一圣,本着内容和工夫进路上讲完全不是一回事,乃至工夫与本体之无二无别上说起步就是到达,自是有个不一般在一般里面,因此就反省之负面去妄心显真实是佛道两家的妙用乃纵者横讲,但亦二者有别;至于儒家中正之至择善固执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之真心为入手,充沛至极纯属纵者纵说,正是天台宗华严宗禅宗等可以在中国开宗的根底处,此心彼心虽心心相映,光与光通相融相即却渊源甚深,故除非是得道真人在世佛祖当世圣贤,否则倒果为因混淆着讲与后学毫无益处,自身亦落在言语精妙实则浅尝不得深入的境况里,正如南师引言:“荆棘丛中下足易,月明帘下转身难”,诚哉斯言!
发表于 2009-12-16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伯毅 于 2009-12-16 13:23 发表
谢谢超版的意见,直心是道场我亦坦白说,儒家讲心,道家讲心,佛家讲心,虽在道体上讲可马虎作此融通说,但实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不同不可如此混同着讲,各自重点与契入亦很大不同。您所举意思亦 ...


无论你说什么,
纵使千佛出世,孔圣再来,妙语连珠.
我也只道:就是你正在看的这个!
再无其余.

懂得便罢,不懂再去转到三大阿僧祈.

错了我下地狱.

就此说毕.

[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09-12-16 13:32 编辑 ]
发表于 2009-12-16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您说什么
纵使孔圣在世万佛齐出,妙语莲花。
我也只道:就是你看不见的这个!
再无其余。
懂得便罢,不懂万世不得超生!
错了我也在天堂
就此说毕。呵呵

[ 本帖最后由 伯毅 于 2009-12-16 13:43 编辑 ]
发表于 2010-4-4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则然 的帖子

发表于 2010-4-6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怀瑾先生谈儿童智慧开发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关于大家习惯所称“儿童读经”的事,“儿童读经”是大家最近讲惯的术语,其实就是儿童读书。 

  不管称儿童读书、儿童读经,或儿童中国文化导读也好,在我的看法,这个时代,尤其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国家,在近七、八十年来这个时代,中国人一听到“读经”两个字,就莫名其妙地反感,认为是复古,走倒退的路线,或者认为不合时宜,这都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因此,我对大家推广的这个工作,就改个名称,叫做“儿童智慧开发--中国与西方文化导读”。 

  这样一来,一方面免除各方面的误解,另一方面也为中华民族建立一个承先启后的新文化。 

  其实引用孔子的话,什么事都要“正名”。什么叫正名呢? 

  就是对于事情的一个主题,先要弄清楚,实际上,我们提倡的儿童读经运动,就是一个背书的方法,就是教人家肯读书、肯背书、肯唱歌,没有别的东西。就是教刚生下的孩子,从零岁起到十五、六岁之间,就读书、背书。 

  读诵的内容,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儒家、道家很基本的一些书,甚至包括佛家一小部分也可以,不过在传统的教育上,是以儒家的书为基础,佛家的书,要大一点再读。背书的内容,不仅是中国的基本文化要背,还要背其他各国的文化,如英文、法文、德文等等。过去,西方的教育方法,不管欧洲、美国也和中国一样都要背书。 

  大家都会会觉得很古怪,认为在这个时代,怎么还要教小孩子背书? 

  一般人不懂,这是中国人已丧失的基本教育方法,也可以说,西方人也忘记了。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尤其是读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诵。 

  高声朗诵,有什么道理呢?这个含意很多,朗读多了,自然懂得言语与文字的音韵学。换句话,也懂得文字和语言之间拼音的学问。不管中文、外文,高声朗诵,慢慢悟进去,等长大了,音韵学懂了以后,将来的学问就广博了,假使学外文,不管英文、法文、德文,统统会悟到音韵的拼法,一学就会。在中国古代,这是个普通的教育法,大家都会的。但是这个世纪中国开始接受西方文化后,对儿童的教育,再不采取朗诵,背诵方法,而着重知识的灌输与理解。这是因为在十九世纪末期、二十世纪初期,受美国教育家“杜威”思想的影响。后来影响到美国,教育上讲“实用主义”,主张教育就是生活,推 翻他们所认为古人背诵是读死书的这种制度。认为念诵、背诵是像打针一样注入式的,又像喂鸭子硬喂进去,只会把人喂怀了。所以一百年来,东西方学校的教育都采取较放任儿童的方式,不需要背诵。只要求他懂得,来启发他的脑筋,开发他的智慧。尤其在中国“五四运动”这个阶段,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彻底的推 翻了读中国的古书,接受新的教育,把一些教科书都变了。过去是读《大学》、《中庸》、《论语》、《孝经》、《三字经》、《千字文》,变成读的是“小猫叫,小狗叫,开学了,开学了,老师早,老师好”,这是学语言,没有文化了,一直沿用到现在,这种教育方法所造成的流弊,祸害是非常大的。所以这一代的中国人,变成没有文化根基。 

