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灯心草

门外岐黄(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0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必须要顶
发表于 2012-8-21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很好啊,还没看完,下次继续看,
看到那个关于东北三省和日军,让我想起是不是写三七生先生的? 嘿嘿
发表于 2012-8-21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学到不少的中医知识,真的很不错!喜欢!也喜欢那种低调的叙述和描写!

赞一个
发表于 2012-8-21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也为中医的无奈感到心痛  
发表于 2012-8-22 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好,二郎中有特点
 楼主| 发表于 2012-8-22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二十七、信
  
拜访四师伯,二郎中问:
  “我们供奉太上老君祖师爷、杨公仙师,华佗仙师,有什么讲究?”
四师伯缓缓说:
  “中间太上老君祖师爷为命,信者能改,半信半疑者有机会改,不信者不能改。”
  四师伯说完,师父接着说:
  “其他同样,相信的人效果好,半信半疑的人效果一般,不信的人没有效果。”
  二郎中深以为然,可如果跟人说:
  “信中医,信者能治,半信半疑者有机会治,不信者不能治。”
  总是遇到这样的问题:
  “接触中医开始都是半信半疑,我们怎么知道这些东西有无效果呢?”
  听起来蛮有道理,现在广告满天飞,专家教授到处都是,祖传秘方满街走,个个拍胸膛说包治,能信哪个呢?只有不信广告信疗效,连二郎中也会认同,文邹邹地说:
  “空言不喜,见诸实效。”
  不过,很多时候,实效还没见的时候,人已经走了。还有一个让人伤脑筋的问题,没有实效总不能跟人说:
  “因为你不信所以没有效。”
  这样就霸道过分了,除了信与不信,还有其他因素,最特别的例子,如果开出的方到药房检药,先不说地道药材,有时候连人工栽培的药也是假的,很大水分在。
  最起码,二郎中会检讨一下自己,辩证对了没有,方子开稳妥了没有,过问一下注意事项注意没有……
  如果都没有,也不能说什么,只能感叹:
  “中医的听众太少了。”
  记得接的第一个病人,二郎中在前面开方,老大在后面跟诊,病患尿频尿痛几年,服药十多天基本治愈,后来病人问了一句:
  “怎么总是一个方变来变去,没有什么变动?”
  老大说了一句:
  “停止治疗吧。”
  “为什么呢?”
  “有疑者治之不效。”
  再问为什么,什么回答都没有,后来老大提到:
  “如果有人抬起手要你把脉问你得什么病,理都不要理他。在医院,什么话都没说就去挂号检查服药开刀去了,到中医手里怎么就有脾气考验人了?”
  老大还会说:
  “如果信数据信西医就去医院去西医那里吧,我们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
  说的时候有点无奈,在人们眼中,到了没有办法的时候才找中医,在人们眼里,治好了叫神医,治不好叫江湖赤脚医生。二郎中想:
  中医也就是医人的,没有理由去神化,也没有理由去贬损,他只是按方法辩证施方而已,至于效果如何,跟医生有关,跟病情有关,跟病人自己有关。我们要做的也只是尽心尽力而为。
  二郎中没有那么牛皮哄哄,别人伸出手来说把脉,二郎中还是笑笑,别人说西医怎样怎样说,专家教授怎样,二郎中也是笑笑地听,在二郎中心里面总是觉得:
  “如果因为二郎中让世界多一个中医的听众,那是二郎中的荣幸,无论开始信或是不信。”
 楼主| 发表于 2012-8-22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八、信2
  
