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qinglian

今天再开一帖,记录我和儿子在家读经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2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11 寻找中医 的帖子

多谢寻版的提醒。人无完人嘛,教育专家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允许他们犯错,呵呵,总之他们比我肯定强的多了,而且我只接受和落实经过我的脑袋筛选和思考之后仍然觉得正确的东西。

您的话,有些我也不大明白的,我想还需要将来在生活中继续体会。

[ 本帖最后由 qinglian 于 2010-4-22 13:14 编辑 ]
发表于 2010-4-22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11 寻找中医 的帖子

发表于 2010-4-22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P>
原帖由 <I>qinglian</I> 于 2010-4-22 13:12 发表 <A href="http://37ct.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amp;pid=279109&amp;ptid=19108" target=_blank><IM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http://37ct.com/images/common/back.gif');}" alt="" src="http://37ct.com/images/common/back.gif"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border=0></A><BR>多谢寻版的提醒。人无完人嘛,教育专家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允许他们犯错,呵呵,总之他们比我肯定强的多了,而且我只接受和落实经过我的脑袋筛选和思考之后仍然觉得正确的东西。<BR><BR>您的话,有些我也不大明白的, ...
<BR></P>
<P>其实都很简单,大概是我说得不太好。</P>
<P>&nbsp;</P>
<P>是我们搞混淆了一些事情。</P>
<P>我们爱我们的孩子,又根据我们的人生经验,我们觉得一些事情是好的,于是,为了让孩子不要犯那些错误,为了使他成为一个好人,我们就要求孩子做到那些事情,一旦不那么做,我们就会指责他,批评甚至打骂——所谓爱之深,恨之切。</P>
<P>我们混淆了一个事情。缺乏智慧。不懂得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任何品德,只可能从一个人的内心建立,不可能被外界要求而建立。</P>
<P>我们认为一些高尚的人,有德行的人,具有很多美好的品德。于是我们希贤希圣,就都要求孩子也那么做。都是为了孩子好。实际上,你想想,这是不是管人?是不是求好的心。(大家不是学善人道嘛,善人对求好的心是怎么评论的?)实际上希圣希贤都是对的,但是让我们自己做的,不是用来要求别人的——即使是孩子也不可以。我们之所以要求孩子,一个是觉得孩子跟我们太亲近,仿佛就是自己的一部分。另外一个就是对孩子不信任,认为孩子没有能力来自己成长,信不过——我们大多数人都走上了这条路。都是不懂得人,不懂得人性的表现。</P>
<P>即使在我们的要求下,孩子确实形成了一些习惯和品德。要仔细去区分了。有些确实是大人以身作则,孩子受到影响形成的,这些都是很好的。有些则是大人的要求形成的——这些都是看上去很美,一些习惯而已。不要当真啊。什么懂礼貌啊,知书达理啊,经不得外界碰一碰的。一旦孩子长大,大人管不到的时候,就会现原形——因为这根本不是来自孩子内心,而是外界的要求管制下形成的。</P>
<P>我们有一个可笑的想法,认为只要孩子形成习惯了,就好了。这是不懂得人性的一种表现。</P>
<P>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事情。就是那些德行高尚,有所成就的人,绝不是别人要求他形成的一些习惯。他那些良好的品德习惯,是他自己在生活的磨练中形成的。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结果,他们具有这些良好的品德习惯的结果,忽略了那个过程。不懂得那是他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并非被谁要求管制形成的。我们看到这个结果很好,于是要求孩子,管制孩子形成这些习惯——这二者是有根本区别的。这就是所谓的刻舟求剑。(小学的时候觉得那个刻舟求剑的人好傻,不可能有这样的人,事实上,到现在我看,我们现实生活中,太多人在刻舟求剑了……)</P>
<P>&nbsp;</P>
<P>以孩子每天睡觉为例,我想,大部分人都会规定孩子必须几点睡觉,几点起床吧。因为这样会养成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反之,我们会发现孩子的生活一团糟,譬如上学迟到受老师批评等等。为了孩子好,我们就规定必须几点睡觉,几点起床,美其名曰为了孩子好。</P>
<P>确实,孩子会犯错误。但是,正象我一再强调的。人,只有犯错才会学到东西,不犯错学不到东西。错误比正确更有价值。所以,在这里,如果你真能放开孩子,让他自己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从而形成的习惯。那是完全不一样的。那是他自己的成长之后形成的结果,是他内心的东西被触发了。这才是成长。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需要的是我们家长的鼓励,正确的表达,支持,而不是批评指责要求。</P>
<P>不过,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孩子一开始确实会犯错误。譬如你让他自己管理自己的起床时间,睡觉什么时候睡,你不要管他,不要老是去叫他,提醒他,第二天起床你也不要管他,随他愿意到几点就睡到几点。放心好了。信任孩子(但并不是不管,这个过程中我们一直在观察。但信任孩子。允许孩子犯错。)第一次第二次,他管理不好自己的时间的。因为以前他被我们管惯了,他没有自我管理的习惯。他因为起床迟,上学就会迟到,到学校自然会受到老师的批评。还可能由于太仓促忘记带书本啊,笔啊等等(这就是挫折教育,生活本身会给孩子很多挫折的,哪里还需要我们故意再去找一个什么挫折来给孩子自误误人啊。我们一方面代替孩子做事情,管制孩子,生怕孩子犯错,一方面又要挫折孩子,真是把人给折腾坏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唉。),在学校受到批评,自然不好受。自然会想着怎么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了。这个时候,孩子回家来,受到批评了,本来就不好受,咱们就不要再落井下石,还冷嘲热讽了。只要讲事实,讲感受即可。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起床,本来就应该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我们只要把孩子当人看就行了(现在我们都不把孩子当人看的。),回来受到批评了,我们可以说:***,受到老师批评了吧?心里不好过吧。允许孩子伤心,允许孩子难过。然后说,那我也没有办法啊,起床本来就是你自己的事情。然后就可以了。记得,不要劝告,不要建议。接纳认同即可,这个很重要。(我们经常走上了这条路,劝告批评全来了。)</P>
<P>有了我们正确的对待,过了几天,慢慢慢慢孩子自己就会形成良好的习惯了。那是他自己在生活中成长起来的。自我的要求,完全不一样的。(不过,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会指责家长不管孩子的,我们很多时候就受不了,因为我们整个社会都是管制的一套系统,怎么和老师打交道,又是我们要学习的一个课题了。)</P>
<P>以上面这个例子为例,其他事情也是一样处理。</P>
<P>用这个反观我们现实都是怎么对待孩子的?包括孩子穿衣刷牙吃饭,读书,……对不起,我看到的孩子都是在我们的要求下又要这样又要那样,孩子真的是很苦。而且孩子小,不懂得表达,有苦也说不出。最后,当他到了大一点的时候,他自己也搞不清楚了。性格习惯形成了。那就是他了。痛苦的人生就开始轮转了。</P>
<P>然后他/她结婚了,再传给下一代……</P>