  我常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我们只要看看犹太人就知道。自摩西出“埃及”,到现在二、三千年来,犹太人在世界上,始终是第一等人,在几千年以后的现在,重新建国,建立了以色列。犹太人几千年来的教育,自己独立一个系统,不与外面接触的,始终保存他的文化精神。可是世界上的人忽视、轻视了这一点,尤其我们中国人更不注意,这个问题是很严重的。 

  “五四运动”这一班人,为了使中国走向现代化,推 翻旧文化,可是新的中国文化是什么,并没有建立。所以对中国文化就拦腰砍了一刀。现在国内文化断层是很严重的,这几十年来,新的权策,新的一些做法,几乎连根都挖掉了。像我们这个年龄层,七、八十岁的人,快要死光了,将来要想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使国家民族文化保存下来,几乎不可能。因此趁我们还在,极力地提倡注重文化。 

  提倡以后,推广些什么?现在回到原来的本题,也就是我们让孩子们背书、朗诵的方法,不须告诉理由。不管四书五经,或是古书,任何一段,像唱歌一样,很轻松愉快地背诵,不给他讲解,偶然稍稍带讲解一点。这样背下去以后,一辈子都有用,一辈子都忘不掉。不但中国文化要背,外文也要背。 

  我们需要认识背诵,重点在那里,也许大家可能还不知道。中国五千年文化,以及西方文化,西伯来文也是靠背诵流传下来的。中国唐朝、欧洲十二世纪以前,还没有发明印刷术,也没有纸张,人类文化保存,是靠每个人背下来,口口相传。譬如,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烧书,在那个时候已经发明毛笔了,有些是用毛笔写在牛皮、羊皮上,或用刀刻在竹片上,然后一卷卷卷起来,所以读书是一卷一卷的,所以叫开卷有益。自秦始皇烧书,到汉武帝开始重新恢复文化,距离七、八十年之间,中国文化,《四书》、《五经》、《老子》、《庄子》,都靠这老先生亲口背出来,口口相传。你以为是像现代靠印刷术、电脑联网出来?不是的,都是背出来的。他们这些读书人、大学问家,怎样读书呢?都背来的。比如过去背了的《大学》、《中庸》,随时想起就背一背,从小背到老,中国文化是这样背下来的。即使到了宋朝以后,发明了印刷术,还要背啊!因为那时印书不是很普及,也是很困难的。甚至到满清末年民国初年,在我小的时候,有些书还是借来抄,亲手抄,然后背。当时印刷业并不像现在这样发达,一本书、一篇文章要亲笔抄写三遍,还要背给老师听。像林则徐、林则徐的好朋友龚定盦这些人,都是背书的,而且背的很熟啊!背诵的方法,不但不妨碍社会的发展,反而使社会文化发展更发达,更精详。可是现在人不懂,以为背书是背死书。至于背书的理论基础,这就牵涉到修养的科学,以现在来讲,牵涉到脑的科学。背书非专一、安定不能背起来。小孩子背东西是不痛苦,是很快乐的。因为专一唱歌、专一背书,脑筋就更宁定。思想行为都要变的。这个就要讲到脑波的问题,譬如大家讲修养、修道、学佛打坐,打坐就是使脑神经专一思维,专一思维,就宁定,使身体生理机能改变,健康起来。脑子变健康,那么思想行为也变健康了。背书有很多很多好处的,现在一般医学,尤其脑科医学,还没有作详细研究。关于脑科医学这点,我也不是专家,只是大概提一下,背诵的作用可增加一个人的智力、记忆力、思考能力,使头脑就更细腻、更精详。 

  我们现在提倡儿童智慧的开发,习惯也叫读经,就是那么一种古老的方法,那么简单一条路线。这个工作每个家庭都可以开始,拿本古书就可以背。我们现在印这些书,发送出去,只要有人肯背,就帮忙他。 

  问:有人提问读经跟经济效益有没有脱节? 