病人告诉二郎中:
  “真厉害!你让发炎部位白细胞数量减600万。”
  二郎中很疑惑,不知这个“减600万”是什么概念,请教道:
  “真不懂什么意思?”
  “就是恢复正常。”然后继续解释道:
  “白血病数量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正常的标准。”
  二郎中终于有点明白什么意思,大概这个数据跟病情有关系,至于怎样有关系,二郎中没有明白,很不好意思对她说:
  “我不懂西医!”
  “不懂西医也能治病?这真是太神奇了。”
  二郎中很疑惑,治病的不一定是西医,也不一定是中医,如二郎中看来,很正常,症状消失了,病也就好了,怎么非得相信机器的数据,不相信自己感觉。
  二郎中经常碰到类似的问题。
  “我身体感觉不舒服。”
  “嗯。”
  “去医院检查,血压正常,血糖正常,能验到的一切数据正常,医生说没病。”
  二郎中笑笑道:
  “那就没病了。”
  “但我感觉不舒服,觉得有病,帮我看看有无病。”
  二郎中继续笑笑道:
  “我也不懂这些数据。”
  “是了,医生说我神经官能症。好像说我身体没问题,心理有问题。帮我把把脉吧。”
  伸出了一只手过来,二郎中把了一下脉说:
  “脾胃虚寒。”
  “但体验后医生对说我脾胃很好,没发现什么问题。”
   二郎中开始冒汗,不知怎么解释。
  “要不要看看我的体检单,看看我有无病。”
  二郎中继续冒汗,说:
  “我看不懂。”
  病人露出怀疑的神色。大概心里又嘀咕,不懂这些数据,你还会医呀,这是不可能的事。
   二郎中觉得理所当然,西医没有来到中国之前古代的医生一样看病,一样看得很好。有时候,跟同道人交流,总会听到一句话:
  “听众太少了。”
一百年前的常识如今成了解释又解释还不能明白的东西,二郎中不敢说别人什么,经常检视自己,究竟我们忘记了多少,自己又能学习到多少。对于传统,我们经常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事实上往往取其糟粕去其精华。
 楼主| 发表于 2012-8-22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九、听众
  
  “不是每个学画画的都能成为画家,不是每个学琴的都能成为音乐家。”
  二郎中点点头,听朋友继续说:
  “但学琴学画画的人提高了自身艺术修养的同时,他也是画展里最好的观众,音乐会上最好的听众。”
  二郎中不禁莞尔一笑,朋友接着上面的话:
 “不要指望学医的都成为医生,如果多一个观众,多一个听众就已经不错了。”
  二郎中心想,说得真有道理,二郎中本来就是一个听众看着台前的表演,心情一激动,奔到台前当演员去了。
  “如今的社会环境,中医的听众太少了,或者说,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就没有这方面的基础,很多在古代理所当然的事情在今天变成不可触摸的新东西。”
  二郎中深以为然,说:
  “不要说古代,《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年代在汉朝,到了一千多年后的宋元明清对于当时的常识都难了解,经方慢慢从人们的视野失落。”
  “只能从小抓起了。”
  朋友摇摇头说:
  “很难很难,除非受家庭熏陶或者个人影响才会学这样不是社会主流的医学,无论他有没有效果。”
  接着反问了二郎中一句:
  “如果你是国家领导人,你是支持科学家制造飞机坦克导弹火箭等高科技一点,还是相信可能不着边际好像很玄的中医?”
  好像不是问题,但这个问题击中二郎中的心坎,这是要生存还是要生活的问题,没有中医可能身体差一点,没有融入世界潮流,没有飞机。没有坦克。没有导弹。没有火箭,没有跟西方的思想和生活方式的“接轨”,不遵从别人的游戏规则,不要说生活,就是说话都困难。
  有个词很流行,叫“话语权”。为了生存,国家必须让所有的资源倾斜到科学科技上来。
  “但倒掉脏水的时候不要连孩子也倒掉。”二郎中强调说。
  “这已经是事实,没有办法的事。”
  这就是事实,历史没有假如,二郎中说了一句很悲观的话:
  “不要说普及,有个种子代代相传下去就已经不错了。”
在心底里,二郎中更愿意做个听众。
 楼主| 发表于 2012-8-22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啤酒肚
  
