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新生活

终于开始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察自己的步骤
         ---摘自《活出全新的自己》P34

1.当有负面情绪时(生气 悲伤 郁闷 烦躁 嫉妒等不舒服的感受) 你要能够觉察到 然后告诉自己:“哦 此刻我有负面情绪了” 这时候 最重要的就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内在 而不是放在那些引起你负面情绪的人 事 物上

2.先观察一下你自己此刻的肢体动作是什么 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体上面 可以使你不至于完全陷入自己的情绪冲击当中

3.接下来试着去看见你在想什么 就是去观察自己的思想 如果你能够听到那个“脑袋中喋喋不休的声音” 你就是在观察你的思想 听到了之后 也许自己会吓一跳:“我怎么可能会有这种思想” 这时候 请你带着觉知和爱去关照它 它只是一种思想 不代表你 不要去与它认同 不要批判它 只是看着它

4。你此刻有什么情绪 如何观察情绪 有些人连自己生气了都不知道 其实观察情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观察你的身体 因为情绪其实就是身体对你思想的一个反应 只不过有的时候你还没觉察到思想 情绪就起来了 感觉你的身体哪里紧绷 胃部是否有不舒服的感觉 心中央是否紧绷或抽痛 身体是否颤抖 这些都是情绪在你身上作用的结果 观察它 关照它 允许它的存在 全然地去经历它 不要抗拒 你会发现 你的全然接纳和全然经历 会让它更快的消失 甚至转化为喜悦

摘录自海蓝蓝的帖子,要多学习几遍
 楼主| 发表于 2012-9-20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年轻人不要试图追求安全感,特别是年轻的时候,周遭环境从来都不会有绝对的安全感,如果你觉得安全了,很有可能开始暗藏危机。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你对自己的信心,是你每个阶段性目标的实现,而真正的归属感,在于你的内心深处,对自己命运的把控,因为你最大的对手永远都是自己。——李嘉诚

说的很好,记下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9-20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久没来了,暑假一个人带宝宝,每天忙碌着,有时生气着,有时生病着。
生气的时候,什么都忘了,只是要把自己的火发出来才罢休。
越来越认识到自己能量不够,所以耐心不够,所以容易发火。
而发火多了,也终将自己要承担发火的后果,那就是身体的不适,生病的时候觉得一切都不重要了,财物、是否被尊重、被挑剔......何必太计较呢,自己身心安适与否要靠自己来把握。
阿弥陀佛,继续修心养性,继续复性吧。
 楼主| 发表于 2012-9-21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所住网友帖子的摘录:

这样的哭,在我看来,不是发脾气,而是释放她的伤痛。而孩子往往会在有安全感,环境宽松的情况下去释放积压的伤痛。由于不了解,你从孩子婴儿期开始怎样对待孩子的哭闹,所以无从判断,通常情况下你们是怎样对待孩子的情绪的。但可以看出,对于孩子的情绪,你用的词“发脾气”,我判断有可能你对孩子的情绪是排斥的(我们的文化并不鼓励、不接受各种看似“不好”的情绪,例如哭,认为那是不好的)。那么孩子也容易积累一些较为轻微的不被成人接纳的情绪,而这些情绪的累积,最终会导致因一件小事,引起孩子情绪的爆发。如果孩子不是“发脾气”,而是因为受伤,而哭泣,那么成人给予理解和接纳,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也不会导致孩子“肆无忌惮”地发脾气,相反,孩子被理解和尊重,会越来越平和。如你所说的,要强制孩子停止哭泣,那是压抑孩子的情绪,而不是引导孩子如何体验情绪,认识情绪,从而成为情绪的主人,学会自我情绪管理。
我们成人大多数成人本身的情绪尚未成熟发展,所以面对孩子的情绪,是个难题。不知道你是否读过孙瑞雪老师的《完整的成长》?里面有一章是关于情绪的。我会在下面摘几段,供你参考。

