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ayavati 于 2011-4-24 17:49 编辑
上周发了小女在印度游学的博文:小春子天竺游学記——初试梵音 (图片和小春子上课视频请见 新浪博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aa3d70100sfgd.html)
岁末年初,帶春夏在南印度海滨小城埲地舍里(Pondicherry)度过了一段独特时光。春夏两位小朋友不仅日日享受南印度的冬日暖陽,接触当地友善热情的泰米尔人,春子更幸运地得到机缘跟随印度老师学习,小夏同学作为忠实的小跟班,紧随其后。 在给春子安排好古典舞蹈课程后,我们也希望她能领略梵文唱诵之美(梵音曾闻未曾學),但是苦于一时没有合适的老师。等到12月底,法国远东学院的印度同事告诉我们有一位老师可以教授唱誦课程,但是却住在城外,我们若带春子上课,需要每日乘坐电动三轮车前往,往返也要1个小时。
说实话,坐在电动三轮车穿梭在秩序混乱的印度街道上,看着路上闲逛的各类牛等,以及在马路中间安然入睡的野狗,还有不时從哪里窜出来的摩托车与行人,连我这个在北京长大见惯了各种复杂交通情况的人也感觉紧张。但是学习机会难得,紧张一定可以克服,想想人家印度路上是很乱,但是似乎乱中有序,要不为什么我一次交通事故也没有看见呢?于是我还是立刻答应下来。 自古以来,所有重要的人类文化都重视儿童期的诵读传统,无论是古代印度人、犹太人还是中国人,都了解儿童学习语言需要反复重复这一关键。而且“单纯的朗读和泛读能够在人类的潜在脑上留下深刻的记忆,这些记忆日后会变成出色的灵感、直觉能力和创造性 ”。对于孩子而言,以诵读方式学习语言没有压力,可以在自然而然中习得。这点已经在春子的中文学习中已经得到很好的验证。但是毕竟中文算她的母语之一,这种方法我们并没有在她的外语学习中尝试。当然从理论上我有信心,因此开始学习也没有任何顾虑。
春子的梵文老师年愈花甲,婆罗门出身,从小接受的是传统梵文教育,因此春子的课程也以传统的口传教学方式进行,每次一个小时。
春子是第一次这样学习一种完全不懂的语言,最初的一个星期还有些胆怯和害羞。开始老师把句子断为短句来教。老师唱诵一遍,春子跟读一遍。每次课程教授几十首梵文偈诵,重复三遍左右。一个星期以后,春子渐渐熟悉和适应了梵音。老师就开始按照句子为单位来让她跟读,春子也大略跟读了下来
因为这次在印度实在机会难得,小春子同学上了好几门强化课程,都要每天复习。所以除了一个小时的梵文唱诵课程,并没有更多时间练习梵文。但是即使如此,儿童期孩子们的耳根之利,确实令成年人自叹不如。很快到第三个星期,春子已经可以背诵下十几首首偈颂,其余的颂子在提醒下也可以大致接龙。在越学越熟练的情况下,小同学的兴致日渐高涨。
从第二周开始,在诵读偈子之余,老师也穿插些梵文口语。到第三周,春子就可以领会老师的一些提问,并且简单对话。
最后,连陪读和以捣乱为主的小夏同学,也能在不经意间哼点儿梵文唱诵。
(图片和小春子上课视频请见 新浪博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aa3d70100sfgd.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