“老爸腆着大肚子,像五六月的孕妇,真难看,有什么办法减下来?”
  二郎中笑了笑说:
  “平时喝啤酒吧?”
  问病的女孩连忙点点头说:
  “对啊,天天回来喜欢喝几瓶啤酒,每天喝得醉醺醺的。”
  “把啤酒戒了。”
  女孩为难地说:
  “这很难,老爸说,喝啤酒解渴,补充维生素,含有许多微量元素,促进新陈代谢。”
  二郎中也很为难地说:
  “啤酒喝多了,体内垃圾就多了,多了排不出去就成啤酒肚了。”
  女孩一脸惊讶:
  “啊?”
  二郎中很快明白过来,女孩可能认为大肚子跟喝啤酒没有关系,果然,女孩接着说:
  “老爸的口头禅,男人减肥,啤酒上阵。”
  这时候,二郎中比女孩更惊讶,还真不知什么时候听到这个论调。如果说啤酒的酒精度比白酒少,喝啤酒比较不容易醉,这个倒是经常听的说法。
  “啤酒寒凉,入肚败阳气,导致中气不运,阳衰土湿,精气积聚化为痰饮得了大肚子。”
  二郎中刚想说这些话,说了另外一句:
  “知道炉灶吧?”
  “嗯。”
  ……
  二郎中说了一大堆,就说了一句话,人的热气很重要。啤酒就好像很冰冷的东西进入一个炉子,要耗费很多火气,一两次没有所谓,如何喝多了,火气慢慢衰退,人身体不足以把喝进来的寒湿之气排出去,慢慢积聚在肚子就成了啤酒肚,进入四肢关节就成了痛风……总之进入哪个地方哪个地方就有病。
  “那热气重要还是炉具重要?”
  二郎中很不好意思,在二郎中嘴里,好像什么事都重要,要避风寒,要不喝寒凉,要不吃油腻,还要睡好觉,更要保持好心情,病人得到结论,做人没什么意思了。不过还是强调说:
  “都重要。下面的火气烧着脾胃,没有煤气不好,烧不好食物,但万一炉具坏了,装不了食物更倒霉。”
  “恐怕听了这个道理老爸也不会接受不喝啤酒的建议。还有什么办法?”
  二郎中摆摆手,表示没有。
  “老爸真可怜,真的没有?”
  “没有。真的没有。”
这好像要存钱,服药每天收入100元,你喝啤酒花了120快,支出总比收入大。
 楼主| 发表于 2012-8-22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一、经典
  
  开始读《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似乎天书的文字是非常痛苦的事,更痛苦的是,明明知道里面有宝,读到眼里还是一片片荒芜的土地,长满野草,到处是石头。更别说把土地开垦出来,把里面的方拿出来用。
  硬着头皮去找注解,读后还是一头雾水,读着读着,二郎中心想:
  “不知是我们离文字太远,还是我们的前辈自己都读不太懂。”
  有时候各种说法充满矛盾,不能自圆其说。
  很难啃下去的时候,耳边总有一句话:
  “朝思之,暮思之,思之思之,鬼神知之。”
  读了很久,二郎中也不知什么时候能知之。
  终于有一天,母亲得了感冒告诉二郎中:
  “学了这么久中医,帮我试试看。”
  二郎中很头大,草药不放心,辩证又不会,看书看得云里雾中。看是母亲,还是装着胆说:
  “身体什么地方不舒服?”
  “感觉头痛,鼻子塞透不过气来,很怕风吹到。”
  二郎中一听也很头痛,也搞不懂这病到了哪个地方,母亲刚说了头痛,可能是少阳病,问:
  “头痛在哪个地方?”
  母亲两手摸着太阳穴说:
  “就是这里痛,紧紧的。”
  一听,这不是少阳病呀,《伤寒论》说: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还不敢肯定,不放心地问:
  “口苦吗?有胃口吗?呕吐了吗?”
  “就是没胃口,早上还吐了,有点口干口苦。”
听后心中一喜,这是书中所说的小柴胡症,没想到抓个正着,按着原方开了三剂小柴胡。第一剂,好之七八,三剂完全好了。好得连二郎中也不相信自己治好了病,有点乱拳打死老师傅的味道
 楼主| 发表于 2012-8-22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二、接近
  
  怎样接近真相?
  真的不知道如何接近,退而求其次,二郎中只好摆烂。
  不知道真相,只是在寻找真相的路途中。
  真相是什么,几乎没有人知道。知道的人用手指着月亮说,那是真相,抬起头,看着被称为真相的月亮其实不是你的真相,那是别人体认的真相。如果还没体认,你指着手指说那是真相,手指可能就像禅宗故事一样要削掉的。
  一个勉为其难的描述,真相叫做“道”,也只是姑且叫做“道”,在别家可能有不同的称呼。
《道德经》说“道可道,非常道”。“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这样的话依二郎中的领悟力,绝对觉得黑话得很。也就是说,二郎中也不知道说什么。
  有没有接近道的方式?
  二郎中觉得有可能。依中医来看,那就是五行六经。学了五行六经,突然发现,二郎中可以不知“道”,但二郎中可以通过五行六经的描摹大概去接近他。就好像二郎中从来没有去过北京,别人去过,别人回来通过图片和语言描述北京,二郎中也知道北京大概怎样。
  更俗的话,没有吃过猪,也看过猪走路。
  这种五行六气在很多人眼中很玄,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又来生土,中医会说你脾土虚,然后又说肾水虚,心火旺……,如果再说你是少阳病,你是太阴病,不然你是太少两病,再继续说下去,这真是黑话中的黑话。
  如果不体认,这些还真不好说,面对这些名词,二郎中说心里话,也是觉得对着一个脾气古怪的人很玄很难琢磨,二郎中想描述,肚子只有一点点水,倒出来还是一点点水,再倒的话就吐血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8-22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三、治不好的病
  