  答:如果父母所希望的经济效益的定意,是让每个孩子们从学校毕业出来,在社会上,就能找一份工作,可以赚钱谋生致富的话,那么有的人读了大学、硕士、博士,找不到工作的还很多呢!至于说读古书出身,将来到社会上找不到工作,赚到钱或赚不到钱,谁做结论?可能读了古书在社会上更好哇!比如说,我就是读古书,背古书,我的经济效益好像比你们都好一点。至于读了古书以后,怕孩子长大以后没有经济效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孩子们背诵古书,真的把古文背好,智慧开发以后,读现在学校的教科书,一看就懂了,这效益已经出来了。我们看到现在的教育方法,每个孩子从小学到中学,书包越背越重,眼镜越戴越厚,晚上做功课到九、十点,天天考、年年考,考了高中,初中读的东西不要了,考了大学,前面的东西都不要了,这都是浪费。如果用背诵的方法,把文字基础、文化基础打稳了以后,读这些教科书,并不要花几年时间,只要几个月,中学教科书就都会、都懂了。这样可以节省好多时间,节省好多办学经费。可是大家不懂。经济效益的理论可以说是很大的。 

  问:现在工业这么进步,金融发展那么快,再反过来读古书,中间有什么关联? 

  答:工业发达,工商业作股票,经济、金融发展的时代,也要知识啊,知识要智慧指挥,读了这些古书以后,脑筋开发了,学知识就更容易了,智慧更高了,不但没有冲突,还有好处啊! 

  问:小孩子功课很多,那么再读这些古书的话,就没时间了,而且也增加压力。 

  答:现在在台湾全省各地,台北薇阁学校,以及在大陆很多小学,每天十分钟,或每个礼拜只花两次半个钟头时间来背书,等于一个礼拜只花一个钟头,就像唱歌嘛!这不会增加功课的压力。现在成果已出来,他们背熟了,中国字认多了,读学校的教科书认得更快了,自己也理解进去,不会增加压力,反而使他们更轻松愉快地打开脑中的思想,增加知识,一点都不妨碍。我倒认为现在的教育制度,都在浪费青年的头脑、精力,乱读的书都没有用。像我的方法,原来我叫我家的孩子不要去学校读书,我说你们六岁起,我教你们六年,包你直接考上大学。可是孩子的妈不赞成这种做法,那只好听他的喽,所以孩子自己吃了苦。现在湖北武汉的一个孩子,父亲教他背书,现在13岁,升大学。这也是一个案例,不但没有浪费时间,还争取缩短了教育时间。 

  问:还有一个问题,背完了永远会记得吗? 

  答:像我们是背书出身。对不起,还是记不得。可是到底记得不记得呢?记得。我7、8岁读的书,我现在80多岁,你提了那一点,我马上都可以答出来,还是忘不了,理解了就忘不了。现在学校里,6岁起,读到20几岁大学毕业,拿到博士,有时你问他,这十几年当中学的东西,就答覆不出来呀,这是常有的事,很明显的事。因为他不肯背诵,是应付临时的考试,那样叫做强记、硬记。“硬记不是背诵”,背诵像唱歌一样,不用动脑筋。现在的教育,假如是用脑筋强记,把脑筋都记坏了,这不是背诵。像有些人,大学毕业了,再去背书,用的方法是强记,不是背诵。因为他已经成人,就是强记,背诵是小孩,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是什么内涵,并不知道的,就是会唱、会念、这个叫背诵。以佛学来讲,背诵是进到第八阿赖耶识里去,记忆强记是第六意识的作用,是脑子表层的作用。比如一个小孩子学普通流行的歌曲,随便一听就背来了,他不要用心的,就永远记得了,这就是背诵。 

  硬记的不算数。就像我们现在看那些领导人站在台上拿讲演稿一样,是强记的。每天怎么样讲演,是秘书替他写好的稿子,要点也是你说的,可是自己就记不住。然后一边演讲一边看稿子,这是现代人的作法。古代的人不会作这个动作。现在这些高级领袖,站在台上背自己的演讲稿,自己还不晓得是讲了些什么东西,这是很丢人的时代。过去的学者也好,了不起的英雄领导哪里还会拿个稿子去讲话,心理想的什么要点都有,就直接讲出来。我们小的时候,看到革 命的老前辈,上台演讲从来不带稿子的,但记录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现代人长篇大论,站在那里,低著头,戴个眼镜,看一下,抬起头讲一句,讲了上半句,忘了下半句,自己也不晓得讲些什么,这就是不读书、不记诵的问题了。


背书有很多很多好处的,现在一般医学,尤其脑科医学,还没有作详细研究。关于脑科医学这点,我也不是专家,只是大概提一下,背诵的作用可增加一个人的智力、记忆力、思考能力,使头脑就更细腻、更精详。 

  我们现在提倡儿童智慧的开发,习惯也叫读经,就是那么一种古老的方法,那么简单一条路线。这个工作每个家庭都可以开始,拿本古书就可以背。我们现在印这些书,发送出去,只要有人肯背,就帮忙他。 
发表于 2010-4-6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教育为什么会这样?