[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10-4-22 14:40 编辑 ]
发表于 2010-4-22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过程只是大略叙说,其实,是非常细致的,这里面有很多的细节,对我们大人自我的成长要求是非常高的。
不自我成长,处理不好这些事情。
可惜我们现在眼睛光盯孩子,光要求管制孩子,不懂得需要自我成长的道理。

[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10-4-22 14:27 编辑 ]
发表于 2010-4-22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如果学佛的朋友,可以自我去反省一下,自我观察一下,我们那么对待孩子,在那个过程当中,是不是我执的一种强烈的表现。

[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10-4-22 14:35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4-23 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寻找中医 于 2010-4-22 14:10 发表

用这个反观我们现实都是怎么对待孩子的?包括孩子穿衣刷牙吃饭,读书,……对不起,我看到的孩子都是在我们的要求下又要这样又要那样,孩子真的是很苦。而且孩子小,不懂得表达,有苦也说不出。最后,当他到了大一点的时候,他自己也搞不清楚了。性格习惯形成了。那就是他了。痛苦的人生就开始轮转了。
然后他/她结婚了,再传给下一代……


寻版我明白您的意思,自我要求和被要求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最好更加无为一点,给孩子留下自我要求的机会,而不是追在后面去要求他们这样那样的。

可是,我同时也觉得,无为很多时候是一种心态,一种境界,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只能是做一点算一点吧。当我们实在做不到完全无为的时候,那么就尽量 智慧地有为 好了。 或者说,是不是无为和有为,本身就是一不是二的?只是这个有“为”更多地是“为”在心灵上而不是事相上?是更多地为在提高自己的智慧上?呵呵,理解不够,只好胡乱说一气了。