病人找二郎中说:
  “脚跟痛,痛得厉害,麻烦开个方。”
  把脉辩证,开了三付药,对病人说:
  “注意不要太劳累了。”
  三剂完,病人自觉症状消失,兴高采烈。不料过了几天又找二郎中说:
  “脚跟还痛,痛得厉害,麻烦开个方。”
  把脉辩证,开了三付药,还对病人说:
  “注意不要太劳累。”
  刚说完,发觉不对,赶紧问:
  “这几天干了什么?”
  “嗯,家里有点事,搬东西上上下下,出了一身大汗,连续做了三天。”
  二郎中心中不悦,知道他所谓家里的事可有可无,叮嘱一句:
  “能放下就放下吧,不要太劳累。”
  病人没有答,离开了。
  又三剂完,病人自觉症状消失,兴高采烈。没想到过了几天又找二郎中说:
  “脚跟又痛,痛得厉害,服了药几天,麻烦开个方。”
  没有把脉辩证,更没有开方,问:
  “这几天干了什么?”
  “没什么,家里事多,赶在冬天前干完。”
  听完,二郎中说了一句:
  “不好意思,我治不好这样的病。”
  真的治不好,或者说没有办法治,治病不仅仅是开方用药,还有护养。而我们往往相信药物也不相信护养。
  二郎中也是在很长一段时间才明白这个道理,明白后跟老大说:
  “我发觉治病跟开方用药没有绝对关系,跟一个人的心态有关系,跟一个人的习惯也有关系。”
  这个体会不可谓不深刻,没想到老大冷冷地说:
  “到现在才知道,中医还没入门呢。”
  二郎中红着脸,赶紧说:
  “早知道的,但体会到是另外一回事。”
  在老大眼中,养生是不用多说但必须遵循的东西。
三分治七分养,依二郎中看来,治病心态五六成,习惯二三成,针药一二成。有些病,心性不改,习惯不改,短时间治好了,过不了多久又卷土重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2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四、治不好的病2

“药店的人说你开的药说有毒,建议不要服。”
二郎中不知说什么好。
“打电话问,你没接电话。”
二郎中想起来了,真是没有接到这个电话,几天来被这样的问题问得焦躁不已,干脆不闻不问。
    “药店里的人还说,这个方不是治疗尿频尿急的,治疗感冒的,我不敢喝。”
    二郎中张口想说,嘴巴又停住了。真的不知说什么,说开的药没毒,人家说这是有毒,说开的药有毒但符合她的症状,药店的人说不能服。二郎中想问:
    “你是信二郎中还是信药店里的人?”
    这句话没有出口,没有说话的想法,也没有说下去的理由,见多了,心淡了,说了一句:
    “除了这个方,我不会开其他方。”
    又碰见这样的问法。
    “吃了你的药一天连下几次。”
    二郎中一听非常高兴,这是一个大肠癌患者,七八天一次大便还要用西药帮助把大便排出来,如果保证大便通畅的话,这个病根本不是病。
    高兴还没上眉头,第二句来了:
    “拉得厉害会把人拉稀的,我不敢再服了。”
    二郎中同样不知说什么好,难道要说二郎中的药很好?或者说这个病就是要拉?
    还会问:
    “这个药会不会败脾胃,太凉了。”
    “谁说的?”
    “药店里的人说的。”
    “我不会开方,您另请高明。”
    二郎中承认自己没水平,会客气地这样说。
    六师伯在二郎中眼中是个无所不能的人物,二郎中好奇地问:
    “来的人都帮他治吗?”
    “看上去能治的就治,不能治的绝对不动手,但不能说治不了。”
    这个道理二郎中懂,与习惯和用药相比较,心态太重要了,但六师伯说了一句二郎中很难理解的话:
    “有些病是因果病,治不了,治了的话你自己会受果的。”
“看”得到的因果二郎中不明白,不过,二郎中反复咀嚼着一句老话:真药医假病,佛度有缘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8-22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五:学步
  