《倾听孩子》中说,孩子哭的时候:2、 不要流露出不安,也不要给以忠告。
  既然你来到孩子身边准备倾听他,孩子就会寻求你的帮助。你的忠告,或明显的不安,只会妨碍他理解所发生的事。例如,如果孩子哭是因为奔跑时摔倒了,你只需搂着他,听他哭。你可能很想责备他的不小心或想告诫他要当心有水的路面。不要这么做。孩子哭的时候,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自己的感受和你的存在上,对四周事物全不在意。他已把注意力收拢在康复过程的进行上。否则无法完成该过程。不要对他说什么他要是小心些就不会摔倒之类的话,因为那会分散他的注意力。他哭的时候,听不进你的忠告,你的任何责怪也只会加深他受到的伤害。孩子哭够之后,重新感到安全和自信,会急切地想知道刚才到底是怎么回事,所以你只需点到为止。说句“瞧见你刚才摔倒的地方了?那儿有水”就足够了。畅快的哭泣已经荡去孩子由于意外的摔倒所感到的紧张与困惑,他现在能自信地回答:“噢,我是在有水的地上滑倒的。妈妈,下次在有水的地方我会跑慢一点。放心吧!”

以下内容摘自孙瑞雪老师《完整的成长》-儿童是自己情绪的主人

我们理解孩子,就要理解他的情绪。我们接纳孩子,就要接纳他的情绪。我们爱孩子,就要包容他的情绪。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就是和情绪一起到来的,那就是孩子的第一声啼哭。从此孩子便和情绪难分你我、形影相随、朝夕相处、终生相伴。

出生时,情绪即伴随而来,婴儿一开始就天然的拥有了它。如同身体的成长,情绪也需要18年的成长时间来达到成熟。

.........

哭是痛苦和伤心的表现、表示以及表达和导出。这里哭不是伤害,而是情绪的流淌。这时的安慰就是要倾听:倾听孩子的情绪,倾听孩子的哭声。倾听就是允许孩子把情绪流淌出来,就是接纳与理解,就是爱。

.......
在成长的过程中,无论何时何地,儿童都需要一个爱的陪伴者。爱是生命成长的背景,这就是为什么在每个孩子刚入园的第一个月,幼儿园要有一个老师专门陪伴这个新孩子,并且给他足够的关爱。在孩子生命的头6年里,任何可能给儿童带来内心变化和冲击的时刻,儿童都需要一个爱的陪伴者。

让我们从新生命降生时的哭声来解释情绪吧。

新生命本来住在一个柔软润泽而温暖的子宫里,在那里他与母亲一体,出生那一刻,突然来到了一个手脚伸出去空旷无遮挡而且又冷又硬的、又粗糙又嘈杂的世界。新生命是如何从鲜嫩而柔软的生命之河中迈向这分离的、冰冷的物质世界的呢?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和世界的扩大,娇嫩的婴儿如何适应呢?他如何应对这种降生而带来的生存环境的骤变呢?这个过程中,婴儿的身体内会本能地产生一种恐惧的能量,这种能量会透过哭而被释放到身体之外,以此平衡生命之痛。我们把这种能量称为情绪。

这告诉我们,生命依托的某种能量,通过身体的转换释放到外部,它可以保护、调节和激发人的成长,它是生命的一部分。

试想,如果没有这样的情绪释放来保护自己,来帮助自己过渡,初生婴儿该如何去适应一个新世界,该如何扩大他的世界?这真的是非常的奇妙。

实际从中我们可以了解生命的秘密:所有人包括婴儿都在扩展自己的心理世界中学习和成长,而扩展时内在就会失衡,失衡就会恐惧,这种恐惧的释放也就是帮助我们寻找内在平衡的过程。可以说,情绪的功能就在于帮助我们自我修复、自我调解与自我平衡。

情绪是生命通向世界(也包括内在世界)的桥梁。婴儿依靠情绪的桥梁走向外在物质世界,也依靠情绪的桥梁走向内在深处的世界,并用内在的世界集纳外在的世界。婴儿就在情绪的帮助下逐渐调节与过渡,逐渐调适而平静,并走向更广阔的外在世界和更深处的内在世界。

情绪平衡着儿童的身体的承受力,平衡着他对新感觉的承受力,平衡着他刚刚产生的心理的承受力,平衡着他不断发展的认知的承受力,平衡着他一个新的自我创造历程的承受力,也化解着他所遇到的各种危机,缓解其冲击力和刺激。