还有,您提到孩子养成习惯的例子,我个人觉得,很多坏习惯是很容易形成却非常难以改掉的,很多坏习惯一旦形成恐怕是靠个人的力量都无法改变的,(比如说,我现在有丢三落四的习惯,就非常难以改过来),所以,当我们无法用无为的方式让孩子养成一些好习惯时,是不是可以尝试着 智慧地 帮助孩子形成一些好习惯?只是在这个帮助的过程中,更多地把孩子的感受考虑进去,让孩子更加乐于接受我们的帮助而不是反抗我们的帮助?我这几天翻看育儿书,几本书上都同时说了养成好习惯的必要性,所以,我想,这个有为地养成某个好习惯,真的是有一定意义的,只是在有为的时候,需要智慧而已。其实这个所谓智慧,就是多多地考虑孩子的感受和接受能力就可以了。
发表于 2010-4-23 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寻找中医 于 2010-4-22 14:10 发表

实际上希圣希贤都是对的,但是让我们自己做的,不是用来要求别人的——即使是孩子也不可以。我们之所以要求孩子,一个是觉得孩子跟我们太亲近,仿佛就是自己的一部分。另外一个就是对孩子不信任,认为孩子没有能力来自己成长,信不过——我们大多数人都走上了这条路。都是不懂得人,不懂得人性的表现。
就是那些德行高尚,有所成就的人,绝不是别人要求他形成的一些习惯。他那些良好的品德习惯,是他自己在生活的磨练中形成的


我们对周边的人又何尝不是呢?特别是同自己关系亲密的人(孩子、父母、手足、伴侣等等)。

赞同您关于其实这一切就是我执的评论。我也发现很多时候发脾气、不满和抱怨,其实追根到底都是围绕这个“我”,一切周遭的林林总总其实本来没有什么,但是因为我们关注太自己这个“我”,硬生生折腾出来很多问题和烦恼。对此,感触越来越深,只是放下这个累世形成的习性真的很难,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楼主| 发表于 2010-4-23 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寻找中医 于 2010-4-22 13:02 发表

你这个想法是很对的,但是千万注意,很多所谓的育儿专家,教育专家,不一定全对,他们之间很多的观点是互相矛盾的。所以看你能否融会贯通了。
每个专家让你认识到自己的不对,自己的错误的时候,那是非常好的。但是一旦让你建立一个什么东西的时候,要小心了——看上去很美。
因为所有的美好,来自孩子内心,自己的东西,绝不可能被替代——这个原则要把握住。很少人能懂得这个原则。
否则育儿书看多了,又要这样又要那样,反而麻烦。
没病要吃药,那就是庸人自扰,没事找事,没病找病了。

看了您这段话后,关于看育儿书,我是这样理解的。我不去关注事相,而去关注事相背后的智慧,因为事相是千变万化的,而事相背后的智慧呢,却是相通的,所以通过智慧的领悟,是可以把书中和生活中看到的东西都融会贯通起来的。否则,只注重事相而非背后的智慧,那么就有刻舟求剑的嫌疑了。

而领悟到了一些智慧之后,我就可以更好地保护孩子的心灵不受污染,所以孩子本身的美好,才能更好地呈现出来。

[ 本帖最后由 qinglian 于 2010-4-23 06:53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4-23 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23 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回心泉 于 2010-4-23 05:14 发表
赞同您关于其实这一切就是我执的评论。我也发现很多时候发脾气、不满和抱怨,其实追根到底都是围绕这个“我”,一切周遭的林林总总其实本来没有什么,但是因为我们关注太自己这个“我”,硬生生折腾出来很多问题和烦恼。对此,感触越来越深,只是放下这个累世形成的习性真的很难,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的想法是,让自己成为自己,让别人成为别人,接纳我们所有的缺点,相信我们本身的美好。其实路途并不遥远,只要我们肯回头,肯回头做真正的自己。
发表于 2010-4-23 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19 qinglian 的帖子

智慧!
发表于 2010-4-23 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21 qinglian 的帖子



最近在这里学习到的重要一点就是:学会做自己,把关注点放在做好自己上,修行就是修自己,对他人只看好样子
 楼主| 发表于 2010-4-23 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回心泉 于 2010-4-23 05:40 发表


最近在这里学习到的重要一点就是:学会做自己,把关注点放在做好自己上,修行就是修自己,对他人只看好样子

以前,我以为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现在我的看法改了,我认为,修行就是就是做真实的自己,回归真实的自己,因为我们本身就已经很美好,根本不需要去修正什么,所以只要我们肯回归真实的自己,自然就能破除妄相(所谓的种种习性吧)
发表于 2010-4-23 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24 qinglian 的帖子

神秀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慧能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本帖最后由 回心泉 于 2010-4-23 06:14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4-23 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25 回心泉 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4 09:52 , Processed in 0.02348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