就是因为这样一批部长在啊》
“五四运动”这一班人,为了使中国走向现代化,推 翻旧文化,可是新的中国文化是什么,并没有建立。所以对中国文化就拦腰砍了一刀。现在国内文化断层是很严重的,这几十年来,新的权策,新的一些做法,几乎连根都挖掉了。像我们这个年龄层,七、八十岁的人,快要死光了,将来要想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使国家民族文化保存下来,几乎不可能。因此趁我们还在,极力地提倡注重文化。 
发表于 2010-4-8 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韦钰说的也不无道理啊. 她也没有反对孩子读, 只是觉得没必要在五岁前就让孩子花那么多精力去背. 读经也好,不读经也好, 孩子的良好的心性养成不在于读不读经, 而在于他能不能和指引他的人形成亲密无间的关系, 同时指引他的人能成为他的道德模范.

圣贤书什么时候读都不晚, 但一个人的性格是否活泼,乐观, 热爱生活, 却是一定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培养. 如果父母和孩子在交流玩耍中读几句经,也是很好的交流方式, 但要把它当一个任务,让还坐不住的孩子来完成, 成为了孩子的一个负担, 就适得其反了.

另外, 读书重要, 会生活更重要. 我的外婆和我的奶奶, 一个满腹经纶,饱读诗书, 一个也就是读写水平, 两人都能吃苦, 都婚姻不太幸福, 都长寿, 但是我文化水平不高的奶奶比饱读经书的外婆活得有质量多了, 因为她会生活, 乐观, 会和命运抗争. 外婆书读得太多, 书本把她培养成了一个很正直的人, 但她的思维和行动也不知不觉局限于书本了, 活得很抑郁, 活得不快乐.
发表于 2010-4-8 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 我学过一点神经科学, 毕业论文做的东西和这个有关. 人脑的一大特点就是'用进废退'. 人的精力有限, 在大量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 必然别的事情就做得少了. 大脑也是, 如果大部分时间都用于记忆, 那它的其他功能区就会因为使用不足而退化. 小儿的记忆能力特别强, 是因为他们的思维能力没有发展起来, 思维能力和实践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主要是靠后天培养的. 正是因为小儿没有形成思维能力, 大脑总是喜欢选择容易的事情做, 那就是记忆. 等思维能力培养起来了, 大脑分配在思维上的部分多了, 记忆上的部分少了, 就会有大人记忆力不如孩子的表现.

所以读经的孩子, 一定要注意合理分配他们的用脑, 要有意识地给他们安排玩耍, 思考, 观察的时间, 也就是韦钰说的"做中学". 你们可以观察一下, 沉迷于机械记忆的孩子, 往往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情商比较差. 尤其是情商这个东西, 和机械记忆的关系不大, 与解决问题的"动态"思维能力, 关系密切.
发表于 2010-4-24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 我又来捣鼓两下.

前六位回复的很辛辣啊.

西方心理学好像培养开悍马,八面玲珑的钢铁战士,和我们传统文化好像不是一路的-----则然师兄说的.

[ 本帖最后由 姜与炙甘草 于 2010-4-24 13:56 编辑 ]
发表于 2010-4-24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6 燕果 的帖子

发表于 2010-4-24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燕果 于 2010-4-8 03:14 发表
另外, 我学过一点神经科学, 毕业论文做的东西和这个有关. 人脑的一大特点就是'用进废退'. 人的精力有限, 在大量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 必然别的事情就做得少了. 大脑也是, 如果大部分时间都用于记忆, 那它的其他功 ...


你再不要提这个话题啦,不然又要出来一笼罩多的话题来了,已经讨论很多了。(并非否定一笼罩多,也有一点道理)
讨论得我都有点怕了。主要是我习气太重,讨论做不到心平气和。
发表于 2010-4-24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姜与炙甘草 于 2010-4-24 13:38 发表
今天, 我又来捣鼓两下.

前六位回复的很辛辣啊.

西方心理学好像培养开悍马,八面玲珑的钢铁战士,和我们传统文化好像不是一路的-----则然师兄说的.


西方心理学,如果从更高层来看,确实比东方文化有不如的地方,是层次的不一样。
但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从具体的层面来讲,他有很多实用的结果,这些结果对我们是深有启发的。
东方文化的灵魂抓到了,就知道,任何一个东西都可以被注入这个灵魂——看你会不会用了。
而且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想守着什么东西的外在形象,无非刻舟求剑,不懂得变易的道理。死板呗。与时俱进,不是我的结论哦,不信,请去参究一下《系辞传下》,请看看孔夫子怎么说的,链接请见:http://37ct.com/viewthread.php?tid=27119&extra=page%3D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3 07:59 , Processed in 0.02666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