既然情绪有着如此的重要性,那就要让儿童清楚自己的情绪世界。而让儿童清楚自己的情绪世界,就必须使他们拥有更高的自由。因为自由确保了孩子情绪到来时的空间和时间上的自主性。

成人成长的经验说:哭不好、哭不解决问题、哭让人焦虑,甚至哭不是“男子汉”的作为 哭和笑,集中了我们痛苦和快乐的两大情绪类别。成人对哭似乎都有一种本能的焦虑感,这种焦虑感直接导致我们不接受孩子的哭,这就使孩子的情绪成长无法达到像身体和认知成长那样的成熟。如果我们能完全熟悉、觉察自己的情绪,甚至一有苗头就能觉察、倾听、认可、照顾她,我们必然就能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我们可以让情绪在合适的时候保护自己,也可以让情绪在我们充满喜悦和爱的柔软的内心世界里表达、彰显,这样我们就会趋于宁静和平衡,并放心长远,不拘小事,有理性。

生命的主要特征,就是自我调节。而调节首先是要依靠情绪。

不仅儿童,成人在面临突如其来的变化时(甚至是一些小变化),也是借由情绪的表达来完成过渡的。释放情绪就是调节的最好办法。

......
成人需要给儿童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和自己的情绪相处。孩子需要和他的情绪相处多久呢?这个时间根据孩子的年龄而不同。正常的情绪发展,从与情绪相处、熟悉,到调解 年龄越大,这个过程的速度就越快,有意识的调整就越多。

......
情绪是自然产生的,这种涌现出来的内在世界的景象和状态,如同这个外在世界的一草一木,孩子并不了解、不认识、不知道。孩子最初看见一棵树、一个杯子、一顶帽子时,他并不会对这些事物做出任何评判,没有正向和负向,头脑也不赋予它意义,他需要在不断触摸的过程中去了解。他对内在世界的了解过程同样也是如此。

情绪如同认知一样,开始也没有好坏之分,儿童也不会给它一个是与非的评判。像认识外在的世界一样,他逐渐开始认识情绪的世界,“害怕”、“恐惧”、“生气”、“伤心”、“高兴” 所了解的情绪逐渐丰富。

一个2岁的孩子奔跑时摔了一跤,他哇哇大哭,其实他并未摔痛,只是被吓了一跳。等他熟悉这种感觉后,内在就不会再涌起害怕的情绪,反而可能会涌起好奇和欢乐,他会高兴地说:“我被吓了一跳!”

孩子用哭来应付各种不适。有时不适消失了,但哭还好像“意犹未尽”。哭释放、调节了内在,放松后感觉就慢慢到来,使哭转变为对感觉的专注。感觉是生命拥有的另一种天然的能力。

正常的儿童天然的就和自己的情绪待在一起,这非常非常的重要!他还没有像成人那样习惯性地躲开或者用理性压抑自己的情绪。儿童和自己的情绪蜷缩在一起,和自己的情绪交融在一起,情绪就像一团迷雾包裹着他 然后,儿童获得成长的资源,并开始熟知了解情绪,然后丰富和创造出更多情绪,最后发现情绪的秘密,整合出情绪的意义所在。

儿童在正常的情绪成长中,逐渐趋于内在的平静祥和,接近6岁的时候,他们看上去情绪不再过于“大喜”、“大悲”,大喜和大悲在内在的调整下变得平缓,也不再过于“风云突变”,内在的宁静平和已经初见端倪。

......

面对儿童和生命,我们其实有很多无知,根据你描述的,你在努力去学习,这个过程我认为最难的是面对成人自身的很多问题,包括各种情绪,比如恐惧,焦虑,等等,与其说教育孩子,不如说是自我教育,很多时候也是孩子在教育成人,如何做一个正常的人。共勉。
发表于 2012-9-21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所住网友帖子的摘录:

这样的哭,在我看来,不是发脾气,而是释放她的伤痛。而孩子往往会在有安全感,环 ...
新生活 发表于 2012-9-21 10:37


你看了摘抄还转贴过来,我感到很欣慰,被关注和肯定了。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2-9-21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5# 无所住


    养育孩子,如何更好的引导影响孩子,需要不断学习,希望孩子能少些情绪问题,康健快乐的成长
   多谢你的帖子,让我明白了很多方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4 00:48 , Processed in 0.01865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