  燕国有个少年听到这样的传说:赵国首都邯郸的人走路姿势都很好看,动作非常优雅,非常轻快。于是,心生羡慕,一定要学邯郸人走路。
  走了很长路,吃过很多苦,终于到了邯郸,想学习邯郸人走路的方法。
  刚开始的时候,他整天站在街头,人来人往,受了不少白眼,可他很认真,仔细研究每个人走路,发现一个问题,赵国人走路会好看一点是因为鞋子衣服穿得漂亮。
  穿了赵国人的鞋子和衣服,他发觉不对,总是觉得没有邯郸人走得好看。继续研究,又发现一个问题,走路的姿态跟燕国人不同。他观察了很久,慢慢模仿他们,可是没有成功。
  后来,他想可能是受到过去走路习惯的影响,决心忘掉以前走路的方法。从那时候起,他更专心研究邯郸人走路的姿势,彻底与过去决裂,认为过去的走路的姿势严重妨碍了他学步的进程。
  不过,再怎么努力他还是没学会,邯郸人总有新的走路姿势出来,还出来指指点点说应该这样走,应该那样走,最后他只好放弃。
  但是,可怜的他居然把以前走路的方法忘得一干二净,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走路,只好一路爬着回去,爬着回去的时候嘴里还说:
  “赵国为什么这么先进是因为他们走路姿势走得好。”
  别人看到他的样子,都忍不住笑他。
  二郎中看到这则故事的时候,正好朋友在说去中医院的事,朋友说:
  “很奇怪,去了中医院,怎么不帮我把脉开方,倒给我拍片打点滴,我都分不清他们是中医还是西医。”
  二郎中笑笑说:
  “这叫中西医结合。”
  “什么意思?”
  “通俗地说,挂羊头卖狗肉,也就是穿着中医衣服的西医,披着羊皮的狼。”
  “这样说有点过分了吧?”
  二郎中笑笑反问道:
  “不太过分吧?”
  二郎中递过“邯郸学步”,笑笑跟朋友说:
  “读读邯郸学步,把燕国人换成中医,把赵国人换成西医。看看我说得过不过分。”
  读完,朋友点点头,又问了一句:
  “前提是西医真比中医好看,优雅和轻快吗?”
“这是传说。”
 楼主| 发表于 2012-8-22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六、怀孕的故事
  
  “喝不喝妈妈奶粉?”
  “随便你。”
  妻子瞪着二郎中说:
  “我问你,我可不可以喝妈妈奶粉。”
  二郎中很小心地说:
  “不是表达了我的立场了吗?粗茶淡饭,正常饮食就可以了,还要吃什么东西呢?”
  “但大家都吃,我不吃好像很古怪。”
  “那就吃吧。”
  妻子很委屈地说:
  “你又说过这些东西都不知放了什么东西,万一放了类似三聚氰胺的东西,吃了不讨好更糟糕。”
  看着妻子欲哭的脸,二郎中强笑说:
  “这不重要,怀孕又不是病,护理得好,越生越健康,只要保持好心情,跟平常没什么两样。”
  “我担心孩子营养不够。”
  这时候,二郎中也很委屈,说:
  “营养很重要吗?”
  “医生这样说的。”
  “问问我们妈妈这辈,有没有吃这些东西,还不是一样生出我们,还养得挺好的。”
  “时代不同了。”
  “时代不同了,但人没有不同呀,还是一个头一个身体加上四肢。”
   ……
  妻子还是偷偷地买了妈妈奶粉回来喝,喝了几天说:
  “我上火了,怎么办?”
  “不知道!”
  “觉得便秘,晚上睡不好,口也干干的。”
  “看看我有什么病?”
  “不看?”
  妻子生气了,又提起陈年老事:
  “别人你就看,为什么就不看你老婆。”
  “我说了,不止一次说了,别吃妈妈奶粉,你不信,我有什么办法。”
  “噢!”
  “偏偏你要撞到头破血流才说原来这样不好的。”
  “但其他人都这样做,只有你特别。”
  “你看看几千年,中国人哪个怀孕的时候喝奶粉了,医生还说,你缺钙,你缺血,孩子发育不正常,你为什么不听。”
  妻子低下了头,把奶粉放下。
  记得后来,二郎中为了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好传统,也为了实践绿色地球的理念,偷偷把大半罐奶粉炒饭吃了。原因是一次出外,一个厨师跟二郎中说:
“炒饭加点奶粉味道好一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16 18:44 , Processed in 0.01859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